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经世奇才的诗句

1.描述天才的诗词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学记》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礼记·学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 ——汉·徐干 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虽知必让,然后为知。

——汉·韩婴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汉·王充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汉·刘向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汉·司马迁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三国志·魏书》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唐·卢照邻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 业精于勤,荒于嬉。

——唐·韩愈 强学博览,足以通古今。 ——宋·欧阳修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朱熹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宋·陆游 人不学便老而衰。

——宋·程颐 学而不化,非学也。 ——宋·杨万里 博学之患,莫大于自足而止。

——清·黄宗羲 学则智,不学则愚。 ——清·黄宗羲 够了吗~~。

天才是99%的汗水和1%的灵感。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荀子·大略》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劝学》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荀子·劝学》 学不可以已。 ——《荀子·劝学》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礼记·学记》。

2.成语经世奇才什么意思

经世奇才的意思是:具有治理天下的卓越才能的人。

1、拼音:jīng shì qí cái 2、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3、近义词:经世之才、经国之才 4、反义词:凡夫俗子、无能之辈 5、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大丈夫抱经世奇才, 岂中空老于林泉之下?(白话文:男子汉大丈夫,具有治理天下的卓越才能,怎么可以老死于山野林泉之中?) 扩展资料 一、近义词:经世之才 1、拼音:jīng shì zhī cái 2、释义:治国安民的才能。

3、出处:唐·杜甫《舟中上水遗怀》:古来经济才,何事独罕有。(白话文:为什么自古以来经世济国的人才,都这么少有。)

二、反义词:凡夫俗子 1、拼音:fán fū sú zǐ 2、释义:指平庸的俗人;也指没有能力碌碌无为的人。 3、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三回:吾等又不是凡夫俗子,恃强斗勇。

(白话文:我们又不是平庸的俗人,依仗强大互相较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世奇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世之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凡夫俗子。

3.形容“天才少年”的诗句有哪些

1.扈从登封途中作

唐代:宋之问

帐殿郁崔嵬,仙游实壮哉。

晓云连幕卷,夜火杂星回。

谷暗千旗出,山鸣万乘来。

扈从良可赋,终乏掞天才。

2.献令狐相公,时相公郊坛行事回(一作赵嘏诗)

唐代:项斯

鹗在卿云冰在壶,代天才业本訏谟。荣同伊陟传朱户,

秀比王商入画图。昨夜星辰回剑履,前年风月满江湖。

不知机务时多暇,还许诗家属和无。

3.偶诗五首

唐代:司空图

闲韵虽高不炫才,偶抛猿鸟乍归来。

夕阳照个新红叶,似要题诗落砚台。

芙蓉骚客空留怨,芍药诗家只寄情。

谁似天才李山甫,牡丹属思亦纵横。

贤豪出处尽沉吟,白日高悬只照心。

一掬信陵坟上土,便如碣石累千金。

声貌由来固绝伦,今朝共许占残春。

当歌莫怪频垂泪,得地翻惭早失身。

中宵茶鼎沸时惊,正是寒窗竹雪明。

甘得寂寥能到老,一生心地亦应平。

4.寄赠杨夔处士

唐代:郑谷

结茅只约钓鱼台,溅水鸬鹚去又回。春卧瓮边听酒熟,

露吟庭际待花开。三江胜景遨游遍,百氏群书讲贯来。

国步未安风雅薄,可能高尚掞天才。

5.司马长卿

唐代:黄滔

一自梁园失意回,无人知有掞天才。

汉宫不锁陈皇后,谁肯量金买赋来。

4.人才难得感慨万分的诗句

在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已有周文王善于求贤的记载:“思皇多士,生此王国。

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见《诗经·大雅·文王》)周文王尊贤礼士,身边贤才济济,在位五十年,国势强盛。 战国时期,燕昭王筑台招贤的佳话屡屡入诗:陈子昂《蓟丘览占》诗云:“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

李白《古风》:“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可谓求才若渴:“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培养人才要放手在实践中去锻炼。

《离骚》中屈原以香草为喻,寄寓了广育人才的理想:“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屈原希望“冀枝叶之峻茂”,主张“举贤而授能。” 柳宗元则以树木为喻,对人才的缺乏培养表示忧虑,他在《行路难》中说:“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论。”

陆游对人才的培养和放手使用是直抒胸臆:“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宵战风雨。”(见《苦笋》)他主张对人才要在实践中培养。

要善于在一定的环境中识别人才。唐太宗《赐萧踽》:“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以及白居易的《放言》:“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主张时间考验人才。 左思《咏史》:“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

主张从民间发现人才。 在用才上要扬长避短、量才适用。

屈原《楚辞·卜居》:“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其喻意是人才各有长短,在使用上不必求全。

清代顾嗣协《杂兴》:“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以比喻的手法,形象而生动地阐明了一条重要的用人原则:扬长避短,因才适用。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