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秦桧”的古诗词有哪些一、秦桧本人诗词: 《句》 年代:宋 作者:秦桧 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猴孙王。 《题范文正公书伯夷颂后》 年代:宋 作者:秦桧 高贤邈已远,凛凛生气存。 韩范不时有,此心谁与论。 3、满江红 年代:宋 作者: 秦 桧 自幼聪慧,恶人先告“秦长脚”。 买主求荣苦二帝,献媚金妖! 议和投降合君意,群臣激愤下免诏。 看用秦用兵选其一,挞赖嚎! 党祸起,文祸嚣,莫须有,忠良抄! 鬻官买爵事,国贼所好。 权倾朝野高宗叹,死到临头荐儿相。 笑一桧何能手遮天?恐金朝! 二、有关秦桧的诗词 1、歌颂岳飞,唾弃秦桧: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2、清乾隆年间状元秦大士的名联: “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3、《满庭芳·看岳王传》 作者:元 周德清 披文握武,建中兴庙宇,载青史图书。功成却被权臣妒,正落奸谋。闪杀人望旌节中原士夫,误杀人弃匠陵南渡銮舆!钱塘路,愁风怨雨,长是洒西湖! 4、韩世忠写秦桧 安危属君,立勤王志节,比翊汉功勋。临机料敌存威信,际会风云。似恁地尽忠勇匡君报本,也消得坐都堂秉笏垂绅。闲评论,中兴宰臣,万古揖清芬! 5、误国贼秦桧 官居极品,欺天误主,贱土轻民。把一场和议为公论,妒害功臣。通贼虏怀奸诳君,那些儿立朝堂仗义依仁?英雄恨,使飞云幸存,那里有南北二朝分? 6、张俊写秦桧 谋渊略广,论兵用武,立国安邦。佐中兴一代贤明将,怎生来险幸如狼?蓄祸心奸私放党,附权臣构陷忠良。朝堂上,把一个精忠岳王,屈死葬钱塘! 秦桧简介: 秦桧,字会之,官至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相当于国务总理),累加太师益国公。死后赠号申王,谥号忠献。开禧初年,韩侂胄力主追夺其王爵,改谥谬丑(既荒谬又丑陋)。 在这点上类似康生。生前安全着陆了,且被谥为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安卧八宝山。不几日,成了阴谋家、迫害狂,逐出王陵。 秦桧逆亡顺昌。沈长卿、芮煜共赋牡丹诗,有“宁令汉社稷,变作莽乾坤”句,为邻人告发,被远远发配到广东化州。赵令衿在秦桧家庙前说了一句: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竟遭下狱而死。静江有秦城驿,知府吕愿中赋《秦城王气诗》以谄媚,则被立即提拔为中枢京官。 秦桧死后,皇上对大臣杨存忠说:从今天开始,我再也不用在靴子里藏刀了。 有关秦桧的故事: 南宋时,人们听到岳飞被害的消息,“天下冤之,闻者流涕。”下至三尺孩童,都对秦桧怨恨.群众用面粉捏成秦桧形象,放油锅中煎炸,后来简化制作过程,只剩得两条长腿,变成现在油条的样子。几百年来,人们一直叫它“油炸桧”。元朝时,人们在秦桧墓前便溺,称他的坟是“遗臭冢”。一首打油诗中说,“太师坟上土,遗臭遍天涯。'明朝时,有人在岳飞墓前植桧树,举刀一劈为二,号称“分尸桧”;又铸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卨四人跪像于岳飞墓前。清朝时,某剧场演秦桧害岳飞的戏,演得逼真,观众同情岳飞,有人竟跳上戏台将饰秦桧的演员打倒。 由于人民十分痛恨秦桧,因此就用故事,传说、神话等多种形式去鞭挞、讥讽他。 