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唐代金银器的论文 ,跨专业考古学的啊,帮帮忙哦唐代金银器的造型艺术 摘 要 大唐盛世,经济文化繁荣,唐代金银器呈现出气势恢弘、雍容华贵和充满文化气息的时代艺术,尤其 是造型艺术更是独树一帜,浓郁的西域风格和鲜明的民族气派并存,同时也包含着丰富的政治、社会、历史、文 化内涵,体现了它们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 关键词 金银器;造型艺术;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金银器皿是在唐代及其以后兴盛起来同时唐代又代表了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唐代金银 器种类繁多,很多器物造型独特,而且是中国传统器型中没有的造型,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和风格,透过 它们,我们看到了唐代现实生活的五彩缤纷,文化艺术的欣欣向荣,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扬弃、与中国传 统文化结合的全过程。 一、唐代金银器突然兴盛种类繁多的几个因素 我国金银器皿的制作虽可上溯到战国时代,但直到魏晋时期,都只在极小范围内使用,南北朝时则多 为西方输入制品。到了唐代,在外来文化和传统长生之术中“金银为食器可得不死”之类仙道思想的多 重影响下,金银器的制作和使用逐渐兴盛起来。 同时,国家的强盛和财富的聚集使社会上兴起奢靡享乐 之风,对金银器皿的需求激增。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唐代金银矿的开采盛行,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据新旧《唐书》记载唐代采金场地11处,采银场地 56处。白居易诗云:“银生楚山曲,金生溪滨,南人弃农业,求之多辛苦。 披砂复凿石,乞乞无冬春。”可以 看出当时采金银的热潮。 而且唐代金银采矿经营有两大系统,即官府开采和私人开采,政府有时强调其 中一种,从税收中获益。在发展金银矿上具有灵活性,促进了金银矿业的开发。 2、唐代金银工艺技术的提高。金银器制作工艺复杂是唐代难度最高的手工业技术之一,明代人引用 《唐六典》时,提到唐代金银工艺有14种。 西方的捶揲技术使唐人既可以制作器物的形体,也可以制造浮 雕式的装饰花纹,鎏金与镀金技术在唐代得到广泛使用,鎏金银器兴盛在唐代,占银器的大部分。錾刻、平脱、浇铸、焊接、切削、抛光等等独特的工艺特征,使金银器的制作工艺之高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中央政府还专门设立了“金银作坊院”宫廷内侧专设“文思院”为皇帝和后宫制作金银器,另外还允许私 人金银作坊,称为“行作”,雇佣民间工匠为官府和富贵们铸造或进行商业生产。大大促进了金银器的发 展。 3、上层社会奢靡享乐之风,对金银器需求量的激增。唐朝经济的发展,特别在开元年间出现了前所 未有的兴盛局面,朝野上下奢侈成风。 臣下不断进奉金银珍玩,以邀功求媚,而进奉的金银大都直接制成 器物送到中央,这是唐代以前不多见的。金银器赏赐之风也盛行与唐代,源自高宗、武则天之时,盛行于 玄宗。 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朝廷赠送金银器与周邻国家以发展外交关系,另外大量赏赐给宠幸大臣。 唐玄宗曾经下诏将皇家的金银珠宝焚于朝堂,以示天下除奢去侈,崇尚俭朴。 可以看出当时奢靡之风之 盛。 4、“丝绸之路”的繁荣。 唐朝的政治开放和中西交通的繁荣,与周边国家的交往也很频繁,使很多外 国商人、工匠也来到中国。西方的金银及器物伴随交往也随之输入,尤其是栗特和波斯萨珊输入金银器 最多。 在金银加工技术上两汉以来脱胎于青铜铸造而日见独立的金属加工工艺,到唐代取得与传自中亚 细亚古国粟特、波斯萨珊、印度、东罗马的金银加工技术和装饰艺术相融合,不仅在仿制异域造型和纹饰 的同时又吸收了西方的锤揲和焊接等技法。