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素描

1.求一篇宋词素描,450字左右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②,梦回吹角连营③。

八百里分麾下炙④,五十弦翻塞外声⑤。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⑥,弓如霹雳弦惊⑦。了却君王天下事⑧,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注释 陈同甫:陈亮12世纪,字同甫,辛弃疾的好友。富有才华,坚持抗金,终生未仕。

为南宋豪放词派的重要词人 ①破阵子:词牌名。题目是《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②挑(tiǎo)灯:把油灯的芯挑一下,使它明亮。 ③梦回:梦醒。

吹角:军队中吹号角。连营:连接成片的军营。

④八百里:指牛。古代有一头骏牛,名叫“八百里驳(bò)”。

麾(huī)下:指部下将士。麾,古代指军队的旗帜。

炙(zhì):烤熟的肉。 ⑤五十弦:古代有一种瑟有五十根弦。

词中泛指军乐合奏的各种乐器。翻:演奏。

塞外声,反映边塞征战的乐曲。 ⑥的(di)[二声]卢:一种烈性快马。

相传三国时刘备被人追赶,骑“的卢马”一跃三丈过河,脱离险境。 ⑦霹雳(pī lì):响声巨大的强烈雷电。

⑧了(liǎo)却:完成。天下事:指收复中原。

⑨可怜白发生:可惜我已老了。 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醒时听见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

把熟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博得天下身前死后的美名。

可惜已成了白发人! 背景 这首词约作于淳熙十五年(1188)。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上饶带湖。

布衣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辛、陈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

1188年,辛、陈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一时传为词坛佳话。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

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是一名爱国武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受到主和派的排斥、诬陷。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被人弹劾罢官。

他不得不已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

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 赏析 辛弃疾20岁时,就在家乡历夸(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

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

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这首词,抒写了他梦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理想,抒写了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热烈。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

结句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词的上片,写作者闲居家中心情苦闷,只能借酒浇愁;然而,就是在深夜酒醉之时,还一次又一次地拨亮灯火,久久地端详着曾伴随自己征战杀敌的宝剑,渴望着重上前线,挥师北伐。

作者带着这样的思念和渴望进入梦中。他恍惚觉得天已拂晓,连绵不断的军营里响起了一片嘹亮雄壮的号角声。

他把大块的烤牛肉犒劳将士们,让他们分享;军乐队奏着高亢激越的边塞战歌,以助兴壮威。在秋风猎猎的战场上,他检阅着各路兵马,准备出征。

词的下片,紧接着描写了壮烈的战斗和胜利的结局:将士们骑骏马飞奔,快如“的卢”,风驰电掣;拉开强弓万箭齐发,响如“霹雳”,惊心动魄。敌人崩溃了,彻底失败了。

他率领将士们终于完成了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伟业,赢得了生前死后不朽的英名。到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意气昂扬、抱负宏大的忠勇将军的形象,他“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然而,在词的最后,作者却发出一声长叹:“可怜白发生!”从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来。

原来,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实际上,在苟安卖国的统治集团的压制下,作者报国无门,岁月虚度。

“可怜白发生”,包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郁闷、焦虑、痛苦和愤怒啊! 这首词基调雄壮高昂,真不愧为「壮词」。而结句的悲壮低徊,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

更令人感慨与寻思。词的结构上也不同于一般词作,上下片语义连贯,过片不分,直到最后一句突然一个顿挫,读来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实为辛弃疾「沉郁顿挫」的典型之作。

从全词看,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

这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而作者的一腔忠愤,无论在醒时还是在醉里、梦中都不能忘怀,是他高昂而深沉的爱国之情、献身之志的生动体现。

(另一种评析) 李白有首叫《越中览古》的诗。诗中写道:“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

宫女好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首七言诗中,有三句写到越王勾践的强盛,最后一句才点出越国的衰败景象,虽然表达的感情显然不同,但在谋篇布局方面又有相似之处。词以两个二、二、二的对句开头,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表现了多层情意。

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

2.求宋词素描,最好是初二的宋词,最好原创

李清照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宋词素描: 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眼前只剩下冷冷清清,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深秋骤然又骤冷的时候,最难以调养静息。

喝几杯清淡的薄酒,怎能抵挡晚上大而急的寒风。正在伤心之时,传书的大雁飞过去了,却原来是以前就相识的。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没有人有摘花的兴致。守在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样捱到天黑啊!细雨打在梧桐上,一直下到黄昏时分,绵绵细雨还是发出点点滴滴的声音。

这种情形,一个愁字怎么能包容得了。

3.谁知道《宋词素描》的目录,给我一份啊~~~~~~~

王禹俑

点绛唇·感兴

寇准

江南春

踏莎行·春暮

柳永

雨霖铃

蝶恋花

迷神引

夜半乐

范仲淹

苏幕遮

渔家傲

张先

千秋岁

一丛花令

青门引

晏殊

浣溪沙

清平乐

踏莎行

踏莎行

杜安世

卜算子

宋祁

木兰花

欧阳修

采桑子

蝶恋花

生查子·元夕

临江仙

李师中

菩萨蛮

王安石

渔家傲

浣溪沙

章粢

水龙吟

王安国

清平乐·春晚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蝶恋花·春景

浣溪沙

西江月

行香子·过七里濑

阮郎归·初夏

晏几道

临江仙

更漏子

王观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魏夫人

菩萨蛮

李之仪

卜算子

黄庭坚

水调歌头·游览

念奴娇

秦观

踏莎行

鹊桥仙

八六子

浣溪沙

赵令畴

菩萨蛮

蝶恋花

贺铸

青玉案

石州引

……

以上是网上所有。书我没有 所以请谅解~

4.宋词素描《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望采纳!

