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阿里山的诗句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描写秋天的诗:《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夜曲》【唐】王维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子夜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月》【唐】白居易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描写秋天的词:《苏幕遮》【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渔家傲》【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年代:唐作者:李峤作品:风内容: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山行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江上》 刘大白归巢的鸟儿,尽管是裷了,还驮著斜阳回去。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一九二三年)《鸽子》 胡适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看他们三三两两,回环来往,夷犹如意,——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一九一八年)《秋晨》 于赓虞别了,星霜漫天的黑夜,我受了圣水难洗的苦孽,你方从我的背上踏过,欢迎啊,东曙,你又已复活!在这最后的瞬间,我睁眼双手抱住太阳的脚,看叶颤,花舞,听市声沉醉,直到落下欢欣的眼泪!(一九三四年)《沪杭车中》 徐志摩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艳色的田野,艳色的秋景,梦境似的分明,模糊,消隐,——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一九二八年)《私语》 徐志摩秋雨在一流清冷的秋水池,一颗憔悴的秋柳里,一条怯懦的秋枝上,一片将黄未黄的秋叶上,听他亲亲切切喁喁唼唼,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情语情节,临了轻轻将他拂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跟着秋流去。 这秋雨的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情诗情节,也掉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跟着秋流去。(一九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秋月呀》 徐志摩秋月呀!谁禁得起银指尖儿浪漫地搔爬呵!不信但看那一海的轻涛,可不是禁不住它玉指的抚摩,在那里低徊饮泣呢!就是那:无聊的云烟,秋月的美满,熏暖了飘心冷眼,也清冷地穿上了轻缟的衣裳,来参与这美满的婚姻和丧礼。 (一九二二年十月六日)《秋月》 徐志摩一样是月色,今晚上的,因为我们都在抬头看——看它,一轮腴满的妩媚,从乌黑得如同暴徒一般的云堆里升起——看得格外的亮,分外的圆。它展开在道路上,它飘闪在水面上,它沉浸在水草盘结得如同忧愁般的水底;它睥睨在古城的雉堞上,万千的城砖在它的清亮中呼吸,它抚摸着错落在城厢外内的墓墟,在宿鸟的继续的呼声里,想见新旧的鬼,也和我们似的相依偎的站着,眼珠放着光,咀嚼着彻骨的阴凉:银色的缠绵的诗情如同水面的星磷,在露盈盈的空中飞舞。 听那四野的吟声——永恒的卑微的谐和,悲哀揉和着欢畅,怨仇与恩爱,晦冥交抱着火电,在这幽绝的秋夜与秋野的苍茫中,“解化”的伟大在一切纤微的深处展开了婴儿的微笑!(一九三0年十月)《秋天的梦》 戴望舒迢遥的牧女的羊铃,摇落了轻的树叶。秋天的梦是轻的,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 于是我的梦静静地来了,但却载着沉重的昔日。哦,现在,我有一些寒冷,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 (一九三一年一月)《霜花》 戴望舒九月的霜花,十月的霜花,雾的娇女,开到我鬓边来。装点着秋叶,你装点了单调的死,雾的娇女,来替我簪你素艳的花。 你还有珍珠的眼泪吗?太阳已不复重燃死灰了。我静观我鬓丝的零落。 2.描写台湾阿里山的广告词有 描写台湾阿里山的广告词有歌里不是有吗? 