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人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诗句形容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诗句: 1、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偈》唐代:惠能 2、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满江红-小住京华》清代:秋瑾 3、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金朝:元好问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 5、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杂诗》 魏晋:陶渊明 6、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7、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8、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9、瞳凝秋水剑流星,裁诗为骨玉为神。 《紫英-明光》 10、谁言别后终无悔,寒月清宵绮梦回。《梦璃-离歌》 11、剥落三千烦恼丝,寒寺青灯伴古佛。 《红楼梦》 扩展资料 红尘,原指繁华热闹的所在。 佛教所说的“尘”,系译自梵语,意为污染,谓能污染人的真性。 “尘”又与“境”同义,指外部一切感知认识的事物。佛教认为,尘境是一心所变现的,并非真正的客观实在,属于虚妄的“似外境现”。 后因以红尘指虚幻的尘世间。 俗语看破红尘,谓看透尘世的虚妄污浊,不足留恋。 常用以形容达观、洒脱。 看破红尘,是指在人生过程中因某种机缘对尘世中的事情进行了自我透彻的感悟,是一种自我思维突破的过程,在行为上一般采取消极逃避的策略和行为,通常把看破红尘理解为认识万物皆空的道理后,放下对金钱、权利、名利、美色等欲望的追求和执着。 看破红尘,对生活中的事和物采取置之度外的态度和行为,保持自我内心安宁是有用的,但其消极的行为不利于国家、社会、家庭的发展和个人责任的担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看破红尘。 2.表示自己看破红尘 遁入空门的诗歌赋或者名言 悲观消极一点的1. 江城子 残冬飘雪夜茫茫, 寄情思,怎能忘。 一杯清酒,不醉也神伤。心如明镜天地知, 夜无眠,晓来霜。天生丽质自芬芳, 美如画,不梳妆。念君无信,伤感自断肠。 但愿山盟还犹在,爱不悔,去天堂。 2.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3. 顺治出家 天下丛林饭似山,衣钵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最难。 朕乃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百年叁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悔恨当日一念差,黄袍换去紫袈裟。吾本西方一衲子,因何流落帝王家。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兔走鸟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举棋。 禹疏九河汤伐夏,秦吞六国汉登基。古来多少英雄将,南北荒山卧土泥。 来时欢喜去时悲,空在人间走一回。不如不来也不去,也无欢喜也无悲。 每日清闲自己知,红尘之事若相离。口中吃的清和味,身上常披百衲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逍遥佛殿任君栖。莫当出家容易得,只缘累代种根基。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战几时休。我今撒手归山去,管甚千秋与万秋。 3.有没有遁入空门这首诗你下面提到的那三句话出处在下面; 日出嵩山坳 晨钟惊飞鸟 林间小溪水潺潺 坡上青青草 这是一首词也不是诗句,真不知道你是学什么的!? 成语:遁入空门 拼音:dùn rù kōng mén 简拼:drkm 典故: 遁:逃遁;空门:指佛教,因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开尘世而入佛门。 例子: 天下重见升平,他自己决不留恋宝贵,功成身退,~做一个与世无争的人。(姚雪垠《李志成》第二十八章)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看破的,遁入空门,我听见,并不惊异。” 遁入空门是成语不是诗歌。。 4.求一首古诗的名字,其中两句的意思是,如果不遁入空门,出家为僧,形容人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诗句很多,仅举古诗《离思》一例: 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全诗的意思是:经历过大海的广阔无边,不会再被别的水所吸引,经历过巫山的云雨缠绵,别处的景致就不称之为云雨了。花丛信步,我全无心思看那百花争艳,一半是因为笃佛修道,一半是因为忘不了你。 佛经云: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