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拼音大全 w是什么意思 wu的汉字 wu第一声有什么字

wu第一声有什么字(wū)

    • 拼音:è
    • 名词 罪过、不良的行为。《易经.大有卦.象曰》:「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无恶不惩,无善不显。」
    • 名词 疾病。《左传.成公六年》:「郇瑕氏土薄水浅,其恶易觏。」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郗愔信道甚精勤,常患腹内恶,诸医不可疗。」
    • 名词 污垢、秽物。《左传.成公六年》:「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浍以流其恶。」《周礼 .天官.兽医》:「凡疗兽疡,灌而劀之,以发其恶,然后药之养之食之。」
    • 名词 粪便。《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昌邑哀王刘髆传》:「陛下左侧谗人众多,如是青蝇恶矣。」《隋书.卷七二.孝义传.田翼传》:「母患暴痢,翼谓中毒,遂亲尝恶。」
    • 形容词 不善的、坏的。《荀子.非相》:「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
    • 形容词 粗劣的。《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韩非子.说疑》:「不明臣之所言,虽节俭勤劳,布衣恶食,国犹自亡也。」
    • 形容词 丑陋。《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传.澹台灭明传》:「(澹台灭明)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文选.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良时不见遗,丑状不成恶。」
    • 形容词 不适、不快。《晋书.卷八零.王羲之传》:「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身今少恶,斐逸民迹近在此,君可往问。」
    • 副词 极、甚。《淮南子.墬形》:「其人大面短颐,美须恶肥。」宋.辛弃疾〈临江仙.小靥人怜都恶瘦〉词:「小靥人怜都恶瘦,曲眉夫与长颦。」
    • 动词 害。《淮南子.说林》:「病热而强之餐,救暍而饮之寒,救经而引其索,拯溺而授之石,欲救之,反为恶。」
    • ,
    • 参见「恶心」条。
    • ,
    • 动词 憎恨、讨厌。《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唐.杜甫〈佳人〉诗:「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 动词 冒犯、触怒。《水浒传.第一零回》:「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警世通言.卷二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既在此借宿,恶不得他。」
    • 动词 害怕、畏惧。《韩非子.八说》:「使人不衣不食,而不饥不寒,又不恶死,则无事上之意。」
    • 动词 毁谤、中伤。《汉书.卷四四.衡山王刘赐传》:「两人相妒,厥姬乃恶徐来于太子。」
    • 名词 羞耻。《孟子.公孙丑上》:「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传》:「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
    • ,
    • 代词 如何、怎么。《左传.桓公十六年》:「弃父之命,恶用子矣!」唐.柳宗元〈愚溪对〉:「然以吾之愚,而独好汝,汝恶得避是名耶?」
    • 叹词 表示惊讶的语气。《孟子.公孙丑下》:「恶!是何言也!」
    • 拼音:è
    • 名词 罪过、不良的行为。《易经.大有卦.象曰》:「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无恶不惩,无善不显。」
    • 名词 疾病。《左传.成公六年》:「郇瑕氏土薄水浅,其恶易觏。」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郗愔信道甚精勤,常患腹内恶,诸医不可疗。」
    • 名词 污垢、秽物。《左传.成公六年》:「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浍以流其恶。」《周礼 .天官.兽医》:「凡疗兽疡,灌而劀之,以发其恶,然后药之养之食之。」
    • 名词 粪便。《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昌邑哀王刘髆传》:「陛下左侧谗人众多,如是青蝇恶矣。」《隋书.卷七二.孝义传.田翼传》:「母患暴痢,翼谓中毒,遂亲尝恶。」
    • 形容词 不善的、坏的。《荀子.非相》:「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
    • 形容词 粗劣的。《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韩非子.说疑》:「不明臣之所言,虽节俭勤劳,布衣恶食,国犹自亡也。」
    • 形容词 丑陋。《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传.澹台灭明传》:「(澹台灭明)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文选.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良时不见遗,丑状不成恶。」
    • 形容词 不适、不快。《晋书.卷八零.王羲之传》:「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身今少恶,斐逸民迹近在此,君可往问。」
    • 副词 极、甚。《淮南子.墬形》:「其人大面短颐,美须恶肥。」宋.辛弃疾〈临江仙.小靥人怜都恶瘦〉词:「小靥人怜都恶瘦,曲眉夫与长颦。」
    • 动词 害。《淮南子.说林》:「病热而强之餐,救暍而饮之寒,救经而引其索,拯溺而授之石,欲救之,反为恶。」
    • ,
    • 参见「恶心」条。
    • ,
    • 动词 憎恨、讨厌。《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唐.杜甫〈佳人〉诗:「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 动词 冒犯、触怒。《水浒传.第一零回》:「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警世通言.卷二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既在此借宿,恶不得他。」
    • 动词 害怕、畏惧。《韩非子.八说》:「使人不衣不食,而不饥不寒,又不恶死,则无事上之意。」
    • 动词 毁谤、中伤。《汉书.卷四四.衡山王刘赐传》:「两人相妒,厥姬乃恶徐来于太子。」
    • 名词 羞耻。《孟子.公孙丑上》:「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传》:「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
    • ,
    • 代词 如何、怎么。《左传.桓公十六年》:「弃父之命,恶用子矣!」唐.柳宗元〈愚溪对〉:「然以吾之愚,而独好汝,汝恶得避是名耶?」
    • 叹词 表示惊讶的语气。《孟子.公孙丑下》:「恶!是何言也!」
    • 拼音:huá

