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生物有关的诗句1、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新月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月初蛾眉月 3、月落乌啼霜满天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上弦月 4、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玉盘。 ……………满月 5、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下弦月 6、今宵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月末蛾眉月 7、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满月 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赤道线速度和公转 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山地垂直气候 10、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 11、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散射 1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冷锋 1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暖锋 1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暖锋 1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华南准静止锋 16、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 风力搬运 17、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 ……………昆明准静止锋、喀斯特地貌 18、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对流雨 19、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山谷风与地形雨 2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21、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船棹风。 …………伏旱 22、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 …………地形坡向与气候 2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温带大陆性气候 24、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橘杨梅次第新。 …………南亚热带气候 25、日照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青藏高寒气候 26、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高山气候 27、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潮汐与月相 2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山地 2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内蒙古高原 30、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平原 31、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喀期特地貌 32、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 …………地上河 33、一山不容二虎。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34、落江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生物循环 35、枣发芽,种棉花。 …………生物指示作用 2.与生物有关的诗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你东南西北风。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 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 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鹧鸪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 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 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 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 苦竹丛深日向西。 鹦 鹉?裴夷直?劝尔莫移禽鸟性,?翠毛红嘴任天真。?如今漫学人言巧,?解语终须累尔身。 见鹦鹉戏作?王安石?云木何时两翅翻,?玉笼金锁祗烦冤。?直须强学人间语,?举世无人解鸟言。 《咏蚕 》蒋贻恭 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著处不知来处苦,但贪衣上绣鸳鸯。 《孤雁》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注释]1、之:往。2、失:失群。 3、渚:水中的小洲。4、矰:(zēng) [评析] 这是一首咏孤雁的诗,作者借此以喻自己孤栖忧虑的羁旅之情。 一联写同伴归尽,唯尔独去,写“离群”切题。二联写孤雁神态,先写失群原因,再写失群后的仓皇。 三联写失群之苦楚。尽管振羽奋飞,仍然是只影无依,凄凉寂寞。 四联写疑虑受箭丧生,表达诗人的良好愿望和矛盾心情。今人徐培均以为此诗“字字珠玑,没有一处是闲笔;而且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可称五律诗中的上品。”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释]1、本以两句:古人误以为蝉是餐风饮露的。这里是说,既欲栖高处,自难以饱腹,虽带恨声,实也徒然。 2、一树句:意谓蝉虽哀鸣,树却自呈苍润,像是无情相待。实是隐喻受人冷落。 3、薄宦:官卑职微。4、梗犹泛:这里是自伤沦落意。 5、芜已平:荒芜到了没胫地步。[评析] 这首诗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 前半首闻蝉而兴,重在咏蝉;它餐风饮露,居高清雅,然而声嘶力竭地鸣叫,却难求一饱。后半首直抒己意,他乡薄宦,梗枝漂流,故园荒芜,胡不归去?因而闻蝉以自警,同病相怜。 全诗层层深入阐发主题:“高难饱”,鸣“徒劳”,声“欲断”,树“无情”,怨之深,恨之重,一目了然。实属“咏物”佳绝。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1. 墨梅:水墨画的梅花。2.