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山海关 嘉峪关 玉门关的诗句嘉峪关: 嘉峪关诗的突出特点是从不同角度描绘大漠雄关的瑰奇景观。 有侧重写关的:“马上望祁连,奇峰高插天。西走接嘉峪,凝素无青云。” (明·陈棐《祁连山》)有侧重写风沙的;“风摇柽柳空千里,月照流沙别一天”(清·汪漋《敦煌怀古》)。更多的诗是侧重描摹关城的雄姿:“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 险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清·林则徐《出嘉峪关感赋》);“冈峦重叠戴雄关,关势峥嵘霄汉间”(清·宋伯鲁《入关》);“长城高与白云齐,一蹑危楼万堞低。锁钥九边联漠北,丸泥四郡划安西”(清·裴景福《登嘉峪关》)。 明清时期这些诗作从不同侧面展现出“天下雄关”的粗犷而奇异。嘉峪关是西北的军事要冲,许多嘉峪关诗反映了西北政治军事形势。 清初,常出兵西北,金戈铁马,鼓角相闻。雍正军机大臣鄂尔泰的《送查大冢宰领大将军敕出嘉峪关》诗就反映这种场面:“宣麻西下领诸侯,小驻筹边望戍楼”,“旌旗一变思汗羽,挞伐重光问虏酋”。 清末陕甘总督左宗棠收复新疆也是从嘉峪关向西进军的。幕僚施袖华有诗云:“暮宿嘉峪关,别酒破萧瑟。 凌晨出西门,送客旌旗密”(《出嘉峪关作》)。后来西北地区太平无事,但嘉峪关仍驻重兵:“防边自古建雄关,圣代于今卧鼓闲”,“风腾瀚海鲸鲵吼,月冷荒城剑戟环”这是陕西提督周达武《登嘉峪关》里的诗句。 上海关: 有关山海关的诗作,其内容很丰富,有赞美长城的险要和景观的壮丽的,有反映时代的风云及其他抒怀之作,但最富特色的是描写战争和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爱国名将戚继光镇守蓟州长城一线长达16年之久,他曾率兵出关作战,写《出榆关》:“前趋皆大将,列阵尽元戎。 夜出榆关外,朝看朔漠空”,反映了当时军威之壮。万历中期,女真族崛起,东北多战争,黄洪宪《山海关》中写道:“长城古堞俯沧瀛,百二河山拥上京。 银海仙槎来汉使,玉关秋草戍秦兵。星临尾部双龙合,月照平沙万马明。 闻道辽阳飞羽急,书生急欲请长缨。”表达了诗人请缨杀敌、报效国家的壮志。 明末,山海关常有朝庭重臣统兵与后金作战,大学士、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的《重登山海关城楼》:“甲胄诗篇少,乾坤戎马多。幻仍看海市,壮拟挽天河。 塞上人先老,山头月奈何?群雄骄语日,一剑几经过。”抒发了人生易老,报国任重,壮志难酬的感慨。 清代前期有关山海关的诗作,多反映时代的巨变,民生疾苦,语多沉痛哀怨。思想家顾炎武的五言长诗《山海关》是其中的一首。 全诗36句,首先写山海关的险要地理形势,其次写明清战争及山海关的防务,最后写吴三桂迎清兵入关及明亡后山海关环境的悲凉。风格古朴平实,慷慨生哀。 陈天植《山海关》:“疆场百战地,烟火几家残”;王模的《榆关》:“荒沙寒白骨,新鬼啸黄泉”、“前年百战地,遗恨至今存”。把山海关作为一个古战场来凭吊,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抒发了对战死沙场者遗恨的同情。 尤侗的长诗《山关行》真实地反映了清初京郊闹饥荒,清廷招募穷苦百姓经由山海关向辽东移民,百姓扶老携幼,号哭上路的惨状:“山关去,往辽东,诏徙十万填新丰”;“白头龙钟扶老翁,红颜伶俜携儿童”;“亲戚坟墓天一方,惜别临歧泪如雨。”深沉地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玉门关: 和王七玉门关吹笛 (高适)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玉门关盖将军歌(岑参) 盖将军,真丈夫。行年三十执金吾,身长七尺颇有须。 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南邻犬戎北接胡, 将军到来备不虞。 五千甲兵胆力粗,军中无事但欢娱。 