      huá ㄏㄨㄚˊ

       ◎ 古同“铧”,耕地起土的农具。

      其它字义

      wū ㄨˉ

       ◎ 古同“圬”。

    • 拼音:kū

      yū ㄩˉ

       ◎ 古同“扜2”。

      其它字义

      wū ㄨˉ

       ◎ 古同“扜2”。

      其它字义

      kū ㄎㄨˉ

       ◎ 播扬。

    • 拼音:kuà

      kuà ㄎㄨㄚˋ

       1. 踏。

       2. 古同“胯”,两股间。

      其它字义

      wù ㄨˋ

       ◎ 踞。

    • 拼音:wò
    • 状词 形容鸡叫的声音。《说文解字.口部》:「喔,鸡声也。」唐.许浑〈秋日行次关西〉诗:「早霜鸡喔喔,残月马萧萧。」《老残游记》第一一回:「听窗外晨鸡已经喔喔的啼了。」
    • ,
    • 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 ,
    • 叹词 表了解的语气。  【组词】:「喔!原来是这么回事。」
    • 拼音:wò
    • 动词 沾润、沾濡。《说文解字.水部》:「渥,沾也。」
    • 形容词 深重、浓厚。汉.贾谊〈上疏陈政事〉:「高皇帝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诸公,多者百余城,少者乃三四十县,德至渥也。」《文选.李密.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 拼音:wū
    • 名词 乌鸦的简称。唐.张继〈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名词 俗以为日中有乌,故日称为「乌」。参见「乌兔」条。晋.陶渊明〈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诗:「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
    • 名词 姓。如春秋时齐有乌余。
    • 形容词 黑色的。  【组词】:「乌云」、「乌发」。《史记.卷一一零.匈奴传》:「北方尽乌骊马,南方尽騂马。」《儒林外史.第一四回》:「马二先生身子又长,戴一顶高方巾,一幅乌黑的脸。」
    • 动词 染黑。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一六.草部.鳢肠》:「汁涂眉发,生速而繁。乌髭发,益肾阴。」
    • 副词 表示反问的语气,相当于「何」、「安」、「哪里」、「怎么」。《吕氏春秋.季夏纪.明理》:「故乱世之主乌闻至乐?不闻至荣,其乐不乐。」唐.韩愈〈言箴〉:「不知言之人,乌可与言?」
    • 拼音:wū
    • 同「污」。
    • 拼音:wū
    • 名词 地名:(1) 春秋时郑国邑地。故址约在今河南省偃师县西南。(2) 春秋时晋地。故址约在今山西省介休县境。
    • 名词 姓。如明代有邬良佐。
    • 拼音:wū
    • 名词 秽物。  【组词】:「藏污纳垢」。《左传.宣公十五年》:「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
    • 形容词 不清洁的。  【组词】:「污水」、「污泥」。《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褚少孙补东方朔传》:「饭已,尽怀其余肉持去,衣尽污。」
    • 形容词 低劣的、不廉洁的。  【组词】:「贪官污吏」。《书经.胤征》:「旧染污俗,咸与惟新。」《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范滂传》:「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 动词 弄脏。《吕氏春秋.季冬纪.不侵》:「万乘之严主辱其使者,退而自刎也,必以其血污其衣。」唐.白居易〈新乐府.官牛〉:「昨来新拜右丞相,恐怕泥涂污马蹄。」
    • 动词 诋毁、毁谤。  【组词】:「污蔑」。汉.扬雄《法言.先知》:「若污人老,屈人孤。」《新五代史.卷三四.一行传.石昂传》:「禁其家不可以佛事污吾先人。」
    • 动词 衰微。《礼记.檀弓上》:「道隆则从而隆,道污则从而污。」
    • ,
    • 动词 洗涤去污。《诗经.周南.葛覃》:「薄污我私,薄澣我衣。」唐.李贺〈送秦光禄北征〉诗:「风吹云路火,雪污玉关泥。」
    • ,
    • 形容词 弯曲不正的。通「纡」。《左传.成公十四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汉书.卷五一.邹阳传》:「回面污行,以事谄谀之人。」
    • ,
    • 参见「污水」条。
    • ,
    • 参见「污尊」、「污膺」等条。
    • 拼音:wū
    • 名词 镘刀,涂抹墙壁的工具。同「圬」。《集韵.平声.模韵》:「圬,说文:『所以涂也。』……或作圬、釫。」
    • 名词 涂饰的工作。唐.韩愈〈圬者王承福传〉:「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
    • 动词 涂抹。唐.白居易〈草堂记〉:「木斲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
    • 拼音:wū