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简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 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 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 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 “垂緌”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 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 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 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 3.有哪些古诗句说明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呵呵,你参考一下吧。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人生代代无穷尽,江月年年只相似”这两句诗中包含了生物具有“生长、繁殖”的现象。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以说明“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的稳定性”。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中,“锄禾”的作用有二:一是疏松土壤,增强农作物的根细胞的呼吸作用,促进根对矿质离子的吸收;二是为了除去杂草,减少农作物与杂草的竞争,使能量流向农作物。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说明了“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这里,影响该生态系统的因素是温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说明了生物具有繁殖的特点。 同时,还说明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中的“过度繁殖”问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说的实际上是蚕的“变态发育”,这里所谓的蚕死实际上是经历着“幼虫→蛹”这个阶段。 “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说明了黄蝶的体色与环境极其相似,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保护色”,它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万绿丛中一点红”,既说明了生物的“警戒色”,也说明了生物的“基因突变”问题。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透彻的说明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反复出现,循环利用。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片”,形象说明保护蛙类对于作物丰收的关系。 保护蛙类就是保护害虫的天敌。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叶红于二月”是因为温度的影响,细胞中的叶绿素合成减少,花青素的含量增加,从而使其颜色变红。 “煮豆燃豆箕,豆在壶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则形象的说明了生物生存斗争中的种内斗争问题。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则说明了植物的向光性。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了遗传现象;“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不同”,则说明了变异现象。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以及“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都说明了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关系,也可以说明食物链中生物彼此之间是“捕食”关系。 “穷山恶水出刁民”到“青山绿水春常在”,说明了影响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是森林。 “鹬蚌相争”生动了说明了神经调节的方式之一“条件反射”。 “一山容不下二虎”用生态学观点解释就是“虎处于最高营养级,所获得能量少,因而个体数量应很少”。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 柳树等植物可通过扦插等无性生殖的方式繁殖后代,而大多数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后代,属于有性生殖中的卵式生殖。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1、说明温度影响植物的生理;(2)环境条件的变化能引起生物产生变异;(3)随纬度升高,温度会逐渐降低,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 “等到重阳日,再来就菊花”。 菊花属于短日照植物,在秋季开花,这是受秋季短日照的影响。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农作物与田间杂草一般属种间竞争的关系,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才能使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多流向农作物。 “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凫:野鸭 胫:小腿。各种生物都能适应环境,但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是赞美大自然的名句,体现了生物的价值多样性中的美学价值,优美的意境,不仅使学生感受自然美,而且使他们增加了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的意识。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对处于生态平衡状态草原生态系统的生动描绘,草原是畜牧业生产的重要基地,人类只有保护好草原,维持其生态平衡,才能实现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正其行,通其风”。 “正其行”是指栽种农作物要合理密植并且要使农作物直立,从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该做法可以扩大植物接受光照的面积和提高所受光照的强度。 “通其风”则能提高植物周围空气中的CO2浓度,从而利于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 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发悯蚕饥。 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 燕子来时新杜,梨花落后清明。光是影响动植物生长开花繁殖的一个因素,鸟类的迁徙,植物的花开都和光照时间有光,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总结出了时节及动植物的生长与生活与时令节气的对应关系。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植物开花有明显的季节性,属于植物的光周期,黄花即菊花,属短日照植物,秋天开放,以昆虫传粉,属虫媒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回时,绿水人家绕。”(宋·苏轼《蝶恋花》)被子植物先开花后结果。 “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唐·杜甫《漫兴》)种子的传播方式多种,柳的种子轻,靠风力传播“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元·王实甫《西厢记》)作者用喝酒后人脸红来喻枫树的红叶。由于人体内天生缺。 4.关于生物的诗句有哪些关于生物的诗句有: 1.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3.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 忽如一日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6.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7.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 小扣柴扉久不开 。 春色满园关不住 , 一枝红杏出墙来 。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悯农》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6.《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5.有哪些古诗句说明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呵呵,你参考一下吧。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人生代代无穷尽,江月年年只相似”这两句诗中包含了生物具有“生长、繁殖”的现象。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以说明“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的稳定性”。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中,“锄禾”的作用有二:一是疏松土壤,增强农作物的根细胞的呼吸作用,促进根对矿质离子的吸收;二是为了除去杂草,减少农作物与杂草的竞争,使能量流向农作物。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说明了“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这里,影响该生态系统的因素是温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说明了生物具有繁殖的特点。 同时,还说明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中的“过度繁殖”问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说的实际上是蚕的“变态发育”,这里所谓的蚕死实际上是经历着“幼虫→蛹”这个阶段。 “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说明了黄蝶的体色与环境极其相似,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保护色”,它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万绿丛中一点红”,既说明了生物的“警戒色”,也说明了生物的“基因突变”问题。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透彻的说明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反复出现,循环利用。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片”,形象说明保护蛙类对于作物丰收的关系。 保护蛙类就是保护害虫的天敌。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叶红于二月”是因为温度的影响,细胞中的叶绿素合成减少,花青素的含量增加,从而使其颜色变红。 “煮豆燃豆箕,豆在壶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则形象的说明了生物生存斗争中的种内斗争问题。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则说明了植物的向光性。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了遗传现象;“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不同”,则说明了变异现象。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以及“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都说明了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关系,也可以说明食物链中生物彼此之间是“捕食”关系。 “穷山恶水出刁民”到“青山绿水春常在”,说明了影响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是森林。 “鹬蚌相争”生动了说明了神经调节的方式之一“条件反射”。 “一山容不下二虎”用生态学观点解释就是“虎处于最高营养级,所获得能量少,因而个体数量应很少”。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 柳树等植物可通过扦插等无性生殖的方式繁殖后代,而大多数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后代,属于有性生殖中的卵式生殖。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1、说明温度影响植物的生理;(2)环境条件的变化能引起生物产生变异;(3)随纬度升高,温度会逐渐降低,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 “等到重阳日,再来就菊花”。 菊花属于短日照植物,在秋季开花,这是受秋季短日照的影响。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农作物与田间杂草一般属种间竞争的关系,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才能使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多流向农作物。 “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凫:野鸭 胫:小腿。各种生物都能适应环境,但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是赞美大自然的名句,体现了生物的价值多样性中的美学价值,优美的意境,不仅使学生感受自然美,而且使他们增加了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的意识。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对处于生态平衡状态草原生态系统的生动描绘,草原是畜牧业生产的重要基地,人类只有保护好草原,维持其生态平衡,才能实现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正其行,通其风”。 “正其行”是指栽种农作物要合理密植并且要使农作物直立,从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该做法可以扩大植物接受光照的面积和提高所受光照的强度。 “通其风”则能提高植物周围空气中的CO2浓度,从而利于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 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发悯蚕饥。 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 燕子来时新杜,梨花落后清明。