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有关道德的诗经,论语句子额 道德:《列女操》唐. 孟郊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这是一首颂扬贞妇烈女的诗。以梧桐偕老,鸳鸯双死,比喻贞妇殉夫。表达诗人坚守节操,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之品行。不过它是维护封建礼教道德的,是属于封建,应予批判。 论语: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为 人 谋 而 不 忠 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望采纳!!!!!! 2.有关于道德的诗,最好出自《诗经》,朗诵,急《小雅·甫田之什·裳裳者华》赞美君子的美德 裳裳者华,其叶湑兮。我觏之子,我心写兮。我心写兮,是以有誉处兮。 裳裳者华,芸其黄矣。我觏之子,维其有章矣。维其有章矣,是以有庆矣。 裳裳者华,或黄或白。我觏之子,乘其四骆。乘其四骆,六辔沃若。 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维其有之,是以似之。 [题解] 周天子赞美诸侯才德兼备,车马美盛,无所不宜。 [注释] 1、裳裳:花丰盛貌。 2、湑(xǔ):茂盛貌。《毛传》:“裳裳,犹堂堂也。湑,盛貌。” 3、觏(gòu):遇见。《郑笺》:“觏,见也。之子,是子也。” 《集传》:“则其心倾写而悦乐之矣。” 4、誉处:安乐。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五:“誉处,安处也。” 5、芸:花叶发黄貌。 6、有章:有才华。《集传》:“章,文章也。有文章,斯有福庆矣。” 7、骆(luò):黑鬃的白马。 8、沃若:威仪之盛。 9、“左之”四句:《毛传》:“左阳道,朝祀之事;右**,丧戎之事。” 《通释》:“左之右之,宜从钱澄之(《间诗诗学》)说,谓左辅右弼。” 10、似:《毛传》:“似,嗣也。” 《正义》:“此二德者,我先人维其并能有之,是以先王使其子孙嗣之。” [参考译文] 花儿朵朵多鲜明,叶儿青青真茂盛。我今见到这个人,心里实在很高兴。心里实在很高兴,有个安乐好家庭。 花儿朵朵多辉煌,颜色鲜艳似金黄。我今见到这个人,服饰华美有文章。服饰华美有文章,从此喜庆得吉祥。 色彩鲜明朵朵花,有黄有白都不差。我今见到这个人,驾着黑鬣白色马。驾着黑鬣白色马,六条缰绳有光华。(鬣:音列liè) 任职左辅主朝政,君子才德无不胜。任职右弼掌戎兵,君子有德有才能。君子有德有才能,祖宗事业得继承。 《国风·曹风·鸤鸠》赞美淑人君子 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鸤鸠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带伊丝,其弁伊骐。 鸤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鸤鸠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国人,胡不万年。 [题解] 称颂贤人。 [注释] 01、鸤(shī)鸠:布谷鸟 02、其子:指布谷鸟的雏鸟 03、仪:言行,一说仪容、态度 04、一:坚定、始终如一 05、结:固定、凝结不散 06、带:佩带 07、伊:是 08、弁(biàn):皮帽 09、骐(qí):青黑色的马,此指质地或花色 10、忒(tè):差错 11、正:端正,榜样,或说为长官 12、是:这个 13、四国:四个国家,或指四邻,此句意说“是周边四国的榜样” 14、胡不万年:为什么不能万寿无疆 3.有关道德修养的诗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赏了。句中隐含着对菊花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2、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唐•杜甫《》) 丹青,朱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 这两句说,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老,富贵对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宋•程颢) 不为富贵所迷惑而安于贫贱,男子汉能达到这一境界才称得上英雄豪杰。 今赋予其新的含义,形容志士仁人不谋名利的高尚品质。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 蹊(xī):小路。桃树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们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实,却吸引人们纷纷前去欣赏采摘,以至在树下自然踩出一条条小路来。 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会赢得人们的敬仰。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没有恬淡寡欲的修养,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没有宁静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诸葛亮认为,修身治学应该首先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6、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如果孤独地学习,没有朋友相互切磋,那么就会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 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8、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唐朝•杜荀鹤《泾溪》) 告诫人们,一帆风顺时,不要自满疏忽,而要小心谨慎。 沉沦:指沉船、溺人。 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坏事即使很小也绝不要干,好事即使细微也一定要做。 1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 对待自己,每天都要自省,有错即改,无错自勉。对别人给自己提出的意见,也应采取这种态度。 1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辛勤操劳,艰苦奋斗,足以成就大业;贪图安逸,放纵享乐,则必遭亡身之祸。 12、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说话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断彻底,这是做人的准则和美德。 1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谏逐客书》) 让:拒绝,舍弃。 就:成就。原喻指要广纳人才,才能成就大业。 也可喻指博学多闻,才有更深的造诣。 1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梅坡《雪梅》) 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则不如梅花香。现可用以形容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1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以:与,交付。 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岂能因为有祸患而逃避,有幸福就争抢呢?诗句表现了林则徐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怀。 16、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汉乐府古辞《君子行》) 在瓜田里不要弯身提鞋(免得别人误认为是摘瓜)。 在李树下不要举手正帽(免得别人误认为偷李子)。比喻在容易被人怀疑的地方要谨慎,注意检点规范自己的行为。 1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君子,指有道德的人。 