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素描完整的《蝶恋花》: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2.唐诗素描读后感《唐诗素描》读后感 作者:孙昌洋子 看到书面上素气的山水画,我就被它吸引。 一样的是唐诗,不一样的,是曾冬给予我们的阐释。 读《早发白帝城》。因为难掩内心的欣喜。诗人在一大早就告别了在朝霞映衬下彩云缭绕的白帝城,湍急的流水,如诗人急归的心情,汹涌着,流淌着,向期待的目的地。两岸的高山上传来一声声猿啼,似要将诗人留下,但这是无用的,诗人乘的小舟,早已随水而逝,漂过了千千万万重山。这是我眼中的诗。但曾冬眼中的画面却不止单单是这样。他听到“吱吱嘎嘎一阵脆响”,然后“城门张开了惺忪的眼”,他看到太阳“忙忙拿起阳光的锦线,在一朵白云上,为高山之巅的白帝城绣了一条斑斓的丝巾”。 他说“所有的道路都只有一个归宿”。是否可以简单理解为“条条大路通罗马”?或者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人生就好似汇入海洋的江河溪流,不论以何种方式、何种形态,不论是激烈还是平缓,最终都将归于”永恒的安宁“。正如他所说,诗人的仕途也不过经过一个个驿站,接纳那一段段或忧伤或幸福的时光。往事浮现,深究其,深陷于其,不过为难自己。不如让那前尘旧事随这白练逝出自己的生命。而那两岸的猿声也被曾冬看出了不一样的意味。他说那声音是“幸福的啼叫”,那也是隐隐约约的“自由的声音”,想必诗人此时正在畅想未来的美好,渴望一展宏图吧。而山川的缓缓逝去,江水的迢迢,转过身,目之所及是朦胧的,一切也似乎很远了。 原来这首诗要表达的不只是喜悦畅快。 读《绝句》。江水碧绿,衬得栖鸟羽毛弥足洁白,山色青葱与那娇艳的花儿形成对比,刺得人眼前显出一片片色斑,那红那绿真是绝到极致,仿佛要燃烧。真是一派美景。但我就算去认真欣赏也无法领略到心里,因为我的心里,盛了满满的故乡。要等到归乡那天才会溢出,但却不知,是哪一个春天或冬天。曾冬说,日子就像一本一张一张翻动的书,每一页,都有一声漂泊的叹息。它轻轻地来到,带着希望和忧伤。它沉默,随季节一起荏苒。时间总是太匆匆,将青果点成红了的樱桃,将绿了的芭蕉换上枯黄的杂草。它总是不打招呼,就将美好的万象带给你,就将一切在瞬间席卷。它似乎无所不能,却带不给你归家的日期。 这个春天与上年、与去年相比,是否更好看? 你只有把故乡每一个熟稔的名字,过滤了一遍,又一遍。你翻过手中诗卷上的又一个春天。 曾冬先生将一首首古诗转写为一篇篇精致优雅的散文,让我们体会不一样的古诗,欣赏不一样的经典。 供参考。 3.唐诗素描的读后感①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为此,过去的许多好时光在浏览唐诗中流去了。因为唐诗很美,而且美意朦胧,就像久欠笼罩在朦胧中的一抹天光。 ②唐诗的朦胧美,先是朦胧在它的形式美。唐代的律诗、绝句,每句字数相等,且求对仗、平仄音律,讲究字面的整齐性和音调的明亮感。唐代英才辈出的诗人们,几乎每一个都能在清纯的诗情和几近桎牿的格律的碰撞中,吟成几首流传后世的好诗。然而,既然格律已近乎桎锆,纵是最伟大的天才,也无法把所有的诗篇都写得那么完美。杜甫是使唐诗的形式美最终迷失在层峦叠嶂中的伟大的诗人。杜甫让世间如梦如幻地领略到唐诗的形式无与伦比的朦陇美意。杜甫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他是非凡的。他之后的诗韵格律,最终都以他的诗篇为金科玉律。然而,历史自有静观的明眸。杜甫赖以名垂千古的最终是他的新乐府“三吏”“三别”,他的《兵车行》《丽人行》《北征》。他的律诗千秋无匹。然而,带着镣拷,怎么能跳好所有的舞蹈?一首被誉为“千古七律压轴之作”的《登高》,终因他追求四联对仗,而不免“气竭意尽”。这是唐诗失之于完美的悲衰,但这并非是伟大诗人的悲衰。晚年入蜀后的杜甫写出的打破了韵律的如《春水生》《江畔独步寻花》那些诗篇,至少与他许多真气弥漫的杰出律诗相映成辉。 ③形式精美的唐诗,迷失在朦胧中。数以万计的唐人诗篇,真正流传于口碑的,不过三百。后世家喻户晓,更多的是唐人瑰丽多姿的零落诗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因为谋篇之难能,往往是先成句,尔后凑合成篇,也因此唐诗佳句多于佳篇。一如雾中之星光,朦胧间,只见斑斑点点,隐隐绰绰。 ④唐诗的形式美在朦胧中迷失,而唐诗秀色可餐、光可鉴人的字面美,则在朦胧中生成。中国传统文化最神秘的源头,恐怕是它独特的汉字。独特的汉字天生是灵犀一点,只可意会。由它直接产生的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真可说是上溯远古,下接千载。以至当代抽象为其精灵的现代艺术,似乎也是滥觞于它,而似乎最美的书法艺术又多是书录唐诗的柞品。这不难,让人想到,汉字甚至不须阅读,便有一种让人在视觉上获得愉悦的字面美。汉字经过富有灵性的选择、组合,能让人望而生情,可歌可泣。而唐诗的字面美,达到的是几乎空前绝后、出神入化的境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朱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信手拈来这两首唐诗,不须细读,不求甚解,单从字面所洋溢出米的朦胧美意,便是千盅酒,万朵花。 ⑤红尘无涯,万象朦胧,蒙蒙迷雾中偶现得一线天光,自然更见娇妍。而娇妍无比的唐诗,至今低回不去的正是红尘的朦胧美意。它是青青竹林间的一个浣纱女,它是胡天飞雪中的两行马蹄痕,它是碧水中嫣然而出的一支芙蓉,它是月夜里凄然而泊的一叶独舟。