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典故的唐诗

1.求带典故的古诗

杜鹃行 杜甫 古时杜宇称望帝,魂作杜鹃何微细。跳枝窜叶树木中, 抢佯瞥捩雌随雄。毛衣惨黑貌憔悴,众鸟安肯相尊崇。 隳形不敢栖华屋,短翮唯愿巢深丛。穿皮啄朽觜欲秃, 苦饥始得食一虫。谁言养雏不自哺,此语亦足为愚蒙。 声音咽咽如有谓,号啼略与婴儿同。口干垂血转迫促, 似欲上诉于苍穹。蜀人闻之皆起立,至今斅学效遗风, 乃知变化不可穷。岂知昔日居深宫,嫔嫱左右如花红。

瑞龙吟 刘辰翁 老人语。曾见昨日开炉,坠天花否。生年不合荒荒,枯根薄命,婵娟误汝。那知许。女乐如烟点点,江南处处。何时重到湖堧,淋漓载酒,依稀吊古。终待胭脂露掌,弄鸥招鹤,凭君画取。万柳漫堤,一丝一泪垂雨。蒙蒙絮里,又送金铜去。漫肠断、王孙望帝,呕心囊句。市隐今成趣。袖回地狭,天吴凤舞。莫是青州谱。怎不早,翩翩向青州住。回头蜃海,已沉花雾。

和中斋韵

文天祥 功业飘零五丈原,如今局促傍谁辕? 俯眉北去明妃泪,啼血南飞望帝魂。 骨肉凋残唯我在,形容变尽只声存。 江流千古英雄恨,兰作行舟柳作樊。

2.有哪些用典故的诗句

1、《锦瑟》——唐代李商隐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译文: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望帝那美好的心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

典故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

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

2、《行路难·其一》——唐代李白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译文: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典故是: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刘禹锡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译文: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典故是:“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4、《江城子·密州出猎》——宋代苏轼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译文: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到云中,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

典故是:持节云中,指汉文帝与冯唐的故事。云中太守魏尚治军有方,匈奴一旦入侵,必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时多报了六颗首级,魏尚被文帝贬官,汉文帝派遣冯唐“持节”赦免他的罪过,使其重任云中郡太守。

5、《野望》——唐代王绩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典故是:相传周武王灭商后 ,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3.运用典故的古诗词名句有哪些

李白《行路难》(其一)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了向秀《思旧赋》及王质烂柯这两个典故.意思是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向秀的《思旧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这样既表达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之情,又暗示自己被贬时间之长,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拓展】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孙权,这里作者自喻.《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这里以孙权喻太守,希望自己像孙权一样年少有胆识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典出《史记·冯唐列传》.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汉时的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西北部分地区)太守.他爱惜士卒,优待军吏,匈奴远避.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虚报了六个),被削职.经冯唐代为辨白后,认为判的过重,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苏轼此时因政治上处境不好,调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星名,一称犬星,旧说主侵掠,这里引指西夏.《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用天狼星比喻敌人(即辽国与西夏),表达了作者爱国,想要为国杀敌,报答国家的胸怀.-----------------------备注:由于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有三个用典故地地方,所以都列出来了.。

4.求带有典故的古诗

「四皓庙」李商隐

本为留侯慕赤松,汉庭方识紫芝翁。

萧何只解追韩信,岂得虚当第一功。

「人日即事」李商隐

文王喻复今朝是,子晋吹笙此日同。

舜格有苗旬太远, 周称流火月难穷。

镂金作胜传荆俗,翦彩为人起晋风。

独想道衡诗思苦,离家恨得二年中。

「燕台四首。冬」李商隐

天东日出天西下,雌凤孤飞女龙寡。

青溪白石不相望,堂中远甚苍梧野。

冻壁霜华交隐起,芳根中断香心死。

浪乘画舸忆蟾蜍,月娥未必婵娟子。

楚管蛮弦愁一概,空城舞罢腰支在。

当时欢向掌中销,桃叶桃根双姊妹。

破鬟矮堕凌朝寒,白玉燕钗黄金蝉。

风车雨马不持去,蜡烛啼红怨天曙。

5.唐诗中的典故有哪些

唐诗中有很多典故,明白了它的意义,借鉴到我们的作品之中,能让我们的诗词更丰满、更具知识性,@古月万戈把唐诗中的典故介绍给我们,大家一起学习欣赏吧。

(内容来自@古月万戈。) (一) 庄周梦蝶:(1)典出《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大意说:庄子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快乐悠然,不知自己是庄周。

梦醒后发现还是庄子。于是,不知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呢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

——阿依实特摄影 (一) 庄周梦蝶:(2)后世广为引用"庄周梦蝶"典故,诗人用这一典故表达:(a)人生如梦;(b)对故国及亲友思念;(c)恬淡闲适的心情。李白在《古风五十九首》中写“庄周梦蝴蝶,蝴蝶为庄周。

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

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富贵固如此,营营何所求。”

(一) 庄周梦蝶:(3)白居易在仕途受挫时,在《疑梦二首》写到:“鹿疑郑相终难辨,蝶化庄周讵可知。假使如今不是梦,能长于梦几多时。”

