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宣城凤凰桥的诗句

1.写宣城凤凰桥的作文

凤凰桥新韵& Z6 _& u5 j N7 ^3 N9 Z/ w3 t4 X0 r( C( h& z/ q3 V$ h0 W今年二月,我曾写下《宣城古桥拾韵》一文,在文中我写到了凤凰桥,但一笔带过,还许下另文叙述的诺言。

不想此后忙忙碌碌,转眼半年已去,仍没有再写的灵感和冲动。每日路过旁边铁桥,目睹凤凰桥一天一个样,像是欠了它莫大的人情,心里总有一种愧疚,想寻找一个机会,还上这笔旧债。

现在新桥即将落成,我想该是我还情的时候了。 t! Q- P# I1 @( G" n% h% m! k* M凤凰桥横卧在宛水河上,迄今一千三百多年,是市区最古老的桥梁之一。

它始建于隋朝开皇年间,取名凤凰桥,与不远处的济川桥遥遥相望。它们各伸出一只臂膀,把城区与东南大地勾连起来,像一对谦逊而又默默无闻的兄弟,躬身曲背,承载着行人往来的脚步,更承载着千百年来名流大家的风范。

. {, u! I% ^. s) ?7 A6 e凤凰桥自唐朝以来,可谓一座最值得夸耀的桥梁。它承载过李白飘逸的身影,韩愈厚重的足迹,白居易朴实的哦吟。

此后还有杜牧、梅尧臣、沈括、文天祥,都曾在此桥上留连。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明末清初大画家石涛,清代大数学家梅文鼎,清代说书艺人柳敬亭,以及现代名流肖楚女、恽代英,都曾与它结缘。

好在凤凰桥是谦逊的,它默默记下这一切,从未将这些当作夸耀的资本,不像那些浅薄之流,沾一点名流的气息,抓到一点名流的蛛丝马迹,便吹嘘得惊天动地;更不像某些无耻之徒,闻到名流的一个响屁,也要连篇累牍,借此抬高自己的身价。7 n, i+ j( { T0 ~2 A" f1 A凤凰桥也是历经劫难最多的桥梁。

它“联舟为梁,累石架木”,故而“屡修辄坏”,有文字记载的不下数十回。明代正统年间,宁国知府袁旭以石整修,此后二百年不废。

清康熙三年,宣城知县李文敏将其修为五孔拱桥;清乾隆四年知县张大宗又重修一次,清光绪十年知府吴潮又重修一次。清末民初,因年久失修,桥再次坍塌。

直到民国二十二年,周君南赴宣,又重修此桥。透过这五次大修,可见此桥在宣城交通上的地位,在市民生活中的作用,很有点民心桥的色彩。

为此历朝知府知县都将它视为自己政绩的关键,在修来修去间,博得民众的敬仰和夸赞。好在那时官员还没有借修桥敛财的先例,否则,此桥就会像今天某些桥梁,成为豆腐渣工程,或背上腐败桥的骂名。

" s! L+ m$ z0 [8 Z2 q; T* k一九三三年,周君南修建此桥,以红松木架梁并铺设桥面,两侧置木栏杆,两端设木牌坊,上书“南惠桥”三个大字,并署上周君南之题款。自矜之心,炫耀政绩之态,跃然纸上,可谓开了近代官员喜以市政建设炫耀的先河。

可未满五年,抗战爆发,日寇入侵宣城,凤凰桥又毁于战火。不然,出生也晚的我辈,说不定在“南惠桥”三个字上咀嚼品味,稍一犯贱,就掉进了周君南的陷阱,感恩他的惠泽了。

6 X3 }5 [6 s7 o$ c( E; f* ?清代凤凰桥,作用不只在于交通,更在于观景。在我看来,它与别士桥、柏山桥、桃源桥一样,是很富有诗情画意的桥梁。

当年桥上有桥棚,可供游人休憩观景。清人梅庚曾作《登凤凰桥望敬亭积雪歌》,诗曰:“鳌峰之北北楼东,澄潭如镜垂双虹,李候去后明镜改,五城十里烟雾中。

我今积雪过其上,双虹变成双白龙。直枕陵阳郭,倒衔敬亭峰。”

