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拼音大全 z是什么意思 zheng的汉字 zheng第一声有什么字

zheng第一声有什么字(zhēng)

    • 拼音:céng
    • 参见「嶒棱」条。
    • 拼音:chéng
    • 名词 古代辅佐帝王或正官的官吏。  【组词】:「丞相」、「县丞」、「府丞」。
    • 动词 辅佐、辅助。《汉书.卷九三.佞幸传.淳于长传》:「会大将军王凤病,长侍病,晨夜扶丞左右,甚有甥舅之恩。」
    • 拼音:chéng

      zhēng ㄓㄥˉ

       ◎ 耕治。

      其它字义

      chéng ㄔㄥˊ

       ◎ 中国古代鲁城北门池。

    • 拼音:chéng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dīng
    • 名词 天干的第四位。
    • 名词 排列次序的等第。在甲、乙、丙之后,表示第四级,或较差的等级。
    • 名词 成年男子。  【组词】:「壮丁」、「男丁」、「单丁」。
    • 名词 人、人口。  【组词】:「添丁」、「帮丁」、「人丁单薄」。《南史.卷三三.何承天传 》 :「计丁课仗,勿使有阙。」
    • 名词 仆役,或指从事某些劳动或职业的人。  【组词】:「园丁」、「庖丁」、「家丁」。
    • 名词 方形的小块。  【组词】:「鸡丁」、「肉丁」、「补丁」、「将小黄瓜切丁。」
    • 名词 姓。如汉代有丁令威,清代有丁汝昌。
    • 动词 当、遭逢。  【组词】:「丁忧」、「丁外艰」、「丁内艰」。
    • 形容词 壮盛的。  【组词】:「丁年」。
    • 形容词 极少的、极小的。  【组词】:「他的身子还很硬朗,一丁点儿毛病都没有。」
    • ,
    • 参见「丁丁」条。
    • 拼音:kēng

      zhēng ㄓㄥˉ

       ◎ 引。

      其它字义

      kēng ㄎㄥˉ

       ◎ 古同“铿”,象声词,摹拟琴瑟等声音。

    • 拼音:qiàn
    • 名词 红色的丝织品。《说文解字.糸部》:「綪,赤缯也。」《左传.定公四年》:「分康叔以大路、少帛、綪茷。」
    • 拼音:qīng

      qīng ㄑㄧㄥˉ

       ◎ 青精土。

      其它字义

      zhēng ㄓㄥˉ

       ◎ 古同“埩1”。

    • 拼音:qīng
    • 名词 动物名。脊椎动物亚门鲈形目。体呈梭型,侧扁。头尖口大,密生小齿,鳞圆细小。背鳍有前后两个,背部青绿,有波浪状花纹,腹部银白。主依嗅觉找寻食物,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性鱼类。也称为「青花鱼」。
    • ,
    • 名词 鱼与肉调制成的杂烩菜。  【组词】:「五侯鲭」。唐.韩愈、孟郊〈城南联句〉:「恶嚼?腥鲭。」
    • 拼音:qīng
    • 名词 动物名。脊椎动物亚门鲈形目。体呈梭型,侧扁。头尖口大,密生小齿,鳞圆细小。背鳍有前后两个,背部青绿,有波浪状花纹,腹部银白。主依嗅觉找寻食物,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性鱼类。也称为「青花鱼」。
    • ,
    • 名词 鱼与肉调制成的杂烩菜。  【组词】:「五侯鲭」。唐.韩愈、孟郊〈城南联句〉:「恶嚼?腥鲭。」
    • 拼音:tàng
    • 名词 量词:(1) 计算走动的次数的单位。相当于「遍」、「次」、「回」。  【组词】:「我已经去过三趟了,他总是不在家。」(2) 计算打拳次数的单位。相当于「套」。  【组词】:「一早起来,打了几趟拳,觉得精神好多了。」
    • 拼音:tīng
    • 名词 地名。春秋时宋国属地。故址约在今国内河南省淮阳县西北。
    • 拼音:xīng

