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女子闺怨的诗句1、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 2、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沈如筠 3、靡芜盈手泣斜晖,闻道邻家夫婿归。别日南鸿才北去,今朝北雁又南飞。 春来秋去相思在,秋去春来信息稀。扃闭朱门人不到,砧声何事透罗帏。--鱼玄机 4、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 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李清照 6、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 7、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 8、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温庭筠 9、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 10、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金昌绪 11、妾身悔作商人妇,妾命当逢薄幸夫。别时只说到东吴,三载余,却得广州书。--徐再思 12、去年离别雁初归,今夜裁缝萤已飞。征客近来音信断:不知何处寄寒衣?--张纮 13、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纳兰性德 14、垂柳依依惹暮烟,素魄娟娟当绣轩。妾身独自眠,月圆人未圆。 啼得花残声更悲,叫得春归郎未知。杜鹃奴倩伊,问郎何日归?--王元鼎 15、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 古往今来,述说闺怨的诗词数不胜数,特别是唐宋两代,关于闺怨的诗词佳句写的非常好,不再赘述! 2.关于描写闺怨的诗句闺怨诗属于汉族古典诗歌,主要集中在唐代这一时期,其中又有特别的一类称为宫怨诗。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看看下面这些有没有你想要的: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 昨夜梦渔阳。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 司马扎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 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闺怨 圣神贤 惊奇无奈春悄掩。看花痕,泪满面。凝脂粉抹饰朱颜。 应是无缘春去远。但徘徊,失意千。寂寞容颜是君添。 闺怨 圣神贤 叫君年年身去远,闺楼独看花从月。花丛月,人不见。 倒是无眠惹秋思,只把光阴为情痴。为情痴,泪何时?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摊破浣溪沙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长门怨 刘长卿 何事长门闭,珠帘只自垂。 月移深殿早,春向后宫迟。 蕙草生闲地,梨花发旧枝。 芳菲自恩幸,看著被风吹。 春怨 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3.形容闺中女子的词语待字闺中 拼音 dài zì guī zhōng 正音 中;不能读作“中毒”的“zhònɡ”。 辨形 待;不能写作“侍”。 近义 反义 结构 偏正式。 英译 用法 养成一个如珠似玉的女儿,不特好才貌,还缠得一双小足儿,现年十七岁,待字深闺。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二回 来自 《礼记·曲礼上》:“女子待嫁,笄而字。” 4.求,形容,女子被男子抛弃后,女子独在闺中的愁怨 的诗词你是不是要很多首?1斗百花 柳永飒飒霜飘鸳瓦,翠幕轻寒微透,长门深锁悄悄,满庭秋色将晚,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长是淹残粉面。 鸾辂音尘远。 无限幽恨,寄情空〔歹带〕纨扇。 应是帝王,当初怪妾辞辇, 陡顿今来,宫中第一妖娆,却道昭阳飞燕。写的是秋天的,又是写闺怨的。 前半阕写景,后半阕用了一个典故:班婕妤曾经为汉成帝很是宠幸, “成帝游于后庭,尝欲与婕妤同辇载,婕妤辞曰: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善其言而止。太后闻之,喜曰: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 但是后来汉成帝得到了赵飞燕,就冷落了班婕妤。这里用班婕妤的口吻说到:难道是怪我当时出游时不和他乘一辆车子,所以今天宫中最受宠的就变成了赵飞燕?2斗百花 柳永煦色韶光明媚。 轻霭低笼芳树。