光是影响动植物生长开花繁殖的一个因素,鸟类的迁徙,植物的花开都和光照时间有光,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总结出了时节及动植物的生长与生活与时令节气的对应关系。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植物开花有明显的季节性,属于植物的光周期,黄花即菊花,属短日照植物,秋天开放,以昆虫传粉,属虫媒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回时,绿水人家绕。”(宋·苏轼《蝶恋花》)被子植物先开花后结果。 “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唐·杜甫《漫兴》)种子的传播方式多种,柳的种子轻,靠风力传播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元·王实甫《西厢记》)作者用喝酒后人脸红来喻枫树的红叶。由于人体内天生缺少一种酶。 6.生活中我们通常会用到一些描述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1)遗传现象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现象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体现了生物亲子代之间具有相同的性状,因此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2)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存在的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蝉吸取树汁,螳螂以蝉为食,黄雀以螳螂为食.因此食物链是:树(或植物)→蝉→螳螂→黄雀.如果黄雀被大量捕杀,螳螂因天敌减少,数量增加,捕食的蝉增多,导致蝉的数量减少,因此,在一定时间内蝉的数量将减少.(3)黄鼠狼和鸡,黄鼠狼吃鸡,黄鼠狼偷吃鸡是为了获取食物来生存的,因此黄鼠狼和鸡之间是捕食关系.故“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黄鼠狼没安好心的原因是黄鼠狼和鸡之间是捕食关系.(4)沧海桑田: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因此,“沧海桑田”是指 海洋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转变,其寓意是世事变化很大.(5)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在强调水分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一个重要非生物因素.故答案为:(1)遗传 ( 2)减少 (3)捕食 (4)海洋 (5)水分(答水、雨水也给分)。 7.寂静的春天里十个与生物有关的句子及理由、你若赐我一段浮华,我便许你满世繁花。 2、他在远方看我,眼神犹如雨天般辽远而悲伤。 3、我们的火,要把世界点燃。 4、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5、小时候我们哭着哭着就笑了,长大后,我们笑着笑着就哭了。 6、向来缘浅,奈何情深。 7、静静倚在窗两边的鸳鸯蝴蝶,它们远走高飞——faye《红线》 8、哀草连横向晚晴,半城柳色半声笛。 枉将绿蜡作红玉,满座衣冠无相忆 9、哥哥我祝你此生生不如死,颠沛流离。 10、回忆落空了残年。 11、活在这珍贵的人世间,水波温柔,阳光强烈——海子 12、看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罗曼·罗兰 13、很长的岁月里,我们放肆而乖张 13、过了就过了,一切不过是一个花开的历程。 14、爱情啊,是一种诅咒,我们都会变成魔鬼的。——《杪冬》 15、生命在这样的救赎下,以尊严的姿态延伸。 16、岁月断送了年复一年的青春。 17、我怀念我停在单车上的十七岁。 18、想念是一种仪式,真正的记忆与生俱来。 19、要有最朴实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便天寒地冻,路遥马亡。 20、太阳尚远,但必有太阳 21、年华里,我们失去的是一种心情。 22、真正的寂寞是很真实的 23、我讨厌你这样肆意充斥着我一个个的夏天 24、一定要很用力的活下去 25、that's all mean to be.【这都是命中注定】 26、漫长抗衡着须臾,悲伤炼化为透明 27、我左手是过目不忘的萤火,右手是十年里一个漫长的打坐。 28、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2.我怀念的不是你,而是你给的致命曾经。 3.你忘了回忆,我忘了忘记 。 4.碎了一地的诺言,拼凑不回的昨天。 5.深浅不一的印记,付之一笑的回忆。 6.最疼的疼是原谅,最黑的黑是绝望。 7.是你苍白了我的等待,讽刺了我的执着。 8.沿途的风景我只能边走边忘。 9.如果我爱上你的笑容要怎麽收藏、要怎么去拥有? 10.她们都说失去以后才懂得珍惜,其实珍惜后的失去最痛。 11.我们始终都在练习微笑,终于变成不敢哭的人。 12.其实酒不醉人,只是在喝的时候想起了那不堪的过去。 13. 记得, 一个雨天、你说你会很疼我,现在、又下雨了、带走了我们所有的誓言…… 14华丽的转身、华丽的落泪、华丽的说、不爱你。 15.用最深刻的伤害,来表达最深刻的爱。 16怎么牵过的手可以随便放空,那些温柔,被你带走 。 17.有时候 闭上眼睛、才能看见最干净的世界。 18. 隔着泪眼看世界,整个世界都在哭。 19.你曾经给的那些名叫爱的东西,早已灰飞烟灭。 20.明明都知道那都是谎言,可是我还是会被感动。 21.曾经海枯石烂,抵不过好聚好散。 22.用生命去诠释你的逢场做戏。 23.一些记忆挥之不去,一些回忆抹杀不了。 24.你说时间会冲淡一切,距离会让我们好过些。 25.世界上最可怕的词不是分离,而是距离。 26.哭久了会累,也只是别人的以为。 27.我要怎样才能躲掉,命运的心血来潮。 28.我假装过去不重要,却发现自己办不到。 29.曾经以为你就是氧气,原来只是闹剧。 30.一个人害怕孤独,两个人害怕辜负。 31.明明是你做错,何必装作很难过。 32.不爱我,就别感动我。 33.我们之间,何只一颗心的距离。 34.烟花易冷,人事易分,而你再问我是否还在等。 35.原本以为最伟大的是友情,可就连友情都那么卑微。 36.我一个人的魅力,哪比得上你们两个人的甜蜜。 37.每一次的自欺欺,我都做的很完美。 38.昔日是我们,如今已是你我。 39.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 8.下列谚语与诗句与生物密切相关并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请同学们(1)黄鼠狼和鸡,黄鼠狼吃鸡,黄鼠狼偷吃鸡是为了获取食物来生存的,因此黄鼠狼和鸡之间是捕食关系.故“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黄鼠狼没安好心的原因是黄鼠狼和鸡之间是捕食关系.(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在强调水分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一个重要非生物因素.(3)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反映了生物之间通过分工合作而有利于生存.(4)细菌和真菌将植物的残枝落叶,动物遗体、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的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能将花瓣中的有机物转变成简单的物质并供植物体重新利用.(5)家蚕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为完全变态发育,由卵孵化成幼虫后,取食桑叶,每隔5、6天就蜕一次皮,经过4次蜕皮后,停止取食,吐丝,将身体围绕起来结茧化蛹,蛹在茧内不吃不动,经过十多天羽化成蛾.故答案为:(1)捕食;(2)水分;(3)分工;(4)分解者;(5)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