5.宋词素描怎么写 关于渔家傲秋思的

王禹俑

点绛唇·感兴

寇准

江南春

踏莎行·春暮

柳永

雨霖铃

蝶恋花

迷神引

夜半乐

范仲淹

苏幕遮

渔家傲

张先

千秋岁

一丛花令

青门引

晏殊

浣溪沙

清平乐

踏莎行

踏莎行

杜安世

卜算子

宋祁

木兰花

欧阳修

采桑子

蝶恋花

生查子·元夕

临江仙

李师中

菩萨蛮

王安石

渔家傲

浣溪沙

章粢

水龙吟

王安国

清平乐·春晚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蝶恋花·春景

浣溪沙

西江月

行香子·过七里濑

阮郎归·初夏

晏几道

临江仙

更漏子

王观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魏夫人

菩萨蛮

李之仪

卜算子

黄庭坚

水调歌头·游览

念奴娇

秦观

踏莎行

鹊桥仙

八六子

浣溪沙

赵令畴

菩萨蛮

蝶恋花

贺铸

青玉案

石州引

……

6.求一首唐诗素描和一首宋词素描

林清玄,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

台湾高雄人,一九五三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

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赏最多的一位。一九七三年开始散文创作。

一九七九年起连续七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

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桃花心木》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二十次。

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莲花开落》,之后一发而不可收。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一九七三年开始)。

一九七九年起连续七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国家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金鼎奖、时报文学奖、中华文学奖、中央时报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作协文学奖等,直到他不再参赛为止,被誉为得奖专业户。

他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从小学三年级就想成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岁时即开始发表作品,到30岁时,他的作品囊括了当时台湾的所有文学大奖。在25年的创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顿》、《烦恼平息》在台湾创下150版的热卖记录,《打开心灵的门窗》一书创下高达5亿元台币的热卖记录。

尤其是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两三本以上新书。门类涉及散文、报告文学、文化评论、小说、散文诗等。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大陆、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 对林清玄来说,走上写作之路,其实并非最初的愿望,最早,林清玄一直想当画家,甚至还跟著林崇汉画了一阵子。

不过,走上写作的路,倒一丝也不后悔,写作要自由的多,更能清晰地描绘出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及所见、所思、所感。所以,林清玄自觉会一直写下去,或许依然在文学素描的散文上下功夫,或许就著手去写一些比较大部头的有关人性,有关历史,有关哲理的书,或许改变途径去写小说,不管未来会写什么,写作总是一条不能斩断的路,林清玄会一步步往下走去。

七岁开始背诵唐诗宋词,八岁,获得了全国儿童绘画赛优选,十岁就开始读小说,林清玄记得小时最喜欢的是《西游记》。民国六十一年,考取世界新专电影技术科,在学时非常活跃,开始认真写稿,而绘事则暂时抛开了。

在世新的时候,创办过「电影学报」,担任「奔流杂志」编辑,在「新闻人」周报任总主笔。这段时候,在文坛渐露头角,开始受到了瞩目。

这些年,林清玄写报导写得多,写散文反倒写得少了,不过,他并不觉得可惜,虽然他自己也了解,报导到底只是报导,不会成为文学的重镇,甚且有一天它会式微。不过,林清玄自觉还年轻,这段时日,就利用报导来磨练自己的事,创作的事,稍候也不迟。

林清玄也自认,目前仍然还未到定下一个风格,一个走向的时候,他还是要去做多方的揣摩,去走多样的路,去写多样的文章。而且他还会去角逐其他以篇对篇,或似一堆对一堆的奖目。

因为,他一直是永恒的新人,一个新人永远都需要去竞逐,永远都需要接受新的肯定。林清玄的散文创作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七十年代他初登文坛的七八年间,散文集有《莲花开落》、《冷月钟笛》等;第二个阶段是他从1980年结集《温一壶月光下酒》起,相继出版了《白雪少年》、《鸳鸯香炉》、《迷路的云》、《金色印象》、《玫瑰海洋》等;八十年代后期迄今,是林清玄散文写作最辛苦和最多产的第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他以十本“菩提系列”震撼了文学界内外。

林清玄最近在大陆出版了新书《在云上》和前不久出版的《清音五弦》等,饱含着他对佛教,人生的感悟,非常值得去玩味。

7.仿写宋词素描的作文 ,要有三个画面

导航唐诗素描宋词写意作文训练及素材大全32012-04-19|兰黛公主|转藏(10) 唐诗写意11篇青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一青春,是你王勃定格在青史上的形象。

