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拼音大全 z是什么意思 zhi的汉字 zhi第三声有什么字

zhi第三声有什么字(zhǐ)

    • 拼音:chǎi
    • 名词 一种香草。《玉篇.艹部》:「茝,香草也。」《楚辞.屈原.离骚》:「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汉.王逸.注:「蕙、茝皆香草也。」
    • 拼音:chī
    • 名词 夏季服装用的细布。《说文解字.糸部》:「絺,细葛也。」《诗经.周南.葛覃》:「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 名词 姓。如汉代有絺宗周。
    • 拼音:dǐ
    • 「底」的异体字。
    • 拼音:dǐ
    • 动词 顶、支撑。  【组词】:「手抵着下巴。」、「用根棍子把门抵住。」
    • 动词 挡、抗拒。《水浒传.第六三回》:「如今宋江领了兵围城,贼寇浩大,不可抵敌。」
    • 动词 价值相当,可互相顶换。  【组词】:「抵债」、「一命抵一命」。唐.杜甫〈春望〉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动词 互相抵消。  【组词】:「收支相抵」。宋.晏殊〈清平乐.春花秋草〉词:「总把千山眉黛扫,未抵别愁多少。」
    • 动词 到达。  【组词】:「安抵家门」、「行抵某处」。《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遂从井陉抵九原。」
    • 动词 冲突、触犯。通「抵」。  【组词】:「你的话前后相抵,矛盾极了!」《汉书.卷四.文帝纪》:「此细民之愚,无知抵死,朕甚不取。」
    • 动词 投掷。《文选.张衡.东京赋》:「藏金于山,抵璧于谷。」
    • 副词 大抵:总括之词。  【组词】:「其余情,大抵如此。」
    • ,
    • 动词 击、轻敲。《战国策.秦策一》:「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一八首之一:「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
    • 拼音:dǐ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dǐ
    • 名词 质地细致、缜密的磨刀石。《书经.禹贡》:「砺砥砮丹。」汉.孔安国.传:「砥细于砺,皆磨石也。」《淮南子.说山》:「厉利剑者必以柔砥。」
    • 动词 磨。《孙子.九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句下宋.何延锡.注:「砥甲砺刃,并气一力。」《淮南子.修务》:「弓待檠而后能调,剑待砥而后能利。」
    • 动词 修养、磨链。《淮南子.道应》:「文王砥德修改,三年而天下二垂归之。」《史记.卷六一.伯夷传》:「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 拼音:dǐ
    • 动词 触犯、冲突。同「抵」、「抵」。《淮南子.说山》:「兕牛之动以觝触,物莫措其所修,而用其短也。」
    • 拼音:jī
    • 动词 蓄存、储藏。  【组词】:「囤积」、「积货逐利」。
    • 动词 累聚。  【组词】:「聚积」、「淤积」、「日积月累」。《易经.系辞下》:「善不积,不足以成名。」《荀子.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动词 阻滞、滞碍。《庄子.天道》:「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
    • 形容词 长久累存的。  【组词】:「积怨」、「积习」。南朝梁.王僧孺〈春怨诗〉:「积愁落芳鬓,长啼坏美目。」
    • 名词 数与数相乘的得数。如三乘五等于十五;十五为「积」。也称为「积数」。
    • 拼音:jī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qí
    • 形容词 大。《集韵.平声.支韵》:「祁,一曰大也。」《书经.君牙》:「冬祁寒,小民亦唯曰:『怨咨。』」汉.孔安国.传:「冬大寒。」唐.杜甫〈木皮岭〉诗:「汗流被我体,祁寒为之暄。」
    • 名词 地名。春秋时秦国邑名,故址在今国内陕西省澄城县境内。
    • 名词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祁溪。
    • 拼音:qí
    • 名词 地神。《说文解字.示部》:「只,地只,提出万物者也。」  【组词】:「神只」。
    • 动词 安心。《诗经.小雅.何人斯》:「壹者之来,俾我只也。」汉.郑玄.笺:「一者之来见我,我则知之,是使我心安也。」
    • 形容词 大。《易经.系辞下》:「不远复,无只悔。」
    • ,
    • 副词 正、恰、只。《诗经.小雅.何人斯》:「胡逝我梁,只搅我心。」三国魏.曹丕〈煌煌京洛行〉:「多言寡诚,只令事败。」或读为ㄓˇ zhǐ。
    • 拼音:qí
    • 名词 僧尼所穿的衣服,如袈裟之类。《广韵.平声.支韵》:「只,只衼,尼法衣。」
    • ,
    • 副词 但、正好。同「只」。《左传.僖公十五年》:「晋未可灭,而杀其君,只以成恶。」
    • 拼音:qí
    • 名词 本指六十岁的老人,后为对老人的通称。《孟子.梁惠王下》:「乃属其耆老而告之。」《礼记.曲礼上》:「六十曰耆。」
    • 形容词 强横。《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不僭不贪,不懦不耆;完其守备,以带不虞。」
    • 拼音:qí

