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道士的诗句有哪些1、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唐代:李白 其一: 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若爱幽居好,相邀弄紫霞。 其二: 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一往屏风叠,乘鸾着玉鞭。 释义: 其一: 老婆去寻李林甫的女儿——道士李腾空,应该去她在庐山上的茅庐。她正在用水舂提炼云母以炼丹药,茅庐傍边一定还种有石楠花。你如果喜爱她的幽静居处,就不妨住下,与她一道修炼。 其二: 贤妻是宰相的后代,也喜欢学道修炼神仙术。洁白的纤手掬弄青霭,绣花的衣裳飘曳紫烟。你一到庐山屏风叠,就可以手摇白玉鞭和腾空道长一起乘鹤飞天了。 2、吴江女道士,头戴莲花巾。霓衣不湿雨,特异阳台云。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唐代:李白 吴江女道士,头戴莲花巾。霓衣不湿雨,特异阳台云。 足下远游履,凌波生素尘。寻仙向南岳,应见魏夫人。 释义: 吴江女道士,头上戴着莲花巾。霓虹衣裳遇雨不湿,与阳台神女真不一样。 素足蹬着远游布履,行走时犹如洛水女神凌波生尘。你到南岳衡山去寻仙,或许可以见到赫赫有名的仙女魏夫人。 3、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唐代: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释义: 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桃花带着几点露珠。树林深处,常见到麋鹿出没。正午时来到溪边却听不见山寺的钟声。绿色的野竹划破了青色的云气,白色的瀑布高挂在碧绿的山峰。没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我不由自主地靠着几株古松犯愁。 4、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唐代:孟浩然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释义: 我高卧在山林,揭开帐子欣赏山中的自然美景。忽然梅道士派人送来书信,邀我去他那里赴宴。房里炼丹炉刚刚点起火,屋外桃花正灼灼盛开。如果说饮此酒能永葆青春,那我一定一醉方休。 5、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主任春风。 《伤桃源薛道士》唐代:刘禹锡 坛边松在鹤巢空,白鹿闲行旧径中。 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主任春风。 释义: 花坛边的老松尚在,仙鹤的巢却已空空如也。白鹿在旧日里的羊肠小道中悠闲地行走。故人(指薛道士)亲手种的千万株红桃树,花朵已经开满了山坡,而它们的主人却不在了,只能任凭春风吹拂。 2.关于道教的诗句挂金索 马钰 四更里,无事好把真经看。 句句幽玄,说道教修炼。 不用水火,不用柴和炭。 炼就灵丹,万两金不换。 满庭芳 无名氏 道教初兴,释门微显,一兴一废如然。达磨阐教,东土至西天。都是后学晚辈,贪酒色、损坏真源。争财气,不依教法,也望到西天。三千年一遇全真,大教甲子天年。丘公阐教,万朵金莲。上界群仙。在世诸魔,难道化才贤。君知否,今番不遇,更待万余年。 寄嵩阳道人 曹邺 三山浮海倚蓬瀛,路入真元险尽平。 华表千年孤鹤语,人间一梦晚蝉鸣。 将龙逐虎神初王,积火焚心气渐清。 见说嵩阳有仙客,欲持金简问长生。 赠道师 曹邺 举世皆问人,唯师独求己。 一马无四蹄,顷刻行千里。 应笑北原上,丘坟乱如蚁。 寻南溪常道士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3.描写道士外貌的句子1. 一身白色长袍,头戴道观或者挽一个道髻,手拿浮尘,身背一口宝剑。 2. 尖嘴猴腮或满脸横肉或心有邪术眼光不整或举止轻浮一脸猥琐。 3. “昔吴道子画钟馗,衣蓝衫,革敦一足,眇一目,腰笏,巾首而蓬发,以左手捉鬼,以右手抉其鬼目。笔迹遒劲,实绘事之绝格也。” 1. 道人不拘于事、不困于隘,乘物以游心而不为物役仙。 2. 风道骨一表人才、风度翩翩相貌堂堂 神采奕奕 眉开眼笑 满面红光 容光焕发尊道贵德、自然无为、虚静守柔、大公无私、不争谦下、法天贵真爱国爱教。 3. 道家以自然、简洁、朴素、清净高远为追求的美学特征。 4.描写道士的词语步斗踏罡——道士礼拜星宿、召遣神灵的一种动作。 其步行转折,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故称。罡,北斗七星之柄。 斗,北斗星。