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能提供一些分类描写的诗句春的诗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声。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朝 崔护 《题都城南庄》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东南日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几多愁。 ——唐朝 李商隐 《代赠二首》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唐朝 刘禹锡 《竹枝词》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宋 陆游 《沈园二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唐 李白 《清贫调》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唐 杜甫 《蜀相》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唐 王维《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 白居易〈草〉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 〈春望〉 唐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忆山中》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唐 李白《古风》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唐 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唐 刘?Y虚《阙题》 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 唐 刘?Y虚《积雪为小山》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意为:道路被白云遮断,春景与青青的流水一样绵延不断。 唐 刘?Y虚《阙题》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唐 李华《春行即兴》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 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 唐 杜甫《春运》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燕支:胭脂。 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 唐 杜甫《曲江对雨》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 漏泄:透露。 唐 杜甫《腊日》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春城而色动微寒 唐 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 ”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朝:早晨。 唐 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 唐 钱起《春郊》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 唐 戴叔伦《苏溪亭》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半;多数。 未匀:参差不齐。 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唐 张籍《春别曲》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此是清明时节的景色描写。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两句写白雪等不及春天到来,已穿树飞花装点早春之景。 唐 韩愈《春雪》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 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似不见。绝胜;远远胜过。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芳菲:美盛的花草。 唐 韩愈《晚春》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韩愈《感春五首》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唐 杜牧《怅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雪的诗句: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 钟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祖咏《钟南望余雪》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千里黄云白日,北风吹雁雪纷纷 4.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5.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6.大雪满弓刀 7.柴门闻吠,风雪夜归人 8.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9.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10.寒川消积雪,冻浦渐通流 11.都城十日雪,庭户皓已盈 12.大雪纷纷何所有,明月与我何相见 13.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1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5.夜深知雪骤,时闻折竹声 16.云横秦岭千秋雪,雪拥蓝关马不前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李白)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啼轻。 (王维) 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李白)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戌昱)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陆游) 雪花似掌难遮眼,风力如刀不断愁。 (钱谦益) 山回路转。 2.古诗复习题答案1、当你取得成绩时,老师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当你遇到困难时,老师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你没有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时,老师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2、小明整天不思学习,这时你对他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或“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3、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孩子要珍惜啊!” 