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于收复蓟州的诗句

一、歌颂古蓟州的诗

渔阳故郡,蓟州新府。

东临碣石,南望沧溟,

西连太行,北负燕山。

襟翠湖而带三河,

依京津而托承唐。

物华天宝,

龙光射挂月之巅;

人杰地灵,

五子登及第之科。

上元古界有剖面,

一页掀开亿万年。

九分天下属冀州。

西周燕国初定都,

春秋无终始建国。

西周春秋至西汉,

五定国都在此城。

隋唐元明大清朝,

初为渔阳后蓟州。

渔阳蓟州终归县,

喜登津门大家庭。

从此旧貌换新颜,

千年古城获新生。

古刹独乐玉观音,

千年一笑渡众生。

乾隆巡游到盘山,

诗言不再下江南。

蓟北雄关真如铁,

百年屹立铸精魂。

人间仙境八仙山,

无限风光在顶峰。

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朝代:唐代作者:杜甫原文: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译文及注释译文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

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书,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注释⑴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⑵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⑶涕:眼泪。⑷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⑸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⑹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⑺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作伴:与妻儿一同。

⑻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⑼便:就的意思。

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赏析杜甫在这首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

“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

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

“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

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

“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

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

“白日”,指晴朗的日子,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

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天的景物,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

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尾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

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

“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

“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

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全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

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浦起龙赞其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此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

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引王嗣奭的话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

三、关于“左宗棠”的诗句有哪些

1.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2.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3. 五风十雨岁则输,左图右史身其康。

从古爱人须学道,自来明善可诚身。

经济以诗书为鹄,文章得山海之华。

读破万卷诗逾美,朝作千篇日未晡。

无事时不可或倦,人贤者视其自修。

1. 释义:大将军率军西征尚未完成宏愿,我们仍然看到湖湘子弟遍部天山,你看西征的清朝大军,正是沿着夹道成阴的左公柳,把春天带到了边疆,让春风吹到了玉门关外。出自杨昌浚《恭诵左公西行甘棠 》

2. 释义:志存高远,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恪守中庸之道,追求圆满而不是完美;享受生命的福,体味人生的乐趣。择高处立,才能高瞻远瞩;就平处坐,才能消灾远祸;向宽处行,才能畅行无阻。出自左宗棠《题于江苏无锡梅园》

3. 释义:没有事的时候不可偷懒倦怠,要珍惜时光多读好书。贤人能士,主要靠自修自学,并非天生或老师教导。出自左宗棠《左宗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朴存,湖南湘阴人(今湖南湘阴县界头铺镇),晚清军事家,政治家、民族英雄。洋务派重要代表人物,湘军统帅。他青年时即注重经世致用之学。1832年(清道光十二年)中举人。后三次会试不第,遂为塾师。后来竟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叛陕甘同治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四、描写“悲喜交加”的诗句有哪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 【朝代】唐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

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书,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注释】

1. 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2. 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3.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4. 涕:眼泪。

5. 却看:回头看。

6. 妻子:妻子和孩子。

7.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8. 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9.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10. 放歌:放声高歌。

11. 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12. 青春:指春天的景物。作者想象春季还乡,旅途有宜人景色相伴。

13. 作伴:与妻儿一同。

14.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15. 便:就的意思。

16. 襄阳:今属湖北。

17. 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五、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算不算爱国诗句

应该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的译文:剑门关外忽然传闻官军收 复了蓟北,我刚听到这个消息,不禁泪 流满面,打湿了衣裳。用以形容当得知国土 光复、战乱平息等国家民族摆脱劫难, 转危为安的消息时,人悲喜交加,涕泪 纵横的情状。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一家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捷报后惊喜欲狂的心情。当时,他一家寓居梓州。这时,河南、河北(黄河南北两岸的地区)被叛军占据的几个地区相继被收复,史思明之子史朝义兵败自杀,延续了七年零三个月的安史之乱,从此结束。

剑外,指作者当时所在的梓州,即今四川省三台县。因地处剑门以南,所以称剑外。蓟北,泛指蓟州、幽州一带,即今河北省北部,是叛军的老巢。乱离奔走、流落异地的诗人,听到这一特大喜讯后,一瞬间欣喜若狂,写下了这首“生平第一首快诗” 。

六、抒发忧国忧民之情的诗句

饮 湖 上 初 晴 后 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雷 峰 夕 照

[元] 尹廷高

烟光山色淡演钱,千尺浮图兀倚空。

湖上画船归欲尽,孤峰犹带夕阳红。

苏 堤 春 晓

[明] 杨周

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沙。

何处黄鹤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

曲 院 风 荷

[明] 王瀛

古来曲院枕莲塘,风过犹疑酝酿香。

尊得凌波仙子醉,锦裳零落怯新凉。

双 峰 插 云

[清] 陈糜

南北高峰高插天,两峰相对不相连。

晚来新雨湖中过,一片痴云锁二尖。

湖 心 亭

[清] 许承祖

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

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6.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7.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七、《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全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忽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意思: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怎么样,o(∩_∩)o 哈哈!!!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