唐朝通过这条古道,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 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 二、丰富而独特的唐代金银器造型艺术 器物的造型与人们生活方式,审美情趣息息相关,从而也反映出时代的文化特征。唐代金银器品种 繁多、造型别致,从出土和收藏的资料来看超过了唐代之前历代金银器的总和。 在造型艺术上唐代金银 器品种中很多器物造型是唐代以前传统器形不曾见过的。唐代金银器种类大致分为:食器、饮器、盒、装 饰品及宗教等用具,而食器、饮器、盒的造型是唐代最典型的主要金银器皿。 1、食器类的盘和碟是唐代最为流行的金银器器形,行制接近,也可统称为盘,还有碗也是食器类常见 的器形。唐代金银器盘和碟的造型主要有:圆形盘、曲面花瓣形盘和不规则形盘等。 圆形盘的特征:盘口 呈圆形,侈口,平底。如:陕西西安出土的双鱼纹银盘,何家村出土的鹊鸟纹圆形银盘,西北工大黄鹂纹圆 形盘等等。 花瓣形盘造型特点主要是盘体呈曲面花瓣状,从出土资料看有菱花形、葵花形和海棠形居多。 菱花形的特点是盘体花瓣为尖状。 如:丁卯桥出土的菱花形银盘,河北宽城鹿纹菱花形银盘等,这种菱花 形造型在8世纪中叶后就很少见了。海棠形银盘的特点是平面呈菱形,如丁卯桥出土的双鸾纹海棠形银 盘,西安抚琴纹海棠形银盘。 不规则形盘有:何家村桃形龟纹银盘,西安荷叶形银盘,大都会博物馆收藏 的叶形缠枝纹银盘。碗的造型有折腹碗、弧腹碗、带盖碗和多曲碗等。 这种多曲或作花瓣形的器物造型 在中国传统器物中并无相应。 2饮器类的金银器主要有杯、壶、羽觞等,尤其是杯的造型各异,具有浓郁。 2.唐代金银器设计的艺术成就唐代金银器是古代工艺美术中的绚丽的瑰宝。 唐代金银器图案装饰表现出内容丰富、造型优美、布局合理、装饰形式多样等特点。唐代金银器图案装饰内容广泛,最主要的是写实装饰图案的应用。 写实图案包括动物”植物和其它三类,纹样优美,形象生动,特定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一定的特殊含义。 动物图案由幻想的形象、瑞兽、水族、珍禽等构成。 幻想形象有龙”、凤、独角兽等等。龙、凤的形象多装饰于皇家用品上。 独角兽,俗称辟邪,传说它头生独角,可以分善恶,辨曲直,主正义,见不直者以角抵之。瑞兽有狮、犀、羊、鹿、狐、兔等。 狮为百兽之王;羊在图案中取其谐音,表示吉祥。水族有鱼、龟、海兽等图案纹饰。 人们常以龟命名,取其长寿之意。珍禽有孔雀、鹦鹉、鸳鸯等多种禽类图案。 孔雀属瑞鸟; 鹦鹉能言。而鸳鸯更为唐代金银器上禽类的主要图案,它包含有百年偕好,永不分离的祝愿。 唐代金银器中植物图案也同样丰富,它包含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健康长寿的追求。牡丹是追求富贵的象征;莲花身处污泥而不染;石榴为多籽植物,有子孙繁衍的意思。 图案装饰形象的其它类主要有山岳、云气、人物等。云的造型多样,有如意云、和合云等多种形式,充分表现了金银工匠丰富的艺术想象和创造力。 唐代金银器图案装饰造型气韵生动,动态优美,装饰感强。以龙为例,由于龙是皇室的象征,所以工匠们对龙的刻画也更为精心和讲究,特别是盛唐时期龙的形象。 这个时期,龙的形象常常塑造成硕头、长角、虎口、鹰爪、莽身,集各种动物特征与一体。无论头部、躯干、肢爪均表现出龙腾空遨游、穿云破雾的气势和强大的威慑力。 唐代金银器的制作加工技术亦即复杂精细巧妙。在当时,就已广泛使用了锤击、浇铸、焊接、切削、抛光、铆、镀、錾刻、镂空等工艺。 从出土的唐代金银器可以看出,装饰工艺技术已达到很高水准,有些还一直沿用至今。在这些技艺不断发展的同时,政府机构也对金银器的制作大力支持。 唐前期,在朝廷中就建立了金银作坊院,将大量的工匠集中起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且在这种机构里制造东西,可完全不受外界物质条件的影响,这就大大促进了金银器的发展。 南北朝以来,胡风盛行,皇室贵戚尤其喜好西方的珍玩器皿。外来文化和艺术品对日常生活习俗以及审美要求都产生深刻的影响,直至唐代风气不减。 与此同时,另一方面,由于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中外商贸交流的频繁,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诞生了一大批新的器物其特点是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如青铜器、石刻、绘画等。