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典故

1.关于一些古诗的故事和典故或者是一些诗人的逸闻趣事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代孟桨在《本事诗·情感》记载了一则唐诗故事:博陵名士崔护考进士落第,心情郁闷.清明节这天,他独自到城南踏青,见到一所庄宅,四周桃花环绕,景色宜人.适逢口渴,他便叩门求饮.不—会儿,一美丽女郎打开了门.崔护一见之下,顿生爱慕.第二年清明节,崔护旧地重游时,却见院墙如故而门已锁闭.他帐然若失,便在门上题诗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以后,人们便以“人面桃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或用来表达爱恋的情思.。

2.求古诗中的典故,梦,故事,哲理,豪情壮志

古诗中的典故 暮秋独游曲江 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古诗中的梦 归梦 【唐】杜甫 道路时通塞,江山日寂寥. 偷生唯一老,伐叛已三朝. 雨急青枫暮,云深黑水遥. 梦归归未得,不用楚辞招 古诗中的故事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 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古诗中的哲理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古诗中的豪情壮志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3.唐诗中的典故有哪些

唐诗中有很多典故,明白了它的意义,借鉴到我们的作品之中,能让我们的诗词更丰满、更具知识性,@古月万戈把唐诗中的典故介绍给我们,大家一起学习欣赏吧。

(内容来自@古月万戈。) (一) 庄周梦蝶:(1)典出《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大意说:庄子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快乐悠然,不知自己是庄周。

梦醒后发现还是庄子。于是,不知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呢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

——阿依实特摄影 (一) 庄周梦蝶:(2)后世广为引用"庄周梦蝶"典故,诗人用这一典故表达:(a)人生如梦;(b)对故国及亲友思念;(c)恬淡闲适的心情。李白在《古风五十九首》中写“庄周梦蝴蝶,蝴蝶为庄周。

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

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富贵固如此,营营何所求。”

(一) 庄周梦蝶:(3)白居易在仕途受挫时,在《疑梦二首》写到:“鹿疑郑相终难辨,蝶化庄周讵可知。假使如今不是梦,能长于梦几多时。”

崔涂表达思念故土。《春夕旅怀》:“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钱起《衡门春夜》:“寄言庄叟蝶,与尔得天真。”

完 (二) 杜鹃啼血:(1)典出《十三州志》。“其后有王名杜宇,称帝,号望帝。

..有一死者名鳖令,其尸亡至汶山却是更生,见望帝,以为蜀相。

时巫山壅江,蜀地洪水,望帝使鳖令凿巫山治水,有功。望帝自以德薄,乃委国于鳖令,号曰开明。

遂自亡去,化为子规。故蜀人闻鸣云:'我望帝也。

' " (二) 杜鹃啼血:(2)杜鹃即子规鸟,别称杜宇、望帝,啼声悲切。传说战国时蜀王杜宇禅位于鳖令。

杜宇死后精灵化作杜鹃鸟,春天夜夜悲鸣直啼得嘴边淌出血来,染红杜鹃花。这就是”子规啼血“来历。

这个典故说明:(a)思念家乡;(b)忧国忧民;(c)愁思和怅惘的心境。如沈佺期”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二) 杜鹃啼血:(3)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李贺《老夫采玉歌》:”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李商隐“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三)二桃杀三士(1)典出《晏子春秋》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侍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晏子见公曰:“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无君臣之义。

..此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公孙接、田开疆各拿一桃,后自愧弗如,三人自杀。

(三)二桃杀三士(2)晏婴用两个桃子除掉了三个勇士,后世以”二桃杀三士“比喻用阴谋手段,谗言诡计使他人内部争斗,自相残杀。如诸葛亮《梁甫吟》中云“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唐诗也常用此典,如卢象《追凉历下古城西北隅,此地有清泉乔木》:“闲阴七贤地,醉餐三士桃。”“历下”齐国之地。

(三)二桃杀三士(3)李白《梁甫吟》诗云:“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借三壮士死于阴谋诡计,抒发自己的感慨。

另有《惧馋》诗:“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以“二桃杀三士”的典故,点明谗言之可畏。

摄影古月万戈 << 雪 >> (四)西施浣纱(1)西施浣纱之地,就是若耶溪。其源头在若耶山,山下有一深潭,相传就是郦道元《水经注》中的“樵岘麻潭”。

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末期人,生于浙江诸暨,天生丽质,貌美如花。当时,越称臣于吴,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