万里悲秋,百年多病,是为咏史;半壁日出,千里江陵,是为纪游。而尤为管领千秋的,是唐诗中参尽的人间真禅。三春晕,明月光,自发悲,斑马鸣,生死,离合,荣辱,悲欢,凄美之至,伤感之至,潇洒之至,淋漓之至。道千秋人之未道,歌千秋人之未歌。这一娇妍的天光,让红尘更见其朦胧,至美至真。 4.求一首唐诗素描和一首宋词素描林清玄,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 台湾高雄人,一九五三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 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赏最多的一位。一九七三年开始散文创作。 一九七九年起连续七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 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桃花心木》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二十次。 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莲花开落》,之后一发而不可收。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一九七三年开始)。 一九七九年起连续七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国家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金鼎奖、时报文学奖、中华文学奖、中央时报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作协文学奖等,直到他不再参赛为止,被誉为得奖专业户。 他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从小学三年级就想成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岁时即开始发表作品,到30岁时,他的作品囊括了当时台湾的所有文学大奖。在25年的创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顿》、《烦恼平息》在台湾创下150版的热卖记录,《打开心灵的门窗》一书创下高达5亿元台币的热卖记录。 尤其是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两三本以上新书。门类涉及散文、报告文学、文化评论、小说、散文诗等。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大陆、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 对林清玄来说,走上写作之路,其实并非最初的愿望,最早,林清玄一直想当画家,甚至还跟著林崇汉画了一阵子。 不过,走上写作的路,倒一丝也不后悔,写作要自由的多,更能清晰地描绘出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及所见、所思、所感。所以,林清玄自觉会一直写下去,或许依然在文学素描的散文上下功夫,或许就著手去写一些比较大部头的有关人性,有关历史,有关哲理的书,或许改变途径去写小说,不管未来会写什么,写作总是一条不能斩断的路,林清玄会一步步往下走去。 七岁开始背诵唐诗宋词,八岁,获得了全国儿童绘画赛优选,十岁就开始读小说,林清玄记得小时最喜欢的是《西游记》。民国六十一年,考取世界新专电影技术科,在学时非常活跃,开始认真写稿,而绘事则暂时抛开了。 在世新的时候,创办过「电影学报」,担任「奔流杂志」编辑,在「新闻人」周报任总主笔。这段时候,在文坛渐露头角,开始受到了瞩目。 这些年,林清玄写报导写得多,写散文反倒写得少了,不过,他并不觉得可惜,虽然他自己也了解,报导到底只是报导,不会成为文学的重镇,甚且有一天它会式微。不过,林清玄自觉还年轻,这段时日,就利用报导来磨练自己的事,创作的事,稍候也不迟。 林清玄也自认,目前仍然还未到定下一个风格,一个走向的时候,他还是要去做多方的揣摩,去走多样的路,去写多样的文章。而且他还会去角逐其他以篇对篇,或似一堆对一堆的奖目。 因为,他一直是永恒的新人,一个新人永远都需要去竞逐,永远都需要接受新的肯定。林清玄的散文创作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七十年代他初登文坛的七八年间,散文集有《莲花开落》、《冷月钟笛》等;第二个阶段是他从1980年结集《温一壶月光下酒》起,相继出版了《白雪少年》、《鸳鸯香炉》、《迷路的云》、《金色印象》、《玫瑰海洋》等;八十年代后期迄今,是林清玄散文写作最辛苦和最多产的第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他以十本“菩提系列”震撼了文学界内外。 林清玄最近在大陆出版了新书《在云上》和前不久出版的《清音五弦》等,饱含着他对佛教,人生的感悟,非常值得去玩味。 5.关于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口语交际:古诗苑漫步的主持稿,就是这个,不知道你满不满意啊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千百年来,灿若 星辰的诗歌把中国文坛照耀得分外明亮。