崔涂表达思念故土。《春夕旅怀》:“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钱起《衡门春夜》:“寄言庄叟蝶,与尔得天真。”

完 (二) 杜鹃啼血:(1)典出《十三州志》。“其后有王名杜宇,称帝,号望帝。

..有一死者名鳖令,其尸亡至汶山却是更生,见望帝,以为蜀相。

时巫山壅江,蜀地洪水,望帝使鳖令凿巫山治水,有功。望帝自以德薄,乃委国于鳖令,号曰开明。

遂自亡去,化为子规。故蜀人闻鸣云:'我望帝也。

' " (二) 杜鹃啼血:(2)杜鹃即子规鸟,别称杜宇、望帝,啼声悲切。传说战国时蜀王杜宇禅位于鳖令。

杜宇死后精灵化作杜鹃鸟,春天夜夜悲鸣直啼得嘴边淌出血来,染红杜鹃花。这就是”子规啼血“来历。

这个典故说明:(a)思念家乡;(b)忧国忧民;(c)愁思和怅惘的心境。如沈佺期”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二) 杜鹃啼血:(3)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李贺《老夫采玉歌》:”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李商隐“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三)二桃杀三士(1)典出《晏子春秋》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侍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晏子见公曰:“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无君臣之义。

..此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公孙接、田开疆各拿一桃,后自愧弗如,三人自杀。

(三)二桃杀三士(2)晏婴用两个桃子除掉了三个勇士,后世以”二桃杀三士“比喻用阴谋手段,谗言诡计使他人内部争斗,自相残杀。如诸葛亮《梁甫吟》中云“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唐诗也常用此典,如卢象《追凉历下古城西北隅,此地有清泉乔木》:“闲阴七贤地,醉餐三士桃。”“历下”齐国之地。

(三)二桃杀三士(3)李白《梁甫吟》诗云:“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借三壮士死于阴谋诡计,抒发自己的感慨。

另有《惧馋》诗:“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以“二桃杀三士”的典故,点明谗言之可畏。

摄影古月万戈 << 雪 >> (四)西施浣纱(1)西施浣纱之地,就是若耶溪。其源头在若耶山,山下有一深潭,相传就是郦道元《水经注》中的“樵岘麻潭”。

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末期人,生于浙江诸暨,天生丽质,貌美如花。当时,越称臣于吴,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

与范蠡设计谋,“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送于吴王。 (四)西施浣纱(2)夫差见西施大喜,在姑苏修造春宵宫,筑大池,池中划青龙舟,整日与西施戏水,又为西施修建馆娃阁、灵馆等。

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夫差为他修建:“响屐廊”。西施穿木屐,裙系响铃,,在木板上舞动,铃声和大缸回响声“铮铮嗒嗒”交织在一起。

夫差沉溺其中,不理朝政。终致亡国。

(四)西施浣纱(3)后人多用西施浣纱来形容极美的事物。如李白诗《子夜吴哥.夏歌》“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以西施采莲咏夏。

韦应物《广陵遇孟九云卿》“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以西施之美喻孟云卿文采出众。

李贺《美人梳头歌》“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 (五)知音:(1)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途中月色迷人,于是弹琴。

突然,琴弦断了。俞伯牙见有人站在岸边。

使人询问。答,是打柴的,琴声优美,于是聆听。

问什么曲子,答,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俞伯牙高兴请他到船上。

这人就是钟子期。钟子期指出俞伯牙弹的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所造。

(五)知音:(2)当俞伯牙琴声雄壮高亢时,钟子期说高山的雄伟,琴声清新流畅时,钟子期说无尽的流水。俞伯牙十分欣喜,遇到寻觅不得的知音。

两人相见很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中秋在此相会。

第二年俞伯牙如约到汉阳江口。不料钟子期已染病逝去。

遗言,将坟墓修至江边,中秋可以听到俞伯牙的琴声。

6.含有典故的古诗词

诗词的用典,是指在诗词中借用历史故事或神仙故事来抒情。还有一种说法,借用或点化前人的诗文佳句来抒情,也叫用典。因此,有的诗人就大量使用典故,堆砌典故。于是形成了一种堆典体。堆砌典故很使人费解,有人就说这是不太好的做法,是故意卖弄渊博。

其实也不尽然。

辛弃疾的词,用典是最多的。

贺新郎----绿树听鹈鴃,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觅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撵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常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常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一共用了七个典故。

1、“马上琵琶关塞黑”-----王昭君嫁匈奴和亲典故。《王明君辞序》

2、“更长门翠撵辞金阙-”------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被打入长门宫典故。

3、“看燕燕,送归妾”--------卫国皇后庄姜的典故。《诗经。燕燕》

4、“将军百战----故人常绝”-----西汉将军李陵与苏武的典故。

5、“易水萧萧----悲歌未彻”------荆轲刺秦典故。《史记》

6、“啼鸟还-----常啼血”------蜀帝杜宇死后化作杜鹃啼血的典故。

7、“谁共我,共明月”-----用李白《春夜晏桃李园序》、《赠孟浩然》诗句意。

古代诗人写诗用典的人不少,在此无法一一列举。但在词中,辛弃疾用典是最多的。你可以查一查辛词。

另外,元散曲用典也很常见。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