      qí ㄑㄧˊ

       ◎ 蝎子一类的毒虫。

      其它字义

      zhǐ ㄓˇ

       ◎ 虫名。

    • 拼音:shí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sì

      sì ㄙˋ

       ◎ 几案,小桌子:“家贫为郎,常独直台上,无被,枕~,食糟糠。”

      其它字义

      zhǐ ㄓˇ

       ◎ 放在础上柱子下面的板子。

      其它字义

      xǐ ㄒㄧˇ

       ◎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

    • 拼音:yì

      zhī ㄓˉ

       ◎ 〔~栭(ér)〕a.古书上说的一种树。b.柱。

      其它字义

      yì ㄧˋ

       ◎ 〔枍~〕见“枍”。

    • 拼音:zhǎi

      zhǐ ㄓˇ

       ◎ 开。

      其它字义

      zhǎi ㄓㄞˇ

       ◎ 击。

    • 拼音:zhēng
    • 动词 召集。  【组词】:「徵兵」。《史记.卷一.五帝本纪》:「于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 动词 责问、询问。  【组词】:「徵询意见」。《左传.僖公四年》:「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九上.滇游日记十》:「即徵其地名,据云:为凤田总府庄。」
    • 动词 验证、证明。《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
    • 动词 公开寻求、招请。  【组词】:「徵婚」、「徵文」、「诚徵女工」。
    • 动词 课取、收取。  【组词】:「徵税」。《周礼.地官.闾师》:「以岁时徵野之贡赋。」《左传.昭公二十年》:「布常无艺,徵敛无度。」
    • 名词 预兆、迹象。  【组词】:「吉徵」、「凶徵」。《史记.卷四.周本纪》:「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国之徵也。」
    • 名词 姓。如三国时吴国有徵崇。
    • ,
    • 名词 古代五音之一。用来表示音调高低的词。相当于西乐音阶中的 sol。《周礼.春官.大师》:「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五音者,宫、商、角、徵、羽。」
    • 拼音:zhī
    • 名词 动植物体内的油质。  【组词】:「脂肪」、「羊脂」、「松脂」。
    • 名词 胭脂的简称。指化妆品。  【组词】:「脂粉」、「香脂」。《韩非子.显学》:「故善毛啬、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
    • 名词 比喻财物。  【组词】:「民脂民膏」。
    • 名词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脂司。
    • 动词 上油润滑。《诗经.小雅.何人斯》:「尔之亟行,遑脂尔车。」
    • 拼音:zhǐ
    • 动词 从后而来。《说文解字.夂部》:「夂,从后至也,象人两胫,后有致之者。」
    • 名词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拼音:zhǐ
    • 动词 停住、不动。  【组词】:「适可而止」。《易经.艮卦.彖曰》:「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 动词 达到、安住。《礼记.大学》:「止于至善。」
    • 动词 不准、阻挡。《左传.桓公六年》:「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季梁止之。」《吕氏春秋.季秋纪.知士》:「静郭君不能止。」
    • 动词 居住。《诗经.商颂.玄鸟》:「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 名词 脚。同「趾」。《汉书.卷二三.刑法志》:「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 名词 仪容行动、威仪。《诗经.鄘风.相鼠》:「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 名词 打击柷的槌子。《尔雅.释乐》:「所以鼓柷谓之止。」晋.郭璞.注:「柷如漆桶,方二尺四寸,深一尺八寸,中有椎柄,连底桐之,令左右击,止者其椎名。」
    • 名词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形容词 静的、不动的。《庄子.德充符》:「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 副词 仅、只。  【组词】:「不止一回」。唐.杜甫〈无家别〉诗:「内顾无所携,近行止一身。」
    • 助词 用于语尾,以加强语气。《诗经.周颂.良耜》:「百室盈止,妇子宁止。」
    • 拼音:zhǐ
    • 副词 仅。  【组词】:「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 副词 尽。  【组词】:「只管去做」。
    • 连词 但、而。  【组词】:「你做得很好,只是少了一点儿变化。」、「他不是不会,只是不用心罢了。」
    • 助词 语尾助词,无义。《诗经.鄘风.柏舟》:「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楚辞.屈原.大招 》:「青春受谢,白日昭只。」
    • 名词 姓。如明代有只好仁。
    • ,
    • 名词 量词。计算物体件数的单位。同「只」。  【组词】:「一只戒指」。
    • 拼音:zhǐ