刘昫撰《旧唐书文苑传》,说你二十八岁弃绝红尘;欧阳修编《新唐书》,称你二十九岁英年早逝。史料上有太多这样的语焉不详和互相矛盾,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的生卒年代至今不也众说纷纭吗?中国人的文化传统讲究“隔代修史当代修志”,在中国人看来,一个人一个王朝的是非善恶无法由当代人自己说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必须交付给后人与时间评说!于是历史上便留下了太多的谜团与聚讼。

刘昫撰《旧唐书》已是公元940年,欧阳修编定《新唐书》已是1060年,就算你王勃辞世是675年吧,他们与你都隔着几个世纪的风尘。几个世纪的风雨能消蚀多少往事,几百年的大江东去会淘尽多少风流人物,但你王勃没有被岁月掩埋,为什么?因为你有不朽的华章,有不朽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与《滕王阁序》。

且不管你活在这个世界是二十八年还是二十九春秋,总之你是不满三十个春秋就溘然长逝了。孔圣人曾回首自己的人生路,为自己画出了一条这样的人生轨迹:“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圣人尚且年至三十才找寻到一条安身立命的道路,而你王勃呢,未至三十即才华动京师,文名播四海。九岁时,你读到了《汉书》,那是唐代大儒颜师古作注的《汉书》。

一卷《汉书》读罢,你写下了一卷《汉书指瑕》,指摘颜师古的缺失,向那个时代的经学大师叫起了板,一时传为佳话。十四岁,你上书当朝右相刘祥道,被刘祥道视为神童举荐给了唐高宗。

朝堂之上,你面对君王关于时局与经济的提问,从容不迫,应对如流,被列为优等。龙颜大悦,朝散郎的冠冕就这样赐与了一位不满二十岁的少年。

高宗的第六子沛王李贤比你年少几岁(据《旧唐书》记载,他是文明元年即公元684年辞世的,时年三十二岁,由此可知,沛王生于653年。)你的才华他怎能听而不闻。

沛王出于对你的仰慕,奏请父皇准许你王勃常伴他的身旁,于是你便成了沛王的修撰官。汉代的一位佚名诗人道尽了人生的况味:“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人生苦短,给历史留下些什么呢?立德、立功、立言就是每一位有志之士的梦想。因而少年即志得意满,想必是生命中最值得骄傲也应该是最值得赞美的事。

怪不得现代女作家张爱玲也说;“出名要趁早啊!”《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就是你任沛王修撰官时所作的一首青春的骊歌。仿佛没有忧伤,没有怅惘,惟有三春阳光般的明媚,鹤鸣九天般的飘逸,登高望远般的博大,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豪情。

二唐代的县令又称明府,县令的佐官就是县尉,人称少府,县令是正七品的官衔,少府自然是从七品的官位。你的杜姓朋友,就是这样一位即将辞别京都跋山涉水不远万里赴蜀川就职的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的读书人,心中都有一个浓浓的情结——“龙城凤阙情结”。

任职京都,那是一个夙愿,出入禁城,那是一种荣光。你的杜姓朋友又何尝不想在朝堂之上天子之侧一展鸿图呢,但毕竟幸运之神眷顾的只是少数人。

在朋友的眼里,你王勃无疑是人们艳羡的对象。陪伴在皇子身边,对于一个人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是王佐之才,意味着青云直上,意味着一条鲜花铺就的灿烂前程在脚下延伸。

与你话别,你朋友的心中或许就带着这几份失落,脸上或许就露出这几许自卑。他落寞地与你携手走出了长安城的东门,那里有霸陵,送别的人都要在那里为远行的人设宴饯别,那里有古老的驿道,从此一别,马蹄声响,风尘扬起,就是天各一方。

如何抚慰一颗远别离的心,如何叮咛一声珍重与祝福,如何表白友谊的弥足珍贵,又如何藏起自己的优越感不伤害朋友的心?你没有提霸桥柳,你没有赋“西风古道音尘绝”,你没有诉执手相看泪眼。饯别的酒宴上,你挥毫泼墨,起笔就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的大手笔,大写意。

是啊,古老的长安曾见证过战国时干戈扰攘,曾目睹过项王的叱咤风云,曾亲历过董卓的烧杀抢掠,曾伤悼过五胡的中原纷争。古老的长安也留下了“履至尊而制六合,吞二周而亡诸侯”的秦始皇的足迹,也传唱过“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汉高祖刘邦的高歌,也叹息过杨家王朝如昙花一现般的匆匆三十七年的兴亡。

如今的长安又一次定为天下的都城。又逢四海为家日,大唐的天空是湛蓝的,大唐的疆域是辽阔的。

遥远的西域古国龟兹再次纳入了大唐的版图,高丽国王向长安派出了称藩的使节,岭南的广州成了大唐节度使的府第,难于上青天的蜀国剑阁古道又由大唐的将士戍守。你王勃是青春的王勃,你生逢其时,此时的大唐也是青春的大唐。

你和朋友杜少府立于京都长安的高楼。

相关
下一篇
学唐诗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