如此美景,而今都搁在如烟而逝的岁月中,压在故纸堆里,只能在翻阅时,聊以**了。, k* v6 h( \$ D我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走进此城,却没有见到凤凰桥的影子,我的脚步来来回回敲击济川桥的桥面,枯水时期,凤凰桥的残骸,从水里坦露出来,很是惊心,或发人感慨。

一九八五年,凤凰桥在千呼万盼中,重新建成,它襟山带水,成为市区一条交通要道。一九八七年宣城拆县建市,一九九九年宣城改为大市,凤凰桥终于不堪熙熙车流的重载,开始出现险情,挂上了险桥的招牌。

二零零六年凤凰重新规划,旧桥被炸,我曾亲眼目睹了它被炸毁的刹那,并怀着莫名的心情,以莎翁情诗的形式,写下《咏给凤凰桥的十四行》,吐露我的心境。( i5 b. g. _# I) h& T' v& G一座现代化的大桥已赫然矗立在宛水河上,它高耸的桥拱,使周围显得狭小,使两边楼房显得低矮,它庞大宽阔的桥身,仿佛一个巨人挤进千年古城,让人仰目和敬畏。)

x! J# f$ l8 i凤凰桥雄伟的气势,让每个市民心中洋溢着一种自豪,或者自傲。站在桥上,可以眺望高楼叠起的江城新貌,横亘城北的敬亭苍黛,以及谢眺楼、开元古塔、敬亭广教寺双塔。

只是脚下的背景有些变化,宛溪河不再泱泱,明镜湖早已匿迹,陵阳山、响山、柏山、黄金山、凤凰山,都已被一幢幢楼房踩在脚下,不见山光,也瘦了水影。& \, U! a/ l) {$ m# H8 `# [凤凰新桥又将承载宣城人民更加忙碌、更加健实的脚步,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去追赶更辉煌的文明。

凤凰桥新韵已然开篇,它又将谱写怎样的未来,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y8 A* t。

2.描写凤凰古城风雨桥的诗句

1.《秋日杂咏》:“久雨初睛喜欲迷,青鞋踏遍舍东西.忽然来到柳桥下,露湿蓼花红一溪

2.《即事》:“小山榴花照眼明,青梅自堕时有声.柳桥东岸倚筇立,聊借水风吹宿醒.”

3.《柳桥》:“村路初晴雪作泥,经旬不到小桥西.出门顿觉春来早,柳染轻黄已蘸溪.”

4.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6.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凤凰古城有好几座桥,风桥、雪桥、云桥、雾桥、虹桥、南华桥 风桥在豹子湾路万名塔附近,雪桥在南华大桥上面不远,云桥在豆腐湾,雾桥在风桥下游,虹桥在古城中心区江天广场,南华大桥在南华门。

3.宣城凤凰桥的简介 、急

新中国建立后,宣城人民政府曾先后多次维修过“双桥”之一的济川桥,1984年初,县人民政府又决定复建凤凰桥。

1985年9月,新桥宣告竣工。其结构型式为桁架拱桥,桥长60米,桥宽12米(其中车行道宽8米),桥头高程为15。

94米。桥栏、桥灯配置齐全,并正式复名为“凤凰桥”。

桥的东西两端各嵌置一方石碑,刻有“凤凰桥”三字和宣城县人民政府置立年月。1985年国庆节,县人民政府隆重举行凤凰桥通车典礼。

宣城地委、行署负责人还为大桥剪彩。经过20多年的使用,凤凰桥的承重结构损坏,已不能满足安全使用和城市发展的要求,2006年4月1日,市政府决定重建凤凰桥,2006年4月18日,已对凤凰桥路段进行交通管制,并做好爆破拆桥工作,2006年5月17日下午3:30时,凤凰桥爆破拆除成功,新的凤凰桥造价3800万,全长373.26米,桥的跨度80米,其中主桥宽35米,主桥两侧建有观景台。

不久一座崭新的凤凰桥将展现在宣城人民面前,更为宣州添上新的景观。

4.关于宣城的诗词

1、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唐代: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译文:

江边的城池好像在画中一样美丽,山色渐晚,我登上谢朓楼远眺晴空。

两条江之间,一潭湖水像一面明亮的镜子;凤凰桥和济川桥好似落入人间的彩虹。

村落间泛起的薄薄寒烟缭绕于橘柚间,深秋时节梧桐已是枯黄衰老之像。

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朓北楼来,迎着萧飒的秋风,怀念谢先生呢?