与范蠡设计谋,“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送于吴王。 (四)西施浣纱(2)夫差见西施大喜,在姑苏修造春宵宫,筑大池,池中划青龙舟,整日与西施戏水,又为西施修建馆娃阁、灵馆等。

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夫差为他修建:“响屐廊”。西施穿木屐,裙系响铃,,在木板上舞动,铃声和大缸回响声“铮铮嗒嗒”交织在一起。

夫差沉溺其中,不理朝政。终致亡国。

(四)西施浣纱(3)后人多用西施浣纱来形容极美的事物。如李白诗《子夜吴哥.夏歌》“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以西施采莲咏夏。

韦应物《广陵遇孟九云卿》“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以西施之美喻孟云卿文采出众。

李贺《美人梳头歌》“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 (五)知音:(1)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途中月色迷人,于是弹琴。

突然,琴弦断了。俞伯牙见有人站在岸边。

使人询问。答,是打柴的,琴声优美,于是聆听。

问什么曲子,答,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俞伯牙高兴请他到船上。

这人就是钟子期。钟子期指出俞伯牙弹的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所造。

(五)知音:(2)当俞伯牙琴声雄壮高亢时,钟子期说高山的雄伟,琴声清新流畅时,钟子期说无尽的流水。俞伯牙十分欣喜,遇到寻觅不得的知音。

两人相见很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中秋在此相会。

第二年俞伯牙如约到汉阳江口。不料钟子期已染病逝去。

遗言,将坟墓修至江边,中秋可以听到俞伯牙的琴声。

4.运用典故的古诗词名句有哪些

李白《行路难》(其一)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了向秀《思旧赋》及王质烂柯这两个典故.意思是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向秀的《思旧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这样既表达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之情,又暗示自己被贬时间之长,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拓展】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孙权,这里作者自喻.《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这里以孙权喻太守,希望自己像孙权一样年少有胆识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典出《史记·冯唐列传》.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汉时的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西北部分地区)太守.他爱惜士卒,优待军吏,匈奴远避.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虚报了六个),被削职.经冯唐代为辨白后,认为判的过重,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苏轼此时因政治上处境不好,调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星名,一称犬星,旧说主侵掠,这里引指西夏.《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用天狼星比喻敌人(即辽国与西夏),表达了作者爱国,想要为国杀敌,报答国家的胸怀.-----------------------备注:由于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有三个用典故地地方,所以都列出来了.。

5.有关古诗的古代趣味故事比如写错字的趣味故事,

推敲的故事译文贾岛初次参加科举考试,住在京里.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想用“推”字,炼字定不下来,便在驴背上吟咏,伸出手来做推敲的姿势,看到他这样的人都很惊讶.当时韩愈作代理京城地方的长官,正带着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地走到韩愈仪仗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作着手势.这样一下不被左右的侍从推到韩愈面前.贾岛如实地回答说出所得的诗句,不知用了“谁”还是用“敲”字无法确定,所以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马思考了好一会儿,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于是两人并排骑着驴回家,一同议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呆了好几天,韩愈因此与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6.诗人修改古诗的故事

推敲的来历 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着毛驴在长安朱雀大街上走.那时正是深秋时分,金风一吹,落叶飘飘,那景色十分迷人.南岛一高兴,吟出一句"落叶满长安"来.但一琢磨,这是下一句,还得有个上句才行.他就苦思冥想起来了,一边骑驴往前走,一边念念叨叨.对面有个官员过来,不住地鸣锣开道.那锣敲得山响,贾岛愣是没听见.那官员不是别人,正是京兆尹,用今天的职务来说就是长安市市长.他叫刘栖楚,见贾岛闯了过来,非常生气.贾岛忽然来了灵感,大叫一声:“秋风生渭水.”刘栖楚吓了一跳,以为他是个疯子,叫人把他抓了起来,关了一夜.贾岛虽然吃了不少苦头,却吟成了一首诗《忆江上吴处士》: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处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猱桡未返,消息海云端.” 贾岛吃了一回亏,还是不长记性.没过多久,他又一次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 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那就是“僧推月下门”".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比刘栖楚有涵养,他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了一首诗,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各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