      xīng ㄒㄧㄥˉ

       ◎ 同“鯹”。

    • 拼音:zhēn
    • 名词 卜问之事。《周礼.春官.大卜》:「凡国大贞,卜立君,卜大封。」
    • 名词 女子不失身、不改嫁的懿行。唐.刘叉〈古怨〉诗:「君莫嫌丑妇,丑妇死守贞。」
    • 形容词 守正道的、效忠的。  【组词】:「贞士」、「贞臣」。《荀子.子道》:「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贞乎?」
    • 形容词 坚定的、稳固的。  【组词】:「贞石」、「贞木」。
    • 动词 卜问。《周礼.春官.天府》:「季冬,陈玉,以贞来岁之媺恶」。
    • 拼音:zhēn
    • 动词 暗中察看、伺探。  【组词】:「侦查」、「侦测」。《后汉书.卷五五.章帝八王传.清河孝王庆传》:「外令兄弟求其纤过,内使御者侦伺得失。」《文选.潘岳.马汧督诔》:「子命穴浚堑,寘壶镭瓶甒以侦之。」
    • 拼音:zhēn
    • 名词 吉祥、吉兆。《诗经.周颂.维清》:「迄用有成,维周之祯。」《文选.张衡.思玄赋》:「惧筮氏之长短兮,钻东龟以观祯。」
    • 拼音:zhēng

      zhēng ㄓㄥ

       ◎ 均为纸鸢(日本汉字)。

    • 拼音:zhēng
    • 动词 夺取、互不相让。《左传.隐公十一年》:「公孙阏与颍考叔争车,颍考叔挟輈以走。」《北史.卷二二.长孙道生传》:「尝有二鵰,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
    • 动词 较量、竞争。《书经.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 动词 辩论。  【组词】:「据理力争」。《左传.昭公六年》:「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徵于书。」《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此难以口舌争也。」
    • 动词 相差、差别。唐.杜荀鹤〈自遣〉诗:「百年身后一丘土,贫富高低争几多。」《水浒传.第六九回》:「我这行院人家坑陷了千千万万的人,岂争他一个?」
    • 动词 规劝。同「诤」。《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关龙逢、王子比干能以要领之死,争其上之过。」
    • 副词 如何。同「怎」。唐.韩偓〈哭花〉诗:「若是有情争不哭,夜来风雨葬西施。」元.锺嗣成〈一枝花.生居天地间套.梁州〉曲:「争奈灰容土貌,缺齿重颐。」
    • 拼音:zhēng

      zhēng ㄓㄥˉ

       ◎ 〔~伀(zhōng)〕惊慌,如“百姓~~,无所措其手足。”

    • 拼音:zhēng
    • 动词 夺取、互不相让。《左传.隐公十一年》:「公孙阏与颍考叔争车,颍考叔挟輈以走。」《北史.卷二二.长孙道生传》:「尝有二鵰,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
    • 动词 较量、竞争。《书经.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 动词 辩论。  【组词】:「据理力争」。《左传.昭公六年》:「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徵于书。」《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此难以口舌争也。」
    • 动词 相差、差别。唐.杜荀鹤〈自遣〉诗:「百年身后一丘土,贫富高低争几多。」《水浒传.第六九回》:「我这行院人家坑陷了千千万万的人,岂争他一个?」
    • 动词 规劝。同「诤」。《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关龙逢、王子比干能以要领之死,争其上之过。」
    • 副词 如何。同「怎」。唐.韩偓〈哭花〉诗:「若是有情争不哭,夜来风雨葬西施。」元.锺嗣成〈一枝花.生居天地间套.梁州〉曲:「争奈灰容土貌,缺齿重颐。」
    • 拼音:zhēng
    • 动词 以直言纠正、规劝。  【组词】:「谏诤」、「力诤」。《新唐书.卷一六四.崔玄亮传》:「玄亮率谏官叩延英苦诤,反复数百言。」
    • 动词 竞争、争执。《战国策.秦策二》:「有两虎诤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
    • 拼音:zhēng
    • 参见「怔忪」、「怔营」等条。
    • ,
    • 动词 发呆、发愣。通「愣」。《红楼梦.第二六回》:「宝玉怔了半天,方解过来。」《文明小史.第五二回》:「见了饶鸿生的面,便问你姓饶么?饶鸿生怔了一怔。」
    • 拼音:zhēng
    • 动词 远行。  【组词】:「长征」、「远征」。《诗经.小雅.小明》:「我征徂西,至于艽野。」
    • 动词 讨伐。  【组词】:「征伐」、「征戍」、「南征北讨」。《汉书.卷七.武帝纪》:「遣贰师将军李广利,发天下谪民西征大宛。」唐.王翰〈凉州词〉二首之一:「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动词 课徵。  【组词】:「征税」、「横征暴敛」。
    • 动词 强取、争夺。《孟子.梁惠王上》:「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 名词 赋税。《孟子.尽心下》:「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
    • 名词 姓。如宋代有征集。
    • 拼音:zhēng