      zhǐ ㄓˇ

       ◎ 功力坚实。

    • 拼音:zhǐ

      zhǐ ㄓˇ

       ◎ 风平浪静(日本汉字)。

    • 拼音:zhǐ
    • 名词 地基、山脚。通「址」。《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上》:「禅泰山下址,东北肃然山 ,如祭后土礼。」唐.元稹〈古社〉诗:「古社基址在,人散社不神。」
    • 名词 水中小洲。通「沚」。《文选.张衡.西京赋》:「乃有昆明零沼,黑水玄址。」
    • 拼音:zhǐ
    • 名词 美味的食品。《论语.阳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
    • 名词 心意、志趣。通「恉」。  【组词】:「宗旨」、「意旨」。唐.韩愈〈答陈商书〉:「辱惠书,语高而旨深,三四读尚不能通晓。」
    • 名词 帝王、长上的命令。  【组词】:「圣旨」、「密旨」。《宋史.卷三五八.李纲传上》:「纲传旨语左右曰:『敢复有言去者斩!』」
    • 形容词 美好的。《书经.说命中》:「旨哉!说乃言惟服。」《汉书.卷八四.翟方进传》:「率宁人有旨疆土,况今卜并吉!」
    • 拼音:zhǐ
    • 名词 地基、基础。唐.刘兼〈长春节〉诗:「太平基址千年永,混一车书万古存。」
    • 名词 地点、处所。  【组词】:「住址」、「遗址」、「校址」。
    • 拼音:zhǐ
    • 名词 凸起水面的小块陆地。《诗经.召南.采蘩》:「于以采蘩,于沼于沚。」南朝宋.鲍照〈赠傅都曹别诗〉:「轻鸿戏江潭,孤雁集洲沚。」
    • 拼音:zhǐ
    • 动词 砍击、拍打。《后汉书.卷一一.刘玄传》:「起,抵破书案。」
    • 动词 投掷。《后汉书.卷六一.黄琼传》:「所谓抵金玉于沙砾,碎珪璧于泥涂。」《文选.张衡.东京赋》:「藏金于山,抵璧于谷。」
    • 拼音:zhǐ
    • 动词 止。《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物乃坁伏,郁湮不育。」
    • 拼音:zhǐ
    • 名词 日常用品之一。主要原料为植物纤维,可供于书画、印刷、包裹等用途。
    • 名词 量词。计算文件书信的张数的单位。  【组词】:「一纸公文」。
    • 拼音:zhǐ
    • 参见「白芷」条。
    • 拼音:zhǐ

      zhǐ ㄓˇ

       ◎ 古同“坻”,停止不动。

      详细解释
    • 拼音:zhǐ

      zhǐ ㄓˇ

       ◎ 同“纸”。

    • 拼音:zhǐ
    • 名词 幸福。  【组词】:「福祉」。《诗经.小雅.六月》:「吉甫燕喜,既多受祉。」
    • 拼音:zhǐ

      zhǐ ㄓˇ

       ◎ 嫩的蒲草。

    • 拼音:zhǐ
    • 名词 贯穿车轮中心圆木的小孔。《说文解字.车部》:「轵,车轮小穿也。」《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五分其毂之长,去一以为贤,去三以为轵。」
    • 名词 车轴的末端。《周礼.冬官考工记.序官》:「六尺有六寸之轮,轵崇三尺有三寸也。」《新唐书.卷一六.礼乐志六》:「祭两轵及轨前,乃饮。」
    • 名词 古代车箱两旁横直交错的木头。《周礼.冬官考工记.舆人》:「参分较围,去一以为轵围。」汉.郑玄.注:「轵,輢之植者、衡者也。」
    • 形容词 分歧的、歧出的。参见「轵首蛇」条。
    • 拼音:zhǐ
    • 名词 植物名。芸香料,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枝多刺,叶柄有翅,三出叶,小叶卵形。春日开五瓣白色花。果实形小而味酸,不能食,但可入药,未熟者称为「枳实」,已熟的称为「枳壳」,二者性味效用相似,但后者力薄性缓。也称为「枸橘」、「臭橘」。
    • ,
    • 参见「枳椇」、「枳首」等条。
    • 拼音:zhǐ
    • 名词 古代的长度单位。周制八寸为一咫。《说文解字.尺部》:「咫,中妇人手长八寸,谓之咫,周尺也。」
    • 形容词 距离很短、很近。《吕氏春秋.孝行览.孝行》:「不亏其身,不损其形,可谓孝矣。君子无行咫步而忘之。」
    • 拼音:zhǐ