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 灯前侍婢泻玉壶, 金铛乱点野酡酥。紫绂金章左右趋,问著只是苍头奴。 美人一双闲且都,朱唇翠眉映明矑。清歌一曲世所无, 今日喜闻凤将雏。 可怜绝胜秦罗敷,使君五马谩踟蹰。 野草绣窠紫罗襦,红牙缕马对樗蒱。 玉盘纤手撒作卢, 众中夸道不曾输。枥上昂昂皆骏驹,桃花叱拨价最殊。 骑将猎向城南隅,腊日射杀千年狐。我来塞外按边储, 为君取醉酒剩沽。 醉争酒盏相喧呼,忽忆咸阳旧酒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从军行》唐. 王昌龄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塞上曲》唐. 戴叔伦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关山月》唐. 李白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从军行七首》唐. 王昌龄 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 --《玉门关盖将军歌》唐. 岑参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唐. 王之涣。 2.紫荆关尹耕赏析详解紫荆关①(明·尹耕) 汉家锁钥惟玄塞②,隘地旌旗见紫荆。 斥堠直通沙碛外③,戍楼高并朔云平。 峰峦百转真无路,草木千盘尽作兵。 谁识庙堂柔远意④,戟门烟雨试春耕⑤。①紫荆关:在今河北易县紫荆岭上,明代时与居庸、倒马全称“内三关”。 ②玄塞:长城之别称。③斥堠:侦察之意,诗中指侦察兵。 ④庙堂:指朝廷。柔远:安抚边地少数民族。 ⑤戟门:原指权贵的官邸,诗中代指军营。 长城上的关隘,不仅是兵家瞩目之地,也是历代文人咏歌的对象,因为它是战争的象征、国防的标志,围绕着边塞雄关,人们写下了不少杰出的诗篇,其中最著名的要推王昌龄的《出赛》“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它表达了千百年来人们抵御侵略,向往和平的深切心愿,被明代诗人李攀龙推奖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尹耕的这首《紫荆关》,虽然不如王昌龄的《出赛》那样气势磅礴、涵盖古今,但也称得上是明代边塞诗中的佳作,它的特点是用笔曲折,立意深刻新颖。 这首诗的前三联,是写紫荆关地形的险要、军备的紧张、形势的严峻。 第一联开头所说的汉家,未必是指朝廷,只是泛言汉族政权,长城历来是汉族统治者抵御西北少数民族侵扰的屏障,这里将之称为“锁钥”,不仅喻其地位重要,亦暗合关隘之意,接下去写城头的军事气派,旌旗林立,刀戟密布,一派严阵以待的气氛,亦归入紫荆关之本题。开首二句互相呼应,工整严谨,自是明人气象。 第二联写关内关外的备战情况:侦察兵(斥堠)刺探军情已深入漠北的敌人腹地,哨楼加高已耸入云霄,这些当然夸大之词,但一外一内已形象地概括出关上守军紧张的备战局面。第三联描绘关山附近浓厚的战争氛围,层峦叠嶂,草木皆兵,在峰回路转之际,到处都埋伏着杀机。 这三联作者历数紫荆关的军事地位,备战行动,战争气氛,写得章法井然,层次历落,已尽得紫荆关之题旨。但作者运笔之曲,立意之新,在于以上三联,均为虚设之笔,原来这里所写的战争气象,并非是实境,而是历代前朝紫荆关画面之总揽,无非是说这里是个战事吃紧的前哨。 何由见得以上之联是作者依据以往历史的想象之笔呢?关键在于最后一联,“谁识庙堂柔远意,戟门烟雨试春耕。”这才是作者目前的实境。 诗人一扫前朝关隘的兵战之气,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烟雨春耕图。朝廷如今采取了安抚怀柔的政策,紫荆关附近已是一派和平景象。 “谁识”二字,是以出乎意料的口气,流露出对朝廷英明战略的赞许,从“斥堠直通沙碛外”到“戟门烟雨试春耕”,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从此人们可辟战场为良田,化干戈为玉帛了。 