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拼音大全 b是什么意思 bo的汉字 bo第一声有什么字

bo第一声有什么字(bō)

    • 拼音:bá
    • 动词 拉出、抽出。  【组词】:「拔草」、「拔旗」、「拔剑」。《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 动词 吸取。  【组词】:「拔毒」、「拔出脓来」。
    • 动词 除去。  【组词】:「拔祸根」、「拔去眼中钉,肉中刺」。
    • 动词 选出。  【组词】:「提拔」、「选拔」。《汉书.卷七五.李寻传》:「闭绝私路,拔进英隽。」
    • 动词 特出。《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夫以耿介拔俗之标,潇洒出尘之想。」
    • 动词 拉高。  【组词】:「拔起嗓门尖叫。」
    • 动词 动摇、改变。  【组词】:「坚忍不拔」、「牢不可拔」。《易经.乾卦.文言》:「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
    • 动词 攻取、占领。  【组词】:「连拔五城」。《孙子.谋攻》:「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 动词 矫治。  【组词】:「用药膏将扭伤的脖子拔直。」
    • 名词 括,箭的尾端。《诗经.秦风.驷驖》:「公曰:『左之。』舍拔则获。」汉.毛亨.传:「拔,矢末也。」
    • 副词 急速。《礼记.少礼》:「毋拔来,毋报往。」汉.郑玄.注:「拔、赴皆疾也。」
    • 拼音:bá

      bá ㄅㄚˊ

       1. 容貌美丽的妇人:“~媚于宫,女感于室也。”

       2. 古通“魃”,旱魃,迷信传说中指造成旱灾的鬼怪。

    • 拼音:bà

      (鮁)

      bà ㄅㄚˋ

       1. 〔~鱼〕身体呈纺锤形,生活在海洋中,可食,亦是鱼肝油的重要原料。亦称“蓝点鲅”、“马蛟鱼”、“燕鱼”。

       2. (鮁)

      详细解释
    • 拼音:bà

      bà ㄅㄚˋ

       ◎ 见“鲅”。

    • 拼音:bān
    • 名词 样、种类。  【组词】:「那般」、「万般无奈」、「百般劝解」、「如此这般」。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无般不晓,无般不会。」
    • 名词 人名。少皞之子。《山海经.海内经》:「少皞生般,般是始为弓矢。」
    • 动词 还、返回。通「班」。参见「般师」条。
    • 形容词 同样的。  【组词】:「兄弟般的友谊」、「姊妹般的感情」。
    • ,
    • 动词 般桓:徘徊、流连不进。《文选.傅毅.舞赋》:「或有宛足郁怒,般桓不发。」唐.李善.注:「言马按足缓步,郁怒,气迟留不发也。」也作「盘桓」。
    • 动词 喜、乐。《荀子.赋》:「忠臣危殆,谗人般矣。」
    • 副词 大。《孟子.公孙丑上》:「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
    • 名词 《诗经.周颂》的篇名。共一章。根据〈诗序〉:「〈般〉,巡守而祀四岳河海也。」指武王巡狩而祭河岳之诗。本章二句为:「于皇时周,陟其高山。」于,音乌,叹词。皇,大、美 也。时,是、此也。陟,登也。
    • ,
    • 参见「般若」条。
    • 拼音:bào
    • 动词 跳跃。《集韵.去声.效韵》:「趵,跳跃也。」  【组词】:「趵突」。
    • ,
    • 状词 形容脚踏地的声音。《玉篇.足部》:「趵,足击声。」
    • 动词 用脚踩踏。《广韵.入声.觉韵》:「趵,足击。」
    • 拼音:bì