      yū ㄩˉ

       1. 指挥。

       2. 持。

       3. 引;拉:“有人方~弓射黄蛇,名曰蜮人。”

      其它字义

      wū ㄨˉ

       ◎ 〔~零〕中国古代西域小宛国地名。

    • 拼音:wū

      wū ㄨˉ

       ◎ 同“污”。

    • 拼音:wū
    • 参见「呜呼」条。
    • 拼音:wū

      wū ㄨˉ

       1. 拉满弓对准目标。

       2. 引,张。

       3. 持。

       4. 指挥。

    • 拼音:wū
    • 名词 泥水工涂刷墙壁的工具。俗称为「瓦刀」、「镘刀」。《说文解字.木部》:「圬,所以涂也。秦谓之圬,关东谓之槾。」清.段玉裁.注:「此器今江浙以铁为之,或以木……圬、槾古字也,釫、镘今字也。」
    • 动词 粉刷。《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 拼音:wū
    • 名词 神鬼的代言人或是代人祈祷,求鬼神赐福、解决问题的人。  【组词】:「女巫」、「巫祝」、「巫医」。宋.乐雷发〈常宁道中怀许介之〉诗:「野巫竖石为神像,稚子搓泥 作药丸。」
    • 名词 姓。如商代有巫咸。
    • ,
    • [一]之读音。
    • 拼音:wū
    • 名词 乌鸦的简称。唐.张继〈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名词 俗以为日中有乌,故日称为「乌」。参见「乌兔」条。晋.陶渊明〈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诗:「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
    • 名词 姓。如春秋时齐有乌余。
    • 形容词 黑色的。  【组词】:「乌云」、「乌发」。《史记.卷一一零.匈奴传》:「北方尽乌骊马,南方尽騂马。」《儒林外史.第一四回》:「马二先生身子又长,戴一顶高方巾,一幅乌黑的脸。」
    • 动词 染黑。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一六.草部.鳢肠》:「汁涂眉发,生速而繁。乌髭发,益肾阴。」
    • 副词 表示反问的语气,相当于「何」、「安」、「哪里」、「怎么」。《吕氏春秋.季夏纪.明理》:「故乱世之主乌闻至乐?不闻至荣,其乐不乐。」唐.韩愈〈言箴〉:「不知言之人,乌可与言?」
    • 拼音:wū
    • 名词 停积的水池、浊水池。《孟子.梁惠王上》:「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唐.刘禹锡〈复荆门县记〉:「昔饮于洿,夏溷冬枯;自公感通,觱沸生兮。」
    • 动词 掘地成池。《礼记.檀弓下》:「杀其人,坏其室,洿其宫而猪焉。」
    • 动词 涂抹。《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下》:「曰:『毋使民复思也。』以墨洿色其周垣。」《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孙权小子,未辨菽麦,要领不足以膏齐斧,名字不足以洿简墨。」
    • 形容词 卑污、不廉洁的。《汉书.卷九七.孝成许皇后传》:「洿秽不修,旷职尸官。」
    • 拼音:wū
    • 名词 (tungsten,W)化学元素。原子序74 。金属元素之一。灰色或棕黑色,硬而脆,天然存在于钨锰铁矿中,主供制灯丝、车床工具和特殊合金等。
    • 拼音:wū
