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莞理工学院简介东莞理工学院是广东东莞的第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省市共建,以市为主,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任名誉校长。 学校于1990年筹办,1992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变更为本科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06年5月获批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年5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并获良好成绩,2009年2月获批成为广东省立项建设的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所在的东莞市,是中国近代历史开篇地、改革开放前沿地,经济实力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第十二位、全国地级市第一位,是“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之一。 东莞市委市政府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高度重视,为学校办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学校还成立了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了杨振宁奖学金。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主校区坐落在科技与山水共一色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内,占地1500亩,是一座花园式、现代化的校园,办学设施完善,教学实验设备充足,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日臻完善。 建有10个教学实验中心,其中“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图书馆建筑面积达27000多平方米,藏书100万册,数字资源11500GB,期刊5000余种,其中现刊2300多种;开通千兆校园网,建立了20000多个信息点;体育场馆中心面积达86000平方米,是国家田径队挂牌基地,2006年成功协办了广东省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莞城校区面积320多亩,交通便利,湖光山色,绿树成荫,环境优美。 学校建立了以工学、管理学为重点,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设有14个院(系、部)、26个本科专业,8个专科专业。其中本科层次省内在第二批A线招生,同时面向其他十多个省、市、区招生;专科层次在第三批A线面向省内招生。 现有普通全日制学生10427人,其中本科生8600人,专科生1827人,成人教育学生12270人。创办了按新机制运作的本科独立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在莞城校区办学,目前在校生9387人。 学校师资队伍精干,人才荟萃。现有教职工1106人,其中正高职称88人,博士12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 专任教师中,67.5%以上是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或者是出国留学、进修人员;44.9%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聘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徐建中院士为双聘院士,聘请了世界著名数学家、菲尔斯数学奖获得者丘成桐博士等国内外一批著名的专家学者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构建综合培养方案,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依托东莞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校先后与东莞的著名企业或有关单位签署协议,建立了113个稳定的实习基地,聘请了200多名实习顾问。学校积极开展“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建设,引导学生开展各类科学研究活动,其中机器人研究、太阳能汽车研制等项目,有的获得了发明专利、取得了软件版权,有的发表了研究论文,有的参加了国家级或省级科学竞赛并获奖。 “来东莞理工求学,留东莞发展创业”已成为众多考生的心愿。 学校不断加强科研,努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科研促进教学水平提高。 学校积极支持“科技东莞”战略,重视与其他科研院所、企业或国外机构联合,建立了东莞市清洁生产科技中心、中瑞精密制造技术中心、东莞分布式能源研究中心等一批重点科研平台;在校内联合建立实验室,积极参与中科院与市政府共建的“散裂中子源”项目。近四年来,学校还承担了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粤港澳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等200多项。 学校教师还获得了日内瓦国际专利技术成果博览会金奖、国家发明专利奖、省科技进步奖和东莞市科技进步奖等科技奖励及一批发明专利。 学校切实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以开展覆盖整个学年的校园文化巡礼活动、“三下乡”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为载体,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学校开展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后7次获得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授予的“先进单位”称号。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屡创佳绩。 学校设立了篮球、足球、田径、武术、乒乓球、游泳、赛艇等7支高水平运动队。近年来,学校在广东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CUBA广东赛区篮球赛、广东省大学生篮球联赛等各类体育竞赛中争金夺银。 学校组建的学生艺术团坚持“送艺下乡”,多次到东莞市镇街、村(居)进行文艺演出,深受好评。 学校积极扩大与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与世界排名前一百位的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探索开办“东莞McMaster大学项目”,与瑞士南方应用科技大学合作开展教育培训和科研合作,与中科院、意大利佩鲁贾大学、瑞典麦兰德隆大学联合开展生态工业园项目,与瑞士、加拿大。 二、东莞松山湖理工学院介绍东莞理工学院是广东东莞的第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省市共建,以市为主,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任名誉校长。 学校于1990年筹办,1992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变更为本科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06年5月获批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年5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并获良好成绩,2009年2月获批成为广东省立项建设的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所在的东莞市,是中国近代历史开篇地、改革开放前沿地,经济实力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第十二位、全国地级市第一位,是“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之一。 东莞市委市政府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高度重视,为学校办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学校还成立了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了杨振宁奖学金。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主校区坐落在科技与山水共一色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内,占地1500亩,是一座花园式、现代化的校园,办学设施完善,教学实验设备充足,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日臻完善。 建有10个教学实验中心,其中“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图书馆建筑面积达27000多平方米,藏书100万册,数字资源11500GB,期刊5000余种,其中现刊2300多种;开通千兆校园网,建立了20000多个信息点;体育场馆中心面积达86000平方米,是国家田径队挂牌基地,2006年成功协办了广东省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莞城校区面积320多亩,交通便利,湖光山色,绿树成荫,环境优美。 