小人,指道德低劣的人。这两句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1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 景行(háng):大路。 止:语助词,无义。两句的原意是:遇到高山就尽情仰望,遇到大路就顺利通行。 后以“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以“景行”比喻行为光明正大。句意为:品德像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行为光明正大的人,就会有人效法他。 19、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擎(qíng):往上托,举。 擎雨盖,指荷叶,因它像撑开的雨伞。两句的意思是:荷花衰败,那高擎如伞的荷叶也随之枯萎;可菊花凋谢,却还留下了在严霜中傲然挺立的枝桠。 诗句以荷衬菊,表达了对友人高尚情操的仰慕钦佩之情。 20、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宋•郑思肖《画菊》) 宁愿在枝头含着芳香死去,也不为凛冽的北风所吹落。诗人借菊咏怀,抒发坚守节操,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 做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意为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 君子帮助别人成就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 2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24、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资治通鉴》) 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来对照自己的言行,就会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25、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毛诗•序》) 提意见的人没有罪过,听意见的人,可引以为戒。 26、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 正确地批评我的错误的人,是我的老师;恰当肯定我的优点的人,是我的朋友;一味奉承阿谀我的人,是存心。 4.关于道德的诗句名篇名言[八百里加急]爱国篇 重莫如国,栋莫如德。 ——国语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孟子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屈原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 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贾谊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司马迁 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司马迁 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有之矣。 ——班固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范晔 投死为国,以义灭身。 ——曹操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曹植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曹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范晔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鲍照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陈子昂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 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其然。 ——崔颢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李白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杜甫 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杜甫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戴叔伦 赤心事上,忧国如家。——韩愈 以国家之务为己任。 ——韩愈 忧国者不顾其身,爱民者不罔其上。——林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专利国家,不为身谋。——司马光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苏轼 一身之利无谋也,而利天下者则谋之;一时之利无谋也,而利万世者则谋之。——胡宏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一寸赤心惟报国。——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辛弃疾 一身忧国心,千古敢言气。 ——楼钥 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文天祥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胸中有誓深如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 尽忠报国。 ——脱脱 一寸山河一寸金。——脱脱 富贵倘来君莫问,丹心报国是男儿。 ——于谦 人生富贵岂有极?男儿要在能死国。——李梦阳 丈夫所志在经国。 ——海瑞 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 君子之为学也,将以成身而备天下国家之用也。 ——宋纁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张煌言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已。 ——顾炎武 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陈恭尹 富天下,强天下,安天下。——颜元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 海水沸腾,耳中梦中,炮声隆隆。 凡百君子,岂能无沦胥非类之悲乎?图避谤乎?闭户之士哉!——康有为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梁启超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梁启超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 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保国家。——秋瑾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 抖擞精神,唤起国魂,思独立,心如百炼金坚。 把微躯为国捐,把微躯为国捐。羞偷生,怕神州瓦解难全。 ——黄遵宪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 中华道德名言精粹 守法篇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老子 和民一众,不知法不可;变俗易教,不知化不可。——管子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 万事之仪表也。——管子 私情行而公法毁。 ——管子 凡将举事,令必先行。