    • 名词 房舍。  【组词】:「茅屋」、「住屋」、「房屋」。
    • 名词 房间。  【组词】:「这屋子光线充足。」
    • 名词 车盖。《文选.张衡.东京赋》:「輹弩重旃,朱旄青屋。」《辽史.卷五五.仪卫志一》:「平头辇,常行用之。制如逍遥,无屋。」
    • 名词 帐幕。通「幄」。《诗经.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墨子.节葬下》:「纶组节约,车马藏乎圹,又必多为屋幕。」
    • 拼音:wū
    • 动词 陷害、毁谤。  【组词】:「诬赖」、「诬陷」。南朝梁.江淹〈自序传〉:「或为世士所嫉,遂诬淹以受金者。」《明史.卷一八七.马中锡传》:「诬为盗,遣甯杲、柳尚义绘形捕之,破其家。」
    • 动词 欺骗、蒙骗。《孟子.滕文公下》:「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宋.司马光《资治通监.卷二四四.唐纪六十.文宗太和六年》:「当文宗求治之时,僧孺任居承弼,进则偷安取容以窃位,退则欺君诬世以盗名,罪孰大焉!」
    • 形容词 虚妄不实的。《墨子.非儒下》:「儒者迎妻,妻之奉祭祀,子将守宗庙,故重之。应之曰:『此诬言也。』」《红楼梦.第七八回》:「小哥儿十三岁的人,就如此,可知家学渊源,真不诬矣。」
    • ,
    • [一]之读音。
    • 拼音:wū
    • 动词 诛杀。《汉书.卷一零零.叙传下》:「雕落洪支,底剭鼎臣。」颜师古注引服虔曰:「底,致也。周礼有屋诛,诛大臣于屋下,不露也。」
    • 拼音:wū
    • 名词 地名:(1) 春秋时郑国邑地。故址约在今河南省偃师县西南。(2) 春秋时晋地。故址约在今山西省介休县境。
    • 名词 姓。如明代有邬良佐。
    • 拼音:wū
    • 参见「呜呼」条。
    • 拼音:wū

      wū ㄨˉ

       ◎ 古同“诬”。

    • 拼音:wū

      wū ㄨˉ

       ◎ 〔~洝〕湿润。

    • 拼音:wū

      wū ㄨˉ

       ◎ 竹密。

    • 拼音:wū

      wū ㄨˉ

       ◎ 〔~蠋(zhú)〕蛾蝶类的幼虫。

    • 拼音:wū
    • 动词 陷害、毁谤。  【组词】:「诬赖」、「诬陷」。南朝梁.江淹〈自序传〉:「或为世士所嫉,遂诬淹以受金者。」《明史.卷一八七.马中锡传》:「诬为盗,遣甯杲、柳尚义绘形捕之,破其家。」
    • 动词 欺骗、蒙骗。《孟子.滕文公下》:「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宋.司马光《资治通监.卷二四四.唐纪六十.文宗太和六年》:「当文宗求治之时,僧孺任居承弼,进则偷安取容以窃位,退则欺君诬世以盗名,罪孰大焉!」
    • 形容词 虚妄不实的。《墨子.非儒下》:「儒者迎妻,妻之奉祭祀,子将守宗庙,故重之。应之曰:『此诬言也。』」《红楼梦.第七八回》:「小哥儿十三岁的人,就如此,可知家学渊源,真不诬矣。」
    • ,
    • [一]之读音。
    • 拼音:wū
    • 动词 呕吐。《说文解字.欠部》:「歍,心有所恶,若吐也。」《山海经.大荒北经》:「共工之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
    • 拼音:wū

      wū ㄨˉ

       ◎ 〔~鸅(zé)〕一种水鸟,即“鹈鹕”。

    • 拼音:wū
    • 名词 (tungsten,W)化学元素。原子序74 。金属元素之一。灰色或棕黑色,硬而脆,天然存在于钨锰铁矿中,主供制灯丝、车床工具和特殊合金等。
    • 拼音:wū

