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关春节的对联,诗句,成语,俗语,起源,故事等俗语:送信儿的腊八粥.(注:过了腊八就快过年了)有钱人过年,无钱人过关.(注:这就是“年关”的出处.谓穷人过年如过关.)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新姑爷进门,老母鸡没魂.成语:灯火辉煌 万家灯火 辞旧迎新 春回大地 万象更新 张灯结彩 岁岁平安 对联: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佳节迎春春生笑脸 丰收报喜喜上眉梢 横批:喜笑颜开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惠通邻里,门迎春夏秋冬福 诚待世贤,户纳东南西北财 横批:吉星高照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诗句: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关于春节来历民间传说: 1、流传最广的版本: 据介绍,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 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 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2、诸位神仙齐聚会的版本: 在河北省邯郸一带民间,流传着关于过春节的神话故事。 过春节,俗称过年,是人们重视的民间传统节日。 人们过春节贴对联,横联往往写着“行夏之时”四个字。中国的农历,是从夏朝开始的,所以又叫夏历。 传说,夏王治世,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人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日子过得可好哩!可是后来,不知过了多少年,也不知到了哪个朝代,世上乱起来了。天有时候旱,有时候涝,有时刮大风,有时下大雨。 人有的穷了,有的富了,有的成了财主,有的成了奴隶。 那时期,村里有户财主,家里雇着几个觅汉(即长工)。 一天,吃过晚饭,人们祭灶神。小觅汉见了,便悄悄地跪在灶王爷跟前祷告说:“灶王灶王显显灵,天阴了不要晴,黑了不要明;大小给个病,可别要了命。” 不想,这话刚好叫财主听到了。等小觅汉走后,财主也跪在灶王跟前祷告说:“灶王灶王显显灵,天阴了就暗,黑了就明;要病叫他闲时病,忙时不误做营生。” 当时,灶王爷正在打瞌睡。没有听清楚;迷迷糊糊记得“阴、晴、雨、风、病、痛……”几个字,便牢牢记在心上。 说话间,一年过去了,腊月二十三的晚上,各路神仙都要上天,朝见玉皇大帝,灶王爷当然也去了。他比谁去得都早,因为他心里一直惦记着财主和小觅汉祷告的事。 见过玉帝,二话没说便奏道:“玉帝陛下,小神有一事申奏,眼下人间阴阳错乱,风雨成灾,人们无法生存,应该赶快派一位大神前去治理……” 玉帝听了,不禁大吃一惊:“此话当真?”“当真。”“不假?”“不假。” 于是,玉皇大帝连忙降下一道御旨:要派一位大神当职,去管理民间的衣食住行。御旨一下,各位神仙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肯接旨。 这时候。忽听南天门外,一声吆喝:“诸神退后,这差事我干啦!”抬头看时,只见是一位光头顶,胖乎乎,腆着个大肚子,眯缝着一双眼,笑哈哈的尊神——弥勒佛。 这弥勒佛心胸宽,度量大,整天在南天门外观赏风景,也觉得无聊,正想给人们办点好事,便自动担当了这一重任。 却说这弥勒佛来到人间,第一件事就是让人们过一个痛快年,吃好的,穿好的,不干活。 于是,人们便遵照他的意愿,逢集上会办年货,实打实地忙开了。弥勒佛还具体规定: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 二、关于春节的成语、俗语、对联、诗句俗语:送信儿的腊八粥.(注:过了腊八就快过年了)有钱人过年,无钱人过关.(注:这就是“年关”的出处.谓穷人过年如过关.)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新姑爷进门,老母鸡没魂.成语:灯火辉煌 万家灯火 辞旧迎新 春回大地 万象更新 张灯结彩 岁岁平安 对联: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佳节迎春春生笑脸 丰收报喜喜上眉梢 横批:喜笑颜开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惠通邻里,门迎春夏秋冬福 诚待世贤,户纳东南西北财 横批:吉星高照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诗句: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三、有关春节的对联,诗句,成语,俗语,起源,故事等俗语:送信儿的腊八粥.(注:过了腊八就快过年了)有钱人过年,无钱人过关.(注:这就是“年关”的出处.谓穷人过年如过关.)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新姑爷进门,老母鸡没魂.成语:灯火辉煌 万家灯火 辞旧迎新 春回大地 万象更新 张灯结彩 岁岁平安 对联: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佳节迎春春生笑脸 丰收报喜喜上眉梢 横批:喜笑颜开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惠通邻里,门迎春夏秋冬福 诚待世贤,户纳东南西北财 横批:吉星高照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诗句: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关于春节来历民间传说: 1、流传最广的版本: 据介绍,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 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 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2、诸位神仙齐聚会的版本: 在河北省邯郸一带民间,流传着关于过春节的神话故事。 