二、关于“秦桧”的古诗词有哪些一、秦桧本人诗词: 《句》 年代:宋 作者:秦桧 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猴孙王。 《题范文正公书伯夷颂后》 年代:宋 作者:秦桧 高贤邈已远,凛凛生气存。 韩范不时有,此心谁与论。 3、满江红 年代:宋 作者: 秦 桧 自幼聪慧,恶人先告“秦长脚”。 买主求荣苦二帝,献媚金妖! 议和投降合君意,群臣激愤下免诏。 看用秦用兵选其一,挞赖嚎! 党祸起,文祸嚣,莫须有,忠良抄! 鬻官买爵事,国贼所好。 权倾朝野高宗叹,死到临头荐儿相。 笑一桧何能手遮天?恐金朝! 二、有关秦桧的诗词 1、歌颂岳飞,唾弃秦桧: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2、清乾隆年间状元秦大士的名联: “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3、《满庭芳·看岳王传》 作者:元 周德清 披文握武,建中兴庙宇,载青史图书。 功成却被权臣妒,正落奸谋。闪杀人望旌节中原士夫,误杀人弃匠陵南渡銮舆!钱塘路,愁风怨雨,长是洒西湖! 4、韩世忠写秦桧 安危属君,立勤王志节,比翊汉功勋。 临机料敌存威信,际会风云。似恁地尽忠勇匡君报本,也消得坐都堂秉笏垂绅。 闲评论,中兴宰臣,万古揖清芬! 5、误国贼秦桧 官居极品,欺天误主,贱土轻民。把一场和议为公论,妒害功臣。 通贼虏怀奸诳君,那些儿立朝堂仗义依仁?英雄恨,使飞云幸存,那里有南北二朝分? 6、张俊写秦桧 谋渊略广,论兵用武,立国安邦。佐中兴一代贤明将,怎生来险幸如狼?蓄祸心奸私放党,附权臣构陷忠良。 朝堂上,把一个精忠岳王,屈死葬钱塘! 秦桧简介: 秦桧,字会之,官至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相当于国务总理),累加太师益国公。死后赠号申王,谥号忠献。 开禧初年,韩侂胄力主追夺其王爵,改谥谬丑(既荒谬又丑陋)。 在这点上类似康生。 生前安全着陆了,且被谥为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安卧八宝山。不几日,成了阴谋家、迫害狂,逐出王陵。 秦桧逆亡顺昌。沈长卿、芮煜共赋牡丹诗,有“宁令汉社稷,变作莽乾坤”句,为邻人告发,被远远发配到广东化州。 赵令衿在秦桧家庙前说了一句: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竟遭下狱而死。 静江有秦城驿,知府吕愿中赋《秦城王气诗》以谄媚,则被立即提拔为中枢京官。 秦桧死后,皇上对大臣杨存忠说:从今天开始,我再也不用在靴子里藏刀了。 有关秦桧的故事: 南宋时,人们听到岳飞被害的消息,“天下冤之,闻者流涕。”下至三尺孩童,都对秦桧怨恨.群众用面粉捏成秦桧形象,放油锅中煎炸,后来简化制作过程,只剩得两条长腿,变成现在油条的样子。 几百年来,人们一直叫它“油炸桧”。元朝时,人们在秦桧墓前便溺,称他的坟是“遗臭冢”。 一首打油诗中说,“太师坟上土,遗臭遍天涯。'明朝时,有人在岳飞墓前植桧树,举刀一劈为二,号称“分尸桧”;又铸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卨四人跪像于岳飞墓前。 清朝时,某剧场演秦桧害岳飞的戏,演得逼真,观众同情岳飞,有人竟跳上戏台将饰秦桧的演员打倒。 由于人民十分痛恨秦桧,因此就用故事,传说、神话等多种形式去鞭挞、讥讽他。 