      wū ㄨˉ

       ◎ 〔~鰂〕同“乌贼”,亦称墨鱼。

    • 拼音:wǔ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wù
    • 形容词 高耸特立。唐.刘禹锡〈九华山歌〉:「君不见敬亭之山黄索漠,兀如断岸无棱角。」
    • 形容词 光秃。  【组词】:「兀鹰」。唐.杜牧〈阿房宫赋〉:「蜀山兀,阿房出。」
    • 副词 尚、仍、还。《水浒传.第九一回》:「黑旋风李逵兀是火剌剌的只顾砍杀。」
    • 副词 浑然无知的样子。《文选.陆机.文赋》:「兀若枯木,豁若涸流。」唐.李白〈月下独酌〉诗四首之三:「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 副词 不安的样子。  【组词】:「兀兀难安」。汉.傅毅〈舞赋〉:「兀动赴度,指顾应声。」
    • 动词 动摇、飘荡。《后汉书.卷七四下.袁绍传》:「未有弃亲即异,兀其根本,而能全于长世者也。」宋.苏轼〈好事近.湖上雨晴时〉词:「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飘兀。」
    • 缀词 加在代词前形成复词。  【组词】:「兀那」、「兀谁」。
    • 拼音:xiè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ū

      yū ㄩˉ

       ◎ 〔盘~〕水旋流,如“~~激而成窟。”

    • 拼音:yú
    • 名词 盛浆汤的器具。《仪礼.既夕礼》:「两敦,两杅,盘匜。」汉.郑玄.注:「此皆常用之器也。杅,盛汤浆。」《后汉书.卷五二.崔駰传》:「远察近览,俯仰有则,铭诸几杖,刻诸盘杅。」
    • 名词 沐浴用的器具。《礼记.玉藻》:「出杅,履蒯席,连用汤。」汉.郑玄.注:「杅,浴器也。」唐.孔颖达.正义:「杅,浴之盆也。」
    • 拼音:yú
    • 介词 在。  【组词】:「生于某年」、「舟行于海」、「生于斯,长于斯。」
    • 介词 给。《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介词 向。《论语.学而》:「子禽问于子贡。」《明史.卷二.太祖本纪二》:「丙子,颁即位诏于天下。」
    • 介词 对。  【组词】:「于心不忍」、「于事无补」。《论语.公冶长》:「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 介词 到、至。《史记.卷二九.河渠书》:「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于齐,则通菑济之闲。」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 介词 从、由。《老子.第六四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褚公于章安令迁太尉记室参军。」
    • 介词 被,置于动词之后,表示被动。《左传.成公二年》:「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史记.卷六八.商君传》:「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
    • 介词 为、为了。《史记.卷三二.齐太公世家》:「齐使管仲平戎于周。」
    • 介词 比,置于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礼记.檀弓下》:「苛政猛于虎也。」唐.李白〈蜀道难〉:「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介词 和、与、跟。《论语.子路》:「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宋.苏轼〈日喻〉:「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
    • 连词 与、和,表示并列。《战国策.齐策一》:「今赵之与秦,犹齐之于鲁也。」《汉书.卷六零.杜周传》:「况将军之于主上,主上之与将军哉!」
    • 动词 依靠。三国魏.曹植〈当来日大难〉诗:「广情故,心相于。」唐.刘得仁〈赠敬晊助教〉诗二首之一:「便欲去随为弟子,片云孤鹤可相于。」
    • 助词 位于句首的语气词,无义。《易经.系辞下》:「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唐.卢肇〈汉堤〉诗:「于惟余甿,饥伤喘呼。」
    • 名词 姓。如宋代有于清言。
    • ,
    • 名词 「乌」的本字。《穆天子传.卷三》:「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为群,于鹊与处。」晋.郭璞.注:「于,读曰乌。」
    • 叹词 表示感叹、赞美的语气。《诗经.周颂.清庙》:「于穆清庙,肃雝显相。」《史记.卷二.夏本纪》:「皋陶曰:『于!慎其身修。』」
名句 | 成语大全 | 宠物百科 | 杂谈 词典 | 拼音 | 字典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