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淮阴夜宿二首》 木落知寒近,山长见日迟。

木落知寒近,山长见日迟。

意思:木落知寒近,山长看见天晚。

出自作者[唐]孙逖的《淮阴夜宿二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首联“水国南无畔,扁舟北未期”,交代了作者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未来的行程。作者身处南方的水乡泽国,而扁舟却要向北行,暗示了作者未来的旅程和不确定性。这一联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所处的环境和未来的方向,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 颔联“乡情淮上失,归梦郢中疑”,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淮上是指作者所在的南方地区,而郢中则是楚国的都城,这里代指作者的故乡。作者在南方的淮上失去了对故乡的思念,而在归乡的梦中又充满了疑惑和不确定。这一联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迷茫的心情。 颈联“木落知寒近,山长见日迟”,描绘了作者旅途中的自然景色和内心的感受。木落、寒近、山长、日迟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寥。这一联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 尾联“客行心绪乱,不及洛阳时”,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揭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不安。作者在旅途中感到心绪烦乱,无法与在家乡时相比,这暗示了他对未来的不确定和迷茫。这一联以简洁的语言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和情感,同时也为整首诗画上了句号。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通过虚实结合、自然景色描绘等手法,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水国南无畔,扁舟北未期。
乡情淮上失,归梦郢中疑。
木落知寒近,山长见日迟。
客行心绪乱,不及洛阳时。
永夕卧烟塘,萧条天一方。
秋风淮水落,寒夜楚歌长。
宿莽非中土,鲈鱼岂我乡。
孤舟行已倦,南越尚茫茫。
作者介绍
孙逖(696~761)唐朝大臣、史学家,唐朝潞州涉县(今河北涉县)人。自幼能文,才思敏捷。曾任刑部侍郎、太子左庶子、少詹事等职。有作品《宿云门寺阁》《赠尚书右仆射》《晦日湖塘》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山长

    读音:shān cháng

    繁体字:山長

    英语:Shanzhang

    意思:(山长,山长)

     1.唐、五代时对山居讲学者的敬称。如唐代刺史孙丘于阆州·古·台山置学舍,延尹恭初为山长;五代·

  • 木落

    读音:mù luò

    繁体字:木落

    意思:树叶凋落。
      ▶晋·左思《蜀都赋》:“木落南翔,冰泮北徂。”
      ▶南朝·齐·王融《议给虏书疏》:“春草水生,阻散马之适;秋风木落,绝驱禽之欢。”
      ▶唐·李峤《与雍

  • 长见

    读音:zhǎng jiàn

    繁体字:長見

    意思:(长见,长见)
    远见。
      ▶《吕氏春秋•长见》:“智所以相过,以其长见与短见也。”
      ▶高诱注:“长,远也。”
      ▶《宋书•颜延之传》:“是短算所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