阿里山的月亮圆呀我们看得见 日月潭的流水声呀我们听得见 放风筝的小女孩手里牵着线 线的那边飘呀飘真情一片 -- 呀罗呀罗呀罗呀喂………… 阿里山的月亮那么圆我们看得见 日月潭的那个流水声我们听得见 ---- 长城上的太阳红呀我们看得见 黄河里的波涛声呀我们听得见 划龙舟的少年轻轻摇着船 岸边上的姑娘盼盼你快靠岸 -- 呀罗呀罗呀罗呀喂………… 阿里山的月亮那么圆我们看得见 日月潭的那个流水声我们听得见 我们共有一片天爱让我们心相连 我们共有一个家来相依相伴到永远 情牵着你呀情牵着我呀 相依相伴到永远 3.描写阿里山自然风光的语段中新网6月27日电 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28日启动,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阿里山、日月潭之外,台湾地区22个县市的自然山水,景色都有美丽诱人之处。 最美阿里山在盛夏 观日出、赏云海美不胜收 阿里山位于台湾嘉义市东面嘉义县境内,毗邻台湾最高峰玉山。赴台个人游6月启动,正值盛夏,而体验阿里山美景正是夏天最特别。 拥有日出、云海、晚霞、神木及铁道等奇景的阿里山,海拔约2200米,终年凉爽舒适,夏季白天平均温度约20度、夜晚约16度左右、凌晨观日山时约14度,气温适中宜人。除了赏日外,现在园区内射干菖蒲、黄花着生杜鹃现正盛开,美不胜收。 此外,阿里山也是台湾地区樱花最美的地方,春季赴阿里山观赏樱花也是不错的选择。据了解,阿里山景区内仅是从日本传来的染井吉野樱就多达1900多株,像是阿里山派出所、阿里山宾馆、沼平车站及沿线、贵宾馆、木兰园、林务局招待馆、三代木等处,都可以欣赏染井吉野樱花海如雪的踪影,3月中开始绽放、3月底进入盛开期的染井吉野樱,可说是阿里山樱花季最美丽的主角。 高山地区湿冷多雾,使花瓣呈淡雪色、花心粉红的染井吉野樱看起来像是一层层晕染在山头的雪白云海,当山间微风掠过,迎面扑来如雪花般轻柔的樱花雨,弱不禁风的姿态让人觉得凄美的怅然。但若是天气晴朗的午后,黄昏前夕阳的光晕照射在樱花上,平常看起来脆弱嫩白的花瓣彷佛吸取了阳光精华,变成极为娇艳的粉红色,完全是截然不同两种花颜,令人惊诧。 另外,为了再创阿里山旅游高峰,阿里山园区管理部门还规划了“阿里山新八景”,包括塔山奇岩、小笠原山、水山巨木、二十八号巨木、阿里山神木遗迹、慈云观景、神怡流瀑、香林拱桥,也很值得游客上山体会。 “台湾三峡”太鲁阁大峡谷 台湾三峡太鲁阁大峡谷位于台湾东部花莲县西北,以峡谷及山岳为主要地形特色,峡谷地形以立雾溪最具代表性。 百万年来,丰沛的立雾溪水从海拔3000多米的合欢山急流而下,不断向下侵蚀。水流切割使得峡谷越来越深,形成了今天垂直陡立的U型大峡谷,最深处达百米。 站在悬崖峭壁上凿出的公路边往下看,深不见底。其中最险峻的大峡谷有三段,人称“台湾三峡”。 太鲁阁源自台湾岛内少数民族泰雅语“鲁阁”,原意是桶的意思。这里地势险要,古时曾为战场,随处可见石头碉堡,易守难攻,好似铁桶一般。 太鲁峡谷中一个壮观景点是“虎口一线天”。断崖紧接着残壁,人在峡中,只见三面崖壁,仰首只见谷天一线。 由于峡谷断裂线毫无规则,险崖犬牙交错,左转右旋,钻进岩腹的隧洞一个接着一个,如同进入地道中的迷宫,这是太鲁阁峡谷中的一大奇观。 搭乘“山谷的微笑” 体验台湾山水佳胜日月潭 日月潭是大陆民众普遍耳熟能详的台湾美景之一,日月潭位于南投县鱼池乡水社村,是台湾唯一的天然湖,由玉山和阿里山之间的断裂盆地积水而成。 湖面海拔760米,面积约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0米,湖周长约35公里。 被青山环绕的日月潭,是台湾闻名遐迩的山水佳胜,景致迷人。 湖中的小岛拉鲁岛是台湾原住民的圣地,以此为界,因北半部潭形如太阳,南半部潭形如月亮故名为日月潭。澄清的潭水衬着圆山的轻袅烟雾,加上潭面小舟激起的阵阵涟漪,交织出古典诗画的意境。 相较于一般的乘船游览日月潭,改搭乘缆车或将领略别样的日月潭美景。有服务于日月潭缆车12年的技师表示,这套缆车系统从九族搭乘时,首先会先感受到一阵宛如云霄飞车的视觉刺激感受,原来是两个塔柱之间的43度高倾角,让游客惊叫连连,而这个43度的高倾角,已经接近缆车最大倾角45度的极限。 接着缆车上升到达海拔1044米高的卜吉山时,会跨越一段宽786米的山谷,缆索在空中画出一抹漂亮的弧线,因此有个美丽的名字叫做“山谷的微笑”,在此游客可以鸟瞰整个湖面,看着波光四射的美景,享受高海拔的沁凉时光。 台湾第一高峰——玉山 玉山公园以山为名,因山而峻秀,范围内含括全台三分之一的名山。 有傲视东北亚的玉山,中央山脉之最的秀姑峦山,十峻之尊的玉山东峰,南台首岳的关山及东台第一霸的新康山等。这些山高低有别,形容互异,却又各擅胜场,全是登山者之最爱。 玉山山块因欧亚、菲律宾板块相挤撞而高隆,主棱脉略呈十字形,南北长而东西短,十字之交点即为玉山主峰,海拔3952米。从西南向眺,玉山尖峭峥嵘;由东北向观,则雍容华贵;帝王之相,名实相符,不失第一风范。 衬显主峰者为东、南、西、北诸峰。 东峰高3869米,北壁陡立千仞,望之俨然,因而被 尊为十峻之首。 南峰山顶尖锐,为黑色页岩所构成,远望嵯峨突兀,狰狞可怖,险峻可比美东 峰。