步罡踏斗——道士礼拜星宿、召遣神灵的一种动作。 其步行转折,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故称。罡,北斗七星之柄。 斗,北斗星。吃四方饭——和尚道士到处化缘为生,也指一般人走到任何地方都能生活。 出家弃俗——弃:放弃;俗:尘俗。弃舍俗家去做僧尼或道士。 遁迹黄冠——指避开尘世而做道士。葛巾布袍——葛巾:用葛布做的头巾。 戴葛布头巾穿粗布衣服。指隐士或道士的服饰。 葛巾野服——葛巾:用葛布缝制的头巾。戴葛布头巾,穿乡野粗布衣服。 指隐士或道士的服饰。呼风唤雨——旧指神仙道士的法力。 现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也可形容反动势力猖獗。 画符念咒——道士画符箓、念咒语。比喻写字、念书今人难以索解。 火居道士——指有家庭妻儿的道士。如律令——本是汉代公文用语,后来道士或巫师亦用于符咒的末尾。 如同法律命令,必须立即遵照执行。书符咒水——书:画;符:符箓;水:神水。 泛指道士作法的迷信活动。吞云吐雾——原形容道士修炼养气,不吃五谷,后形容人吸烟。 羽衣蹁跹——羽衣:羽毛织成的衣服;蹁跹:舞姿美妙。身穿羽毛绣衣,举步轻盈飘逸。 指道士或神仙赶路的神态。也形容舞姿优美。 5.描写道士的词语步斗踏罡——道士礼拜星宿、召遣神灵的一种动作。其步行转折,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故称。罡,北斗七星之柄。斗,北斗星。 步罡踏斗——道士礼拜星宿、召遣神灵的一种动作。其步行转折,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故称。罡,北斗七星之柄。斗,北斗星。 吃四方饭——和尚道士到处化缘为生,也指一般人走到任何地方都能生活。 出家弃俗——弃:放弃;俗:尘俗。弃舍俗家去做僧尼或道士。 遁迹黄冠——指避开尘世而做道士。 葛巾布袍——葛巾:用葛布做的头巾。戴葛布头巾穿粗布衣服。指隐士或道士的服饰。 葛巾野服——葛巾:用葛布缝制的头巾。戴葛布头巾,穿乡野粗布衣服。指隐士或道士的服饰。 呼风唤雨——旧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也可形容反动势力猖獗。 画符念咒——道士画符箓、念咒语。比喻写字、念书今人难以索解。 火居道士——指有家庭妻儿的道士。 如律令——本是汉代公文用语,后来道士或巫师亦用于符咒的末尾。如同法律命令,必须立即遵照执行。 书符咒水——书:画;符:符箓;水:神水。泛指道士作法的迷信活动。 吞云吐雾——原形容道士修炼养气,不吃五谷,后形容人吸烟。 羽衣蹁跹——羽衣:羽毛织成的衣服;蹁跹:舞姿美妙。身穿羽毛绣衣,举步轻盈飘逸。指道士或神仙赶路的神态。也形容舞姿优美。 6.描写茅山的诗句有哪些《游茅山》 年代: 唐 作者: 许浑 步步入山门,仙家鸟径分。渔樵不到处,麋鹿自成群。 石面迸出水,松头穿破云。道人星月下,相次礼茅君。 《题茅山》 年代: 宋 作者: 陈辅 积金峰顶作屏遮,宝阁横空叠彩霞。 鹤驾往来茅许宅,龙軿交会郭杨家。 洞天有望人如玉,尘世休观事若麻。 我是方台旧僚友,盍寻归路种云芽。 《送九华道士游茅山》 年代: 唐 作者: 杜荀鹤 忽起地仙兴,飘然出旧山。于身无切事,在世有余闲。 日月浮生外,乾坤大醉间。故园华表上,谁得见君还。 《茅山》 年代: 宋 作者: 陈埙 三茅高出七山巅,顿隔尘沙道路千。 灵籁萧萧风笛弄,奇形奕奕陇牛眠。 人间已有嘉平帝,地下谁通句曲天。 幸喜吾庐居在此,时从寄傲任悠然。 《游茅山和诸侄》 年代: 宋 作者: 陈序 山南细路半青霄,人昔共游非俗交。 浮玉故乡惊上国,埋丹清梦记中茅。 峰头仙客归黄鹄,石面灵根走翠蛟。 见说西园浑草莽,手栽寸柏已胜巢。 7.描写高僧的诗句山下留别佛光和尚(白居易) 劳师送我下山行,此别何人识此情。 我已七旬师九十,当知后会在他生。 鸟窠和尚赞(白居易) 形羸骨瘦久修行,一纳麻衣称道情。 曾结草庵倚碧树,天涯知有鸟窠名。 赠鸟窠和尚诗(白居易) 空门有路不知处,头白齿黄犹念经。 何年饮着声闻酒,迄至如今醉未醒。 晚过盘石寺礼郑和尚(岑参) 暂诣高僧话,来寻野寺孤。岸花藏水碓,溪水映风炉。 顶上巢新鹊,衣中带旧珠。谈禅未得去,辍棹且踟蹰。 赠袒肩和尚(杜荀鹤) 山衣草屐染莓苔,双眼犹慵向俗开。若比吾师居世上, 何如野客卧岩隈?才闻锡杖离三楚,又说随缘向五台。 乘醉吟诗问禅理,为谁须去为谁来? 长芦夫和尚真赞(黄庭坚) 松枯竹瘦,是其岁寒也。 山高水深,不可犯干也。 取多国士,庄严此土,如陶家手也。 拂除方丈,置榻而坐,一不受也。 首出万物,渊默雷吼,寂寥者之参也。 若夫以法界印,印毛印海,则惊僧繇而走巫咸也。 哭柏岩和尚(贾岛) 苔覆石床新,师曾占几春。写留行道影,焚却坐禅身。 塔院关松雪,经房锁隙尘。自嫌双泪下,不是解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