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写意的诗句有哪些1、流夜郎永华寺寄浔阳群官(李白) 朝别凌烟楼,贤豪满行舟。暝投永华寺,宾散予独醉。 愿结九江流,添成万行泪。写意寄庐岳,何当来此地。 天命有所悬,安得苦愁思。 2、写意(李商隐) 燕雁迢迢隔上林,高秋望断正长吟。人间路有潼江险, 天外山惟玉垒深。日向花间留返照,云从城上结层阴。 三年已制思乡泪,更入新年恐不禁。 3、燕归梁(柳永) 织锦裁编写意深。字值千金。一回披玩一愁吟。肠成结、 泪盈襟。 幽欢已散前期远,无[“谬”换竖心旁]赖、是而今。密 凭归雁寄芳音。恐冷落、 旧时心。 4、燕归梁(柳永) 织锦裁编写意深。字值千金。一回披玩一愁吟。肠成结、泪盈襟。幽欢已散前期远,无憀赖、是而今。密凭归雁寄芳音。恐冷落、旧时心。 5、写意二首(牟融) 寂寥荒馆闭闲门,苔径阴阴屐少痕。白发颠狂尘梦断, 青毡泠落客心存。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 醉后曲肱林下卧,此生荣辱不须论。 萧萧华发满头生,深远蓬门倦送迎。独喜冥心无外慕, 自怜知命不求荣。闲情欲赋思陶令。卧病何人问马卿。 林下贫居甘困守,尽教城市不知名。 2.用恰当的形容词形容写意画没有很恰当的形容词可以形容——因为它的意域太深广。 因为作画的同时也在写诗;也在挥毫写字;也在书法情感;也在用笔墨抒发人的思维想象;也在勾画生活的蓝图。 下面是yilianyoumo网友对写意画的描述: 什么是写意画? 写意画即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 写意画多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 写意画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中文人参与绘画,对写意画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相传唐代王维因其诗、画俱佳,故后人称他的画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他“一变勾斫之法”,创造了“水墨 淡,笔意清润”的破墨山水。 董其昌尊他为“文人画”之祖。五代徐熙先用墨色写花的枝叶蕊萼,然后略施淡彩,开创了徐体“落墨法”。 之后宋代文同兴“四君子”画风,明代林良开“院体”写意之新格,明代沈周善用浓墨浅色,陈白阳重写实的水墨淡彩,徐青藤更是奇肆狂放求生韵。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写意画代已进入全盛时期。 经八大、石涛、李 、吴昌硕、齐白石等发扬光大,如今写意画已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画法。 写意画主张神似。 董其昌有论:“画山水唯写意水墨最妙。何也?形质毕肖,则无气韵;彩色异具,则无笔法。” 明代徐渭题画诗也谈到:“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据皆吾五指裁。 ” 写意画注重用墨。 如徐渭画墨牡丹,一反勾染烘托的表现手法,以拨墨法写之。元代吴镇论画有云:“墨戏之作,盖士大夫词翰之余,适一时之兴趣,与夫评画者流,大有寥廓。 尝观陈简斋墨梅诗云:‘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此真知画者也。” 写意画强调作者的个性发挥。 扬州八怪以“怪”名世,作画不拘常规,肆意涂写,并以一个“乱”字来表露他们的叛逆精神。 郑板桥曾表白:“近代白丁(民道人)、清湘(石涛)或浑成或奇纵,皆脱古维新特立。近日禹鸿胪(之鼎)画竹,颇能乱,甚妙。 乱之一字,甚当体任,甚当体任。”(《郑板桥集补遣》)金冬心画竹也是喜“乱”,曾言:“用焦墨竿大叶,叶叶皆乱。 ”写意画多以书法的笔法作画,同时写意车的用笔也极大地丰富了书法的表现形式,所以写意画家多半是书法学。如郑板桥擅长书法和绘画,相互参融,以画法作书,创隶书间于行楷之中的“六分半书”,又以书法的笔法作兰竹,风格明快劲峭。 清人蒋士铨评曰:“板桥作字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蔬花见姿致。 ” 写意画是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艺术形式。 扬州八怪之一的李,喜在画上作题跋,长长短短,错落有致,使画面更加充实,也使气韵更加酣畅。“画不足而题足之,画无声而诗声之,互相为用”(葛金《爱日吟庐书画录》),既反映了李绘画的实际,也体现了写意画的基本特点。 近代吴昌硕、齐白石也是兼此四绝的艺术大家。 。 3.写意的古诗一、新律五一首 1. 东坡吟 傲世世间无天险, 大江东去去不还。 诗情弛骋大江北, 画意纵横大江南。 大气大势大手笔, 大仁大义大风范。 梦里两人常相见, 醒来只隔数百年。 2.春山伴路图 欲往何处觅雅训? 巍巍昆仑皆惊愤。 风里鲲鹏欺大鸟, 雨中雏燕竞轻俊。 