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竹梅兰菊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李白《古风》 数茎幽玉色,晚夕翠烟分。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渐笼当槛日,欲得八帘云。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杜牧《题新竹》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李商隐《菊花》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 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着遍山隅。——陈毅《幽兰》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2.有关描写安庆黄梅戏的诗词岳西晚清文人王浣溪的观黄梅戏诗 清光绪二十六年(1990年)早春,葛大权率班来五河演出时,年仅20多岁,正值才华横溢之际,所扮小旦令五河观众为之倾倒。难以数计的“高腔迷”们一改初衷成为“黄梅迷”,也征服了那些不看“花鼓淫戏”的文人、绅士们。王浣溪尽情地欣赏着与古朴喧阗的高腔艺术风格迥异的黄梅戏,不禁诗情勃发,他结合社会,观照自身,浮想联翩,直抒胸臆,佳作连篇。 “观戏诗”共三组,第一组写观戏心得体会,诗中悟出许多深刻的道理,不乏哲理性佳句: 《观戏有得》 一: 绝大文章游戏出,特翻往事做新闻。 诙谐却有箴规意,只是旁观漫不分。 二: 说法由来必现身,当场情事本非真。 笑他到底痴迷者,未免观场是矮人。 三: 曲部风流斗巧妆,英雄儿女各分行。 诸君漫说登场好,总要回头看下场。 四: 富贵功名四十年,卢生有梦也徒然。 梨园曲似邯郸枕,一样收场绝可怜。 第二组诗是赠葛大权的。作者真挚而细腻地描绘了伶人葛大权潇洒的扮相,精彩的表演,诱人的魅力,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赠伶人葛某》 葛洪妙裔尽神仙,戏术偏工最少年; 翩若惊鸿翔日下,皎如玉树立风前; 可餐秀尽饥充腹,不散香宜坐比肩; 听啭一声莺语罢,直教欢喜极人天。 《再赠二绝句》 一: 岂是当年葛玉贞,新词谱就更调筝; 而今记得前身样,故把钗裙学女伶。 二: 才拭啼痕笑态宣,歌成又舞柘枝颠; 旁观只怪痴憨甚,那识登场要达权。 第三组则是咏“葛大权班”所演的剧目,选10部大本戏,分别题咏: 一: 倚官作势已难宽,况把书生下等看; 拼掷儒冠伸众愤,到头博得万民欢。 (注):作者此诗咏传统剧目《张朝宗告漕》(又名《告经承》、《告大漕》)。 二: 一片冰心断不移,此身拼作女沙弥; 镜分虽有团圆日,难煞墙头破镜时。 (注):作者此诗所咏剧目为《合镜缘》(又名《双合镜》、《月墙破镜》)。 三: 未识郎君面若何,是谁入室竟操戈; 倘非牵绊书生出,怎得松枝施茑萝。 (注):此诗咏《乌金记》(又名《桐城奇案》)。 四: 小星得备亦良缘,云雨巫山梦不全; 纵是金环能践约,那堪虚度十三年。 (注):此诗写《毛洪记》(又名《两世姻缘》)。 五:一塔珍珠暗定情,奇缘共羡小方清; 登楼不说登科话,翻惹家人两泪倾。 (注):此诗写《珍珠塔》。 六:棍打鸳鸯太不情,一杯酒复困书生; 葡萄渡口风波恶,那及官衙势更横。 (注):此诗写《葡萄渡》(又名《清官私访》、《清官册》)。 七:苟延残喘主人恩,翻肆谗言月下奔; 到底罗巾能泄恨,不教东海郁冤魂。 (注):此诗写《罗帕记》。两本头则分称《罗帕宝》、《三鼎甲》,总称《罗帕记》。 八:失之交臂奈伊何,却悔从前领略讹; 抵死相思了无益,不如双去问阎罗。 (注):此诗写《山伯访友》。老本分两本:《下天台》、《上天台》。 九:有身尚卖复何思,树下联姻事更奇; 不借聘钱偏得妇,牛郎无比好便宜。 (注):此诗写《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 十: 割鸡本不用牛刀,贾祸谁知在羽毛; 我自烹雉无怨恨,却令举室荷恩褒。 (注):作者此诗咏的是《鸡血记》(又称《磨坊记》)。 以上10首咏黄梅戏传统剧目的诗作,经对照其剧情与今存黄梅戏同名剧目完全相同。“观戏诗”可确凿地证明:清代安庆地区的黄梅戏剧目,在道光咸丰年间已趋成熟并定型。 晚清文人王浣溪为黄梅戏所赋“观戏诗”,记录了一段历史,填补了黄梅戏史的空白,弥足珍贵。 3.描写泮池的诗句《苏学十题·泮池》 年代: 唐 作者: 朱长文 怪石铺幽麓,芳塘倚茂林。 冷光开玉镜,清景涤人心。 芹藻无伤性,龟鱼各就深。 泉源应不涸,何必傅岩霖。 《生日和洪山甫见赠韵》 年代: 宋 作者: 仇远 雪云无罅霁无期,勾引春光入泮池。 师道幸为文学掾,尧夫喜见太平时。 典衣沽酒从儿笑,闭户吟诗只子知。 甚欲相随强歌舞,却怜多病觉衰迟。 《送胡云峰炳文录广信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方回 盖舆上下立乾坤,眼底无人可与论。 分数不难升地位,丝毫未易见天原。 因重文字穷羲画,速肖生徒半孔门。 斗食泮池何足凂,晦庵异姓要云孙。 《鳜鱼图为掌教谢先生作》 年代: 明 作者: 李东阳 泮池雨过新水长,江南鳜鱼大如掌。 沙边细荇时吐吞,水底行云递来往。 其间种类多莫辨,短者如针细如线。 三年养得鳞甲成,万里空嗟画图见。 一官蓟北复巴西,丹青不改鬓成丝。 遥怜天路飞腾地,长记春风长养时。 宦途萍水纷无迹,再见此图三叹息。 远行珍重寄双鱼,鱼中定有长相忆。 4.关于岳西廊桥的作文我的家乡—岳西,是个山区,是个不太出名的小城,但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小城镇。但经过几年的发展,她变了,变得更加的美了,变得更加的富饶了! 我的家乡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宝地,这里鸟语花香。珍奇的动物,植物,满山都是,什么野猪,野兔,小蛇,小鹿,山羊……等等,无奇不有。岳西的山很秀气,也很多,有著名的司空山,明堂山……有很多的奇观,比如鹞落坪的紫柳园,大别山的大峡谷,菖蒲天仙河……等等。 我的老家——天仙河,非常的美,这条大别山怀抱中古朴自然的水系古称潜水,它源于国家森林公园妙道山,集千百条小溪山泉汇流而成,距岳西县城35公里。经三县九镇溶入皖河,直奔长江。天仙河的美是一种幽深的美,它静静地展示,绝不张扬。盈盈绿水在阳光下闪烁,无论是水及脚背的浅滩还是深不可测的深潭,见底的细软白沙,及一枚枚鹅卵石,加上石缝中穿梭的小鱼,在阳光的折射下,一片绚烂生辉。河水沼如同仙女手托一块碧绿的绸缎,平缓,软滑无痕地向前漂流人随筏游,向后移动的是墨绿色峭崖、猩猩点点的映山红、竹林、古树,还有落寞板桥、搁岸的竹筏,隐隐农舍呈现出的是一首首唐诗宋词,看得久了,静得连炊烟也凝固在青山的底色上。 天仙河五大景区,二十八处风景点。有石人湾、小三峡、袁家渡、小洞天等,其景点有社庙滩、石人湾、娘娘庙、人头石、龙头石、笑狮石、鹭鸶石、青蛙石等,天仙河处处是神话般的境界。两岸农家临水而居,人与河自古以来就浑为一体。岸边时有山歌飘来,豪野而缠绵,让人顿然忘却喧嚣的尘世,回到一种古朴和原始之中。当竹筏悠悠地漂向苍茫的山水中去时,您会感到这山水间,生长着一种独特的灵性与冲动。被誉为“安徽第一漂”和“大别山中小漓江”的天仙河位于岳西县东南部,直达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脚。天空放晴,整个景区水清见底,砂如晴雪,石如鹅卵,移步一景;如遇阴雨,则是“烟波迷万壑,雾海隐千峰”,处处都是神话般的境界。当您乘上古老的竹筏,漂行于奇峰碧野之间,冲激流、过险滩、听黄梅小调、粗犷山歌、食山野小菜、竹筒蒸饭、看鱼虾戏脚、如画美景,体会淳朴的民风民俗,欣赏秀丽的山水风光,仿佛置身于无尽的诗情画意之中,其乐无穷。 岳西的人民热情好客,只要你来岳西作客,人们就会十分热情的款待你!主人呢,会炒几碟小菜,敬你几杯酒,说上几句暖人心怀的贴心话。等你临走的时候,他们会塞上几包土特产,有板栗,茶叶,香菇,木耳……请到我的家乡来吧,这里风景美,环境好,我们一定会热情欢迎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