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岛湖的诗句

1.千岛湖的诗句千岛湖诗句

南朝人沈约曾以诗句 洞澈随清浅, 皎镜无冬春. 千仞写乔树, 百丈见游鳞. 赞美了千岛湖源水之至清 千岛湖汇集了很多山泉 “农夫山泉,有点甜”的广告语可谓家喻户晓. 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 杜牧的:“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白居易:“春来江水绿如蓝” 朱熹的:“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也经常被当今作家用来形容千岛湖 另外千岛湖位于浙江淳安境内. 清代诗人黄仲则面对新安江滩多流急所感写过一篇: 一滩又一滩, 一滩高十丈. 三百六十滩, 淳安在天上.。

2.描写湖水的诗句

<;谒金门>>;-----冯延巳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捋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

孤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苏轼《夜泛西湖五绝》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明代王瀛《苏公堤》中“荫浓烟柳藏莺语,香散风花逐马蹄”的诗句。诗句集中描写了苏堤醉人的景色。“西湖风景六条桥,一株杨柳一株桃。”每到阳春三月,柳丝轻扬,翠浪翻空,碧桃吐艳,红霞满地,十里长堤,弥漫着绿烟彩雾,馨香馥郁,令人陶醉。明代张宁《苏堤春晓》诗道:“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画船人未起,侧枕听莺啼。”南宋吴唯信《苏堤清明即事》诗云:“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陆游也有 “花满苏堤柳满烟”的诗句。可见,写苏堤都离不开烟柳、红桃、歌莺。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白居易

径行塔下几春秋,每恨无因到上头。-----郑清

3.描写湖的诗句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雍陶《题君山》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

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 --韩愈《登岳阳楼》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章丞相》

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范仲淹《岳阳楼记》。

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4.关于泸沽湖的诗句

七绝·泸沽湖一景(新韵)

山泉水澈楼台阁,四面群峰峭壁崖。

倒影湖中奇丽景,明珠青翠锁烟霞。

七绝·泸沽湖

秀山环抱玉明珠,秀水波浮秀女图。

不赏清宁幽静美,唯闻母系识今殊。

七绝·游泸沽湖

神山仙岛画湖中, 日照三时景不同。

渔曲槽船闲唱渡, 素裙飘处鹤翔空。

忆江南·泸沽湖风情(二首)

湖光美,舟上戏烟波。心漾涟漪人欲醉,神驰画意棹清歌,玛达咪多多。

良宵短,折柳别阿哥。月出芬芳沾玉露,云飞缱绻沐银河,明日意如何?

多情夜,神秘是摩梭。篝火红融歌浪漫,弦音清袅舞婆娑,柔曲戏秋波。

花楼早,鸡唱别情歌。他日阿哥如有梦,梦中是否忆姣娥,羞答醉颜酡。

七律·游泸沽湖

沽水湛蓝山湛清,摩梭家访拜神灵。

悠闲野鸭湖中戏,烂漫桃花岸上迎。

篝火光腾民族舞,走婚夜合玉人盟。

麻尼堆下晨三转,玛达咪哉吾亦诚。

七律·游泸沽湖

沽水湛蓝山湛清,摩梭家访拜神灵。

悠闲野鸭湖中戏,烂漫桃花岸上迎。

篝火红腾民族舞,走婚黑夜玉人盟。

麻尼堆下晨三转,玛达咪哉吾亦诚。

七绝·二韵泸沽湖

一韵

水碧山青好地方,如来此处洗离肠。

功名利禄全抛却,不悔人间买醉郎。

二韵

泸沽湖水洗离肠,惹落无痕两袖香。

数只渔舟堪想象,碧流玉镜锁天光。

一翦梅·泸沽湖

秀美泸沽碧玉平,飘渺微波,点点疏星。

小舟飘动白云中,撒网渔家,梦幻穿行。

雪色神山薄雾萦,海誓心田,湖畔山盟。

摩梭村寨把人迎,篝火琵琶,咣荡仙琼。

5.形容湖泊的诗句

描写湖泊的诗句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2、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章丞相》

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唐·刘禹锡《望洞庭》

6、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岳阳楼记》

7、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8、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9、舟如空里泛,人似镜中行。()——释惠标《咏水》

10、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雍陶《题君山》

11、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12、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13、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画船人未起,侧枕听莺啼。——张宁

14、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1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16、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韩愈《登岳阳楼》

17、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18、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19、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0、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6.描写湖的诗句有哪些

望洞庭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代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作者】张说 【朝代】唐代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登岳阳楼

【作者】陈与义 【朝代】宋代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湖上

【作者】徐元杰 【朝代】宋代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7.关于泸沽湖的诗句有哪些

《泸湖三岛》——清代 刘秉肃

何处来三岛,苍茫翠色流。

嶙峋吞海气,缥缈壮边陲。

叠幛临波动,连峰倒影浮。

浦寒猿啸月,汀冷雁鸣秋。

雨后烟鬟净,云中螺碧幽。

乘槎如有约,即此是仙州。

泸沽湖,俗称左所海,古名勒得海、鲁枯湖,纳西族摩梭语“泸”为山沟,“沽”为里,意即

山沟里的湖,湖位于四川省盐源县与云南省宁蒗县交界处,为川滇共辖,湖东为盐源县泸沽湖

镇(原左所区),湖西为宁蒗县永宁乡。 湖泊略呈北西一东南走向,南北长9.5公里,东西宽

5.2公里,湖岸线长约44公里,湖泊面积50.1平方公里,集水面积247.6平方公里,最大水深

105.3米,平均水深为40.3米,湖水库容量为22.52亿立方米,湖水最大透明度达12米,湖面海

拔2685米。

泸沽湖属高原断层溶蚀陷落湖泊,由一个西北东南向的断层和两个东西向的断层共同构成。属

长江上游干流金沙江支流雅砻江支流理塘河水系。泸沽湖入湖河流共18条(云南部分11条,四

川部分7条),湖水经东侧的大草海注入盐源县境内前所河,再注入盖祖河(下游称永宁河),

再注入卧龙河(又名卧落河、盐源河),入流理塘河,最后排入长江上游干流段金沙江的支流

雅砻江

泸沽湖是云南省海拔最高的湖泊,是中国第三大深水湖泊。泸沽湖周边主要居住着摩梭人、彝

族和普米族,沿岸居住有蒙古族7种民族,约1.3万人。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