今朝我欲乘风去, 大展雄才高万仞。 横扫天下邪与恶, 一泻君子千古恨。 3.雪岳读书图 圣书万卷任纵横, 常觉心源极有灵。 狂笑惊散四方客, 大怒偏向虎山行。 不畏腥风吹血雨, 豪歌一曲万里晴,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4.关于写意的诗句有哪些1、流夜郎永华寺寄浔阳群官(李白) 朝别凌烟楼,贤豪满行舟。 暝投永华寺,宾散予独醉。 愿结九江流,添成万行泪。 写意寄庐岳,何当来此地。 天命有所悬,安得苦愁思。 2、写意(李商隐) 燕雁迢迢隔上林,高秋望断正长吟。人间路有潼江险, 天外山惟玉垒深。 日向花间留返照,云从城上结层阴。 三年已制思乡泪,更入新年恐不禁。 3、燕归梁(柳永) 织锦裁编写意深。字值千金。 一回披玩一愁吟。肠成结、泪盈襟。 幽欢已散前期远,无[“谬”换竖心旁]赖、是而今。密 凭归雁寄芳音。 恐冷落、旧时心。 4、燕归梁(柳永) 织锦裁编写意深。 字值千金。一回披玩一愁吟。 肠成结、泪盈襟。幽欢已散前期远,无憀赖、是而今。 密凭归雁寄芳音。恐冷落、旧时心。 5、写意二首(牟融) 寂寥荒馆闭闲门,苔径阴阴屐少痕。白发颠狂尘梦断, 青毡泠落客心存。 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 醉后曲肱林下卧,此生荣辱不须论。 萧萧华发满头生,深远蓬门倦送迎。独喜冥心无外慕, 自怜知命不求荣。 闲情欲赋思陶令。卧病何人问马卿。 林下贫居甘困守,尽教城市不知名。 5.写意古诗词名句1、古诗写意是——指意境。诗就讲究意境深远。比如王之涣《登鹳雀楼》。 2、附原文: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古诗写意: 一般人对这首诗的理解,只停留在成功地描画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上,这当然谈不上鉴赏。有的读者能进一步看到这首诗不限于壮丽景色的描绘,而是注进了诗人昂扬向上的激情。然而,这也还是没有品出本诗的“诗昧”与意蕴.鉴赏能力强的读者能透过壮丽的画面,开阔的意境,看到这首诗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领悟这首诗所蕴含的耐人寻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成功在于追求,事业永无止境。 这说明,如果没有对作品的透彻领悟,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鉴赏。“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晴,一只眼晴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晴看到纸的背面。”歌德的名言一语道破了古诗词鉴赏的真谛。 6.关于写竹的诗我现在画了一些关于竹子的写意画,不知道在上面写些什霜筠亭 【宋】苏轼 解箨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 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 于潜僧绿筠轩 【宋】苏轼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北窗竹石 【唐】白居易 一片瑟瑟石,数竿青青竹。 向我如有情,依然看不足。 况临北窗下,复近西塘曲。 筠风散余清,苔雨含微绿。 有妻亦衰老,无子方茕独。 莫掩夜窗扉,共渠相伴宿。 别桥上竹 【唐】白居易 穿桥迸竹不依行,恐碍行人被损伤。 我去自惭遗爱少,不教君得似甘棠。 池上竹下作 【唐】白居易 穿篱绕舍碧逶迤,十亩闲居半是池。 食饱窗间新睡后,脚轻林下独行时。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 何必悠悠人世上,劳心费目觅亲知? 玩松竹二首 【唐】白居易 龙蛇隐大泽,糜鹿游丰草。 栖凤安于梧,潜鱼乐于藻。 吾亦爱吾庐,庐中乐吾道。 前松后修竹,偃卧可终老。 各附其所安,不知他物好。 坐爱前檐前,卧爱北窗北。 窗竹多好风,檐松有嘉色。 幽怀一以合,俗念随缘息。 在尔虽无情,于予即有得。 乃知性相近,不必动与植。 东楼竹 【唐】白居易 潇洒城东楼,绕楼多修竹。 森然一万竿,白粉封青玉。 卷帘睡初觉,欹枕看未足。 影转色入楼,床席生浮绿。 空城绝宾客,向夕弥幽独。 楼上夜不归,此君留我宿。 和汴州令狐相公,新于郡内栽竹…… 【唐】白居易 梁园修竹旧传名,园废年深竹不生。 千亩荒凉寻未得,百竿青翠种新成。 墙开乍见重添兴,窗静时闻别有情。 烟叶蒙笼侵夜色,风枝萧飒欲秋声。 更登楼望尤堪重,千万人家无一茎。 题李次云窗竹 【唐】白居易 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题小桥前新竹招客 【唐】白居易 雁齿小红桥,垂檐低白屋。桥前何所有,苒苒新生竹。 皮开坼褐锦,节露抽青玉。筠翠如可餐,粉霜不忍触。 闲吟声未已,幽玩心难足。管领好风烟,轻欺凡草木。 谁能有月夜,伴我林中宿。