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煜的诗“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出自李煜哪一首诗词乌夜啼② 【南唐】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②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③ 相留醉, 几时重,④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谢:凋谢。 ②胭脂泪: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④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品评】 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起句“ 林花谢了春红 ”,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 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 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 “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 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 “胭脂泪”,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 林花为风侵欺,红^叟鲛肖(左应加鱼旁),状如胭脂。 “胭脂泪”者,此之谓也。但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作者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 —— 作者身历世变,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 “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际,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难分。 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 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一气呵成益见悲慨。 “人生长恨”似乎不仅仅是抒写一已的失意情怀,而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2.李煜的诗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长相思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乌夜啼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倚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浣溪纱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谩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谢新恩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林风淅淅夜厌厌。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 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金窗力困起还慵。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呈郑王十二弟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落花狼籍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三台令不寐倦长更,披衣出户行。 月寒秋竹冷,风切夜窗声。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更漏子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 珊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又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又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雨云深绣户,来便谐衷素。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喜迁莺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边倚。 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 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长相思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一斛珠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蚟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子夜歌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 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同醉与闲平,诗随羯鼓成。 后庭花破子玉树后庭前,瑶草妆镜前。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 莫教偏,和月和花,天教长少年。渔父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又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更漏子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帏垂,梦长君不知。 柳枝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芳魂感旧游;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穗拂人头。阮郎归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 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 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捣练子令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捣练子云鬓乱,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攒。 斜托香腮春笋嫩,为谁和泪倚阑干?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新愁。 百尺虾须在玉钩。琼窗春断双蛾皴,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溯流。 长相思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谢新恩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粉英金蕊自低昂。 东风恼我,才发一襟香。琼窗□(原缺)梦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 暂时。 3.李煜华美的诗句他是王,但他不是个合格的王,因为他不想治理国家,只愿在后宫流连。 他是个诗人,但他却无法成为真正的诗人,因为,他毕竟是一国之君。或许上天给他开了个玩笑,他本不应生在帝王之家,不应生在末世。 江山与美人,他显然更爱后者。但是,江山没了,美人也没了,他不再是王,而是阶下之囚。 他是寂寞的,但他的寂寞无人聆听。从高高在上的君主一下子变为亡国奴,他的痛苦又有谁知道?他只有写词,把心寄托在纸笔之间。 他的词是华丽的,但那华丽中却融着无奈,融着落寞。读李煜的词总是让人忍不住叹息,那是压在心底的愁绪,浓得化不开忧伤。 华丽的背后,是深深的惆怅。 4.关于李煜的月的诗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 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 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 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 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 李煜《捣练子令·深院静》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 李煜《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 5.形容花的诗句花的诗句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5.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 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7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9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荷花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梅花 墙角树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6.古诗文中常有关于后庭花的描述它是出自李煜的文章吗不是。 “后庭花”本是一种花的名,这种花生长在江南,因多是在庭院中栽培,故称“后庭花”。后庭花花朵有红白两色,其中开白花的,盛开之时使树冠如玉一样美丽,故又有“玉树后庭花”之称。 《后庭花》又叫《玉树后庭花》,以花为曲名,本来是乐府民歌中一种情歌的曲子。 南北朝陈朝最后那个皇帝陈后主陈叔宝填上了新词,词为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陈叔宝穷奢极欲,沉湎声色,是一个典型的昏君。