另一方面又广泛地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影响,成为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独树一帜,鲜艳夺目一朵奇葩。 在唐初期,西方的工艺品确实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视觉冲击,但众所周知,这些器物的欣赏使用多与我们的生活方式紧密相连,人们不可能去接受那些不适合生活情趣或审美要求的事物。于是工匠艺人们通过了解外来商品文化,又从传统文化中移植作品,进行了许多新的创造,于是,唐金银器就逐步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 这一过程充分反映了反映出一个社会对外来文明的惊奇—认同—消化的过程,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总的来说,唐代金银器在器型上与外来文化的因缘要多于纹饰,受到拜占庭、波斯等地的影响,但又有所变化。 唐代工匠是在悉心筛选的前提下消化吸收,也就是说这些器皿的制作者,保持自己具有鲜明特色的审美情趣,对外来文化是博采众长而择优吸取,并未在主体上失掉自我,他们并未胡化,而只是对胡文化加以消化。他们既保持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也保持着对外来文化的借鉴,从而使中外文化交流得到空前的发展。 唐代是封建社会的黄金时期,唐代的工匠以其惊人的智慧和巧夺天工的手艺, 描绘出一个个优美动人的画面,将唐代装饰艺术推向高峰,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3.形容雕刻的诗句有哪些1. 《满庭芳·香叆雕盘》 宋代:苏轼 香叆雕盘,寒生冰箸,画堂别是风光。主人情重,开宴出红妆。腻玉圆搓素颈,藕丝嫩、新织仙裳。双歌罢,虚檐转月,余韵尚悠扬。 人间,何处有,司空见惯,应谓寻常。坐中有狂客,恼乱愁肠。报道金钗坠也,十指露、春笋纤长。亲曾见,全胜宋玉,想像赋高唐。 2. 《江城子》 宋代:秦观 清明天气醉游郎。莺儿狂。燕儿狂。翠盖红缨,道上往来忙。记得相逢垂柳下,雕玉佩,缕金裳。 春光还是旧春光。桃花香。李花香。浅白深红,一一斗新妆。惆怅惜花人不见,歌一阕,泪千行。 3. 《一七令·茶》 唐代: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4. 《卜算子·泛西湖坐间寅斋同赋》 宋代:高观国 屈指数春来,弹指惊春去。 檐外蛛丝网落花,也要留春住。 几日喜春晴,几夜愁春雨。 十二雕窗六曲屏,题遍伤心句。 5. 《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 宋代:许棐 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雨窗和泪摇湘管。意长笺短。 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东风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 6. 《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 清代:纳兰性德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7. 《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 唐代:赵彦昭 器乏雕梁器,材非构厦材。 但将千岁叶,常奉万年杯。 8. 《后庭花·景阳钟动宫莺转》 五代:孙光宪 景阳钟动宫莺转,露凉金殿。轻飙吹起琼花绽,玉叶如剪。 晚来高阁上,珠帘卷,见坠香千片。修蛾慢脸陪雕辇,后庭新宴。 9. 《太常引·钱齐参议归山东》 未知:刘燕哥 故人送我出阳关,无计锁雕鞍。今古别离难。兀谁画娥眉远山。 一尊别酒,一声杜宇,寂寞又春残。明月小楼间,第一夜相思泪弹。 10. 《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二》 唐代:李白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 选妓随雕辇,征歌出洞房。 