2、宣城见杜鹃花 / 子规

唐代: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译文:

在遥远的故乡,曾听过子规鸟凄恻的鸣啼;如今在异乡宣城,又看到盛开的杜鹃花。

子规鸣叫悲啭,使人愁肠寸断。暮春三月,这鸟鸣花开的时节,游子正思念他的故乡三巴。

3、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南北朝:谢朓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译文:

船走水路与江水背向而行,而流水却知入海而归。浩淼水天之际能够认识出返归之船,云雾之中能分辨江岸的树。

船在摇荡,困倦惆怅之心也在摇荡,这种孤独的远行已非一次。虽然为得朝廷赏识而高兴,但又怎能比得上遁迹僻远之地的情趣。

世间喧嚣从此远隔,庆幸得到这种机会。虽然没有玄豹深藏远害的资质,但也终于能够隐于南山的雾中。

4、自宣城赴官上京

唐代:杜牧

潇洒江湖十过秋,酒杯无日不迟留。

谢公城畔溪惊梦,苏小门前柳拂头。

千里云山何处好,几人襟韵一生休。

尘冠挂却知闲事,终拟蹉跎访旧游。

译文:

潇洒不羁飘荡江湖十多个春秋,没有一天不在酒杯前徘徊逗留。

谢公城边被溪水声响惊醒酣梦,苏小门前的柳枝常常拂过我头。

天下的山川景物到底哪里最好,几人怀抱这般情韵一生就罢休?

尘世中人挂冠归去原是平常事,终于将蹉跎了的光阴来寻访旧游。

5、宣城见杜鹃花

唐代: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译文:

在遥远的故乡,曾听过子规鸟凄恻的鸣啼;如今在异乡宣城,又看到盛开的杜鹃花。

子规鸣叫悲啭,使人愁肠寸断。暮春三月,这鸟鸣花开的时节,游子正思念他的故乡三巴。

5.宁国凤凰桥的资料

旧时,合肥东门外坝上街东首沿淝河向北有条汊河,在汊河口上有一桥,名曰:“凤凰桥”。

最早时,这里是一处河滩,滩岸绿树红花相拥,蜂喧鸟鸣相和,景色十分美丽。 传说在一年的七夕节晚上,河滩附近一个乡村的姐妹们聚会一起,纷纷结七彩线穿七彩针,希望能成为“巧手”、“巧姐”、“巧媳妇”,以得到天神赏赐。

就在众姐妹忙得不亦乐乎时,一个手儿最灵巧的姑娘忽见夜空天门大开,银河初渡,牛郎与织女相会了。姑娘喜不自禁地叫了起来:“快看呀!快看呀!牛郎织女会面啦!”为了不失姑娘的文雅,该姑娘不时用手在嘴上遮遮捂捂。

孰知此动作让天神看见,误认为巧姑娘想要在嘴上长出胡须,便慨而赐之。自此,这巧姑娘嘴上就长出了许多浓密的胡子来了。

一个姑娘家,嘴上长出这许多浓密的胡子,男不男女不女的,如何见人?巧姑娘终日躲在闺房,大门不出,忧愁不止,苦不堪言。又是一个银月当空之夜,巧姑娘越想越觉得滋味难受,日子难熬,便一个人悄悄来到淝河边,对着苍天和银月叹道:“天神啊,您的赏赐没给我带来丝毫幸福和快乐,反害得我好苦啊!您若有灵,就让上翅膀,飞到南天,脱离这无边的苦海吧。”

语罢,扑嗵一声跳入河中。 却说那天神在南天之上还真的听到巧姑娘的哭诉,深感愧疚。

然而,巧姑娘已投河而去,该怎么办呢?天神略思片刻,拿出一尾锦羽向巧姑娘投河的地方丢去,只见瞬间河水泛波,忽地从河中飞出一只五彩金凤凰。 自那以后,这里得天神所赐祥瑞之气,每日清晨,旭日东升,彩霞辉映大地,吉祥之气萦绕,总有数只凤凰于其间飞来舞去,好一派仙乐景象。