当时,北方强大的隋时时准备渡长江南下,陈这个江南小王朝已经面临着灭顶之灾,可是这个陈后主,却整天与宠妾张贵妃、孔贵人饮酒嬉戏,作诗唱和。 陈叔宝作诗水平不怎样,从这首《玉树后庭花》就可以看得出来。在这首诗中,陈后主是在以花喻张、孔二妃。 这首诗意境不深,只是对妃子肉麻的赞美,并无技巧可言,若不是与亡国有关是不会流传下来的。 陈叔宝的《玉树后庭花》虽然品位低下,但却得到一**臣的肉麻吹捧,他自己也自鸣得意起来。 隋朝的大军已经兵临城下了,亡国之君陈叔宝仍然和宠妾、墨客们唱着《玉树后庭花》,直到敌军冲入宫殿,他才和两个妃子躲进一口井里。隋兵“窥而呼之,后主不应。 欲下石,乃闻叫声。以绳引之,惊其太重,及出,乃与张贵妃、孔贵人三人同乘而上。” 陈后主亡国之际的丑态成为千古笑料,他的《玉树后庭花》也成了亡国的代名词。 李商隐写的《隋宫》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写的是隋炀帝杨广骄奢荒淫的生活。陈后主降隋后,竟成了杨广的好友。 这个杨广时时惦记着人家陈后主的那两个妃子,连做梦都梦见和张贵妃张丽华跳舞。 李商隐将两个昏君放在一起,让他们死后在地下一起唱《玉树后庭花》,这真是绝妙的讽刺。 昏君杨广不但没有接受陈亡国的教训,反而与昏君为友,意在人家的老婆,最后隋也真的亡在了杨广的手里,这真是昏上之昏。 后人对《玉树后庭花》的引用评论,目的是让人警惕,不要沉溺于靡靡之音。 杜牧的时代,唐王朝日益衰落,朝廷上充斥着腐败和糜烂,杜牧的《泊秦淮》就是在用“隔江犹唱《后庭花》”警示唐王朝。 。 7.虞美人的诗句要李煜写的李煜《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一】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赏析二】 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虞美人》就是千古传诵不衰的著名诗篇。 这首词刻画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他劈头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一语读来,令人不胜好奇。 但只要我们设身处地去想象词人的处境,就不难理解了: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这些美好的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今昔对比,徒生伤感。问天天不语,转而自问,“往事知多少。” “往事”当指往昔为人君时的美好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了。自然界的春天去了又来,为什么人生的春天却一去不复返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东风”带来春的讯息,却引起词人“不堪回首”的嗟叹,“亡国之音哀以思”,大抵只能如此吧。让我们来想象:夜阑人静,明月晓风,幽囚在小楼中的不眠之人,不由凭栏远望,对着故国家园的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有谁能忍受这其中的况味?一“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哀痛的感情!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没有了结,还要继续;而自己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的倒装。“不堪回首”,但毕竟回首了。 回首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想象中,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 “只是”二字以叹惋的口气,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 以上六句在结构上是颇具匠心的。 几度运用两相对比和隔句呼应,反复强调自然界的轮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一二两句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和人间事的一去难返对比;三四两句“又东风”和“故国不堪回首”对比;五六两句“应犹在”和“改”对比。 “又东风”、“应犹在”又呼应“何时了”;“不堪回首”、“朱颜改”又呼应“往事”。如此对比和回环,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最后,词人的满腔幽愤再难控制,汇成了旷世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可谓“前有古人,后有来者”。 刘禹锡《竹枝词》“水流无限似侬愁”,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些诗句或失之于轻描淡写,或失之于直露,都没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得打动人心,所谓“真伤心人语”也。 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就使抽象的情感显得形象可感。愁思如春水涨溢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无尽东流。 形式上,九个字平仄交替,读来亦如满江春水起伏连绵,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全表达出来了。以这样声情并茂的词句作结,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合上书页,读者似也被这无尽的哀思所淹没了。 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 8.描写秋花的诗句菊韵〕--李师广-- 秋霜造就菊城花,不尽风流写晚霞;信手拈来无意句,天生韵味入千家。 〔秋声〕--风子-- 廊下阶前一片金,香声潮浪涌游人。只缘霜重方成杰,梁苑东篱共古今。 〔菊城吟〕--王如亭-- 狮龙气象竟飞天,再度辉煌任自威!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唐·太宗《赋得残菊》: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吴履垒《菊花》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唐·李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宋·苏轼《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 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宋·梅尧臣《残菊》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宋·朱淑贞《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金·元好问《赋十月菊》 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 明·沈周《菊》 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宋·杨万里《咏菊》 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明·唐寅《菊花》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赏菊》 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 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 造化功谁与?勤劳智自专。 赏心邀客共;歌咏乐延年。 陈毅《秋菊》 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红楼梦》里菊花诗可为一绝,请欣赏红楼艺苑内的菊花诗 忆菊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蘅芜君 访菊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拄杖头。 ----怡红公子 种菊 携锄秋圃自移来,畔篱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怡红公子 对菊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丝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云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枕霞旧友 供菊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隔坐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枕霞旧友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运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潇湘妃子 画菊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蘅芜君 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潇湘妃子 簪菊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 ---蕉下客 菊影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枕霞旧友 菊梦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潇湘妃子 残菊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相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蕉下客 古今吟菊的诗词歌赋,可谓琳琅满目,多姿多彩。有的吟其色,有的赞其姿,有的歌以咏志,有的借景抒怀,美不胜收。 在众多的吟菊诗人中,陶渊明自然独占鳌头。 据载,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担任彭泽县令时,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解绶还乡,隐耕田园,一直过着“击壤以自欢”的生活。 劳动之余,他特喜爱菊花,认为菊花品格高尚,不逢迎风雅,敢于傲雪凌霜,即使是残菊,也悬挂枝头,挺然不落,依旧含香吐芳。陶渊明用菊花的清雅倔强,来操守自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