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 4.唐代的金银器有哪些鉴定方法唐朝(代)的金银器 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国早在商代已有黄金饰件的制作,迟至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黄金器皿,但金银器制作最成熟和繁荣的时期是在中国的唐代。 唐代社会经济繁荣,金银产量增加,使大量制作金银器成为可能;而上层人士崇尚奢华,服食金丹之风流行,又刺激了金银器制作的发展。 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国早在商代已有黄金饰件的制作,迟至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黄金器皿,但金银器制作最成熟和繁荣的时期是在中国的唐代。 唐代社会经济繁荣,金银产量增加,使大量制作金银器成为可能;而上层人士崇尚奢华,服食金丹之风流行,又刺激了金银器制作的发展。 唐代金银器种类繁多,有日常生活用器、宗教用具、装饰品等,以生活器皿最为多见,其使用者主要是皇室成员或地位显赫的贵族.现在的陕西省是唐代首都长安所在,是迄今为止全国唐代金银器发现最多的,档次最高,保存最为集中的地区 常州聚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就是一家权威的、专业的机构,现在是常州 市政府重点扶持的文化企业 公司下设艺术品部和资产部,经营业务包括艺术品拍卖和资产拍卖。 艺术品包括瓷器、玉器、铜器、名人字画、碑帖、善本、古木牙雕、钱币、邮品杂项及当代书画。买家构成:香港鼎藏集团客户;胡润百富买家;山西大买家;江浙房地产老板;温州商会,温州企业家 联合会;上海赛车俱乐部,游艇俱乐部,高尔夫俱乐部买家等等! 国家级文物鉴定专家的鼎力支持,国内外高端客户的雄厚实力保证。 聚全球华商财力,定向委托搜天下资深藏家宝物。 媒体宣传和网络展拍结合,打造全面立体的宣传阵容。 搭建业内规模较大特色明显的拍卖广场,成就钻石级艺术品交易平台。 金属器皿及造像:青铜器(周代以后)、明清宫廷或藏传密宗精品佛教造像及法器、佛寺壁画、石雕佛头。 中国陶瓷:宜兴名家紫砂、历代精品瓷器、明清景德镇官窑及民窑精品、宋瓷名窑完整器、毛瓷、当代景德镇名家手绘瓷。 中国书画:历代著名画家及名人绘画精品,岭南名人书画及海派书画精品; 翡翠玉器:高古玉、明清宫廷玉器、近现代名家雕刻玉器; 杂项精品:古琴、犀角、奇石、象牙、竹雕、文房用品等; 当代绘画及雕塑艺术:要求有作者证书; 送拍流程:(凡欲送拍品者,请将藏品图片发送到电子邮箱,注明您的姓名、电话, 公司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长三角模具城2号楼3层。 5.描写唐代大明宫的优美句子含元殿是大明宫的前朝第一正殿,也是唐长安城的标志建筑,建成于龙朔三年(663年),毁于僖宗光启二年(886年),存在了220余年,其间每逢元旦、冬至,皇帝大多在这里举行大朝贺活动。 含元殿修建在龙首原上,殿基高四丈多。殿前东西两侧建有向外延伸的阁楼,东名翔鸾阁,西名栖凤阁。 殿阁之间以回廊相互连接。唐李华《含元殿赋》描写说:“左翔而右栖凤,翘两阙而为翼,环阿阁以周墀,象龙行之曲直。” 含凉殿依水而建,夏天非常凉爽,不但如此,这座宫殿中还配备了“绿色环保”的“空凋装置”。根据史料记载,唐代时,皇帝在宫廷中建有专供避暑的凉殿,殿中安装了机械传动的制冷设备。 张仲素《宫中乐》诗云:“甘泉将避暑,台殿水光凝”,就是对凉殿消暑的赞誉。 6.为什么说唐朝是中国古代金银器最繁荣的时代答:唐朝被称作是中国古代金银器制作和使用的“繁荣期”。 该期的金银器不仅数量大,仅从考古发现来看,便已经超过了以前各朝代的总和,而且种类繁多,制作亦极为精美,代表着中国古代金银器的最高水平。唐朝金银器出现繁荣景象是多种原因共同导致的结果:唐朝继承和发展了汉代以来人们对金银所具有的神秘观念,汉代方士认为“金银为食器可得不死”,到了唐朝这种观念仍然盛行。 同时唐代统治者又把金银器皿的使用渗透到社会等级观念之中,为保证统治阶级对金银器皿的独占,《唐律疏议》做出了明确规定:“器物者,一品以下,食器不得用纯金。”