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小题1:前两句交代了词人当时的处境,为全词定下了苦闷的情感基调。 (2分)“谪宦”和“无屋买”点明被贬的境遇,(1分)“残僧”和“野寺”画出了寺庙的偏僻荒凉。(1分)如此残破不堪而词人还得与之相依为命,足见其命运、境遇的凄惨。 (1分)小题2:幽禽(写杜鹃也可)。(2分)作者曾试图遁入醉乡以遣岁月,但不知因为何事,幽禽(杜鹃)来到耳边苦苦啼叫,而且愈啼愈悲,实是借鸟的悲啼来显示自己的悲苦心境。 (2分)青山尽管无限美好,但杜鹃仍啼道:“不如归去!”词人巧妙地抓住一个悲啼的“幽禽”来抒写自己的心曲。(2分)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结构技巧的作用。 答题时应先从整体考虑,也就是为全词定下了怎样的基调,然后结合句子再分析具体作用。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品中重点意象的欣赏。 鉴赏时要抓住后诗句“苦来醉耳边啼? 月斜西院愈声悲”来体会,尤其是“悲”字,然后再考虑诗人情感。 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小题1:《逍遥游》 庄子(各1分) 小题2:词的上片选取天、云、雾、星河、千帆等壮阔的景象构成一幅壮丽辽阔海天图卷,境界开阔大气。(2分)词的下片想象奇特,虚实结合,大胆想象出助鹏抟九天的风力,把自己的小舟吹到三山仙境。(2分)词中展现了诗人豪迈的精神气度,词风气度恢宏、格调雄奇,显示出典型的豪放派风格。(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较为简单,关键是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九万里风鹏正举“这一句学生并不陌生,因为是课内篇目,很容易作出判断。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其实就是分析写作风格,学生一般都能熟知苏辛词风为豪放派,也了解李清照的词风,结合词中的“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和“九万里风鹏正举”两句不难作出分析。 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小题1:凉风(西风)、落叶、明月、孤光(孤灯) 小题1:“凉”是本词的词眼,①本词作于中秋时节,“凉”指天气之凉;②词人被贬,感叹人生如梦,命运起伏,而自己又眉头鬓发已斑,心境何其悲凉;③有酒少客,门庭冷落,流露出了词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愤;④在欢度佳节的时刻,自己却成了一个沦落天涯的人,“把盏凄然北望”,充满了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理解的苦痛凄凉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象。找出宋词中与秋有关的名词性词语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词眼。也就是指出此字在内容及结构上的作用。如果只答到“凉”既指天气之凉,又指人生之凉,也可以,但对“人生之凉”必须联系文本进行三个方面的分析,否则只能给1分。 4.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小题1: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小题2:“砧声”:砧,古代捣衣用的石头。妇女多在秋季为亲人拆洗缝制衣服,忙到深夜。作者明月之夜“往事愁肠” 夜阑不寐,听闻沉重的捣衣之声,与细微的蛩鸣声,迢递的滴漏声,组成一个哀怨、凄凉、婉转的交响乐曲,表现出对逝去丈夫的无比怀念,悲苦甚之。 小题3:①叠字:运用“转转”“凄凄惶惶'六个叠字,加浓了词的凄凉气氛,把词悲凉的心境表达得更为深切,增强了诗词的音律美。 ②排句:前后结句均用排比 “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声声凄切,句句血泪。她的哀愁与一般的离愁别苦不同,这是在异族残酷进犯,南宋统治集团屈辱投降之时,一个难民发出的痛苦呻吟,国破家亡,夫死子散,这是整个时代的悲音。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应该问题不大,这是李清照词中为有名的诗句,但是要注意其中“乍”和“将息”两词的写法,要避免写错,最好是搞懂诗句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先明确这个意象的内涵,从而根据这个意象的内涵去把握其社会意义。具体理解时,还要结合诗句的内容来把握,如,本诗是通过“砧声”来表现出思妇对逝去丈夫的怀念。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有点大,大要从小处着眼。一是上片的“转转”,下片的“凄凄惶惶”这是叠词,加深某种程度,增加诗词的音律美。二是“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这是排比。 5.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题目小题1:香山居士 小题2:B 小题3:“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一点1分,语言1分) 小题1: 试题分析:做本题没有任何技巧,完全是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这也是最基本的文学常识,注意平时记忆积累,不写错别字。 小题2: 试题分析:“描绘清晨兴旺之景”有误。颔联告诉我们的是“那在台阶上贪睡的小狗儿也摆摆尾巴,懒洋洋地爬起来;而一向活泼的小鸟更不会放过这可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不停地欢叫着,似乎是在向人们报告着美好天气的到来”。通过对犬、鸟的传神刻画,在紧扣“早”字主旨的同时,又隐隐透露出春天的气息。 小题3: 试题分析:审题可知重点在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在这句话中,“细微处”是动作,“生活情趣”是作者的感受。“新脱冬衣”表明正是早春气候,新脱去冬衣是细节描写中的动作描写,以动作暗示了季节更替;“新脱冬衣”令人焕然一新,轻松爽快,所以说“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前后照应,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6.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题目(5分)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1)衬托手法(1分)作用:以景的美丽衬托人的美丽,美丽的山色湖光是为弹筝女出场设置背景,使人物与自然景物相映成趣味。(或:写山色湖光为人物出场交代背景)(1分) (2)手法:双关,比喻。“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写花的美丽轻盈,其实是借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丽,一语双关:一双白鹭倾慕荷花,比喻二客为弹筝女所倾倒。(1分)写音乐从侧面烘托法,烟雾敛容,云彩收色烘托曲之哀。(1分)最后三小句承上句,而欲擒故纵,弹筝女已飘然远逝,只见青峰静立,哀曲仍荡漾在山间水际,言有尽而意无穷。(1分) 无 7.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小题1: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地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了词人内心的纯净。 小题2: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的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炼字主要是炼意、炼手法和炼结构,本题主要是炼意,“净”应是作者内心的宁静、清净,句意是“绿色纯粹,盛春时节的绿色是染衣的天然好材料”可见,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结合后面的“钓船归,鳜鱼肥”,知道诗人摆脱了世间的“芳菲”而独守清净的境界。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思想情感的探究题目,探究思想情感首先要明确诗歌的抒情方式,本诗的抒情方式是借景抒情,答题时描述出景物然后总结意境特征,最后点明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