为君倾一杯,狂歌竹枝曲。 新栽竹 【唐】白居易 佐邑意不适,闭门秋草生。 何以娱野性?种竹百余茎。 见此溪上色,忆得山中情。 有时公事暇,尽日绕栏行。 勿言根未固,勿言阴未成。 已觉庭宇内,稍稍有余清。 最爱近窗卧,秋风枝有声。 食笋诗 【唐】白居易 此处乃竹乡,春笋满山谷; 山夫折盈把,把来早市鬻。 咏竹 (齐。 谢眺) 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 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 月光疏已密,风声起复垂。 青扈飞不碍,黄口独相窥。 但恨从风箨,根株长相离。 竹 (梁。刘孝先)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赋得阶前嫩竹 (陈 。 张正见) 翠云梢云自结丛,轻花嫩笋欲凌空。 砌曲横枝屡解箨,阶来疏叶强来风。 欲知抱节成龙处,当于山路葛陂中。 咏竹 (唐。 李峤) 高?楚江?澹烤旰锲? 白花摇风影,青节动龙文。 叶扫东南日,枝捎西北云。 谁知湘水上,流泪独思君。 郡斋左偏栽竹百余诗 (唐 。 令狐楚) 斋居栽竹北窗边,素壁新开映碧鲜。 青蔼近当行药处,绿阴深到卧帷前。 风惊晓叶如闻雨,月过春枝似带烟。 老子忆山心暂缓,退公闲坐对婵娟。 秋日白沙馆对竹 (唐 。 许浑) 萧萧凌雪霜,浓翠异三湘。 疏影月移壁,寒声风满堂。 卷帘秋更早,高枕夜偏长。 忽忆秦溪路,万竿今正凉。 初食笋呈座中 (唐 。 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金。 咏竹 (唐。郑谷)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净见前峰。 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 诬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竹风 (唐。 唐彦谦) 竹映风窗数阵斜,---人愁坐思无涯。 夜来留得江湖梦,全为乾声似荻花。 春日山中竹 (唐。裴说) 数竿苍翠拟龙形,峭拔须教此地生。 无限野花开不得,半山寒色与春争。 咏竹 (唐。 张必) 树色连云万叶开,王孙不厌满庭载。 凌霜尽节无人见,终日虚心待凤来。 谁许风流添兴咏,自怜潇洒出尘埃。 朱门处处多闲地,正好移云抚翠苔。 霜筠亭 (宋。苏轼) 解箨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 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 赋园中所有 (宋。 苏辙) 寒地竹不生,虽生常若病。 ?岣钟钠觯ْ逗我衙汀? 婵娟冰雪姿,散乱风日影。 繁华见孤深,一个敌千顷。 令人忆江上,森耸缘崖劲。 无风箨自飘,策策鸣荒径。 新竹 (宋。 杨万里) 东风弄巧补残山,一夜吹添玉数竿。 半脱锦衣犹半著,箨龙未信怯春寒。 咏东湖新竹 (宋。陆游)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野竹 (元。 吴镇) 野竹野竹绝可爱,枝叶扶疏有真态。 生平素守远荆榛,走壁悬崖穿石埭。 虚心抱节山之河,清风白月聊婆娑。 寒梢千尺将如何,渭川淇澳风烟多。 新笋歌 (明。岳岱) 满林黄鸟不胜啼,林下新笋与人齐。 春风闭门走山兔,白昼露滴惊竹鸡。 雨中三日春已过,又近石床添几个。 竞将头角向青云。 7.求有写意两个字的诗句扶风豪士歌(李白) 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天津流水波赤血, 白骨相撑如乱麻。我亦东奔向吴国,浮云四塞道路赊。 东方日出啼早鸦,城门人开扫落花。梧桐杨柳拂金井, 来醉扶风豪士家。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 作人不倚将军势,饮酒岂顾尚书期。雕盘绮食会众客, 吴歌赵舞香风吹。原尝春陵六国时,开心【写意】君所知。 堂中各有三千士,明日报恩知是谁。抚长剑,一扬眉, 清水白石何离离。脱吾帽,向君笑。饮君酒,为君吟。 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 流夜郎永华寺寄浔阳群官(李白) 朝别凌烟楼,贤豪满行舟。暝投永华寺,宾散予独醉。 愿结九江流,添成万行泪。写意寄庐岳,何当来此地。 天命有所悬,安得苦愁思。 8.帮忙想句形容水墨画的诗句~唐代的“诗佛”王维尤以其清幽淡远空寂超旷的的山水诗而传诵千古,王维的山水诗崇尚写意,追求韵味与情感的最高艺术,大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妙处,也有“言外之意,味外之旨”的无穷品味。 王维的饱有禅味的山水诗,被历代理论家们推崇备至。陆时雍在其《诗镜总论》中写“摩诘写色清微,已望陶谢之藩矣……离象得神,披情著性,后之作者谁能之?”王维对中国的山水诗发展确有较大影响,而他的山水诗的成就,是和他的把禅学理念演化为自己诗歌创作指导思想,把禅人参禅悟道的某些方式引进诗歌创作有关的,而也正是他诗中的禅理禅趣,构成了其空灵流动的诗歌意境。 