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于巢湖的诗句

一、描写巢湖的古诗词有哪些

1、世人贪利复贪荣,来向湖边始至诚。——唐·杜荀鹤《过巢湖》

释义:世界上地人都很贪婪贪图荣华富贵,来到湖边开始诚实地面对自己。

2、巢湖春涨喻溪深,才过东关见故林。——唐·杜荀鹤《送人归淝上》

释义:巢湖春天水涨溪水变深了,才过东边的关隘就见过了昔日的林木。

3、湘流分曲浦,缭绕古城东。——唐·戴叔伦《暮春游长沙东湖赠辛兖州巢父二首》

释义:湘水分流了周围的小河,缠绕着古城向东流去。

4、花开鹦鹉韦郎曲,竹亚虬龙白帝溪。——唐末宋初·谭用之《春日期巢湖旧事》

释义:花儿开了,鹦鹉唱起了韦郎的小调,竹子做成的小船过了白帝的溪水。

5、遐想清游意欲飞,巢湖西畔碧山围。——宋·王之道《题许公塞驿》

释义:想象着飞来飞去,周围的山将巢湖围起来了。

6、宿雾凝深黑,朝曦浴嫩红。——宋·刘攽《巢湖》

释义:夜里雾气凝重天气黑暗,早上的太阳将水照的嫩红嫩红的。

7、四月风犹北,湖边气似秋。——宋·刘攽《巢湖阻风二首 其二》

释义:四月的风好像是从北方来的,湖边的天气像是秋天的天气。

8、震泽古垂声,巢湖晚呈诡。——宋·项安世《水图诗寿王丞相》

释义:一声雷声震动了水面,巢湖晚上呈现出诡异的氛围。

9、湖水漫漫接天杪,天低更觉青山小。——元·乃贤《巢湖述怀寄四明张子益》

释义:湖水漫天从天上接下来,天空低沉更觉得青山变小了。

10、淝水急流舟欲起,巢湖浮黛画初匀。——元·李孝光《喜雨次神字韵录呈达兼善》

释义:淝水湍急好像小船要飞起来,巢湖浮了青色的颜色好像画上的一样。

二、描写巢湖的古诗

1.百八里形胜参差,欲盖览绮丽春光,正烟消雨霁,岑楼上洞启疏棂,远黛修容环献媚;万千层涛澜汹涌,若别领清幽秋景,迨风息波恬,长夜间徒倚山渚,冰轮跃彩遍浮金.2红色庙墙,陡峭错落,赤迹凤台,直抵湖中,波涛冲刷,纹丝不动。

湖浪吞吐,飞流喷珠,湖潮入洞,犹如钟鸣。3湖岛映微寒,荷菱连水天。

4巢湖好比砚中波,手把孤山当墨磨。姥山塔如羊毫笔,够写青天八行书5当其微风不生,流光接天,静影沉碧,羁人当此神开,劳者对此而机息,恍乎置身于广寒世界也6登高四望皆奇绝7天与人间作画图。