神农二年(706年)进一步强调:“诸一品以下,食器不得用浑金玉,六品以下,不得用浑银。” 这使得金银器不折不扣的成为了当时人们身份的标志。不过由于金银作为食器可以延年益寿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仅用法律条文很难去限制人们对金银器的使用,这从考古发现可以得到证明,许多金银器皿都出现在一品官员以下的墓葬中。 皇室宗亲和重臣权贵们对金银器物的喜好,促使一些人将金银加工成精美器物,使之兼财富、实用和艺术为一体,并进奉取悦帝王而获得宠幸。《资治通鉴》记载:唐大历元年(766年)冬十月乙未这天是唐代宗李豫的生日,“诸道节度使献金帛、器物、珍玩、骏马”为皇帝贺寿,贺礼价值“共值缗钱二十四万”,可想当日李豫一定龙心大悦。 另一方面,赏赐金银作为收买手段在宫廷内部权利之争中笼络人心也司空见惯,帝王为了表彰有功于朝廷的将军、权臣也常常以金银作为封赏。史载,唐玄宗李隆基在消灭太平公主等敌对势力,巩固其统治之后,对有功之臣赐“金银器皿各一床”。 总之,金银器在唐朝宫廷斗争、外交活动、军事战争等方面成为了收买、赏赐的主要物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唐代金银采矿和冶炼工艺的提高,以及政府强有力的管理等一系列背景,是唐朝金银器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 新的金银矿不断被发现,《新唐书•地理志》载唐代生产并贡金的府州达73处,生产并贡银的府州有68处,均超过前代。唐朝银器经过测定的纯度都很高,一般在98%以上,可见唐代冶炼银的技术十分高超。 政府在发展金银采矿业的政策上也具有灵活性,在保证官府开采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允许和鼓励私人开采,政府则从税收中获益,如伊阳县中的一个银矿每年交税银就达千两之多。这既充实了国库,同时也促进了金银矿业的开发和金银产量的提高。 唐中期以前,唐朝金银器的制作基本由中央政府所垄断,通过设立掌冶署和金银作坊院等专门机构来进行管理。技艺高超的巧匠,几乎是强制性被征调为官府服役,这使得官府作坊集中了各地有熟练技术的金银工匠,客观上提供了工匠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机会,也保证了特殊技术的传授和提高。 在原材料充足,工具、生产条件等不计成本,可全心全意地进行创作的情况下,产品数量和质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官府作坊对器物的生产还有着严格的监督、检验程序,每件产品制成后,参与者的人名按其不同身份由低向高排列刻在器物上,这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水准。 唐朝还制定了教授、培养后备人才的制度,金银器制作要学习四年,通过严格考核后方能成为正式工匠。当官府工匠短缺时,工匠的后代还可以优先被选择继承父业。 唐朝后期,随着国家土地所有制的解体,徭役上捐钱代役的现象更为普遍,官府作坊的工匠身份相对自由,致使金银器手工业领域开始突破中央政府的垄断,出现了地方政府甚至私人经营的作坊。从考古发现带刻铭的金银器上看,越州(今浙江绍兴)、宣州(今安徽宣州)、桂州(今广西桂林)、洪州(今江西南昌)等地皆有制作金银器的作坊,它们制作的器物许多都造型一样,尺寸相同,显然是订做或出售的商品。 许多器物尤其是银器上出现工匠、私人作坊联盟行会的名字等,都是前所未见的,这使得金银器逐渐走下神坛,开始普及到民间。总之,对金银器的崇拜和喜爱,促进了金银器的生产;金银矿开采的兴盛和冶炼技术的提高,为金银器的制作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专门设立的官府作坊和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及民间私人作坊之间的相互竞争,促进了金银器制作技艺的提高;加之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越来越多产自中西亚等地的外来金银器进入中原,其影响日益强大。 这都为唐朝金银器物的制造和发展提供了契机,共同促使金银器越做越多,越做越美,成为历史上最繁荣兴盛的“黄金王朝”。 7.