      bō ㄅㄛˉ

       1. 绦属。

       2. 锦类。

       3. 水波锦文。

      其它字义

      bì ㄅㄧˋ

       ◎ 装束貌。

    • 拼音:bō
    • 形容词 足剌癶:两个脚掌向外张开行走的样子。《说文解字.癶部》:「癶,足剌癶也。」
    • 动词 行走。五代周.卫元嵩《元包经.卷二.少阳四》:「渐,辵之癶。」唐.苏源明.传:「足有所行也。」唐.李江.注:「癶,行也。」
    • 名词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拼音:bō
    • 名词 水因涌流或风力振荡所产生的起伏现象。  【组词】:「水波」、「海波」。
    • 名词 比喻目光。  【组词】:「眼波」、「秋波」。《文选.宋玉.神女赋》:「望余帷而延视兮,若流波之将澜。」
    • 名词 物理学上指由弹性体振动所产生像波浪一样起落的现象。  【组词】:「音波」、「电波」。
    • 名词 永字八法之一。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一.王右军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也称为「捺」、「磔」。
    • 名词 量词。计算接续情势的单位。  【组词】:「第三波」、「一波又一波的攻势。」
    • 名词 姓。如汉代有波儁。
    • 动词 跑。  【组词】:「奔波」。明.李翊《俗呼小录.卷一》:「跑谓之波。」
    • 动词 逃。《法苑珠林˙卷二六》引南齐˙王琰《冥祥记》:「苏峻之乱,都邑人士皆东西波迁。」《乐府诗集.卷二五.企喻歌辞.横吹曲辞五.四曲之一》:「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
    • 助词 元曲科白中常用作语助词,置于句中或句末。同「吧」。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心波学士!我愿为之,并不推辞,自有言语。」
    • ,
    • 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 拼音:bō
    • 动词 横向推开或排除。  【组词】:「拨草」、「拨云见日」。
    • 动词 用手转动、挑动或拉动。  【组词】:「拨钟」、「拨弦」、「拨转马头」。
    • 动词 扭转。《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
    • 动词 提出部分发放。  【组词】:「拨一笔基金给孤儿院。」
    • 动词 碰触撞击。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诗:「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
    • 名词 挑动、弹动弦索乐器的用具。唐.白居易〈琵琶行〉:「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名词 量词。计算成批或分组人群的单位。  【组词】:「有一拨人马刚打这里经过。」、「分成两拨人进行工作。」
    • 拼音:bō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bō
    • 参见「玻璃」条。
    • 拼音:bō
    • 参见「砵酒」条。
    • 拼音:bō
    • 动词 脱落。《广雅.释诂》:「剥,脱也。」《庄子.人间世》:「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属,实熟则剥。」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谷水注》:「文字剥缺,不复可识。」
    • 动词 脱去。唐.白居易〈新乐府.杜陵叟〉:「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水浒传.第四三回》:「朱贵慌忙拦住,李逵方才住了手就士兵身上,剥了两件衣服穿上。」
    • 动词 除去物体外表的皮壳。  【组词】:「剥橘子」、「剥花生」、「抽丝剥茧」。
    • 动词 强制除去。  【组词】:「剥削」、「剥夺」。〈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序〉:「狗马饰雕文,土木被缇绣。皆剥割萌黎,竞恣奢欲。」
    • 名词 《易经》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坤(?)下艮(?)上,剥落之象。
    • ,
    • [一]之语音。
    • 拼音:bō
    • 动词 脱落。《广雅.释诂》:「剥,脱也。」《庄子.人间世》:「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属,实熟则剥。」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谷水注》:「文字剥缺,不复可识。」
    • 动词 脱去。唐.白居易〈新乐府.杜陵叟〉:「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水浒传.第四三回》:「朱贵慌忙拦住,李逵方才住了手就士兵身上,剥了两件衣服穿上。」
    • 动词 除去物体外表的皮壳。  【组词】:「剥橘子」、「剥花生」、「抽丝剥茧」。
    • 动词 强制除去。  【组词】:「剥削」、「剥夺」。〈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序〉:「狗马饰雕文,土木被缇绣。皆剥割萌黎,竞恣奢欲。」
    • 名词 《易经》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坤(?)下艮(?)上,剥落之象。
    • ,
    • [一]之语音。
    • 拼音:bō
    • 名词 煮茶所得的精华。茶煮好后浮在表面上的泡,称为「沫」。轻的沫称为「花」,在汤中层层混合的茶沫称为「饽」。唐.陆羽《茶经.卷下.五之煮》:「凡酌置诸碗,令沫、饽均。沫、薄,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细轻者曰:『花』。」
    • 名词 面食。参见「饽饽」条。
    • 拼音:bō
    • 名词 梵语pātra音译的省称。出家人盛饭食的器具。《晋书.卷六五.佛图澄传》:「澄即取钵盛水,烧香咒之。」
    • 名词 泛称可盛酒、装东西或洗涤东西的圆形金属或陶瓷用具。  【组词】:「酒钵」、「饭钵」。
    • 拼音:bō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bō

      bō ㄅㄛˉ

       ◎ 同“鉢”。

    • 拼音:bō
    • 动词 亲吻。  【组词】:「啵一下脸颊」。
    • 助词 表示商榷或祈使的语尾助词。  【组词】:「弟兄们,努力干啵。」
    • ,
    • 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 拼音:bō
    • 名词 梵语pātra音译的省称。出家人盛饭食的器具。《晋书.卷六五.佛图澄传》:「澄即取钵盛水,烧香咒之。」
    • 名词 泛称可盛酒、装东西或洗涤东西的圆形金属或陶瓷用具。  【组词】:「酒钵」、「饭钵」。
    • 拼音:bō
    • 参见「菠菜」条。
    • 拼音:bō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bō