三、描写巢湖的古诗词有哪些

1、世人贪利复贪荣,来向湖边始至诚。

——唐·杜荀鹤《过巢湖》 释义:世界上地人都很贪婪贪图荣华富贵,来到湖边开始诚实地面对自己。 2、巢湖春涨喻溪深,才过东关见故林。

——唐·杜荀鹤《送人归淝上》 释义:巢湖春天水涨溪水变深了,才过东边的关隘就见过了昔日的林木。 3、湘流分曲浦,缭绕古城东。

——唐·戴叔伦《暮春游长沙东湖赠辛兖州巢父二首》 释义:湘水分流了周围的小河,缠绕着古城向东流去。 4、花开鹦鹉韦郎曲,竹亚虬龙白帝溪。

——唐末宋初·谭用之《春日期巢湖旧事》 释义:花儿开了,鹦鹉唱起了韦郎的小调,竹子做成的小船过了白帝的溪水。 5、遐想清游意欲飞,巢湖西畔碧山围。

——宋·王之道《题许公塞驿》 释义:想象着飞来飞去,周围的山将巢湖围起来了。 6、宿雾凝深黑,朝曦浴嫩红。

——宋·刘攽《巢湖》 释义:夜里雾气凝重天气黑暗,早上的太阳将水照的嫩红嫩红的。 7、四月风犹北,湖边气似秋。

——宋·刘攽《巢湖阻风二首 其二》 释义:四月的风好像是从北方来的,湖边的天气像是秋天的天气。 8、震泽古垂声,巢湖晚呈诡。

——宋·项安世《水图诗寿王丞相》 释义:一声雷声震动了水面,巢湖晚上呈现出诡异的氛围。 9、湖水漫漫接天杪,天低更觉青山小。

——元·乃贤《巢湖述怀寄四明张子益》 释义:湖水漫天从天上接下来,天空低沉更觉得青山变小了。 10、淝水急流舟欲起,巢湖浮黛画初匀。

——元·李孝光《喜雨次神字韵录呈达兼善》 释义:淝水湍急好像小船要飞起来,巢湖浮了青色的颜色好像画上的一样。

四、赞美巢湖的诗

天与水相通,舟行去不穷 巢湖,我国五大名“淡”之一 你位于安徽省江淮丘陵的中部 东西绵延一百八十里 四面环山 波光帆影 景色妩媚 风定湖水平 风生湖水活 波浪撼天高 趁风峭帆出 远疑天上来 还向天际没 巢湖的河汊沟渠纵横交错 水产资源丰富 尤以产银鱼、虾米、螃蟹著称 巢湖风景美不胜收 四山千里远, 晴晦已难同 巢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于山 群峰罗列,参差相映,座座峰峦,姿态万千 有“崎岖万山下,万山高且崖”的万家山,有“回首望诸峰,短云飞片片”的大秀山,有“仰视天开阔,俯寻路一线”的芙蓉岭 何曾蓄笔砚 ,景物自成诗 巢湖,这山水之胜,林壑之美,使人陶醉。

五、赞美巢湖的诗

天与水相通,舟行去不穷

巢湖,我国五大名“淡”之一

你位于安徽省江淮丘陵的中部

东西绵延一百八十里

四面环山 波光帆影 景色妩媚

风定湖水平

风生湖水活

波浪撼天高

趁风峭帆出

远疑天上来

还向天际没

巢湖的河汊沟渠纵横交错

水产资源丰富

尤以产银鱼、虾米、螃蟹著称

巢湖风景美不胜收

四山千里远, 晴晦已难同

巢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于山

群峰罗列,参差相映,座座峰峦,姿态万千

有“崎岖万山下,万山高且崖”的万家山,有“回首望诸峰,短云飞片片”的大秀山,有“仰视天开阔,俯寻路一线”的芙蓉岭

何曾蓄笔砚 ,景物自成诗

巢湖,这山水之胜,林壑之美,使人陶醉

六、描写巢湖的美词美句有哪些

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一丛金黄、一丛火红、秋意深浓、秋兰飘香、秋风过耳、丹枫迎秋、枫林如火、秋风习习关于描写秋天的美句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又称麦秋。

秋高气爽,与夏天太阳肆虐闷热的天气完全不同。写秋天,可以写秋天的收获,秋天阳光的强弱程度,日照时间的长短,直射还是斜射,还可以写秋天颜色的特点,写秋风、秋雨等等。

根据气温的不同,秋天可以分为初秋、仲秋和深秋。 秋天,是大地生育的时节。

这时,大地产下了它丰硕的果实:沉甸甸的稻子,金黄色的麦穗、雪白的棉花、颗粒饱满的花生、又大又红的地瓜、红彤彤的苹果、桔红色的桔子等等。各种五颜六色的菊花、牡丹、康乃馨、月季、桂花等在浓露之下闪耀着,一点儿没有褪色。

田野和园林的景色从来没有像秋天这样美,这样令人心荡神摇。从高空往下看,初秋的大地真像一幅五彩缤纷的华丽地毯。

付出一年辛勤劳动的人们,更是感觉到丰收的喜悦。 秋天,炎夏终于悄悄地溜走了,阳光照射大地的时间比夏天短了,不再从早上五六点一直照到傍晚六七点;阳光开始变得柔和温顺了,不再像炎夏时那样怒气冲冲披挂上阵,让人望而生畏;秋天的阳光已经较为斜射,不像炎夏时那样直射,因而温度明显降低了许多。

仲秋,虽然也是绚丽多彩的,但主要的色彩是金黄色的。在夏季,几乎没有一片落叶,几乎没有些微的黄色点缀在夏季的色泽中间,大地呈现的主色调是绿色。

而仲秋,大自然则神奇地变幻着,一夜秋风起,人们竟觉察不出什么时候大地的主色调变成了黄色,树叶变得黄而稀疏,而不像夏天那样绿而繁茂,草地也变成了金黄色,田野中是一片的金黄色,所以人们称秋天为“金秋”。如果说大自然在春天曾经显得俏丽、欢乐,像一个企望将来的女子,那末仲秋就似乎变得苍老、郁悒、温柔,像一个追忆往事的金黄头发的女子。