后来人们为仰慕巧姑娘,并思得惠凤凰之灵气,便在这里架设一座大青石桥,名曰“凤凰桥”。[编辑本段]【凤凰桥新韵】 广德凤凰桥横卧在宛水河上,迄今一千三百多年,是市区最古老的桥梁之一。

它始建于隋朝开皇年间,取名凤凰桥,与不远处的济川桥遥遥相望。它们各伸出一只臂膀,把城区与东南大地勾连起来,像一对谦逊而又默默无闻的兄弟,躬身曲背,承载着行人往来的脚步,更承载着千百年来名流大家的风范凤凰桥自唐朝以来,可谓一座最值得夸耀的桥梁。

它承载过李白飘逸的身影,韩愈厚重的足迹,白居易朴实的哦吟。此后还有杜牧、梅尧臣、沈括、文天祥,都曾在此桥上留连。

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明末清初大画家石涛,清代大数学家梅文鼎,清代说书艺人柳敬亭,以及现代名流萧楚女、恽代英,都曾与它结缘。 凤凰桥也是历经劫难最多的桥梁。

它“联舟为梁,累石架木”,故而“屡修辄坏”,有文字记载的不下数十回。明代正统年间,宁国知府袁旭以石整修,此后二百年不废。

清康熙三年,宣城知县李文敏将其修为五孔拱桥;清乾隆四年知县张大宗又重修一次,清光绪十年知府吴潮又重修一次。清末民初,因年久失修,桥再次坍塌。

直到民国二十二年,周君南赴宣,又重修此桥。透过这五次大修,可见此桥在宣城交通上的地位,在市民生活中的作用,很有点民心桥的色彩。

为此历朝知府知县都将它视为自己政绩的关键,在修来修去间,博得民众的敬仰和夸赞。宣城论坛一九三三年,周君南修建此桥,以红松木架梁并铺设桥面,两侧置木栏杆,两端设木牌坊,上书“南惠桥”三个大字,并署上周君南之题款。

自矜之心,炫耀政绩之态,跃然纸上,可谓开了近代官员喜以市政建设炫耀的先河。可未满五年,抗战爆发,日寇入侵宣城,凤凰桥又毁于战火。

不然,出生也晚的我辈,说不定在“南惠桥”三个字上咀嚼品味,稍一犯贱,就掉进了周君南的陷阱,感恩他的惠泽了。 清代凤凰桥,作用不只在于交通,更在于观景。

它与别士桥、柏山桥、桃源桥一样,是很富有诗情画意的桥梁。当年桥上有桥棚,可供游人休憩观景。

清人梅庚曾作《登凤凰桥望敬亭积雪歌》,诗曰:“鳌峰之北北楼东,澄潭如镜垂双虹,李候去后明镜改,五城十里烟雾中。我今积雪过其上,双虹变成双白龙。

直枕陵阳郭,倒衔敬亭峰。”一九八五年,凤凰桥在千呼万盼中,重新建成,它襟山带水,成为市区一条交通要道。

一九八七年宣城拆县建市,一九九九年宣城改为大市,凤凰桥终于不堪熙熙车流的重载,开始出现险情,挂上了险桥的招牌。二零零六年凤凰桥重新规划,旧桥被炸。

6.关于宣城的诗词

1、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唐代: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译文: 江边的城池好像在画中一样美丽,山色渐晚,我登上谢朓楼远眺晴空。

两条江之间,一潭湖水像一面明亮的镜子;凤凰桥和济川桥好似落入人间的彩虹。 村落间泛起的薄薄寒烟缭绕于橘柚间,深秋时节梧桐已是枯黄衰老之像。

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朓北楼来,迎着萧飒的秋风,怀念谢先生呢? 2、宣城见杜鹃花 / 子规 唐代: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译文: 在遥远的故乡,曾听过子规鸟凄恻的鸣啼;如今在异乡宣城,又看到盛开的杜鹃花。 子规鸣叫悲啭,使人愁肠寸断。