西山林木森森,虽列为百岳,但宜亲易近;当夕日西斜,云环雾绕之时,颇能让人遗世忘忧。 北峰棱长而缓,山顶双头并立,望如驼峰。 延绵玉山山块东边的是中央山脉,包含登山界惯称的南二段及南一段的北端。 北起马博拉斯山,南迄关山,群峰迤逦数十公里,瑰丽壮阔,纵横其上,阔心怡神。 花东纵谷——最壮丽的飞瀑奇观 花东纵谷是指台湾岛内中央山脉与海岸山脉之间的狭长谷地,因地处欧亚大陆陆板块与。 4.赞美宝岛台湾的小诗有哪些1、你是我的姐妹,你那肥沃的土地,你那美丽的灯光,让我把心留在了那里,金璧辉煌,留恋萦绕,已不能来赞美你,我的宝岛--台湾。 2、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闲。青山拥碧水,明潭抱绿珠。 3、状似芭蕉貌似岛, 阿里山底雾气绕。 兰花蝴蝶鱼米乡, 日月神潭岛中宝。 4、海上明珠,风光旖旎。 5、春江水暖鸭先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行政类别:省级行政区 电话区号:+886 台湾(Taiwan)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总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包括台湾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64个岛屿。台湾岛面积35882.6258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一大岛,7成为山地与丘陵,平原主要集中于西部沿海,地形海拔变化大。 由于地处热带及亚热带气候之交界,自然景观与生态资源丰富。人口约2350万,逾7成集中于西部5大都会区,其中以首要都市台北为中心的台北都会区最大。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原住民族(高山族)在17世纪汉族移入前即已在此定居;自明末清初始有较显著之福建南部和广东东部人民移垦,最终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社会。 5.描写台湾自然风光的句子有哪些1、经过一路颠簸,我们终于来到台湾的日月潭边,举目一望,立刻被她迷人的湖光山色所陶醉。一派澄碧湖水在晴天丽日下静静地闪耀着宝蓝色的光芒,就像纯洁的婴儿甜蜜地偎依在母亲怀中酣睡。 2、我们游览了日月潭北山腰上文武庙,殿宇沿山势而建,分前、中、后三殿,占地广阔,色彩以金黄色为主,为宫殿式庙宇,气势雄伟,美轮美奂。 3、台湾阿里山的林涛神木、遍野樱花、壮丽云海、祝山日出、绚丽晚霞和高山铁路等等奇观,不知令多少人神往。 4、台湾的阿里山如一首含蓄隽永的诗,如一杯醇香甘甜的酒,如一幅色彩优美的画,如一首深情动听的歌。 5、环绕台湾岛旅游,我时常被那里的美丽景色所感染,所打动。我觉得,台湾当之无愧是一处旅游的好地方。那里的蓝天白云、碧海青山,还有那芭蕉椰林以及海风吹拂下的热带风光,就像一幅幅图画出现在眼前。 6、阳光的辉映下,阿里山的千山万壑,全都笼罩在云雾之中。有些地方浓雾把一切都遮蔽了,无所谓天,无所谓树,也无所谓高山和深谷。 7、台湾四周沧海环绕,境内山川秀丽,到处是绿色的森林和田野,加上日照充足,四季如春,有“美丽宝岛”的美誉。 8、作为著名的世界旅游胜地,台湾岛上的风光,可概括为“山高、林密、瀑多、岸奇”等几个特征。 9、台湾的垦丁是我最喜欢的地方,海天交接处是一弯美妙的弧形,影影约约看见几艘船只正在开行。 10、让人难以忘怀的台湾的西子湾。西子湾的两道防波堤像细长的臂膀把微微泛着金色的一片海水揽在怀里,海潮不再奔涌,平静地带着涟漪写就的笑脸,在等待这一天中最为祥和平静的黑白交接。 11、阿里山的景色更是宜人,在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向远处望去,朦胧的云海像白色的棉花糖,最高处海拔2663米,以其神木、樱花、云海、日出四大胜景而驰誉全球,故有“不到阿里山,不知台湾的美丽”之说。 12、台湾的太鲁阁大峡谷也是一个很好的去处,山高谷陡,岭巉峡长,崖似刀削,岩如壁立,树木阴深,溪流湍急,涛声隆隆,如雷过涧。 13、“青山拥碧水,明潭抱绿珠。”日月潭是一首诗,一幅画,也是一张明信片。多美的湖呀。一个像太阳,一个像月亮。 14、慈湖两侧葱郁的青山呈v字型,倒映在清澈的湖面,美妙绝伦的大自然的造化,引得游人驻足流连,确实是全台北、乃至全台湾最为优雅和幽静的地方了。 15、日月潭是台湾最赋盛名的景点之一,乘坐游艇环湖而游是很惬意的事。湖水娇蓝,浪花奔涌,青山环抱,水鸟飞翔,红楼幢幢,白云悠悠,清风徐来,犹在画中。 6.阿里山纪行句子赏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如此人生可谓快哉!尤其在现代社会,背起行囊去远游的机会越来越多了,而旅游的目的地也有了更多可以选择的空间。