      bō ㄅㄛˉ

       ◎ 古“波”的本字。

    • 拼音:bō
    • 「钵」的异体字。
    • 拼音:bō
    • 名词 射鸟用的石制箭头。《集韵.平声.戈韵》:「碆,石也。可为矢镞。」
    • 动词 用石制箭头系于丝弦上,射击飞鸟。《史记.卷四零.楚世家》:「出宝弓,碆新缴,射噣鸟于东海。」
    • ,
    • 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 拼音:bō

      bō ㄅㄛˉ

       ◎ 〔~~〕古同“番番”,勇壮的样子。

    • 拼音:bō
    • 名词 煮茶所得的精华。茶煮好后浮在表面上的泡,称为「沫」。轻的沫称为「花」,在汤中层层混合的茶沫称为「饽」。唐.陆羽《茶经.卷下.五之煮》:「凡酌置诸碗,令沫、饽均。沫、薄,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细轻者曰:『花』。」
    • 名词 面食。参见「饽饽」条。
    • 拼音:bō
    • 动词 横向推开或排除。  【组词】:「拨草」、「拨云见日」。
    • 动词 用手转动、挑动或拉动。  【组词】:「拨钟」、「拨弦」、「拨转马头」。
    • 动词 扭转。《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
    • 动词 提出部分发放。  【组词】:「拨一笔基金给孤儿院。」
    • 动词 碰触撞击。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诗:「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
    • 名词 挑动、弹动弦索乐器的用具。唐.白居易〈琵琶行〉:「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名词 量词。计算成批或分组人群的单位。  【组词】:「有一拨人马刚打这里经过。」、「分成两拨人进行工作。」
    • 拼音:bō
    • 参见「嶓冢」条。
    • 拼音:bō
    • 动词 踢踏、踢落。《集韵.入声.末韵》:「蹳,足跋物。」《汉书.卷四一.夏侯婴传》:「汉王急,马罢,虏在后,常蹳两儿弃之。」
    • 拼音:bō

      lì ㄌㄧˋ

       ◎ 〔的(de)~〕明亮,鲜明,如“明月珠子,~~江靡。”

      其它字义

      luò ㄌㄨㄛˋ

       ◎ 白色:“丝~岂常皓。”