唐代金银器设计的艺术成就唐代金银器是古代工艺美术中的绚丽的瑰宝。 唐代金银器图案装饰表现出内容丰富、造型优美、布局合理、装饰形式多样等特点。唐代金银器图案装饰内容广泛,最主要的是写实装饰图案的应用。 写实图案包括动物”植物和其它三类,纹样优美,形象生动,特定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一定的特殊含义。动物图案由幻想的形象、瑞兽、水族、珍禽等构成。 幻想形象有龙”、凤、独角兽等等。龙、凤的形象多装饰于皇家用品上。 独角兽,俗称辟邪,传说它头生独角,可以分善恶,辨曲直,主正义,见不直者以角抵之。瑞兽有狮、犀、羊、鹿、狐、兔等。 狮为百兽之王;羊在图案中取其谐音,表示吉祥。水族有鱼、龟、海兽等图案纹饰。 人们常以龟命名,取其长寿之意。珍禽有孔雀、鹦鹉、鸳鸯等多种禽类图案。 孔雀属瑞鸟; 鹦鹉能言。而鸳鸯更为唐代金银器上禽类的主要图案,它包含有百年偕好,永不分离的祝愿。 唐代金银器中植物图案也同样丰富,它包含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健康长寿的追求。牡丹是追求富贵的象征;莲花身处污泥而不染;石榴为多籽植物,有子孙繁衍的意思。 图案装饰形象的其它类主要有山岳、云气、人物等。云的造型多样,有如意云、和合云等多种形式,充分表现了金银工匠丰富的艺术想象和创造力。 唐代金银器图案装饰造型气韵生动,动态优美,装饰感强。以龙为例,由于龙是皇室的象征,所以工匠们对龙的刻画也更为精心和讲究,特别是盛唐时期龙的形象。 这个时期,龙的形象常常塑造成硕头、长角、虎口、鹰爪、莽身,集各种动物特征与一体。无论头部、躯干、肢爪均表现出龙腾空遨游、穿云破雾的气势和强大的威慑力。 唐代金银器的制作加工技术亦即复杂精细巧妙。在当时,就已广泛使用了锤击、浇铸、焊接、切削、抛光、铆、镀、錾刻、镂空等工艺。 从出土的唐代金银器可以看出,装饰工艺技术已达到很高水准,有些还一直沿用至今。在这些技艺不断发展的同时,政府机构也对金银器的制作大力支持。 唐前期,在朝廷中就建立了金银作坊院,将大量的工匠集中起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且在这种机构里制造东西,可完全不受外界物质条件的影响,这就大大促进了金银器的发展。 南北朝以来,胡风盛行,皇室贵戚尤其喜好西方的珍玩器皿。外来文化和艺术品对日常生活习俗以及审美要求都产生深刻的影响,直至唐代风气不减。 与此同时,另一方面,由于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中外商贸交流的频繁,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诞生了一大批新的器物其特点是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如青铜器、石刻、绘画等。另一方面又广泛地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影响,成为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独树一帜,鲜艳夺目一朵奇葩。 在唐初期,西方的工艺品确实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视觉冲击,但众所周知,这些器物的欣赏使用多与我们的生活方式紧密相连,人们不可能去接受那些不适合生活情趣或审美要求的事物。于是工匠艺人们通过了解外来商品文化,又从传统文化中移植作品,进行了许多新的创造,于是,唐金银器就逐步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 这一过程充分反映了反映出一个社会对外来文明的惊奇—认同—消化的过程,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总的来说,唐代金银器在器型上与外来文化的因缘要多于纹饰,受到拜占庭、波斯等地的影响,但又有所变化。 唐代工匠是在悉心筛选的前提下消化吸收,也就是说这些器皿的制作者,保持自己具有鲜明特色的审美情趣,对外来文化是博采众长而择优吸取,并未在主体上失掉自我,他们并未胡化,而只是对胡文化加以消化。他们既保持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也保持着对外来文化的借鉴,从而使中外文化交流得到空前的发展。 