      zhēng ㄓㄥˉ

       ◎ 引。

      其它字义

      zhěng ㄓㄥˇ

       ◎ 丝绳绷紧的样子。

    • 拼音:zhēng

      zhēng ㄓㄥˉ

       1. 古女子人名用字。

       2. 女子容貌端庄。

       3. 古通“正”,指长官。

    • 拼音:zhēng
    • 参见「峥嵘」条。
    • ,
    • 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 拼音:zhēng
    • 参见「狰狞」条。
    • 拼音:zhēng
    • 动词 用力支撑。《水浒传.第八回》:「林冲挣的起来,被枷碍了,曲身不得。」《儒林外史.第五回》:「及到天气和暖,又勉强进些饮食,挣起来家前屋后走走。」
    • 动词 用力拉扯。  【组词】:「挣脱」、「挣断」。《西游记.第六九回》:「那獃子左挣右挣,挣不得脱手。」
    • 动词 争夺。  【组词】:「挣面子」、「挣光荣」。
    • ,
    • 努力获取。元.马致远《汉宫秋.楔子》:「俺祖高皇帝,奋布衣,起丰、沛,灭秦屠项,挣下这等基业。」《红楼梦.第一一三回》:「家里也挣了好几亩地。」
    • 拼音:zhēng

      zhēng ㄓㄥˉ

       ◎ 〔~爚(yuè)〕煠。

    • 拼音:zhēng
    • 名词 一种腹中结硬块的病症。《玉篇.疒部》:「症,腹结病也。」
    • 拼音:zhēng
    • 名词 乐器名。一种铜制的打击乐器,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是古代行军乐器。用来调整或停止步伐。《说文解字.金部》:「钲,铙也。似铃,柄中,上下通。」《诗经.小雅.采芑》:「方叔率止,钲人伐鼓。」汉.毛亨.传:「伐,击也。钲以静之,鼓以动之。」
    • 拼音:zhēng
    • 动词 火气上升。《墨子.节用中》:「逮夏,下润湿上熏烝。」
    • 动词 用热水气蒸东西。通「蒸」。  【组词】:「烝鱼」、「烝饭」。宋.苏轼〈酒经〉:「吾始取面而起肥之,和之以姜液,烝之使十裂。」
    • 动词 上淫,与长辈妇女奸通。《左传.桓公十六年》:「卫宣公烝于夷姜。」《辽史.卷一一二.逆臣传上.耶律滑哥传》:「性阴险,初烝其父妾,惧事彰,与克萧台哂等共害其父。」
    • 形容词 众多。《诗经.大雅.烝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唐.杜甫〈无家别〉诗:「人生无家别,何以为烝黎?」
    • 名词 古代冬天的祭祀。《书经.洛诰》:「戊辰,王在新邑,烝祭岁。」《礼记.王制》:「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
    • 助词 发语词,置于句首。《诗经.豳风.东山》:「蜎蜎者蠋,烝在桑野。」
    • 拼音:zhēng
    • 状词 形容金属、玉石相撞的声音。《说文解字.金部》:「铮,金声也。」唐.白居易〈梦仙〉诗:「羽衣忽飘飘,玉鸾俄铮铮。」
    • 名词 乐器名。即钲。一种铜制的打击乐器,形似钟而狭长,为古代行军乐器,可用来调整或停止步伐。《文献通考.卷一三四.乐考七.鼓吹钲》:「然钲铮一也,特其名异也。」
    • 拼音:zhēng
    • 参见「峥嵘」条。
    • ,
    • 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 拼音:zhēng
    • 名词 盛装在鼎俎中的熟肉。明.张自烈《正字通.肉部》:「鼎俎之实,凡牲烹熟,体解骨切而载诸鼎,骨折脔割而升之俎者,皆曰脀。」
    • 拼音:zhēng

      zhēng ㄓㄥˉ

       ◎ 〔~~〕独行的样子,如“魂~~以寄独兮。”