三、有关于秦桧的成语或者故事么秦桧的一种手法是背后拨弄是非,造谣离间,出卖同他共事的大臣。 绍兴七年(1137年),张浚要求离开右相的职位。宋高宗赵构问他:“谁可代替你呢?”张浚不说。 赵构又问:“秦桧怎么样?”张浚说:“与他共事,才知他不光明磊落。'赵构说:“那就用赵鼎。” 赵鼎接替了张浚的宰相职务。后来张浚受到迫害,要把他安置在岭南,赵鼎就约同事解救,与大臣张守面奏赵构,每人都千官万语为张浚求情,唯独秦桧一言不发,原来赵鼎、张浚很合得来,张浚先任宰相,竭力引荐赵鼎。 他们曾讨论过人才问题.张浚激动地谈秦桧“善良”。赵鼎说:“此人得志,我们就无所措手足了,”张浚不以为然,所以也引荐过秦桧.后来知他不光明正大,就不再推崇他了.秦桧因此怀恨张浚,用挑拨手法告赵鼎说:“皇上想召用你,而张浚拖延扣留。 这就激怒赵鼎去排挤张浚。秦桧在枢密院只听赵鼎的指使,而赵鼎素来就讨厌秦桧,经他这一拨弄,赵鼎反而对他深信不疑,最后他们都被秦桧所排挤。 赵鼎与张浚晚年在福州相遇,谈及此事,才知都被秦桧出卖了。 秦桧的第二种手法是言语不多,却很毒,甚至以一语害人.正如《宋史》中所说,秦桧阴险如悬崖陷阱,深危莫测.群臣讨论政事,还没有据理力辩,他用一两句话就否定了.李光曾与秦桧争论,发育稍微触犯了秦桧,秦桧就不说话了.等李光说完,秦桧慢慢地说:“李光没有作大臣的礼法。” 赵构听后,对李光十分生气。所以史书上指出秦桧凡陷害忠良,一般是用这种权术。 秦桧的第三种手法是一意孤行,排除异己,必欲置反对者于死地而后快.枢密院编修官胡铨上书,愿斩秦桧以谢天下。顷刻受到秦桧打击,把他贬往昭州(今广西乎乐)“编管”(宋代官吏,因罪除去名籍贬谪州郡,编入该地户籍,并由当地官吏管束)。 他因小妻临产,想稍晚几天再走,结果秦桧派人叫他戴上刑具,押送昭州.秦桧还觉得对胡铨处理过轻,不足以“贬一警百”,使反对议和的人从此俯首贴耳,箝口不官,因而迫使赵构发了一道诏令,说胡铨上疏是放肆称凶,倡导犯上之风,告诫朝廷内外,不得效法。大臣陈刚中支持胡铨上书,秦桧大怒,把他弄到赣州安远县。 安远县地处边远山区,条件极差,瘴气很盛,当地谚语说:“龙南、安远,一去不转。”意思说,到安远是一去不复返了,必然死在那里。 陈刚中果然死在安远.邵隆在商州(今陕西商县)十年,披荆斩棘地进行治理,招回流散人手,发展生产,多次打败金兵。正值“绍兴和议”签订,把商州割与金国,邵隆很不满意.后来任命他主管金州(今陕西安康),他曾出兵金统治区.秦桧怀恨,就调他去主管叙州(今四川宜宾市),但仍不解恨,就暗中派人用毒酒杀害了他。 故将解潜罢官闲居,因不同意和议,被流放南安(今江西大余)而死。大臣白锷说秦桧办事荒谬反常,被刺配万安军(今广东海南岛万宁)。 可以这样说,翻开《宋史·秦桧传》,几乎是满篇记载着秦桧血淋淋的害人帐。 秦桧的第四种手法是屡兴大狱,株连无辜,迫害与他稍有些微异意的人.秦桧晚年更为凶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又兴起王庶二子(王之奇、王之荀)、叶三省、杨炜、袁敏求四大狱。 诬陷他们有“诽滂罪”。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赵令衿看秦桧的《家庙记》,口念“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结果被告。 有人又告赵鼎的儿子赵汾同赵令衿饮宴后厚赠礼物,“必有奸谋',就送赵令衿入狱。秦桧在他的“一德格天阁,,里写上赵鼎,李光,胡铨的姓名,“必欲杀之而后快。” 