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 ——管子 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管子 诛不避贵,赏不避贱。 ——晏子春秋 举事不私,听狱不阿。——晏子春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论语 有权衡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尺寸者,不可差以长短;有法度者,不可巧以诈伪。 ——慎到 欲不得干时,爱不得犯法,贵不得逾亲,禄不得逾位。——慎到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李悝 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商君书 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 ——商君书 背法而治,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船楫也。——商君书 夫制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 ——战国策 赏必加于有功,刑必断于有罪。——战国策 一天下者,令于天下则行,禁焉则止。 ——尸子 赏不行,则贤者不可得而进也;罚不行,则不肖者不可得而退也。——荀。 5.有德字的诗句 诗经明德赋 胡秉言 日月交融,万泰亨通。 刚柔相抱,阴阳平衡。 金乌赐正能量,冰魄泽睿气生。 昕光熠熠普照,嫦娥澄澄启灵。 置身于正,勇于攀登。立本于道,遵循本性。 顺乎自然,标有准绳。惟初太始,万物化成。 本心本善无我,舍欲舍得心升。 大道无言无形,感知善良心行, 省于天地圣灵,启于思维善行。 教以人伦茂亲,施以天道德成。 格物致知诚正心,晓礼笃信修其身。 齐家有序兴天下,至善亲民明德存。 懂其忠义,尽心为人合天理。 尽其仁孝,宽厚善良存孝悌。 温良恭敬,恭慎尊诚有慈意。 谦让有度,虚心隆礼容天地。 心境光明,正德品行,当知慈悲盈胸。 仁爱敦睦,明理向善,应晓始终道然。 克己复礼,恪守德道,言之忠信不骄。 厚德载物,缘自天成,兼备仁礼惠盈。 天地清明,惠泽万灵。 四海咸宁,神州大同。 晓德道而行,懂礼仪而从, 善与善而交,善与善相融。 秉承人伦之性而勤朴,怀守德善之心而始终。 上古留德绵远千世烙心境。 而今感念弘扬万载润贤明。 圣人行于道,天子行于明,君子行于仪,世人行于德。 道在五德之上,德为富贵之根。内修清静寡欲无,外修天道气真。 德心致虚致公,修德养性明伦。坐立不忘我德道,出入皆抱善心。 德威天下,物埠咸丰。乃国人伦理核心,成民族文化基根。 儒道法佛,明德共存。参传统思想理论,扬仁爱孝悌精神。 精忠爱国,勤俭诚信。见利思义,谦和礼仁。 德施天下安,德惠万民咸,德法社会宁,德政盛世绵。 6.诗经中关于人品的句子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译:了解我的人,说我心中忧愁;不了解我的人,以为我有什么要求。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译:美君子文采风流,似象牙经过切磋,如美玉经过琢磨。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译:我会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译:为人却没有道德, 不死还有什么意思。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译:面对政局我战兢,就像面临深深渊,就像脚踏薄薄冰。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出自《诗经·小雅·车舝(辖)》。 [高山]比喻道德崇高。 [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出自《诗·小雅·鹤鸣》 7.关于“道德”的古诗句有哪些1. 《上元怀古》 唐代:李山甫 南朝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总是战争收拾得, 却因歌舞破除休。尧行道德终无敌,秦把金汤可自由。 试问繁华何处有,雨苔烟草古城秋。 2. 《舜城怀古》 唐代:项斯 禅禹逊尧聪,巍巍盛此中。四隅咸启圣,万古赖成功。 道德去弥远,山河势不穷。停车一再拜,帝业即今同。 3. 《水调歌头(和德和上南涧韵)》 宋代:辛弃疾 上界足官府,公是地行仙。青毡剑履旧物,玉立侍天颜。莫怪新来白发,恐是当年柱下,道德五千言。南涧旧活计,猿鹤且相安。 歌秦缶,宝康瓠,世皆然。不知清庙钟磬,零落有谁编。堪笑行藏用舍,试问山林钟鼎,底事有亏全。再拜荷公赐,双鹤一千年。 4. 《古松感兴》 唐代:皇甫松 皇天后土力,使我向此生。贵贱不我均,若为天地情。 我家世道德,旨意匡文明。家集四百卷,独立天地经。 寄言青松姿,岂羡朱槿荣。昭昭大化光,共此遗芳馨。 5. 《定鼎门》 唐代:褚载 郏鄏城高门倚天,九重踪迹尚依然。 须知道德无关锁,一闭乾坤一万年。 8.有关道德修养的诗句求大神帮助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赏了。句中隐含着对菊花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2、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唐杜甫《》) 丹青,朱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 这两句说,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老,富贵对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宋程颢) 不为富贵所迷惑而安于贫贱,男子汉能达到这一境界才称得上英雄豪杰。 今赋予其新的含义,形容志士仁人不谋名利的高尚品质。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 蹊(xī):小路。桃树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们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实,却吸引人们纷纷前去欣赏采摘,以至在树下自然踩出一条条小路来。 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会赢得人们的敬仰。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没有恬淡寡欲的修养,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没有宁静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诸葛亮认为,修身治学应该首先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6、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如果孤独地学习,没有朋友相互切磋,那么就会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 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8、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唐朝杜荀鹤《泾溪》) 告诫人们,一帆风顺时,不要自满疏忽,而要小心谨慎。 沉沦:指沉船、溺人。 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坏事即使很小也绝不要干,好事即使细微也一定要做。 1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 对待自己,每天都要自省,有错即改,无错自勉。对别人给自己提出的意见,也应采取这种态度。 1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辛勤操劳,艰苦奋斗,足以成就大业;贪图安逸,放纵享乐,则必遭亡身之祸。 12、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说话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断彻底,这是做人的准则和美德。 1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秦李斯《谏逐客书》) 让:拒绝,舍弃。 