      zhǐ ㄓˇ

       1. 古同“滞”,滞留。

       2. 古同“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 拼音:zhǐ
    • 名词 手掌前端分支的部分。  【组词】:「手指」。唐.白居易〈新乐府.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 名词 一个指头的宽度称为「一指」。  【组词】:「三指宽的距离」。
    • 名词 用意、主旨。  【组词】:「言近指远」。《书经.盘庚上》:「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孟子.告子下》:「愿闻其指。」
    • 动词 用手指示。唐.李白〈陌上赠美人〉诗:「遥指红楼是妾家。」
    • 动词 朝向、对着。  【组词】:「时针正指九点。」、「狙击手把枪管指向甘乃迪。」《吕氏春秋.审分览.知度》:「非其人而欲有功,譬之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长也,射鱼指天而欲发之当也。」
    • 动词 希望、依赖。  【组词】:「指望」、「这老太太就指着她儿子养活呢!」
    • 动词 斥责。《吕氏春秋.恃君览.行论》:「故布衣行此,指于国,不容乡曲。」《汉书.卷八六.王嘉传》:「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 动词 直立、翘起来。  【组词】:「令人发指」。《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 拼音:zhǐ

      zhǐ ㄓˇ

       1. 磨刀石。

       2. 捣缯帛的石砧。

    • 拼音:zhǐ
    • 名词 旨意。《说文解字.心部》:「恉,意也。」
    • 拼音:zhǐ
    • 参见「疻痏」条。
    • 拼音:zhǐ
    • 名词 日常用品之一。主要原料为植物纤维,可供于书画、印刷、包裹等用途。
    • 名词 量词。计算文件书信的张数的单位。  【组词】:「一纸公文」。
    • 拼音:zhǐ

      zhǐ ㄓˇ

       ◎ 水名。

    • 拼音:zhǐ
    • 名词 脚。《左传.桓公十三年》:「举趾高,心不固矣。」《聊斋志异.卷一.蛇人》:「停趾愕顾,则二青来也。」
    • 名词 脚趾头。  【组词】:「足趾」。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一上.游黄山日记》:「上百步云梯,梯磴插天,足趾及腮。」
    • 名词 山脚。《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三》:「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 名词 踪迹。唐.王勃〈观佛迹寺〉诗:「莲座神容俨,松崖圣趾余。」
    • 拼音:zhǐ

      zhǐ ㄓˇ

       1. 诈。

       2. 揭发明人阴私。

    • 拼音:zhǐ
    • 名词 女红的通称。指刺绣、缝纫等事。  【组词】:「做针黹」。
    • 名词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拼音:zhǐ
    • 名词 贯穿车轮中心圆木的小孔。《说文解字.车部》:「轵,车轮小穿也。」《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五分其毂之长,去一以为贤,去三以为轵。」
    • 名词 车轴的末端。《周礼.冬官考工记.序官》:「六尺有六寸之轮,轵崇三尺有三寸也。」《新唐书.卷一六.礼乐志六》:「祭两轵及轨前,乃饮。」
    • 名词 古代车箱两旁横直交错的木头。《周礼.冬官考工记.舆人》:「参分较围,去一以为轵围。」汉.郑玄.注:「轵,輢之植者、衡者也。」
    • 形容词 分歧的、歧出的。参见「轵首蛇」条。
    • 拼音:zhǐ
    • 名词 一种有机化合物,是酸与醇经由脱水反应而得。分子量小者有水果香味;分子量高者是生物体内油脂的主要成分。
    • 拼音:zhǐ

      zhì ㄓˋ

       1. 竹器。

       2. 朴。

      其它字义

      zhǐ ㄓˇ

       1. 致谨。

       2. 正。

    • 拼音:zhǐ

      zhǐ ㄓˇ

       1. 无衣。

       2. 缝纫衣服。

    • 拼音:zhǐ

      zhǐ ㄓˇ

       ◎ 即“紫芋”,一种草。

    • 拼音:zǐ

      基本字义

      zǐ(ㄗˇ)

      (一)、擊取。

      (二)、以拳擊人。

名句 | 成语大全 | 宠物百科 | 杂谈 词典 | 拼音 | 字典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