暮春三月,这鸟鸣花开的时节,游子正思念他的故乡三巴。 3、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南北朝:谢朓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译文: 船走水路与江水背向而行,而流水却知入海而归。浩淼水天之际能够认识出返归之船,云雾之中能分辨江岸的树。

船在摇荡,困倦惆怅之心也在摇荡,这种孤独的远行已非一次。虽然为得朝廷赏识而高兴,但又怎能比得上遁迹僻远之地的情趣。

世间喧嚣从此远隔,庆幸得到这种机会。虽然没有玄豹深藏远害的资质,但也终于能够隐于南山的雾中。

4、自宣城赴官上京 唐代:杜牧 潇洒江湖十过秋,酒杯无日不迟留。 谢公城畔溪惊梦,苏小门前柳拂头。

千里云山何处好,几人襟韵一生休。 尘冠挂却知闲事,终拟蹉跎访旧游。

译文: 潇洒不羁飘荡江湖十多个春秋,没有一天不在酒杯前徘徊逗留。 谢公城边被溪水声响惊醒酣梦,苏小门前的柳枝常常拂过我头。

天下的山川景物到底哪里最好,几人怀抱这般情韵一生就罢休? 尘世中人挂冠归去原是平常事,终于将蹉跎了的光阴来寻访旧游。 5、宣城见杜鹃花 唐代: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译文: 在遥远的故乡,曾听过子规鸟凄恻的鸣啼;如今在异乡宣城,又看到盛开的杜鹃花。

子规鸣叫悲啭,使人愁肠寸断。暮春三月,这鸟鸣花开的时节,游子正思念他的故乡三巴。

7.宣城凤凰桥的简介 、急

新中国建立后,宣城人民政府曾先后多次维修过“双桥”之一的济川桥,1984年初,县人民政府又决定复建凤凰桥。

1985年9月,新桥宣告竣工。其结构型式为桁架拱桥,桥长60米,桥宽12米(其中车行道宽8米),桥头高程为15。

94米。桥栏、桥灯配置齐全,并正式复名为“凤凰桥”。

桥的东西两端各嵌置一方石碑,刻有“凤凰桥”三字和宣城县人民政府置立年月。1985年国庆节,县人民政府隆重举行凤凰桥通车典礼。

宣城地委、行署负责人还为大桥剪彩。经过20多年的使用,凤凰桥的承重结构损坏,已不能满足安全使用和城市发展的要求,2006年4月1日,市政府决定重建凤凰桥,2006年4月18日,已对凤凰桥路段进行交通管制,并做好爆破拆桥工作,2006年5月17日下午3:30时,凤凰桥爆破拆除成功,新的凤凰桥造价3800万,全长373.26米,桥的跨度80米,其中主桥宽35米,主桥两侧建有观景台。

不久一座崭新的凤凰桥将展现在宣城人民面前,更为宣州添上新的景观。

8.宁国凤凰桥的资料

旧时,合肥东门外坝上街东首沿淝河向北有条汊河,在汊河口上有一桥,名曰:“凤凰桥”。最早时,这里是一处河滩,滩岸绿树红花相拥,蜂喧鸟鸣相和,景色十分美丽。

传说在一年的七夕节晚上,河滩附近一个乡村的姐妹们聚会一起,纷纷结七彩线穿七彩针,希望能成为“巧手”、“巧姐”、“巧媳妇”,以得到天神赏赐。就在众姐妹忙得不亦乐乎时,一个手儿最灵巧的姑娘忽见夜空天门大开,银河初渡,牛郎与织女相会了。姑娘喜不自禁地叫了起来:“快看呀!快看呀!牛郎织女会面啦!”为了不失姑娘的文雅,该姑娘不时用手在嘴上遮遮捂捂。孰知此动作让天神看见,误认为巧姑娘想要在嘴上长出胡须,便慨而赐之。自此,这巧姑娘嘴上就长出了许多浓密的胡子来了。