就:成就。原喻指要广纳人才,才能成就大业。 也可喻指博学多闻,才有更深的造诣。 1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梅坡《雪梅》) 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则不如梅花香。现可用以形容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1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以:与,交付。 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岂能因为有祸患而逃避,有幸福就争抢呢?诗句表现了林则徐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怀。 16、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汉乐府古辞《君子行》) 在瓜田里不要弯身提鞋(免得别人误认为是摘瓜)。 在李树下不要举手正帽(免得别人误认为偷李子)。比喻在容易被人怀疑的地方要谨慎,注意检点规范自己的行为。 1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君子,指有道德的人。 小人,指道德低劣的人。这两句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1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 景行(háng):大路。 止:语助词,无义。两句的原意是:遇到高山就尽情仰望,遇到大路就顺利通行。 后以“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以“景行”比喻行为光明正大。 句意为:品德像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行为光明正大的人,就会有人效法他。 19、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擎(qíng):往上托,举。 擎雨盖,指荷叶,因它像撑开的雨伞。两句的意思是:荷花衰败,那高擎如伞的荷叶也随之枯萎;可菊花凋谢,却还留下了在严霜中傲然挺立的枝桠。 诗句以荷衬菊,表达了对友人高尚情操的仰慕钦佩之情。 20、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宋郑思肖《画菊》) 宁愿在枝头含着芳香死去,也不为凛冽的北风所吹落。诗人借菊咏怀,抒发坚守节操,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论语》) 做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意为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 君子帮助别人成就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 2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24、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资治通鉴》) 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来对照自己的言行,就会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25、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毛诗序》) 提意见的人没有罪过,听意见的人,可引以为戒。 26、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荀子》) 正确地批评我的错误的人,是我的老师;恰当肯定我的优点的人,是我的朋友;一味奉承阿谀我的人,是存心要害我的贼寇。 这是荀子处世。 9.关于道德的古诗句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 【出处】宋·苏辙《盛南仲知衡州》 【讲解】正:使端正。意思是:从来没有过自身品德行为不端正却能使别人端正的人。 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出处】《礼记·中庸》 【讲解】涂:同"途"。意思是:君子遵循待人处事不偏不倚、不过头也无不及的原则前行,如在半路上停止不前(就不能算是君子),我是不会停止自己前进的步伐的。 去得一分己私,便是一分圣学。 【出处】明·高拱《本语》卷三 【讲解】去除一点利己的私心,就等于从圣人身上学得一点好品质。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出处】《论语·季氏》 【讲解】患:忧虑,害怕。寡:少。意思是: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出处】《国语·越语上》 【讲解】古代贤明的君主,不担心他统治的人民数量不多,而担心他们的心志行为缺少羞耻。说明统治者必须重视提高国人的思想品德素质。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讲解】摩:通"磨"。倜傥(ti tǎng):卓异。意思是:古时发财做官而名誉不著的人,不知多少,只有卓异才能的人才能被后人称颂 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脚根,学人言语。 【出处】宋·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 【讲解】意谓人要有人格,要有独立性,要自我尊重,不可亦步亦趋,人云亦云。 宁可清贫,不可浊富。 【出处】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第三回 【讲解】浊:浑浊,形容卑劣的手段。意思是:宁可一生清白贫穷,不可用卑劣的手段致富。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处】《论语·子路》 【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意谓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为人表率。 10.诗经中关于人生感悟诗句有哪些1、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出自:《国风·卫风·木瓜》 翻译: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2、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出自:《国风·鄘风·相鼠》 翻译:你看这黄鼠还有皮,人咋会不要脸面。人若不要脸面,还不如死了算啦。你看这黄鼠还有牙齿,人却不顾德行。人要没有德行,不去死还等什么。你看这黄鼠还有肢体,人却不知礼义。人要不知礼义,还不如快快死去。 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騑騑,六辔如琴。 出自:《小雅·车舝》 翻译:巍峨高山要仰视,平坦大道能纵驰。驾起四马快快行,挽缰如调琴弦丝。 4、乱之初生,僭始既涵。乱之又生,君子信谗。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如祉,乱庶遄已。 君子屡盟,乱是用长。君子信盗,乱是用暴。盗言孔甘,乱是用餤。匪其止共,维王之邛。 出自:《小雅·巧言》 翻译:祸乱当初刚生时,谗言已经受宽容。祸乱再次发生时,君子居然也听从。君子闻谗如怒责,祸乱速止不严重;君子如能任贤明,祸乱难成早已终。 君子屡次立新盟,祸乱因此便增长。君子相信那盗贼,祸乱因此势暴狂。盗贼谗人话甜蜜,祸乱因此得滋养。谗人哪能尽职守,只能为王酿灾殃。 5、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自:《小雅·鹤鸣》 翻译:幽幽沼泽仙鹤唳,鸣声响亮上云天。浅浅渚滩游鱼浮,有时潜入渊潭嬉。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枝叶密,下面楮树矮又细。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琢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