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宋词中的成语寸草春晖 出处:唐·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满园春色 出处:宋·叶绍翁《游小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人去楼空 出处:唐·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如履薄冰 出处:《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穷困潦倒 出处:唐·杜甫《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平分秋色 宋·李朴《中秋》:“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天涯比邻 出处: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豆蔻年华 出处:唐·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万紫千红 出处:宋·朱熹《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万马齐喑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风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无穷无尽 出处:宋·晏殊《踏莎行》:“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2.唐诗,宋词,元曲的特点,用四字词语(成语)形容唐诗:气势磅礴、井然有序 宋词:出水芙蓉、豪放不羁 元曲:曲折煽情、雅俗共赏 1、气势磅礴 读音:qì shì páng bó 解释: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出处:宋·文天祥《文山集·指南后录·正气歌》第十四卷:“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 白话释义:这是气势雄伟壮大;酷寒古今万年存在。 2、井然有序 读音: jǐng rán yǒu xù 解释:井然:整齐不乱的样子。序:次序。整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1356564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出处: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如尤公瑛《寡人之于国也》章文;以制产、重农、救荒分三事……井然有序。” 白话释义:“像公方瑛《我对于我的国家的意见》所说;以控制生产、重视农业、救荒分三件事……井然有序进行。” 3、出水芙蓉 读音:chū shuǐ fú róng 解释: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谢(灵运)诗如芙蓉出水。” 白话释义:感谢谢灵运诗如芙蓉出水。 4、豪放不羁 读音:háo fàng bù jī 解释:羁:马笼头,引伸为束缚。形容人性情豪迈,不受拘束。 出处:唐代李延寿《北史·张彝传》:“彝少而豪放,出入殿庭,步眄高上,无所顾忌。” 白话释义:张彝年轻而豪放,出入宫庭,昂首阔步,没有顾忌。 5、雅俗共赏 读音: yǎ sú gòng shǎng 解释:形容某些艺术创作优美通俗,各种文化程度和艺术品位的人都能欣赏。 出处:明·孙仁孺《东郭记·绵驹》:“闻得有绵驹善歌;雅俗共赏。” 白话释义:听到有绵驹唱歌,各种文化程度和艺术品位的人都能欣赏。 3.唐诗宋词中的成语寸草春晖 出处:唐·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满园春色 出处:宋·叶绍翁《游小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人去楼空 出处:唐·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如履薄冰 出处:《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穷困潦倒 出处:唐·杜甫《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平分秋色 宋·李朴《中秋》:“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天涯比邻 出处: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豆蔻年华 出处:唐·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万紫千红 出处:宋·朱熹《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万马齐喑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风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无穷无尽 出处:宋·晏殊《踏莎行》:“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4.出自唐诗宋词的成语及其意思(十个)人面桃花:“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崔护《游城南》春风得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李白《长干行》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长风破浪:“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妙手偶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陆游《文章》晓风残月:“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司空见惯:“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刘禹锡《赠李司空妓》 寸草春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的《游子吟》大江东去、风流人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有问题可以追问。 满意请及时采纳,谢谢。 5.求带“一”字的唐诗宋词和成语一落千丈 一成不变一劳永逸 众口一词一心一意 一厢情愿一马当先 一面之交一视同仁 一知半解一夫当关 一息尚存一帆风顺 一声不吭一败涂地 一声不响一箭双雕 一脉相承一日千里 一团和气一见如故 一朝一夕一孔之见 一如既往一无所有 一无是处一了百了 一事无成一笔勾销 一无所知一动不动 一蹶不振一穷二白 一鼓作气一干二净 一无所获一元复始 一落千丈一鸣惊人 一无可取一无所长 一无所有一举一动 一目了然一丝不苟 一举成名一事无成 一丝不挂一反常态 一模一样一本正经 一目十行一窍不通 一览无余一成不变 一步登天一点一滴 一尘不染一视同仁 一念之差一叶障目 一气呵成一望无际 一举两得一往无前 一清二楚不拘一格 一曝十寒一日三秋 一拍即合一针见血 一览无余一马当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别具一格 一丝一毫一哄而散 一蹴而就一泻千里 一唱一和一路平安 一炮而红一无所获 一言难尽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长相思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倚枕。 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 垂泪对宫娥。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浣溪纱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谩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谢新恩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林风淅淅夜厌厌。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 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金窗力困起还慵。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菩萨蛮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又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渔父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长相思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谢新恩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粉英金蕊自低昂。 东风恼我,才发一襟香。又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 林风淅淅夜厌厌。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 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金窗力困起还慵。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倚枕。 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浣溪纱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谩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庆清朝慢禁幄低张,雕栏巧护,就中独占残春。客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 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歹带〕东君。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金尊倒,拼了尽烛,不管黄昏。 点绛唇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长寿乐南昌生日,微寒应候,望日边六叶,阶蓂初秀。 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 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 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更值棠棣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 况青云咫尺,朝暮入承明后。看彩衣。 6.与唐诗宋词 诗词歌赋对应的四字词语什么一、词的定义。 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 二、词的分类。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三、词牌和词的分类。 词有词牌,即曲调。有的词调又因字数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体”。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如《水调歌头》、《念奴娇》、《如梦令》、等等。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二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按音乐又有令、引、近、慢之别。“令”一般比较短,早期的文人词多填小令。如《十六字令》、《如梦令》、《捣练子令》等。“引”和 “近”一般比较长,如《江梅引》、《阳关引》、《祝英台近》、《诉衷情近》。而“慢”又较“引”和“近”更长,盛行于北宋中叶以后,有柳永“始衍慢词”的说法。词牌如《木兰花慢》、《雨霖铃慢》等。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据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之说,58字以内为小令, 59—90字为中调,90字以外为长调。最长的词调《莺啼序》,240字。 一定的词牌反映着一定的声情。词牌名称的由来,多数已不可考。只有《菩萨蛮》、《忆秦娥》等少数有本事词。词的韵脚,是音乐上停顿的地方。一般不换韵。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还有的几句押。象五、七言诗一样,词讲究平仄。而仄声又要分上、去、入。可以叠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