锦绣中华、缤纷世界……倘若有兴致,就拿起笔记下自己的行程,将多一份美好的回忆在心头!《阿里山纪行》就是当代作家、文艺评论家、美学家吴功正于1997年畅游阿里山之后所写的一篇佳作。 此文为我们展示了阿里山美丽的风光,读之难忘。其写作上也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就让我们做一梳理吧。 构思精妙之美。 本文的谋篇布局是颇具匠心的,作者进行了仔细地修润,正如他自己在《我写〈阿里山纪行〉》中所讲“整个文章的毛胚出来了,然后便是细作琢磨、反复修改、润色。” “在篇章结构上,力图向精致化、精巧型的方向发展。”他的目标也的确实现了。 一首《高山青》风靡大陆各地。此歌就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红线。 开篇在宴席上轻轻的歌声里,不仅两岸学者的心融合在了一起,也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然后主体部分围绕这一点精妙细绘,以游踪为线索,走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完整地把整个阿里山的风景记录了下来,使得我们能窥见它的全貌,真正领略阿里山如画的美景。 从进山时林海的幽深、森林小火车的古典神韵到进入深山之后的清澈的潭水、静谧的林区、通幽的曲径、无边的森林、壮观的神木……处处如画。最后一段,仍用《高山青》来终结,再次强调“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一线穿珠,妙不可言。以歌开头,用歌结束,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全文三大部分,清晰明了,又无故意划分之嫌疑,乍看不觉,读后方悟。 凤头豹尾之美。 这篇文章的开头与结尾不只是首尾呼应,而且各有千秋,恰合古人所讲之“凤头豹尾”说。 第一段就像百鸟之王凤凰的头——卓而不群。 起笔平淡,由一次宴席中的一句话始,落到一首广为传唱、脍炙人口的歌上面,以悠扬的旋律开启下文。引用宛若天成,不着痕迹。 最后一段就是豹尾——短促有力,有戛然而止之美,有回味无穷之韵。它由下山路上不知名的谁哼起的《高山青》的旋律看似无意地回应开头,同时又宕开一笔,写到没有看到“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使文章平添了几分情趣,波澜顿生。 再回过头来归结全文“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的主旨,仅此一句,结束全文,留下无尽遐想。 过渡巧妙之美。 文章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按照游踪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依次写下来。但是他不仅避免了叫人生厌的流水帐式的写法,而且通过巧妙的过渡手法,在时间的推移里,让内容逐层深入,令结构摇曳生姿。 文中,第二段,“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是第一个推进文势的句子,由此作者开始了他的阿里山之旅。“从台北松山机场搭机,……然后改乘森林小火车进山”;“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运行,到了阿里山站”。 接着第二个推进文势的句子出现了。“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文章内容进一步加深,并且展开了下面的一系列美丽画卷,直到神木出现。 借助于它们,文章便呈现出层层推进之势,有一种多姿多彩的感觉。 点面结合之美。 阿里山是18座山的总称,光森林区就囊括了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四带,其美景层出不穷。而作者是怎么展示一个完整的阿里山的呢?点面结合的写法功不可没。 有面——莽莽林海、浓稠云雾,幽深之极,有点——坐在小火车上进山的独特感受;有面——满眼森林,静谧的世界,禅的世界,有点——神木,阿里山的标志、灵魂—……作者在移步换景的描写了各个景点的特征后,把这些汇总起来,就出来了整个阿里山的特征:幽深、宁静、清凉、神奇,展示了祖国河山的无限美好。 语言典雅之美。 作者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这一点在文中有充分的体现。那典雅的语言之美真可谓“掷地作金石声”。 例如:“亭午时分”出自郦道元的《三峡》,“入云深出亦沾衣”出自唐诗张旭的《山中留客》,“峰回路转”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诸如此类的语句很多,他游刃有余地把自己的积淀发挥得淋漓尽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