此时赵鼎已死,恨不能处置,就想捕杀他的儿子赵汾,秦桧尤恨张浚,将他编管水州(今湖南零陵),指使其死党张柄坐镇潭州(今湖南长沙),与郡丞汪召锡共同监视.秦桧甚至要赵汾捏造事实,诬陷自己与张浚、李光、胡寅“谋大逆”,这次株连贤士五十三人.兴起这个大狱之时,秦桧已是奄奄一息之日了。 秦桧还搞文字狱.太学生张伯麟在壁上题词:“夫差,你忘记越王杀害你的父亲吗?”结果被打几十大板刺配吉阳军(今广东海南岛南部)。 沈长卿曾与李光反对议和,又与芮烨同写一首《牡丹诗》,其中有“宁令汉社稷,变作莽乾坤”的句子,被告后也遭贬谪。 秦桧搞株连无辜,举不胜举.岳飞被害时,株连坐牢者六人,审讯岳飞的大理寺丞认为岳飞无罪,均遭贬黜,上书为岳飞喊冤的,被捕杀于狱中。 赵鼎被贬谪请后,他的门生弟子,僚属都被虚构罪名,加以陷害。 秦桧对反对过他的人,即使平民百姓于细微末节之处持有异意,也绝不放过.听到赵鼎死讯而叹息的人也被治罪。 有人写诗送别胡铨,也遭编管.一次,秦桧举行家宴,叫戏子演戏,一个扮小官戏子的头发上的大环跌落在地。一戏子问:“这是什么环?'小官说:“二胜环(谐音为‘二圣还’,二圣指宋徽宗,钦宗,均被金俘去)”,戏子说:“你坐太师(无意中涉及秦桧,因他称秦太师)椅,为什么把‘二胜环’丢在脑后!”意思是说坐上太师椅,就把二圣南还的事置之度外了.顿时人都失色,秦桧大怒。 第二天就把戏子都关在牢里,有的还死去。 国之巨蠹,竭民膏血。 卖官鬻爵、开门纳贿。“监司、帅守到阙,例要珍宝,必数万顷乃得差遣”,“腊月生日,州。 四、秦桧的轶事典故太师椅是中国古家具中唯一用官职来命名的椅子,太师椅之名最早见于宋人张端义的《贵耳集》,据张端义记载,北宋时期的校椅只有一种样式,形似栲栳,大小官员都喜欢使用。 有一次,太师秦桧坐在国忌所的校椅上,一仰头,无意中头巾掉到了地上,京尹吴渊看在眼里,便设计了一种荷叶托首,命工匠依样打造,安装在国忌所的校椅上,命名为“太师样”。 由于这种样式是专为秦桧设计,太师椅一名遂由此产生。 岳珂在《桯史》中也提到秦桧与太师椅的种种瓜葛,并将带有荷叶托首的交椅明确称为“荷叶交椅”、“太师交椅”。 宋人王明清在《挥麈三录》中记载了当时其他朝臣用太师椅“仰首而寝”的情形,并说“达宦者皆用之”,可见“太师椅”之名流传颇快。 据民间传说,岳飞被秦桧夫妇施计杀害于风波亭,军民对此无不义愤填膺。临安一户饮食摊贩得知消息后也深感不忿,就搓捏了形如秦桧和王氏的两个面人,绞在一起放入油锅里炸,并称之为“油炸桧”。 人们为了发泄愤怒,便争相购买。随着顾客越来越多,店铺就简化制作工序,直接把两条面缠绕起来油炸,成为现今常见的炸油条。 至今,有些地方仍有把油条称为油炸桧或油炸鬼。 其实,油条的起源要远远早于宋朝。 早在南北朝时期,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就记录了油炸食品的制作方法。唐代刘禹锡(一说苏轼)也在诗歌《寒具》中描述过油条的形状及制作过程。 但毫无疑问,油炸桧、油炸鬼之名是始于南宋时期,且和秦桧密切相关。 据明人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载,秦桧想杀岳飞,又恐世人议论,犹豫不决,就和妻子王氏在东窗下商议。 王氏说:“捉虎容易,放虎就难了!”于是秦桧下定决心除掉岳飞。后来,秦桧乘舟在西湖游玩,见一人批头散发,对他厉声叫道:“你误国害民,我已经上告苍天,等着上天派人来抓你吧!”秦桧回到家就毙命了。 王氏请人驱邪,方士便设坛做法,在冥界见到了秦熺,问太师何在,秦熺答在鄷都,方士遂到酆都,看到秦桧和万俟卨俱披枷带锁,备受痛苦。秦桧见到方士,就说:“麻烦转告我夫人,就说东窗的事情已经泄露了。” 