最后句中的“试”字,颇写出当地人民在春耕时疑惧而新奇的心情,因为这毕竟是破天荒的创举。这首诗由历史写到现实,从战争写到和平,通过紫荆关的今昔对比,赞颂了朝廷的怀柔政策,也表达了作者渴望和平的心愿。 作者花了很多笔墨描绘了紫荆关过去的军事地位战争气氛,正是为了突出如今新战略的英明伟大。通过以往战争气象的强烈反衬,现实之和平环境更觉得来之不易,而作者之反战情绪即在其中了。 3.形容枭雄的诗词石将军战场歌 明 李梦阳 清风店南逢父老,告我己巳年间事。 店北犹存古战场,遗镞尚带勤王字。 忆昔蒙尘实惨怛,反覆势如风雨至。 紫荆关头昼吹角,杀气军声满幽朔。 胡儿饮马彰义门,烽火夜照燕山云。 内有于尚书,外有石将军。 石家官军若雷电,天清野旷来酣战。 朝廷既失紫荆关,吾民岂保清风店。 牵爷负子无处逃,哭声震天风怒号。 儿女床头伏鼓角,野人屋上看旌旄。 将军此时挺戈出,杀敌不异草与蒿。 追北归来血洗刀,白日不动苍天高。 万里烟尘一剑扫,父子英雄古来少。 天生李晟为社稷,周之方叔今元老。 单于痛哭倒马关,羯奴半死飞狐道。 处处欢声噪鼓旗,家家牛酒犒王师。 休夸汉室嫖姚将,岂说唐家郭子仪。 沉吟此事六十春,此地经过泪满巾。 黄云落日古骨白,沙砾惨淡愁行人。 行人来折战场柳,下马坐望居庸口。 却忆千官迎驾初,千乘万骑下皇都; 乾坤得见中兴主,日月重开载造图。 枭雄不数云台士,杨石齐名天下无! 呜呼杨石今已无,安得再生此辈西备胡。 ========================= 《曹操》 宋 于石 心非禅代荀文若,目识奸雄许子将。 身苟未亡终篡汉,不知何德比文王。 《曹孟德》 宋 刘克庄 精舍观书二十年,偶窥沸鼎出馋涎。 小豪已草黄巾檄,老大遭烧赤壁船。 半夜宫嫔和泪诀,当时汉禅只心传。 后来仍有朱三辈,欲比英雄恐未然。 4.紫荆关尹耕全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1:全诗奉上: 紫荆关(明·尹耕)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汉家锁钥惟玄塞,隘地旌旗见紫荆。 斥堠直通沙碛外,戍楼高并朔云平。 峰峦百转真无路,草木千盘尽作兵。 谁识庙堂柔远意,戟门烟雨试春耕。 2:回答问题: 这首诗全诗使用了象征手法,不论是用险关隘口象征固若金汤的防守,还是用朔云象征边塞,或者是用草木皆兵象征兵强马壮,用庙堂象征皇帝,都是使用象征手法! 这首诗由历史写到现实,从战争写到和平,通过紫荆关的今昔对比,赞颂了朝廷的怀柔政策,也表达了作者渴望和平的心愿。 作者花了很多笔墨描绘了紫荆关过去的军事地位战争气氛,正是为了突出如今新战略的英明伟大。通过以往战争气象的强烈反衬,现实之和平环境更觉得来之不易,而作者之反战情绪即在其中了。 5.描写广寒宫的诗句1、水浸碧天天似水,广寒宫阙人间世。——出自宋代米芾的《蝶恋花·海岱楼玩月作》 译文:水天一色,仿佛水浸泡着天,天与水合为一体,像是从月亮上的广寒宫来看下面的人间一样。 2、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嫦娥》 译文:云母屏风上烛影暗淡,银河渐渐斜落晨星也隐没低沉。 3、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代:皮日休 译文: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 4、嫦娥窃药出人间,藏在蟾宫不放还。 ——《月》唐代:袁郊 译文:嫦娥盗的长生不老药是出自人间的,但是她把这个药藏在蟾宫之中不放还回(人间)去。 5、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香菱咏月·其三》清代:曹雪芹 译文:秋江里漂泊的旅人闻笛声更添愁绪,楼上伤情的少妇终夜里倦倚栏杆。惹得月宫里寂寞的嫦娥也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不使人们永远团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