    • 拼音:zhēng
    • 动词 张开眼睛。  【组词】:「睁眼说瞎话」。《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安公子苏醒过来,一睁眼,见自己依然绑在柱上。」
    • 拼音:zhēng
    • 参见「狰狞」条。
    • 拼音:zhēng
    • 动词 用力支撑。《水浒传.第八回》:「林冲挣的起来,被枷碍了,曲身不得。」《儒林外史.第五回》:「及到天气和暖,又勉强进些饮食,挣起来家前屋后走走。」
    • 动词 用力拉扯。  【组词】:「挣脱」、「挣断」。《西游记.第六九回》:「那獃子左挣右挣,挣不得脱手。」
    • 动词 争夺。  【组词】:「挣面子」、「挣光荣」。
    • ,
    • 努力获取。元.马致远《汉宫秋.楔子》:「俺祖高皇帝,奋布衣,起丰、沛,灭秦屠项,挣下这等基业。」《红楼梦.第一一三回》:「家里也挣了好几亩地。」
    • 拼音:zhēng

      zhēng ㄓㄥˉ

       ◎ 古同“峥”。

    • 拼音:zhēng
    • 名词 乐器名。拨弦乐器,形似瑟,古为五弦,秦蒙恬改为十二弦,唐以后加十三弦,现已增至十八弦、二十一弦、二十五弦等。  【组词】:「古筝」。
    • 名词 参见「风筝」条。
    • 拼音:zhēng

      zhēng ㄓㄥˉ

       ◎ 古女子人名用字。

    • 拼音:zhēng

      zhēng ㄓㄥˉ

       ◎ 〔~~〕独行的样子,如“魂~~以寄独兮。”

    • 拼音:zhēng
    • 名词 乐器名。一种铜制的打击乐器,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是古代行军乐器。用来调整或停止步伐。《说文解字.金部》:「钲,铙也。似铃,柄中,上下通。」《诗经.小雅.采芑》:「方叔率止,钲人伐鼓。」汉.毛亨.传:「伐,击也。钲以静之,鼓以动之。」
    • 拼音:zhēng
    • 动词 热气上升。  【组词】:「蒸发」。《国语.周语上》:「阳气俱蒸,土膏其动。」
    • 动词 利用水蒸汽的热力把食物煮熟。  【组词】:「蒸鱼」。汉.王充《论衡.幸偶》:「蒸谷为饭,酿饭为酒。」
    • 拼音:zhēng
    • 动词 张开眼睛。  【组词】:「睁眼说瞎话」。《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安公子苏醒过来,一睁眼,见自己依然绑在柱上。」
    • 拼音:zhēng

      zhēng ㄓㄥˉ

       1. 方言,脚跟。

       2. 使劲,用力。

    • 拼音:zhēng
    • 名词 乐器名。拨弦乐器,形似瑟,古为五弦,秦蒙恬改为十二弦,唐以后加十三弦,现已增至十八弦、二十一弦、二十五弦等。  【组词】:「古筝」。
    • 名词 参见「风筝」条。
    • 拼音:zhēng

      zhēng ㄓㄥˉ

       ◎ 古同“征”。

    • 拼音:zhēng
    • 动词 以直言纠正、规劝。  【组词】:「谏诤」、「力诤」。《新唐书.卷一六四.崔玄亮传》:「玄亮率谏官叩延英苦诤,反复数百言。」
    • 动词 竞争、争执。《战国策.秦策二》:「有两虎诤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
    • 拼音:zhēng