这则故事在《喻世明言》、《说岳全传》等作品中亦有记载,情节大同小异。后人据此引出典故东窗事发,同源典故还有东窗事犯、东窗消息、东窗计、东窗妇等。 据野史记载,秦桧之妻王氏一直未能生育儿子,秦桧惧内,忧虑但不敢言语。秦桧一妾有孕,被王氏发现并驱逐而去,被迫嫁于仙游林氏,后生一子,取名林一飞,即为秦桧的私生子。 王氏不但禁止秦桧认亲生儿子,并且还不准秦桧的私生子姓秦。王氏的兄长王奂,曾与奴婢偷情,生了一个儿子,结果其私生子也被老婆逐出家门,秦桧夫妇便收养为继子,也就是秦熺。 秦桧晚年权倾朝野,在朝中不可一世,但至死也无法将亲生儿子林一飞改姓秦,其故非他,跋扈的王氏对他来说无疑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 据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秦桧贪得无厌,喜用贪宫污吏,排挤廉洁之士;群臣为了媚事秦桧,便以刻剥百姓为急务,有因此贪赃枉法而被检举的,秦桧也都尽力保护。 在拜相专权的十八年间,秦桧卖官鬻爵、开门纳贿,向各级府衙索要珍宝,每年腊月生日时,各州县送的寿礼达数十万,秦桧家的府库财富,超过了南宋朝廷的“左藏数倍”,当时凡是南宋宫廷所稀缺的物品,秦桧的相府都应有尽有,一人就富可敌国。 秦桧及其党羽为了媚事敌国和一己私欲,大肆收刮民脂民膏,还不断增加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导致人民生活重困、饿殍遍野,朝廷财政陷入全面窘困,“府库无旬刀之储”。 秦桧独揽朝政后,堵塞言路,粉饰太平,蒙蔽高宗耳目。进言的不是歌颂秦桧,就是造谣中伤。 高宗想诏令百官直言劝谏,但朝臣畏惧秦桧,都怕言语不当触犯禁忌,只好用些冠冕堂皇的话来敷衍塞责。绍兴二十二年,衢州有强盗作乱,秦桧派殿前司将官辛立率一千人前去抓捕,没有禀报高宗。 晋安郡王得到消息,就进宫禀报,高宗大惊,急忙诏问秦桧。秦桧说:“小事不值得陛下操劳,没敢惊动圣听,拘捕盗寇后会即刻上奏。” 秦桧出宫后,追查内情,得知是晋安郡王通报消息,就上奏说晋安郡王正在为秀王服丧,不应领取俸禄。晋安郡王的俸禄每月减少了二百缗,高宗只好从国库出钱给他接济。 秦桧执政晚期,对舆论控制更加严密,不断兴起文字狱,因一句话或一句诗词而被治罪的屡见不鲜:太学生张伯麟曾题壁说:“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的父亲吗” ,被杖脊刺配到吉阳军;赵令衿读秦桧的《家庙记》,顺口说出“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被投入大牢;沈长卿赋诗“宁令汉社稷,变作莽乾坤” ,被编置化州等等。还有一次,秦桧举行家宴,命戏子演戏,扮小官的戏子头上的大环掉在了地上。 一戏子问:“这是什么环?”小官说:“二胜环”,戏子说:“你坐太师椅,为什么把‘二胜环’丢在脑后!”暗喻秦桧掌权后(坐上太师椅),就把迎接二圣(徽、钦二帝)南还的事置之度外了。秦桧大怒,将戏子全部打进了大牢。 二次拜相时,妻子王氏应吴皇后之邀,进宫赴宴,席间有一道菜是清蒸鲻鱼。鲻鱼美味可口,广泛盛产于南方沿海。 五、秦桧的故事必须短,而且必须精确秦桧的故事: 一、谨小慎微,如履薄冰 绍兴(宋高宗年号)初年,秦桧首次出任宰相,虽然权倾天下,做事却谨小慎微。 有一天,他的儿子秦熺身穿黄葛衫随侍左右,秦桧对他说:“去把衣服换掉。”秦熺不解其意,于是换了另一件黄葛衫。 换完回来,秦桧瞪着秦熺说:“换穿白葛衫!” 