池塘浅蘸烟芜,廉幕闲垂风絮。 春困厌厌,抛掷斗草工夫,冷落踏青心绪。终日扃朱户。 远恨绵绵,淑景迟迟难度。年少傅粉,依前醉眠何处。 深院无人,黄昏乍拆秋千,空锁满庭花雨。这一首很好理解,就不解释了。 不过是春愁的。3江城子 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一首也很好理解:西城杨柳青青,勾起了我的离愁,泪水止不住。 我还记得当时你回来时乘着小舟,我还为你把舟绳系上岸边垂柳,而今碧野朱桥,只记得当年事,只看见当年的水,却看不见当年人了。青春易逝,年华易老,飞絮落花时候登上层楼,就算春江都是眼泪化作,也流不尽如许多的哀愁。 4生查子 欧阳修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稍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月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首也很容易明白的。只不过又是春不是秋。 5 浣溪沙 纳兰性德谁道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首词其实是悼亡词,纳兰的妻子卢氏死后,他常常写这样的词。但是也可以当离别词来看:以往一起“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以为是一种平常得不能再平常得事,可是为什么现在回忆起来,让我泪流满面的都是这种寻常事?这种词很多的···。 5.闺怨一诗,开头写闺中少女不曾愁,是否违反题意不会的~ 建议你去看看王昌龄的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题称“闺怨”,一开头却说“闺中少妇不曾愁”,似乎故意违反题面。其实,作者这样写,正是为了表现这位闺中少妇从“从曾愁”到“悔”的心理变化过程。丈夫从军远征,离别经年,照说应该有愁。之所以“不曾愁”,除了这位女主人公正当青春年少,还没有经历多少生活波折,和家境比较优裕(从下句“凝妆上翠楼”可以看出)之外,根本原因还在于那个时代的风气。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当时人们“觅封侯”的一条重要途径。“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成为当时许多人的生活理想。在这种时代风尚影响下,“觅封侯”者和他的“闺中少妇”对这条生活道路是充满了浪漫主义幻想的。从末句“悔教”二字看,这位少妇当初甚至还可能对她的夫婿“觅封侯”的行动起过一点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个对生活、对前途充满乐观展望的少妇,在一段时间“不曾愁”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第一句点出“不曾愁”,第二句紧接着用春日登楼赏景的行动具体展示她的“不曾愁”。一个春天的早晨,她经过一番精心的打扮、着意的妆饰,登上了自家的高楼(翠楼即青楼,古代显贵之家楼房多饰青色,这里因平仄要求用“翠”,且与女主人公的身份、与时令季节相应)。春日而凝妆登楼,当然不是为了排遣愁闷(遣愁何必凝妆),而是为了观赏春色以自娱。这一句写少妇青春的欢乐,正是为下段青春的虚度、青春的怨旷蓄势。 第三句是全诗转关。陌头柳色是最常见的春色,登楼览眺自然会看到它,“忽见”二字乍读似乎有些突兀。关键就在于这“陌头杨柳色”所引起的联想与感触,与少妇登楼前的心理状态大不相同。“忽见”,是不经意地流目瞩望而适有所遇,而所遇者--普普通通的陌头杨柳竟勾起她许多从未明确意识到过的感触与联想。“杨柳色”虽然在很多场合下可以作为“春色”的代称,但也可以联想起蒲柳先衰,青春易逝;联想起千里悬隔的夫婿和当年折柳赠别,这一切,都促使她从内心深处冒出以前从未明确意识到过而此刻却变得非常强烈的念头--悔教夫婿觅封侯。这也就是题目所说的“闺怨”。 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结果反而惹起一腔幽怨,这变化发生得如此迅速而突然,仿佛难以理解。诗的好处正在这里:它生动地显示了少妇心理的迅速变化,却不说出变化的具体原因与具体过程,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让读者去仔细寻味。 短篇小说往往截取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加以集中表现,使读者从这个横断面中窥见全豹。绝句在这一点上有些类似短篇小说。这首诗正是抓住闺中少妇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刹那,作了集中的描写,使读者从突变联想到渐进,从一刹那窥见全过程。这就很耐人寻味。 〔注〕①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注:“不曾”一本作“不知”。作“不曾”与凝妆上楼,忽见春光,顿觉孤寂,因而引起懊悔之意,相贯而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