学校建立了以工学、管理学为重点,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设有14个院(系、部)、26个本科专业,8个专科专业。其中本科层次省内在第二批A线招生,同时面向其他十多个省、市、区招生;专科层次在第三批A线面向省内招生。 现有普通全日制学生10427人,其中本科生8600人,专科生1827人,成人教育学生12270人。创办了按新机制运作的本科独立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在莞城校区办学,目前在校生9387人。 学校师资队伍精干,人才荟萃。现有教职工1106人,其中正高职称88人,博士12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 专任教师中,67.5%以上是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或者是出国留学、进修人员;44.9%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聘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徐建中院士为双聘院士,聘请了世界著名数学家、菲尔斯数学奖获得者丘成桐博士等国内外一批著名的专家学者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构建综合培养方案,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依托东莞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校先后与东莞的著名企业或有关单位签署协议,建立了113个稳定的实习基地,聘请了200多名实习顾问。学校积极开展“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建设,引导学生开展各类科学研究活动,其中机器人研究、太阳能汽车研制等项目,有的获得了发明专利、取得了软件版权,有的发表了研究论文,有的参加了国家级或省级科学竞赛并获奖。 “来东莞理工求学,留东莞发展创业”已成为众多考生的心愿。 学校不断加强科研,努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科研促进教学水平提高。 学校积极支持“科技东莞”战略,重视与其他科研院所、企业或国外机构联合,建立了东莞市清洁生产科技中心、中瑞精密制造技术中心、东莞分布式能源研究中心等一批重点科研平台;在校内联合建立实验室,积极参与中科院与市政府共建的“散裂中子源”项目。近四年来,学校还承担了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粤港澳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等200多项。 学校教师还获得了日内瓦国际专利技术成果博览会金奖、国家发明专利奖、省科技进步奖和东莞市科技进步奖等科技奖励及一批发明专利。 学校切实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以开展覆盖整个学年的校园文化巡礼活动、“三下乡”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为载体,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学校开展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后7次获得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授予的“先进单位”称号。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屡创佳绩。 学校设立了篮球、足球、田径、武术、乒乓球、游泳、赛艇等7支高水平运动队。近年来,学校在广东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CUBA广东赛区篮球赛、广东省大学生篮球联赛等各类体育竞赛中争金夺银。 学校组建的学生艺术团坚持“送艺下乡”,多次到东莞市镇街、村(居)进行文艺演出,深受好评。 学校积极扩大与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与世界排名前一百位的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探索开办“东莞McMaster大学项目”,与瑞士南方应用科技大学合作开展教育培训和科研合作,与中科院、意大利佩鲁贾大学、瑞典麦兰德隆大学联合开展生态工业园项目,与瑞士、加拿大、美国、。 三、东莞理工学院和东莞理工城市学院的关系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是东莞理工学院下属的独立学院。 所谓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 独立学院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独立学院还按国家有关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的规定,独立填报《高等教育基层统计报表》。 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高校独立学院发放毕业证书有变,2003年独立学院招收的新生,毕业证书不再发放母体高校的证书,改发独立学院的证书。学士学位证书还是由母体高校发放。 就是说在东莞理工城市学院就读,毕业后发放毕业证的是东莞理工城市学院,而不是东莞理工学院。 扩展资料: 1、东莞理工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是广东东莞市的第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任名誉校长。 学校于1990年筹办,1992年4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变更为本科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06年5月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年5月提前参加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以良好成绩通过; 2010年6月被批准为61所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之一,2015年9月被确定为广东省重点支持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单位,2018年5月被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8年10月成立国际联合研究生院。从2019年起,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 截至2019年6月,学校有松山湖、莞城两个校区,共占地2340亩;设有18个学院,52个本科专业;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有教职工1600人,其中正高职称人员170人、副高职称人员350多人,博士700多人;有普通全日制学生20252人;图书馆累计藏书200万册;有6个广东省重点学科。 2、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是2004年6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独立学院。2009年,由东莞理工学院和广东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举办,并于2011年,择址东莞市寮步镇建设新校区。 坐落于中国最具魅力、最具经济活力的“世界工厂”、全国文明城市的东莞,涵盖了工、理、文、法、经、商、艺等学科门类,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东莞理工学院、广东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举办,按新机制运作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 学院位于东莞市寮步镇松山湖大道旁,校园规划用地1228亩,完成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设有12个二级学院,41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22000人。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东莞理工学院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独立学院 四、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所以学习氛围不会很浓,如果是为了这个目的来城市学院那你就错了,将来毕业后考研考博,谁都不知道以后的就业情况,有很明确的目标,东莞人普遍有钱,培养人才的目标也是这个。 老师的水平可以的,而且大学三年,它不是一所研究型的大学、四年,比较适应社会,那城市学院的培养环境绝对值得你考虑。如果你想搞研究,只是城市学院的东莞生源占多数。 有一点可以告诉你的是,又关心员工,城市学院现在的院长是个好院长,那城市学院不是很适合你,因此学生出来通常都是知识基础不是很好,因为东莞近几年经济比较好,活动和社会实践比较多,既关心教学:就是服务东莞,娱乐节目多,城市学院的办学宗旨就是为东莞这个城市服务的,但交际能力很好,但如果你是想读完大学后就出来社会城市学院现在留校不容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