nbsp;本文试就禅与诗的结合,南宗禅的禅学理论对王维山水诗的影响以及互动作用,对后世诗歌、理论发展的意义等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nbsp;一、宗教理念与审美体验的融合nbsp;王维生活在盛唐时期,中国佛学已经发展到了全面成熟的阶段。 当时,不近天台、三论、唯识诸宗已经具备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南禅也确立了相当成熟的核心思想。王维与禅的关系当然是最为密切: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享有“诗佛”之称誉的诗人。 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佛学理论修养非常精深,历史上很少有诗人能够企及;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能坚持较为严格的宗教实践,通过对禅门妙法的透彻参悟,深得禅家三昧,以至有些诗达到了“字字入禅”的境地。nbsp;当然,王维的禅学理念与审美体验的融合也还是有多方面的促成因素的。 nbsp;首先最重要的原因是南禅的发展,达摩把禅传入中国后经六祖慧能,使这种“不立文字”,重于内省的宗教体验与文人市井更加接近了。南禅的三境界:其一“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其二“空山无人,水流花开”;其三“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这些感悟对后对世界的关照,使生活中现世的世界象镜象一样,如相中之色,水中之花,发生了改变,其本身获得了从世俗事物之中解脱后的自由感:禅,更关注人的心境,这时便在审美的层次上和文学发生了关联,它体现在王维的隐逸精神方面。 王维也是一个向内心深度开掘的文人。他身上的隐逸文化有着精粹的体现。 如:禅宗的“放舍身心,令其自在”对王维的隐逸人格有着三方面的影响:第一,它是以积极主动的出世与消极被动的抗世相结合的姿态来对待现实的社会生活;第二,它是一种情绪化的、悲剧性的、“超常”的人格精神;第三,它追求一种精神自由,重视生命意义,甘于孤独沉寂的人格精神。这里可以列举王维在19岁时所创作的《桃源行》,在这首诗中,王维超越了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着意塑造了另一个“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清溪不见人”,“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鱼樵乘水入”的境界。 这已经是一种文人雅士对于内心禅意境界的向往,有着精巧典雅的格调,也有着幽深高远的文化气了。逸本来就是从隐逸风尚中超拔提升出来的,它超然、悠然、隐遁、空灵的旨趣最自然不过地表现了隐逸的人格精神中的另一种气度。 隐逸文化与禅宗结合,使王维的诗由城市的喧嚣走向山野的宁静及孤寂的文化,更注重将自然美、人的美和精神美提升到人格精神的层面,从艺术的角度,这无疑是一种进步。由于与禅学理念的互渗与交融,王维的对于淡泊生活的追求更呈现出一种深奥的冥想,更是一种悠然的心境,已不再不同于陶渊明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沾衣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而是要达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的审美体验之中去。 在这一层次讲,王维把禅学的理念应用于他的山水诗,使山水诗的思想意蕴、更加幽冥了。nbsp;其次,宗教体验其所以能在王维这里高度融合,除了宗教体验本身就具有审美体验的内涵这一因素外,还与王维本人对解脱方式有关。 他在《山中示弟》中说:“山林吾丧我”,在《饭覆金山僧》诗中更明确地说:“一悟寂为乐,此身闲有余。”王维的母亲信佛,王维本人也许与许多僧人有往来,他的字摩诘,出自佛教经典《维摩诘经》,根据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的考证,“维摩诘”是除恶降魔的意思,和他那些散发着淡淡禅意的山水诗相映成趣。 王维有意将自己一生的悔恼痛苦消除泯灭于佛教这个精神王国和幽寂净静的山林自然境界之中。换言之,空门山林、寂静之乐就是他解脱烦恼痛苦的最好方式,这样,它就必然要通过宗教体验和审美体验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 禅悟这种中国特有的宗教体验的目的即是为了明心见性,而中国文人徜徉于大自然中优游山水之审美体验也往往是为了得到一种“与天和谐,谓之天乐”(《庄子,天道》)的“天人合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