一个姑娘家,嘴上长出这许多浓密的胡子,男不男女不女的,如何见人?巧姑娘终日躲在闺房,大门不出,忧愁不止,苦不堪言。又是一个银月当空之夜,巧姑娘越想越觉得滋味难受,日子难熬,便一个人悄悄来到淝河边,对着苍天和银月叹道:“天神啊,您的赏赐没给我带来丝毫幸福和快乐,反害得我好苦啊!您若有灵,就让上翅膀,飞到南天,脱离这无边的苦海吧。”语罢,扑嗵一声跳入河中。

却说那天神在南天之上还真的听到巧姑娘的哭诉,深感愧疚。然而,巧姑娘已投河而去,该怎么办呢?天神略思片刻,拿出一尾锦羽向巧姑娘投河的地方丢去,只见瞬间河水泛波,忽地从河中飞出一只五彩金凤凰。

自那以后,这里得天神所赐祥瑞之气,每日清晨,旭日东升,彩霞辉映大地,吉祥之气萦绕,总有数只凤凰于其间飞来舞去,好一派仙乐景象。后来人们为仰慕巧姑娘,并思得惠凤凰之灵气,便在这里架设一座大青石桥,名曰“凤凰桥”。

[编辑本段]【凤凰桥新韵】

广德凤凰桥横卧在宛水河上,迄今一千三百多年,是市区最古老的桥梁之一。它始建于隋朝开皇年间,取名凤凰桥,与不远处的济川桥遥遥相望。它们各伸出一只臂膀,把城区与东南大地勾连起来,像一对谦逊而又默默无闻的兄弟,躬身曲背,承载着行人往来的脚步,更承载着千百年来名流大家的风范凤凰桥自唐朝以来,可谓一座最值得夸耀的桥梁。它承载过李白飘逸的身影,韩愈厚重的足迹,白居易朴实的哦吟。此后还有杜牧、梅尧臣、沈括、文天祥,都曾在此桥上留连。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明末清初大画家石涛,清代大数学家梅文鼎,清代说书艺人柳敬亭,以及现代名流萧楚女、恽代英,都曾与它结缘。

凤凰桥也是历经劫难最多的桥梁。它“联舟为梁,累石架木”,故而“屡修辄坏”,有文字记载的不下数十回。明代正统年间,宁国知府袁旭以石整修,此后二百年不废。清康熙三年,宣城知县李文敏将其修为五孔拱桥;清乾隆四年知县张大宗又重修一次,清光绪十年知府吴潮又重修一次。清末民初,因年久失修,桥再次坍塌。直到民国二十二年,周君南赴宣,又重修此桥。透过这五次大修,可见此桥在宣城交通上的地位,在市民生活中的作用,很有点民心桥的色彩。为此历朝知府知县都将它视为自己政绩的关键,在修来修去间,博得民众的敬仰和夸赞。宣城论坛一九三三年,周君南修建此桥,以红松木架梁并铺设桥面,两侧置木栏杆,两端设木牌坊,上书“南惠桥”三个大字,并署上周君南之题款。自矜之心,炫耀政绩之态,跃然纸上,可谓开了近代官员喜以市政建设炫耀的先河。可未满五年,抗战爆发,日寇入侵宣城,凤凰桥又毁于战火。不然,出生也晚的我辈,说不定在“南惠桥”三个字上咀嚼品味,稍一犯贱,就掉进了周君南的陷阱,感恩他的惠泽了。

清代凤凰桥,作用不只在于交通,更在于观景。它与别士桥、柏山桥、桃源桥一样,是很富有诗情画意的桥梁。当年桥上有桥棚,可供游人休憩观景。清人梅庚曾作《登凤凰桥望敬亭积雪歌》,诗曰:“鳌峰之北北楼东,澄潭如镜垂双虹,李候去后明镜改,五城十里烟雾中。我今积雪过其上,双虹变成双白龙。直枕陵阳郭,倒衔敬亭峰。”一九八五年,凤凰桥在千呼万盼中,重新建成,它襟山带水,成为市区一条交通要道。一九八七年宣城拆县建市,一九九九年宣城改为大市,凤凰桥终于不堪熙熙车流的重载,开始出现险情,挂上了险桥的招牌。二零零六年凤凰桥重新规划,旧桥被炸。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