      zhǐ ㄓˇ

       ◎ 古同“徵”。

      其它字义

      zhēng ㄓㄥˉ

       ◎ 古同“徵”。

    • 拼音:zhēng
    • 动词 召集。  【组词】:「徵兵」。《史记.卷一.五帝本纪》:「于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 动词 责问、询问。  【组词】:「徵询意见」。《左传.僖公四年》:「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九上.滇游日记十》:「即徵其地名,据云:为凤田总府庄。」
    • 动词 验证、证明。《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
    • 动词 公开寻求、招请。  【组词】:「徵婚」、「徵文」、「诚徵女工」。
    • 动词 课取、收取。  【组词】:「徵税」。《周礼.地官.闾师》:「以岁时徵野之贡赋。」《左传.昭公二十年》:「布常无艺,徵敛无度。」
    • 名词 预兆、迹象。  【组词】:「吉徵」、「凶徵」。《史记.卷四.周本纪》:「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国之徵也。」
    • 名词 姓。如三国时吴国有徵崇。
    • ,
    • 名词 古代五音之一。用来表示音调高低的词。相当于西乐音阶中的 sol。《周礼.春官.大师》:「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五音者,宫、商、角、徵、羽。」
    • 拼音:zhēng
    • 状词 形容金属、玉石相撞的声音。《说文解字.金部》:「铮,金声也。」唐.白居易〈梦仙〉诗:「羽衣忽飘飘,玉鸾俄铮铮。」
    • 名词 乐器名。即钲。一种铜制的打击乐器,形似钟而狭长,为古代行军乐器,可用来调整或停止步伐。《文献通考.卷一三四.乐考七.鼓吹钲》:「然钲铮一也,特其名异也。」
    • 拼音:zhēng
    • 参见「鬇鬡」条。
    • 拼音:zhēng
    • 名词 一种腹中结硬块的病症。《玉篇.疒部》:「症,腹结病也。」
    • 拼音:zhēng

      zhēng ㄓㄥˉ

       ◎ 古书上说的一种竹。

    • 拼音:zhèng
    • 形容词 合于规范的、合于法则的。  【组词】:「正道」、「正路」。
    • 形容词 不偏斜。  【组词】:「正中」、「正午」。《论语.宪问》:「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 形容词 精纯不杂的。  【组词】:「纯正」、「正红色」。《韩非子.难四》:「屈到嗜芰,文王嗜菖蒲菹,非正味也,而二贤尚之,所味不必美。」
    • 形容词 与「反」相对。  【组词】:「正面」、「正方」。
    • 形容词 与「副」相对。  【组词】:「正本」、「正刊」。
    • 形容词 与「偏」相对。  【组词】:「正门」、「正厅」。
    • 形容词 与「负」相对。  【组词】:「正数」、「正电」。
    • 动词 修改错误。  【组词】:「修正」、「订正」、「纠正」。《论语.学而》:「就有道而正焉。」
    • 动词 整理。《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隋书.卷五八.李文博传》:「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
    • 动词 分析、明辨。《论语.子路》:「必也正名乎!」
    • 副词 恰巧、刚好。  【组词】:「正好」、「正是」、「正中下怀」。《北史.卷七零.刘璠传》:「行本怒其不能调护,每谓三人曰:『乡等正解读书耳。』」
    • 副词 表示动作在进行的状态。  【组词】:「外面正下着倾盆大雨。」《文选.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 名词 长官、主事者。  【组词】:「里正」、「村正」。《礼记.王制》:「成狱辞,史以狱成告于正,正听之。」
    • 名词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正常。
    • ,
    • 参见「正月」条。
    • 拼音:zhèng
    • 名词 政策、法令。《周礼.天官.小宰》:「小宰之职,掌建邦之宫刑,以治王宫之政令。」《左传.昭公二十年》:「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
    • 名词 法则、规则。《荀子.天论》:「顺其类者谓之福,逆其类者谓之祸,夫是之谓天政。」
    • 名词 国家公务机关的行政业务。  【组词】:「内政」、「财政」、「省政」、「县政」。
    • 动词 治理。《后汉书.卷二八上.桓谭传》:「盖善政者,视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
    • 动词 文字上的指正,多用为求教的词语。  【组词】:「乞政」、「呈政」。
名句 | 成语大全 | 宠物百科 | 杂谈 词典 | 拼音 | 字典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