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一个人英姿飒爽有大将风范的诗句一、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唐代:杜甫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先帝御马五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译文: 良相们的头顶都戴上了进贤冠,猛将们的腰间皆佩带着大羽箭。 褒公鄂公的毛发似乎都在抖动,他们英姿飒爽好象是正在酣战。 开元时先帝的天马名叫玉花骢,多少画家画出的都与原貌不同。 当天玉花骢被牵到殿中红阶下,昂首屹立宫门更增添它的威风。 二、白马篇 唐代:李白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 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 羞入原宪室,荒淫隐蓬蒿。 译文: 你骑着白雪花毛的龙马,金鞍闪耀,好一个五陵豪侠。 你所佩之剑,色如秋霜,切玉如泥;你所穿之袍,缀有明珠,耀如落日。 原来你是侍奉皇上斗鸡徒,乘坐的马车轩盖高高。 你张弓可摧南山虎,伸臂手接太行飞猱。 你酒后风采飞扬,三杯下肚,笑弄宝刀。 你杀人如剪草,与剧孟一同四海遨游。 你终于想起改变自己的游荡生活,要争取功名。 你于是发愤去了函谷关,跟随大军去到临洮前线。 叱咤风云经百战,匈奴如鼠尽奔逃。 你归来豪气不改,终日饮酒,不肯给萧曹宰相下拜。 羞于学原宪,居住荒僻蓬蒿的地方。 三、古意 唐代:李颀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译文: 男子汉应该以国事为重,从军远征,从小就在幽燕纵横驰骋。 经常与人在马上比试胜负,从不珍惜自己的七尺身躯。 奋勇搏杀,没人敢上前招应;气宇轩昂,脸上的胡子像刺猬的毛丛生。 四、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代:苏轼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译文: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五、宣城送刘副使入秦 唐代:李白 统兵捍吴越,豺虎不敢窥。 大勋竟莫叙,已过秋风吹。 秉钺有季公,凛然负英姿。 译文: 结交的都是英勇善战的楼烦将领,侍从的都是威猛的羽林军。 你统兵捍卫吴越之地,豺虎般的安禄山也不敢窥探。 你立下大勋竟然没有被嘉奖,功绩如秋风吹过。 掌握兵权有季广琛将军,凛然威猛,英姿勃勃。 六、战城南 南北朝:吴均 躞蹀青骊马,往战城南畿。 五历鱼丽阵,三入九重围。 名慑武安将,血污秦王衣。 为君意气重,无功终不归。 译文: 战士骑着青黑色的战马行走在去城南的路上,欲往那里参加战争。 他十分英勇,曾经五次参加作战,多次突入敌军多层的包围。 他的声名可比秦国名将白起,他曾经跟随秦王作战立下了不世的功勋。 为了君王,他十分注重报国立功的意气,发誓如果自己没有建立功勋一定不会归来。 2.赞美国家的词语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山川秀美,锦秀河山,地大物博,山清水秀,大国风范 锦绣河山 高耸入云 水天一色 波光粼粼 湖光山色 重峦叠嶂 山明水秀 高山流水 白练腾空 烟波浩渺 山清水秀 山光水色 江山如故 江山如画 绿水青山 名山胜川 崇山峻岭 表里山河 巴山蜀水 大好河山 登山临水 湖光山色 名山大川 千山万壑 锦绣河山 高耸入云 水天一色 波光粼粼 湖光山色 重峦叠嶂 山明水秀 高山流水 白练腾空 烟波浩渺 山清水秀 、幅圆辽阔、山河壮丽、气象万千、地大物博 人口众多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山川秀美 水草丰美 巍峨雄伟 绵延起伏 重峦叠嶂 平川沃野 林海雪原 崇山峻岭。 3.气势磅礴的诗句1.《凉州词》年代:唐 作者: 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赏析:凉州在今甘肃武威,唐时属陇右道,音乐多杂有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诸国的胡音。唐陇右经略使郭知运在开元年间,把凉州曲谱进献给玄宗后,迅即流行,颇有诗人依谱创作《凉州歌》、《凉州词》者,以抒写边塞风情。 这体现了唐人以毫不介怀的态度,对外来文化进行吸收、消化和创新的盛世魄力和大国风范。葡萄自汉朝由西域传入中原,但用来酿酒的风气到唐朝还是以西域为盛。 