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秋天的诗句(带作者和题目)《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描写秋天的诗:《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秋夜曲》【唐】王维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子夜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月》【唐】白居易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描写秋天的词:《苏幕遮》【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渔家傲》【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描写人物的古诗,要有题目和诗人陌上桑 原文: 《汉乐府集》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 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馀。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译文】 太阳高挂在东南方,照到了我秦氏的楼房。 秦家有位姣好的女郎,家里人起名叫罗敷。罗敷擅长养蚕和采桑,采桑来到了城南。 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绳络,用桂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倭堕髻,耳上挂着明月珠。 杏黄的绫罗做下裙,紫色的绫罗制短袄。当路上行人看到了罗敷,就放下担子抚摩髭须。 当少年看到了罗敷,就脱下帽子整理发巾。使耕田的忘了犁耙,使锄地的忘了锄头。 耕锄者归来相互抱怨耽误了劳作,只因为你个色眯眯的多看了罗敷一眼。太守从南方骑着马走了过来,五匹马都停下了脚步。 太守派个小吏前往,请问是谁家的女子?秦家有位姣好的女郎,本名叫罗敷。请问罗敷今年几岁?二十还不足,十五却有余。 太守请问罗敷,能和我同生一车走吗?罗敷亲自上前回答:太守怎麽这麽傻!太守有自己的妻子,罗敷有自己的丈夫。东方出现了一千多车骑,我的夫婿就在最前头。 用什麽来辨识我的丈夫,那骑著白马有黑马跟随的。马尾上系著黑色的丝带,马头上罩著黄金络。 腰中佩著鹿卢剑,可值千万余。我丈夫十五岁做了府中的小吏,二十岁在朝为大夫。 三十岁官拜侍中郎,四十岁做了一城的太守。他有洁白的皮肤,脸上略长一些髭须。 在公所中迈著方步,在府衙里慢慢走踱着。在座有几千人,都说我的丈夫才貌出众啊! 写作背景: 《陌上桑》是一篇立意严肃、笔调诙谐的著名乐府叙事诗。 它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美貌女子名叫罗敷,一日在采桑路上恰巧被一个太守遇上,太守为罗敷美色所动,问她愿不愿意跟随自己回家。太守原以为凭借自己的权势,这位民间女子一定会爽然允诺。 想不到罗敷非但不领情,还把他着实奚落了一番,使这位堂堂太守碰了一鼻子灰,无趣之极。 这一内容与秋胡戏妻的记载有某种相似,或者可以认为《陌上桑》的创作曾经受到了秋胡故事的某些启发。 据《列女传》和《西京杂记》所说:秋胡新婚方三月,即辞家游宦。三年后锦衣还乡,路上遇一采桑女,见而悦之,进行调戏,遭拒绝。 回到家里,方知刚才那位女子原来是自己妻子。其妻也明白了真相,对丈夫的不良品性十分怨恨,于是赴沂水而死。 与秋胡故事相比,《陌上桑》内容有两处显著不同,一是罗敷乐观、机智的性格,二是作品故事喜剧式的结局,因此,尽管它与秋胡戏妻故事有一定联系,但它又完全是一首独创的作品。后来有人把两本牵合在一起,如王筠《陌上桑》云:“秋胡始停马,罗敷未满箱。” 作为一种新的创作未尝不可。又有人用秋胡故事的模式来解说《陌上桑》,认为“罗敷即使君之妻,使君即罗敷之夫”(朱熹)。 但这一结论难以从《陌上桑》作品本身得到验证。理解《陌上桑》应该从作品的实际出发。 全诗共分三解。解为乐歌的段落,本诗的乐歌段落与歌词内容的段落大致相合。 第一解从开始至“但坐观罗敷”,主要叙述罗敷的美貌。第二解从“使君从南来”至“罗敷自有夫”,写太守觊觎罗敷容姿,要跟她“共载”而归,遭到罗敷严辞拒绝。 第三解从“东方千余骑”至结束,写罗敷在太守面前夸赞自己丈夫,用意在于彻底打消太守的邪念,并让他对自己轻佻的举止感到羞愧。 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貌美品端、机智活泼、亲切可爱的女性形象。 一般来说,人们认识一个人,总是先识其外貌,然后再洞达其心灵。《陌上桑》塑造罗敷的形象也依循人们识辨人物的一般顺序,在写法上表现为由容貌而及品性。 罗敷刚出现,还只是笼统地给人一个“好女”的印象,随着叙述的展开,通过她服饰的美丽和路人见到他以后无不倾倒的种种表现,“好女”的形象在读者眼前逐渐变得具体和彰明。第二、三解,诗人的笔墨从摹写容貌转为表现性情,通过罗敷与使君的对话,她抗恶拒诱,刚洁端正的品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从她流利得体,同时又带有一点调皮嘲弄的答语中,还可看出她禀性开朗、活泼、大方,对自己充满自信,并且善于运用智慧保护自己不受侵害。当然这只是大致的概括,事实上,作品在这方面也不乏灵活的安排。 如第一解虽然主要写容貌,“罗敷喜蚕桑”则又表现出她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第二、三解虽然主要揭示她内心情感,但第二解使君立马踟蹰不前,分明又暗中映显出罗敷美貌丽态的魅力,第三解罗敷夸扬丈夫姿容,与。 3.用花形容女子的诗句加题目作者白居易《长恨歌》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何须不泪垂 清平调词三首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赠别二首之一 年代:【唐】 作者:【杜牧】 体裁:【七绝】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4.求写月的诗,要有句子加作者和题目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玉阶怨》【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4、《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5、《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6、《把酒问月》【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7、《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8、《月》【唐】薛涛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9、《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0、《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1、《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2、《旅宿》【唐】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3、《故人寄茶》【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14、《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5、《霜月》【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16、《漫兴》一首【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7《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8、《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9、《明月夜留别》【唐】李冶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20、《江楼有感》【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21、《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2、《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23、《生查子》【唐】牛希济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瓤,仁儿在心里。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24、《调笑令》【唐】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25、《菩萨蛮》【唐】冯延巳 梅花吹入谁家笛,行云半夜凝空碧。 欹枕不成瞑,关山人未还。 声随幽怨绝,云断澄霜月。 月影下重帘,轻风花满檐。 26、《相见欢》【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27、《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8、《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9、《春夜》【宋】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30、《天仙子》【宋。 5.【含有地名的诗句(加作者和题目)】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出塞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看花 (宋)司马光 (洛阳)春日最繁华, 红绿阴中十万家. 谁道群花如锦绣, 人将锦绣学群花.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柏芳丛鹰嘴芽, 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霄更有(湘江)月, 照出霏霏满碗花 横江词 (唐)李白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6.补充诗句,并写出作者和诗题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陶渊明《饮酒》 3、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唐)李贺《马诗》 4、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 李商隐《登乐游原》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6、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 7、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春夜喜雨》 8、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诗集·长歌行》 11、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曹植《七步诗》 1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李绅《悯农》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 1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1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 18、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宋)梅尧臣《陶者》 19、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唐)杜甫《春望》 20、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乐府诗集·长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