秦熺有点委屈,说:“黄葛衫贵贱皆可以穿,为什么我不行?”秦桧冷冷的说:“别人都可以,唯独你我父子不行。”所谓“黄袍加身”,黄色属于皇家专用颜色,虽然偏安一隅的南宋已经对此解禁,但权臣使用黄色,免不得会让人浮想联翩。 绍兴年间有位善于作诗的布衣陆士规,曾拜在秦桧门下充当门客。有一次,陆士规拿着秦桧的介绍信前往临川府(江西抚州)打秋风,由于对知府馈赠的钱物不满意,临别时公然在大堂上大骂知府。 知府担心秦桧责怪,急忙写信给秦桧辩白。 秦桧知道事情原委后非常生气,觉得陆士规打着秦府旗号在外招摇撞骗,有败坏自己名声之嫌。 因此,当陆士规回到秦府后,秦桧拒而不见,只派其子秦熺问他有没有最新诗作。陆士规也担心失去秦桧这个金主,翻箱倒柜的取出最拿手的七绝《黄陵庙》:“东风吹草绿离离,路入黄陵古庙西。 帝子不知春又去,乱山无主鹧鸪啼。”这首诗现收录于《全宋诗》,属于中规中矩的作品,但能体现出陆士规担心被金主抛弃的忧虑,因此秦桧在吟诵此诗数遍后,决定原谅陆士规,即命请见,待之如初。 秦桧曾与门客宋朴闲聊,他问宋朴:“你觉得我像历史上哪位名人?”宋朴想了想,说:“您比得上郭子仪,但是不及留侯张良!”秦桧非常惊讶,宋朴接着解释:“郭子仪的祖坟曾被宦官鱼朝恩派人挖掘,他也无可奈何,如今您能让宫中的太监们屏息畏惧,比他厉害吧。 之所以比不上张良,是因为他能功成身退,而您放不下!”秦桧摸着大腿叹息:“你说的对!”后来宋朴在秦桧举荐下,仕途顺畅,一路干到副宰相(参知政事)。 二、睚眦必报 秦桧独揽朝政后,堵塞言路,粉饰太平,蒙蔽高宗耳目。进言的不是歌颂秦桧,就是造谣中伤。 高宗想诏令百官直言劝谏,但朝臣畏惧秦桧,都怕言语不当触犯禁忌,只好用些冠冕堂皇的话来敷衍塞责。 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衢州有强盗作乱,秦桧派殿前司将官辛立率一千人前去抓捕,没有禀报高宗。 晋安郡王得到消息,就进宫禀报,高宗大惊,急忙诏问秦桧。 秦桧说:“小事不值得陛下操劳,没敢惊动圣听,拘捕盗寇后会即刻上奏。” 秦桧出宫后,追查内情,得知是晋安郡王通报消息,就上奏说晋安郡王正在为秀王服丧,不应领取俸禄。晋安郡王的俸禄每月减少了二百缗,高宗只好从国库出钱给他接济。 三、秦桧送鱼 二次拜相时,妻子王氏应吴皇后之邀,进宫赴宴,席间有一道菜是清蒸鲻鱼。鲻鱼美味可口,广泛盛产于南方沿海,但高宗南渡之后,边事吃紧,很少能吃到。 吴皇后就问王氏有没吃过这种鱼,当时秦桧家中有各地的贡品,王氏就如实回答说吃过,而且个头比宴席上的还要大,并承诺回去后给吴皇后送上一些。 王氏回家后,将这件事告诉了秦桧,秦桧大惊失色。 相府有皇室贡品,这会引起高宗怀疑,对自己的仕途极为不利。但秦桧马上想到了应对之计,就让王氏带了几十条青鱼进宫进奉,以避免这场潜在的风波。 吴皇后看了,果然打消了疑虑,笑着说:“我说秦桧怎么会有鲻鱼,原来是把青鱼和鲻鱼搞混了啊。” 四、东窗事发 据明人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载,秦桧想杀岳飞,又恐世人议论,犹豫不决,就和妻子王氏在东窗下商议。 王氏说:“捉虎容易,放虎就难了!”于是秦桧下定决心除掉岳飞。后来,秦桧乘舟在西湖游玩,见一人批头散发,对他厉声叫道:“你误国害民,我已经上告苍天,等着上天派人来抓你吧!”秦桧回到家就毙命了。 王氏请人驱邪,方士便设坛做法,在冥界见到了秦熺,问太师何在,秦熺答在鄷都,方士遂到酆都,看到秦桧和万俟卨俱披枷带锁,备受痛苦。秦桧见到方士,就说:“麻烦转告我夫人,就说东窗的事情已经泄露了。” 五、秦桧与炸油条 中国历史上的南宋王朝,尤其是高宗赵构当政统治期间,政治腐败,奸臣当道。