夜光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用白玉精制成,因“光明夜照”得名。此杯此酒,又有如此洋溢着胡地情调的马背上琵琶弹奏来助兴,几个富有特色的意象交相映衬,就把边地军营的开怀痛饮,渲染得华艳不俗,神采动人,而又淋漓尽致了。 即便醉倒了,躺在沙场上,你也莫要取笑啊——这既是微带醉意的话,又是带有沉痛、却能放达的生命体验的话。你看古来征战有几人生还呢?既然生命是从战场上拣回来的,就不妨看得开一点,活得潇洒一点,让它在美酒、奇杯和胡乐中,实现自己悲壮的辉煌好了。 面对茫茫沙场和胡风酒筵,此诗对战争与娱乐、生与死的体验,也带有几分唐人的豪华感和豪放感。--杨义2.《念奴娇 赤壁怀古》年代:宋 作者: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 一作:强掳)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 一作:人间;尊 通:樽)赏析: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3.《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年代:唐 作者: 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连短亭 一作:更短亭)赏析:这是一首怀人词,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开头两句为远景。 高楼极目,平林秋山,横亘天末,凝望之际,不觉日暮。“烟如织”是说暮烟浓密,“伤心碧”是说山色转深。 王建《江陵使至汝州》诗:“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薛涛《题竹郎庙》诗:“竹郎庙前多古木,夕阳沉沉山更绿。” 多言晚山之青,可以参看。这两句全从登楼望远的思妇眼中写出,主观色彩很重,而行人之远与伫望之深,尽在其中。 “暝色”两句为近景,用一“入”字由远而近,从全景式的平林远山拉到楼头思妇的特写镜头,突出了“有人楼上愁”的人物主体,层次井然。下片玉阶伫立仰见飞鸟,与上片登楼远望俯眺平楚,所见不同,思念之情则一。 “宿鸟归飞急”还意在反衬行人滞留他乡,未免恋恋不返。末句计归程以卜归期。 庚信《哀江南赋》有“十里五里,长亭短亭”之语。词中着一“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印象。 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以与过片“空伫立”之“空”字相应。如此日日空候,思妇的离愁也就永无穷尽了。 结句不怨行人忘返,却愁道路几千,归程迢递,不露哀怨,语甚酝藉。韩元吉《念奴娇》词云,“尊前谁唱新词,平林真有恨,寒烟如织。” 可见南宋初这首《菩萨蛮》犹传唱不绝。4.《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年代:唐 作者: 李煜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赏析:这是李煜降宋之际的词作. 上片写南唐曾有的繁华.建国四十余年,国土三千里地.居住的楼阁高耸入云霄,庭内花繁树茂.这片繁荣的土地,几曾经历过战乱的侵扰.几句话,看似只是平平无奇的写实,但却饱含了多少对故国的自豪与留恋.几曾识干戈,更抒发了多少自责与悔恨. 下片写国破."一旦"二字承上片"几曾"之句意,笔锋一叠,而悔恨之意更甚.终有一天国破家亡,人不由得消瘦苍老.尤其是拜别祖先的那天,匆忙之中,偏偏又听到教坊里演奏别离的曲子.又增伤感,不禁面对宫女恸哭垂泪. 此词上片写繁华下片写亡国,由建国写到亡国,极盛转而极衰,极喜而后极悲,中间用"几曾","一旦"二词贯穿转折,转的不露痕迹,却有千钧之力.悔恨之情溢于言表.5.《沁园春 丁酉岁感事》年代:宋 作者: 陈人杰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未还?怅晨星残月,北州豪杰;西风斜日,东帝江山。刘表坐谈,深源轻进,机会失之弹指间。 伤心事,是年年冰合,在在风寒。说和说战都难,算未必江沱堪宴安。 叹封侯心在,鳣鲸失水;平戎策就,虎豹当关。渠自无谋,事犹可做,更剔残灯抽剑看。 麒麟阁,岂中兴人物,不画儒冠?赏析:作者写此词时年方二十,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之时。作者以布衣出生之身,却自此鳣鲸,自许以封侯,而且视驵中肉食者为粪土,激越飞扬,尽述胸中抱负,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