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求一篇诗词写意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 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我特欣赏宋祁的这首玉楼春。 初春时光,乍暖还寒,杨柳岸,雾霭淡淡,凉意嗖嗖。乌篷船,载着游客湖中荡漾。 欣赏着周边的盛开的杏花,正是红杏出墙,春意盎然的热闹景象。人老珠黄,长忆起去日苦多,恨多欢少。 满目春光无心欣赏,只有看到那瑟瑟风动的杏花,撩拨了我的春心荡漾,那妙龄女子的回头一笑怎敌那瑟瑟抖动的红杏,让我心血来潮。渐渐的,对东城的风光产生了好感,游春至日西,诗兴酒兴大发,来来来,劝君更进一杯酒,再到杏花丛中留个影,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老来生情也值得干杯庆幸! 诗人年老情淡,历尽风雨沧桑,联想失去的青春年华,本无意留恋花草,谁知那随微风瑟动的诱人杏花,慢慢开启了诗人的心扉,凭酒助兴,吟出了这千古留芳诗词画意。 我喜欢渐觉、绿杨、晓寒、等词,用得可谓十分恰当。 更喜欢红杏枝头春意闹、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等佳句。 2.卖炭翁诗词写意卖炭翁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原文: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3.什么是古诗写意基本概述 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学中,可以主要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诗眼题眼 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解读思想 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要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最根本的是要学会知人论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如前面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们必须联系当时的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缡 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几股愁思扭结,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所以,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 典故引用 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 修辞手法 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首句以“碧玉”(指乐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喻树,使诗歌开篇即以崭新的形象引人入胜.次句,写柳树万千柔弱下垂的枝条,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色丝带在披拂,以丝带喻柳条,突出轻柔披拂的特征,活画出春柳如丝的形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感.末两句一问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春柳.一“细”一“裁”,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喻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变虚为实,想象奇特.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因此,鉴赏古诗词,必须弄清修辞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 深化理解 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怀,但意境不同.从环境看,陆词选了一个风雨黄昏,突出环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词为笔下的梅花选择了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独形象.从作者的感情寄托来看,陆词写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独自”、“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不邀宠、不取媚、独自承受风雨打击,独自承受狐独凄苦的主观精神.“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作者依据梅花开于百花之先的特点,生发为梅花的精神境界,她并不追求在春天开放,为的是不与百花争宠斗艳,任随百花妒忌,甘愿独受凄寒,赋予梅花不求荣华的高尚情操.“如故”进一步赞美了梅花高洁刚强、永葆节操的可贵的品格.“零落”、“成泥”、“碾作尘”逐层强化地假设出梅花的惨烈命运,反跌出“只有香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