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抗金英雄岳飞等人,激起了天下老百姓极大的不满。 但毕竟是奸臣当道,天下百姓,敢怒而不敢言。 绍兴八年(1138年),正是在南宋高宗赵构当政统治的时候,都城临安(今杭州市)工商业比较发达,人烟稠密,市区南抵江滨,西包括著名的“西湖”。 人们传说,就在市区非常繁华的一个地方,有一家卖烧饼的“烧饼铺”,铺里有一个伙计,人称“王小二”,他为人厚道,聪明伶俐。 他在“烧饼铺”卖烧饼,接触人多,人来人往的,当他听说抗金英雄岳飞被奸臣秦桧给杀害了,打心眼里痛恨秦桧。 他一边卖烧饼,就一边琢磨起来了,想什么办法才能戏弄奸臣秦桧,为天下百姓出口气呢! 人称的这位聪明伶俐的“王小二”,经过几天苦思苦想,终于想出一个办法,有一天,他精心制作出了许多面人,捏成像奸臣秦桧和其妻王氏的样子(因为他老婆也很坏),并将他们俩,给背靠背地粘在一起,放在滚油锅里炸,一边炸,一边大声喊叫:“。 六、和秦桧有关的成语东窗事发成语解释【成语】: 东窗事发【拼音】: dōng chuāng shì fā【解释】: 比喻阴谋已败露。 【出处】东窗事发,出自明朝田汝成所著的《西湖游览志余·佞幸盘荒》:“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阴谋败露成语典故金灭北宋以后,宋高宗赵构在临安建立了南宋政权,他采取屈膝投降的政策,过着苟且偷安、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 朝廷的种种屈辱苟安行为,遭到了广大百姓的强烈反对,也激起了许多爱国将士的极大义愤。著名的爱国将领岳飞,率领岳家军展开可歌可泣的抗金斗争,打得金军节节败逃。 可是,正当岳家军打到朱仙镇,准备继续挥师北上直捣金国京城,迎回被俘的徽钦二宗时,力主投降的宰相秦桧接到了金军统帅兀术的密信。信中说:“你一直要和我讲和,可是岳飞一个劲地要收复河北之地。 你只有把岳飞杀了,我们才能开始议和。”秦桧看了兀术的来信,感到岳飞是实现对金议和的最大障碍,决心杀掉岳飞,他经过一番策划,指使别人诬告岳飞谋反,把他逮捕入狱。 但是,岳飞宁死不屈,秦桧无法将岳飞定罪。秦桧和他的老婆王氏在卧室东窗之下密谋对策,王氏阴险地说:“俗话说得好,缚虎容易纵虎难,如果现在不想办法把岳飞治死,将来必然后患无穷!”“夫人说得很对,我一定把岳飞治死!”秦桧说。 于是,秦桧让谏议大夫捏造证据,将岳飞和他的儿子岳云、部将张宪诬陷成罪,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岳飞、岳云、张宪杀死在狱中。传说岳飞父子被害之后,有一天,秦桧独自乘坐华丽的游船,正在游赏西湖。 突然,船头出现一个彪形大汉,他义正词严地列举了秦桧祸国殃民的一件件罪状,秦桧吓得浑身发抖,冷汗直冒,秦桧回到家里,过了不久便死了。又过了没多久,他的养子秦熺也死了,王氏心神不宁,便请来一个道士祈禳。 据说那道士在阴间见到了秦熺,看见他头颈里套着沉重的铁枷,道士便问:“你的父亲秦桧在什么地方?”“在酆都地狱。”秦熺回答说。 道士赶到酆都,果然看到秦桧和谏议大夫都戴着铁枷,正在受着痛苦的刑罚。秦桧见了道士,沮丧地说:“烦请传话给我夫人王氏,说东窗事发了。” 道士回府把“东窗事发”的话告诉王氏,王氏不由得吓呆了,不久便也死了。后来,“东窗事发”这一成语用来指阴谋败露,将被惩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