8.描写美玉、玉器的诗句有哪些1、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繁钦《定情诗》 释义:用什么连接我们的感情呢?缀有罗缨的佩玉。 2、宝金兮委积,美玉兮盈堂。 ——王褒《九怀》 释义:金银珠宝委积四处堆放,华美的宝玉摆满在庭堂。 3、荆人泣美玉,鲁叟悲匏瓜。 ——李白《早秋赠裴十七仲堪》 释义:卞和因为无人赏识美玉而哭泣,孔子悲叹葫芦固守一方而不能志在四方。 4、傥辨美玉,君收白珪。 ——李白《万愤词投魏郎中》 释义:如果能够识辨美玉,请你魏郎中将我白珠收月。 5、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释义: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6、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李白《玉阶怨》 释义:玉砌的台阶夜里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久伫立露水便浸湿了罗袜。 7、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 ——辛弃疾《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 释义:可笑泸溪地小如斗,不知道您肯不肯在那里小试牛刀?赠送给您两只玉瓯作为寿礼。 8、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 ——晏殊《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 释义:闺阁内玉碗中盛着莹洁的寒冰,碗边凝聚的水珠若露华欲滴。 9.形容唐朝繁荣的诗句,描写等不知道你的原文,所以也就不懂得帮你整理文的结尾啦~~给你提供一些描写唐朝的著名诗词。 〖饮中八仙歌〗 书名:《全唐诗》 作者: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 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宗之潇洒美少年, 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谈雄辨惊四筵。 〖出塞二首〗 书名:《全唐诗》 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凉州曲 书名:唐诗三百首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忆昔二首〗 书名:《全唐诗》 作者:杜甫 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阴山骄子汗血马, 长驱东胡胡走藏。邺城反覆不足怪,关中小儿坏纪纲, 张后不乐上为忙。至今今上犹拨乱,劳身焦思补四方。 我昔近侍叨奉引,出兵整肃不可当。为留猛士守未央, 致使岐雍防西羌。犬戎直来坐御林,百官跣足随天王。 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 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 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洛阳宫殿烧焚尽, 宗庙新除狐兔穴。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周宣中兴望我皇, 洒血江汉身衰疾。 〖君子有所思行〗 书名:《全唐诗》 作者:李白 紫阁连终南,青冥天倪色。凭崖望咸阳,宫阙罗北极。 万井惊画出,九衢如弦直。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 朝野盛文物,衣冠何翕赩。厩马散连山,军容威绝域。 伊皋运元化,卫霍输筋力。歌钟乐未休,荣去老还逼。 圆光过满缺,太阳移中昃。不散东海金,何争西飞匿。 无作牛山悲,恻怆泪沾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