      其它字义

      bō ㄅㄛˉ

       ◎ 〔~犖〕杂色。

    • 拼音:bō

      bō ㄅㄛˉ

       1. 马奔跑。

       2. 马怒。

       3. 马摇头。

    • 拼音:bō
    • 参见「鱍鱍」条。
    • 拼音:bó
    • 名词 头与身体相连的部分。即颈项。俗称为「脖子」。
    • 拼音:bó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bò
    • 动词 下种,将种子撒在土里。《诗经.周颂.载芟》:「播厥百谷,实函斯活。」汉.郑玄.笺:「播,犹种也。」
    • 动词 宣扬、传布。《周礼.春官.大司乐》:「凡六乐者,文之以五声,播之以八音。」唐.魏徵〈论时政疏〉:「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 动词 放送。  【组词】:「转播」、「卫星直播」、「三台联播」、「歌曲点播」。
    • 动词 分开、分散。《书经.禹贡》:「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礼记.礼运》:「播五行于四时。」唐.孔颖达.正义:「播谓播散五行金、木、水、火、土之气于春夏秋冬之时也。」
    • 动词 迁移、逃亡。  【组词】:「播迁」。《后汉书.卷九.孝献帝纪.赞曰》:「献生不辰,身播国屯。」唐.章怀太子.注:「播,迁也。」《金史.卷二八.礼志一》:「宣宗南播,疆宇日蹙。」
    • 动词 摇动。《庄子.人间世》:「鼓筴播精,足以食十人。」唐.成玄英.疏:「筴,小箕也。精,米也。言其扫市场,鼓其筴,播扬土,简精麤也。」《文明小史.第四六回》:「劳航芥在房里被风浪颠播的十分难过。」
    • 拼音:chuò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fā
    • 动词 放射。  【组词】:「弹无虚发」、「百发百中」。
    • 动词 生长、产生。  【组词】:「发芽」。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秋来发故枝。」
    • 动词 开始、启动。  【组词】:「发动」、「先发制人」、「一触即发」。
    • 动词 兴起。  【组词】:「发迹」。《孟子.告子下》:「舜发于畎亩之中。」
    • 动词 起程。  【组词】:「出发」。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词:「留恋处,兰舟催发。」《聊斋志异.卷一.青凤》:「一家皆移什物赴新居,而妾留守,明日即发。」
    • 动词 启发。  【组词】:「振聋发聩」。《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动词 现露。《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战国策.魏策四》:「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
    • 动词 送出、付出。  【组词】:「发放」、「发钱」、「散发传单」。
    • 名词 量词:(1) 计算枪、炮、子弹等数量的单位。  【组词】:「手枪里还剩下四发子弹。」(2)计算枪、炮、子弹等发射数量的单位。  【组词】:「射炮十二发」。
    • 拼音:fān
    • 名词 旧时对边境少数民族或外国的称呼。  【组词】:「土番」、「红毛番」。
    • 名词 旧称轮流接替的职务。《旧唐书.卷九七.张说传》:「旬日,得精兵一十三万,分系诸卫,更番上下,以实京师。」《新唐书.卷一二六.杜暹传》:「暹率当番卫士缮三宫城,浚池,督役不少懈。」
    • 名词 量词:(1) 计算次数的单位。相当于「回」、「次」。  【组词】:「三番两次」、「思考一番」、「白费一番苦心」。《南史.卷三二.张敷传》:「父邵使士南阳宗少文谈系象,往复数番。」宋.张炎〈高阳台.接叶巢莺〉词:「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2) 计算倍数的单位。  【组词】:「连续几天的涨停板,使他持有的股票价值翻两番。」
    • 形容词 外国的、外族的。  【组词】:「番邦」、「番船」、「番茄」、「番椒」、「番薯」。
    • ,
    • 参见「番禺县」条。
    • ,
    • 名词 姓。如西汉有番系,东汉有番辰。
    • 拼音:fán
    • 形容词 茂盛。《说文解字.艹部》:「蕃,艹茂也。」《易经.坤卦.文言曰》:「天地变化,草木蕃。」
    • 形容词 众多。通「繁」。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视驼所种树,或移徒,无不活;且硕茂蚤茂实以蕃。」
    • 动词 滋生、繁殖。《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唐.宋之问〈温泉庄卧病寄杨七炯〉诗:「夏余鸟兽蕃,秋末禾黍熟。」
    • 动词 屏蔽、保障。通「藩」。《书经.微子之命》:「钦哉!往敷乃训,慎乃服命,率由典常,以蕃王室。」
    • ,
    • 名词 旧时对外国或边境少数民族的称呼。通「番」。  【组词】:「吐蕃」、「吐鲁蕃」。
    • 形容词 来自外国或外族的。通「番」。  【组词】:「蕃茄」、「蕃薯」。
    • 拼音:fú
    • 名词 古代用五采缯帛制成的舞具。《隋书.卷一五.音乐志下》:「文舞六十四人……十六人执帗,十六人执旄。」《清史稿.卷九六.乐志三》:「盈庭万舞兮,帗低昂。」
    • 拼音:pān
    • 名词 淘米汁,俗称为「洗米水」。《左传.哀公十四年》:「使疾,而遗之潘沐。」晋.杜预.注:「潘,米汁,可以沐头。」《新唐书.卷二零.礼乐志十》:「以盆盛潘及沐盘,升自西阶,授沐者,沐者执潘及盘入。」
    • 名词 水流盘旋、溢洄的地方。《管子.五辅》:「导水潦,利陂沟,决潘渚,溃泥滞。」《列子.黄帝》:「止水之潘为渊。」
    • 名词 姓。如晋朝有潘岳。
    • 拼音:pán
    • 参见「磻溪」条。
    • 拼音:pō
    • 动词 浇、洒。  【组词】:「泼水」、「泼洒」。宋.华岳〈骤雨〉诗:「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红楼梦.第四三回》:「尤氏笑道:『你瞧他兴的这样儿!我劝你收着些儿好。太满了,就要泼出来的。』」
    • 形容词 蛮横不讲理。  【组词】:「撒泼」、「泼辣」。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一折》:「引着些个泼男泼女相扶策,你!你!你!则待每日上花台。」《西游记.第四回》:「巨灵神厉声高叫道:『那泼猴!你认得我么?』」
    • 形容词 灵活生动。  【组词】:「活泼」。
    • 形容词 自贬之词。卑贱、穷苦的意思。元.秦夫《东堂老.第三折》:「我其实可便顾不得你穷亲泼故。」元.杨讷《刘行首.第一折》:「我这般穷身泼命谁瞅问?蓬头垢面妆痴钝。」
    • 拼音:pò
    • 参见「哱罗」、「哱息」等条。
名句 | 成语大全 | 宠物百科 | 杂谈 词典 | 拼音 | 字典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