法国作家莫泊桑在《一个诺曼底人》中把秋天的金色比作仿佛是日光融成了点滴从天上落到了茂密的树丛里。 深秋的大自然界,留下的是一片凄凉的景象。

农忙后的田野,一眼望去,光秃秃的。牲口垂头丧气地在来回走动。

成群的麻雀不时从麦地里腾空而起,又像下雹子似地纷纷散落在满是尘土的道路上。乌鸦在低空盘旋,突然,它绝望地叫了一声飞走了。

于是,一种惆怅的感觉会向你的心头袭来,勾起你无限的愁绪。 萧红的《呼兰河传》虽然是自传体性质的小说,但它的笔法却是抒情散文的笔法,把她的家乡呼兰河描绘得如一幅水墨画。

她写呼兰河的秋天:秋末,后园里的大榆树也落了叶子,园里荒凉了,没什么好玩的了。长在前院的蒿草,也都败坏了而倒了下来;房后菜园里的各种秧棵,完全挂满了白霜;老榆树全身的叶子已经没有多少了,可是,秋风还在摇动着它。

天空是发灰的,云彩也失了形状,好像被洗过砚台的水盆,有深有浅,混沌沌的。这样的云彩,有时带来了雨点,有时带来了细雪。

初秋的风使人感到凉爽、舒适,那时候穿夏装,更觉得痛快。而深秋的风,尤其是早晚的风,有时就使人不寒而栗了。

秋天多细雨,一阵阵,密密麻麻的,下一场雨天气的温度就下降一点,大自然就在一阵阵风雨之中变换季节,弄得人们心神不定。 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是这样描绘秋色的:秋雨打着他们的脸。

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已经是深秋了。

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地站在那里。

这里,作家写了秋雨、秋云、秋天光秃秃的树林。 深秋多浓雾、多霜,林木深处,鸟的叫声也变得怯生生的了,仿佛感觉到冬天快来了。

高峰上已经开始盖上了初雪。我国汉朝的刘彻在有名的《秋风辞》中有两句名句:“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三国时代魏·曹丕在《燕歌行》中写道:“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这两句名句都从风、云写起,写出了秋天草木黄落,出现了霜,鸿雁南归,十分简洁地概括了秋景的特色。

七、巢湖市的市名是什么意思

本区现辖各县、市皆历史悠久:早在秦时,已置历阳县;隋开皇初,改潜县为庐江县。

北齐天保六年(555),改历阳为和州。唐武德六年(623),以历阳县所属之旧龙亢县地置含山县。

唐武德七年(624),改襄安为巢县。 北宋熙宁三年(1070),再析巢县、庐江地置无为县。

其后直至清末,各县的称谓、境域、隶属关系虽有多次更迭,但其建置仍基本未变。 民国元年,巢县、无为县、庐江县、和县、含山县均直属安徽省。

后各县隶属关系多次变更。民国36年4月至38年1月,上述5县均隶属安徽省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期间,在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内,现辖县、市均建立过人民政权。 民国31至33年,区内成立了无为县政府、和含行政办事处、湖东行政办事处,均隶属皖中行政公署。

民国34年(1945)春,在皖江行政公署(由皖中行署改称)领导下,区内成立了皖中、和含2个专员公署。皖中专署(与行署合署办公)领导无为县政府、临江行政办事处、湖东行政办事处,无南行政办事处、江流船舶办事处;和含专署领导和县县政府、江全行政办事处、含巢行政办事处。

上述机构至抗日战争胜利、新四军奉命北撤时而撤销。 民国37年(1948)春,成立皖西第四专员公署,辖无为、临江、无南、湖东、巢含、和含、肥东、肥西8县。

民国38年1月,成立江淮第五专员公署。是时,原属皖西四专署之巢含、和含、肥东3县已划归江淮五专员公署,五专署遂辖含山、和县、江全、巢县、肥东、巢湖(为原肥东、巢县两县滨湖毗邻区域)6县。

民国38年6月,成立巢湖专员公署并撤销皖西四专署及江淮五专署建置,下辖巢县、无为县、庐江县、肥东县、肥西县、含山县、和县、三河市并巢湖水上公安局。1950年3月,三河市并入肥西县。

1952年1月,全省行政区域有较大调整:巢湖专员公署与宣城专员公署合并成立芜湖专员公署;巢县、无为县、庐江县、和县、含山县划属芜湖专员公署;肥东县划属滁县专员公署,肥西县划属六安专员公署。 1958年7月,庐江县划属六安专员公署;8月,巢县改属合肥市;11月,和县、含山县划属马鞍山市;12月,和县、含山又合并为和含县;次年4月,和含县再划属芜湖专员公署;5月,和含县重又划为和县、含山两县。

1961年4月,巢县由合肥市划出,仍归芜湖专员公署。 根据**1965年5月批复,巢湖专员公署于同年7月25日恢复建置,署治巢县城关,辖巢县、无为县、庐江县、肥东县、和县、含山县6县。

1971年3月专区改称地区。1983年7月,肥东县划归合肥市建置。

1984年1月4日,经**批准,巢县撤县改市,属地区管辖。 。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