诗 人们用诗歌诉说的一个个故事,至今为人们 传唱;他们抒写的缕缕情怀,感动了代代的 中国人;他们创设的种种意境,迷醉了古今 多少读者。 今天,就让我们漫步在这个风光 旖旎的古诗苑,去吟唱,去感动,去陶醉吧!本节课分为以下六个环节: 本节课分为以下六个环节:分门别类集古诗诗集展示 一、分门别类集古诗 诗集展示 腹有诗书气自华围绕主题, 围绕主题, 二、腹有诗书气自华 围绕主题 说出相应古诗句 三、声情并茂诵古诗 唐诗“素描” 四、别出心裁赏古诗唐诗“素描” 诗苑漫步乐其中参加活动心得 五、诗苑漫步乐其中 参加活动心得 醉月听花唱古诗送别 六、醉月听花唱古诗 送别分门别类集古诗 诗集展示腹有诗书气自华围绕主题, 围绕主题,说出相应古诗句感 悟 四 季春春天美在“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美在“乱花渐欲迷人眼,浅 草才能没马蹄。”……感 悟 四 季秋“秋风秋雨愁煞人”,秋在诗人 的眼里是悲凉的, 杜甫说:“无边 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马致远说:“枯藤老树昏鸦,小 桥流水人家”; 张继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 枫渔火对愁眠。” 品味乡愁乡愁是李白“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的孤寂。乡愁是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惆怅。 乡愁是马致远“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的感伤。话说友谊友谊是“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 尾,日日思君不见君”的牵挂。 友谊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惊喜。 友谊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似”的劝慰。 友谊是“洛阳亲友如相间,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痴情。 友谊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感叹 。 里 共 婵 娟 。全 。 但 愿 人 长 久 , 千阴 晴 圆 , 此 事 古 难 缺人 有 悲 欢 离 合 , 月 有恨 , 何 事 长 向 别 圆 ? 时户 , 照 无 眠 。 不 应 有人 间 。 转 阁 , 低 绮 朱起 舞 弄 清 影 , 何 似 在楼 玉 宇 , 高 处 不 寒 。 胜欲 乘 , 风 去 , 又 恐 琼 。 归阙 今 夕 是 何 年 我问 青 天 。 不 知 天 上 宫 明 月 几 有 ? 把 酒 时别出心裁赏古诗唐诗素描(1)雪落的声音,如花,开放在万壑千山。 鸟们收起薄薄 的羽翅,赶回了温暖的巢,它们将在爱情中,幸福地度过 一个漫长的雪季。 冷峻的天空,雪花划破凝重:一片、二片、三片…… 一群芳香的语言,撒遍大地。 所有的道路,在载走最后一 个回家的孩子后,不肯再走出来。它们躲在一片纯洁的思 想下,做着春天的美丽的梦。 只有一只小船,如岛屿,泊在水中,静静的,一动不 动。一些雪花从它身边滑入江中,化了,一些雪又紧跟而 来。 船上的渔翁,破旧的斗笠下露出一双沉着的眼,岁月 的风霜写满了苍老的双颊。瘦小的身子,裹在单薄的蓑衣 里,季节的交替改变不了他悠闲的生活。 稳坐船头的渔者,他是在钓一段失去的岁月,还是明 年的希望呢? 江无声,雪不语。 人也无言。 你能说出上面是哪首诗的素描吗?江雪柳宗元(唐)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别出心裁赏古诗唐诗素描(2)这时候,那弯浅浅的月跌进了对面的山坳。一只乌鸦 凄凉的鸣叫越过夜空,溅落了满天的寒意。 薄薄白白的霜 就铺满了船舷。一位诗人独立船头,他长长的胡须已被秋 天染白。 岸边一丛红红的枫叶,被船上的渔火隐隐地映出,在 微风中悄悄摇曳,像一团跳动的火焰。好深好深的秋啊! 诗人斜倚船舷,一些淡淡的往事,如手中那杯苦涩的浓茶, 袭上心头,久久不能平静。 而夜色中的寒山寺,静静地立于繁华的苏州城外,送 走了多少个春秋,目睹了多少离愁和别恨?只有那株与它 一样苍老古槐,知道这数不清的故事了。 突然,一阵清晰的钟声穿过寂静,惊飞了船篷上的一 只小鸟,它扑拍着翅膀,飞进了浓浓的夜色。 它会找到黑 暗中的家吗?诗人看到又一艘客船,停在了枫桥。 隐约中,一些人上船,一些人下去。 还有一些手,一 些泪,在眼中晃动。你能说出上面是哪首诗的素描吗?枫桥夜泊张继(唐)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试试看借鉴上文, 绘一则唐诗素描 (课后作业)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一、送别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结束语:我们爱古诗词的狂放、豪迈、大气,我们爱古诗词的 婉丽、柔美、含蓄。我们爱古 诗词的潇洒超逸、清丽妩媚 。 在古诗词的王国中,我们情愿 长醉不愿醒。谢谢光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