搜索
首页 《踏莎行·动静忘机》 心灯挑剔不曾昏,慧光遍照弥寥廓。

心灯挑剔不曾昏,慧光遍照弥寥廓。

意思:心灯挑剔不曾昏,慧光遍照更加广阔。

出自作者[元]刘志渊的《踏莎行·动静忘机》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澄净无染的精神境界。 首句“动静忘机,聪明不作”便点出了诗的主题,表达了一种超越动静、忘却机心、不炫耀聪明的生活态度。这里的“动静”可以理解为生活的各种状态和情境,“忘机”则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不计较得失的心态。“聪明不作”则表明了一种不炫耀聪明才智,不陷入世俗纷争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的“悟来总把尘情削”进一步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的情感,通过领悟和觉悟,消除了世俗的牵绊和困扰。这里的“尘情”可以理解为世俗的情感和欲望,通过觉悟和超脱,诗人将这些一一削除。 “心灯挑剔不曾昏,慧光遍照弥寥廓”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如同明灯般照亮前行的道路,不受黑暗和迷雾的干扰。这里的“心灯”和“慧光”都是象征性的比喻,用以形容诗人内心的明亮和智慧。 “常净常清,不耽不着”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清净无染,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保持内心的纯净和清明,不沉溺于世俗的欲望和执着。 最后,“一真境上从盘礴。亦无牛像亦无人,卓然”表达了诗人追求真实、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这里的“一真境上”可以理解为一种真实的境界,“盘礴”则表达了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诗人追求这种真实、自由的状态,不受外在形象和身份的束缚,展现出一种独立不倚的精神风貌。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净化和智慧的生活态度,充满了对精神境界的向往和追求。通过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动静忘机,聪明不作。
悟来总把尘情削。
心灯挑剔不曾昏,慧光遍照弥寥廓。
常净常清,不耽不着。
一真境上从盘礴。
亦无牛像亦无人,卓然

关键词解释

  • 慧光

    读音:huì guāng

    繁体字:慧光

    意思:佛教语。谓能使一切明澈,破除黑暗的智慧之光。
      ▶《无量寿经》卷下:“慧光明净,超踰日月。”
      ▶宋·苏轼《谢观音晴文》:“慧光照临,阴沴消复。”

    <
  • 寥廓

    读音:liáo kuò

    繁体字:寥廓

    英语:boundless; vast

    意思:
     1.空旷深远。
      ▶《楚辞•远游》:“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
      ▶洪兴祖补注引颜

  • 挑剔

    读音:tiāo tī

    繁体字:挑剔

    短语:挑毛病 吹毛求疵

    英语:carp at

    意思:
     1.拨动;拨弄。
      ▶唐·姚合《天竺寺殿前立石》诗:“苔黏月眼风挑

  • 心灯

    读音:xīn dēng

    繁体字:心燈

    意思:(心灯,心灯)
    佛教语。犹心灵。谓神思明亮如灯,故称。
      ▶南朝·梁简文帝《与广信侯书》:“岂止心灯夜炳,亦乃意蕊晨飞。”
      ▶唐·慧立·彦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 不曾

    读音:bù céng

    繁体字:不曾

    短语:无 远非 罔 没 毋 绝非 靡 莫 从不 从未

    英语:never

    意思:未曾,没有。
      ▶南朝·宋·刘义庆《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