过春节,俗称过年,是人们重视的民间传统节日。 人们过春节贴对联,横联往往写着“行夏之时”四个字。中国的农历,是从夏朝开始的,所以又叫夏历。 传说,夏王治世,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人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日子过得可好哩!可是后来,不知过了多少年,也不知到了哪个朝代,世上乱起来了。天有时候旱,有时候涝,有时刮大风,有时下大雨。 人有的穷了,有的富了,有的成了财主,有的成了奴隶。 那时期,村里有户财主,家里雇着几个觅汉(即长工)。 一天,吃过晚饭,人们祭灶神。小觅汉见了,便悄悄地跪在灶王爷跟前祷告说:“灶王灶王显显灵,天阴了不要晴,黑了不要明;大小给个病,可别要了命。” 不想,这话刚好叫财主听到了。等小觅汉走后,财主也跪在灶王跟前祷告说:“灶王灶王显显灵,天阴了就暗,黑了就明;要病叫他闲时病,忙时不误做营生。” 当时,灶王爷正在打瞌睡。没有听清楚;迷迷糊糊记得“阴、晴、雨、风、病、痛……”几个字,便牢牢记在心上。 说话间,一年过去了,腊月二十三的晚上,各路神仙都要上天,朝见玉皇大帝,灶王爷当然也去了。他比谁去得都早,因为他心里一直惦记着财主和小觅汉祷告的事。 见过玉帝,二话没说便奏道:“玉帝陛下,小神有一事申奏,眼下人间阴阳错乱,风雨成灾,人们无法生存,应该赶快派一位大神前去治理……” 玉帝听了,不禁大吃一惊:“此话当真?”“当真。”“不假?”“不假。” 于是,玉皇大帝连忙降下一道御旨:要派一位大神当职,去管理民间的衣食住行。御旨一下,各位神仙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肯接旨。 这时候。忽听南天门外,一声吆喝:“诸神退后,这差事我干啦!”抬头看时,只见是一位光头顶,胖乎乎,腆着个大肚子,眯缝着一双眼,笑哈哈的尊神——弥勒佛。 这弥勒佛心胸宽,度量大,整天在南天门外观赏风景,也觉得无聊,正想给人们办点好事,便自动担当了这一重任。 却说这弥勒佛来到人间,第一件事就是让人们过一个痛快年,吃好的,穿好的,不干活。 于是,人们便遵照他的意愿,逢集上会办年货,实打实地忙开了。弥勒佛还具体规定: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买东西;二十八,。 四、有关十二生肖或春节的成语,歇后语,俗语,诗句故事子鼠:鼠目寸光 贼眉鼠眼 投鼠忌器丑牛:九牛一毛 牛刀小试 牛郎织女 牛气冲天寅虎:虎背熊腰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龙腾虎跃卯兔:兔死狐悲 兔子尾巴——长不了辰龙:龙腾虎跃 画龙点睛 群龙无首 龙飞凤舞巳蛇:画蛇添足 打草惊蛇 打蛇七寸——找要害午马:马到成功 猴年马月 老马识途 招兵买马 未羊:顺手牵羊 亡羊补牢 挂羊头卖狗肉——虚情假意申猴:猴子捞月 猿猴取月 猴年马月酉鸡:鸡飞狗跳 鸡犬不宁 鸡飞蛋打戌狗:猪狗不如 鸡犬不宁 犬马之劳 犬牙交错亥猪:猪狗不如。 五、有关十二生肖或春节的成语,歇后语,俗语,诗句故事子鼠:鼠目寸光 贼眉鼠眼 投鼠忌器 丑牛:九牛一毛 牛刀小试 牛郎织女 牛气冲天 寅虎:虎背熊腰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龙腾虎跃 卯兔:兔死狐悲 兔子尾巴——长不了 辰龙:龙腾虎跃 画龙点睛 群龙无首 龙飞凤舞 巳蛇:画蛇添足 打草惊蛇 打蛇七寸——找要害 午马:马到成功 猴年马月 老马识途 招兵买马 未羊:顺手牵羊 亡羊补牢 挂羊头卖狗肉——虚情假意 申猴:猴子捞月 猿猴取月 猴年马月 酉鸡:鸡飞狗跳 鸡犬不宁 鸡飞蛋打 戌狗:猪狗不如 鸡犬不宁 犬马之劳 犬牙交错 亥猪:猪狗不如 六、春节有关的民间故事俗语 诗歌故事:以前有个叫“年”的怪物,头长尖角、凶猛异常,生活在海里。 在除夕夜会爬上岸,吐食牲畜伤害己命。因此一到除夕夜,大家都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这一年,从村中来了一个银须飘逸、目若朗星的老者。半夜“年”闯进村,正准备逞凶时,突然传来“噼噼啪啪”的炸响声,那位老者披上红袍呈现在“年”的面前,“年”浑身战栗,逃回了海里,再夜不敢进村了。 这就是过年的传说和爆竹的来历,后来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过年的习俗越来越丰厚了。——————————————————————————————————————————俗语:“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扭一扭,大年初一拱拱手。” ——————————————————————————————————————————诗歌: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七、关于春节的成语,歇后语和诗句有哪些春节成语: 张灯结彩、恭贺新禧、五谷丰登、喜气洋洋、喜上眉梢、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吉祥如意、福星高照、财运亨通、欢天喜地 歇后语: 年三十的案板——借不得;不得空 年三十晒衣裳——今年不干明年干 年三十讨口——丢人现眼 年三十夜拨算盘——满打满算 年三十夜的年糕——人有我有;你有我也有 正月里生,腊月里死——两头忙 寒冬腊月摆龙门阵——冷言冷浯 寒冬腊月吃冰水——点点人心 寒冬腊月打雷——成不了气候 寒冬腊月的马蜂窝——空空洞洞;空洞 寒冬腊月喝冰水——肚里有火;心都凉了 腊月的井水——热乎乎 诗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王安石《元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王湾《次北固山下》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王安石《元日》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 高适《除夜作》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 文征明《拜年》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 来鹄《除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