4、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 》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5、当我们回忆起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7、在这离别的时刻,我想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8、离家在外的游子对着一轮明月思乡思亲,这样的诗有《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和《月夜忆舍弟 》中的“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9、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做到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0、面对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正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 时,爸爸来到我身边,经他一点拨,我恍然大悟,这可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哪! 11、“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学习就是要做到知行结合;老师常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来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个性;写作要做到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描写。 12、望着壮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这个诗句;看着眼前美丽的西湖美景,我情不自禁地吟道:“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13、外面的礼花绽放着,炮竹噼里啪啦的乱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的一年开始了! 14、我们常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明远大的志向和敢于胜利的信心。 15、齐敏明天就要随爸爸转到另外一个城市去读书了,小强在送他的时候拍拍他的肩膀,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8、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19、对我说:“先完成你该做的事,再去玩,俗话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只图自由自在,就成不了有用的人。 20.藏书院李珍藏的都是些珍贵的古籍、名著,但这个藏书室的墙上少了个横幅,于是我为它写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1、“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表示这首曲子真是太好听了! 22自学校开展【我读书,我快乐】的活动以来,张明就喜欢上了读课外书,可爸爸看见了就说:“你不好好学习功课,看起闲书来挺起劲,成绩上不去,怎么办?”请你替张明把爸爸说服的一段话写在下面横线上. 答:爸爸,不是这样的。读课外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还可以让我们知道一些平时了解不到的东西,如果在考试时考到了我们学习范围内以外的知识,而我只是一味的去钻研课本上的知识,而不管课外的知识,那岂不是白费劲?所以,读课外书是对我们的学习和提高成绩是有帮助的,所以我应该看课外书。 3.科举考试经典诗句或成语独占鳖头 鳌,是神话中的海中的大龟(一说为淡水中的大鳖。传说上古时天塌地陷,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把天补好后,又砍下鳌的四条腿把天支撑起来,使天和地重新稳固(见《淮南子.览冥训》及《列子.汤问》)。《列子.汤问》中还记载了一个神话:渤海中有条大海沟,深得没底,全世界的水都汇聚到这里,打着漩涡往下泄。渤海中的蓬莱、方丈等五座仙山,也都随着下泄的波浪上下颠簸。上帝派15只大鳌举起头来把大山顶住,这五座仙山从此才安然耸立。唐宋时期的宫殿建筑者们把上述神话巧妙地与建筑艺术结合起来,在皇宫前面的石阶的正中,铺上一大块雕刻着巨鳌的长方形巨石,象征皇帝的宫殿如同被巨鳌支撑着,永远巍然屹立,而且有如神仙世界。在科举考试最高级别的考试——殿试结束后宣布名次时,及第者都要站在皇宫前石阶下面的两侧恭候。名次宣布完毕后,主持仪式的官员引领着分别站在东西两边最前面的状元(殿试第一名)和榜眼(殿试第二名)向前走到雕有巨鳌的石阶的下面,而状元还要再向前跨,站在雕有巨鳌的石阶上,迎接殿试榜。因此,把中状元称为”独占鳌头”。现在,该成语泛指名列第一或居于首位。 蟾宫折桂 《晋书.郗诜传》记载,晋武帝有一次在东堂接见郗诜,问他:“卿自以为何如?”郗诜回答说:“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在这个故事中,郗诜以稀世的珍宝比喻出众的才华。因为流传着月亮中有桂树、月亮是广寒宫的神话,所以,此“桂林一枝”的“桂”被认为是月亮上的桂树。又因为神话中说月亮中有只金蟾,月亮也被称为蟾宫,因而古代科举考试中进士也称登蟾宫。于是,后来就形成了“蟾宫折桂”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应试得中。 金榜题名 “金榜”是封建科举考试的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排名榜,因为它书写在黄纸上,也称黄榜。又因为它是由皇帝批准,并盖有“皇帝之宝”的大印,所以金榜又称皇榜。后来,人们因其用纸的颜色,就美其名曰“金榜”。登上金榜,就意味着做官的开始,确实是捧上了金饭碗,从此就能步步高升,大富大贵。从这个意义上说,黄榜又确实称得上是金榜。这样,人们自然就称殿试的录取榜上有自己或某人的名字为“金榜题名”了。后泛指考试被录取。 连中三元 科举考试时乡试(由各省在省城主持的考试,考中的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会试(由礼部在京城主持,考中的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在皇宫由皇帝主持的最高级别的考试,考中的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也称殿元)。一个人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获得第一名,称“连中三元”。现用来比喻在一项考试或比赛中接连取得三科或三次优异成绩,或在三次考试或比赛中连续获得优胜。 沆瀣(hàng xiè)一气 北宋钱易的《南部新书.戊集》记载,唐僖宗乾符二年的科考,主考官崔沆发现考生中有个叫崔瀣的考生,认为他是本家人,尽管崔瀣的考试成绩很差,仍然另眼相看,把他取为进士。于是一些考生嘲笑说,这场考试“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沆瀣,本来是夜间的水气,夜间的水气是在黑暗中飘荡的,考生们把这对座主门生的名与字的本意相扣,比喻暗中勾结,臭味相投,倒是非常贴切。后来就用这一成语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 名落孙山 宋朝范公 的《过庭录》记载:有个叫孙山的人参加乡试,考中最后一名。回乡后,一位老人向他打听自己的儿子考中了没有,孙山委婉地回答说:“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原来,当时中举后再去京城会试的,都由地方解送入试,所以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榜上的举人名字都称解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是榜上最后一名,你的儿子还在我的后面,言下之意是说他落选了。后来就用“名落孙山”作为没有考取的委婉说法。 4.考试一般考什么成语 什么诗句咳咳,说实话,考试考神马我们最好不要去猜测,还记得曹操的故事咩,虽然出题人没那么猛啦,但是要是总能让我们猜到靠什么,他还当什么出题人。 想当年我们老师说过一特有哲理的话:考试要考的就是你的最怕考的。 所以,现在你那里最没底,就多看一看,加强下。 另外成语一般考一些比较常用的,但其中又有几个字是一般人都分不太清楚的。譬如说莫名其妙,无所事事之类的。 诗句嘛,万变不离其宗,总是考名句或是运用了一些特殊修辞手法或特别妙的句子。不管它题目什么,一般都差不离的。 5.古诗试卷的题型有哪些1.记忆型默写 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理解型默写 例:李清照的《醉花阴》中,生动形象地表达“为伊消得人憔悴”含义的诗句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应用型默写 我市信息技术教育起步虽晚,但是发展很快,颇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气势。【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作答】 4.开放型默写 乡村景象常常入诗入词。请写出描写乡村景象的诗(词)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累死我了,这可都是我一点点打出来的,希望能给你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