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弓弦的诗句

1.跟射箭有关的诗句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苟能治侵领,岂在多杀伤。

李白《相和歌辞•胡无人行》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 将军兼领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杜甫《遣兴五首》

长陵锐头儿,出猎待明发。

騂弓金爪镝,白马蹴微雪

贾至《相和歌辞•燕歌行》

彤弓黄钺授元帅,垦耕大漠为内地。

季秋胶折边草腓,治兵羽猎因出师

虞世南《相和歌辞•从军行二首》

剑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

凛凛严霜节,冰壮黄河绝

2.关于“弹弓”的诗句有哪些

1.《和《大嘴乌》》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主人憎慈乌,命子削弹弓。

弦续会稽竹,丸铸荆山铜。

慈乌求母食,飞下尔庭中。

数粒未入口,一丸已中胸。

仰天号一声,似欲诉苍穹。

反哺日未足,非是惜微躬。

谁能持此冤,一为问化工?

胡然大嘴乌,竟得天年终?

2.《乐府杂曲·鼓吹曲辞·黄雀行》年代: 唐 作者: 庄南杰

穿屋穿墙不知止,争树争巢入营死。林间公子挟弹弓,

一丸致毙花丛里。小雏黄口未有知,青天不解高高飞。

虞人设网当要路,白日啾嘲祸万机。

3.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年代: 唐 作者: 花蕊夫人

侍女争挥玉弹弓,金丸飞入乱花中。

一时惊起流莺散,踏落残花满地红。

七宝阑干白玉除,新开凉殿幸金舆。

一沟泛碧流春水,四面琼钩搭绮疏。

4.《暮春寄怀曹南通任寺丞》年代: 宋 作者: 林逋

跌荡情怀每事同,十年曹社醉春风。

弹弓园圃阴森下,棋子厅堂寂静中。

赤脚我犹无一婢,黑头君合作三公。

江湖今日还劳结,目送归飞点点鸿。

5.《宫词》年代: 宋 作者: 王珪

侍女争挥玉弹弓,金丸飞入乱花中。

一时惊起流莺散,踏落残英满地红。

古代弹弓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中国古代的弹弓和我们常见的弓的形状大致一样,只不过在弓弦的正中间有个能装弹丸的兜。兜一般是硬质的,能盛下一个弹丸的半球形,样子和现在小孩子玩得弹弓还有各大网站卖的强力弹弓是不一样的。

3.有关弓箭的诗句

暮江吟 白居易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观猎 王维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春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出塞作 王维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躲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雪嫖姚。

塞下曲六首 李白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河湟 杜牧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生查子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三尺龙泉剑,匣里无人见,

一张虎雁弓,百只金花剑。

为国竭忠贞,苦处曾征战,

先望立功勋,后见君王面。

蟾宫曲 梦中作 郑光祖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敝裘尘土压征鞍,鞭倦袅芦花,弓箭萧萧,一径入烟霞,动羁怀,西风禾黍,秋水蒹葭,千点万点,老树寒鸦,三行两行,写长空历历,雁落平沙,曲岸西边,近水湾鱼网纶竿钓,断桥东壁,傍溪山竹篱茅舍人家,见满山满谷,红叶黄花,正是凄凉时候,离人又在天涯。

九歌 国殇 屈原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1],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2],援玉枹[3]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4];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遥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5];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6];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4.有关风筝的诗句

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

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唐高骈《风筝》

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宋 陆游

江北江南低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

春风自古无凭据,一伍骑夫弄笛儿。--明徐谓《风鸢图诗》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高鼎《村居》

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清 孔尚任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

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清郑板桥《怀潍县》

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

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清 吴友如的题画诗

阶下儿童仰面看,清明装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清曹雪芹的《红楼梦》

软红无数落成泥,庭前催春绿渐齐。

窗外忽传鹦鹉语,风筝吹落屋檐西。--清陈长生《春是信笔》

春寒料峭乍晴时,睡起纱窗日影移。

何处风筝吹断线?吹来落在杏花枝。--清骆绮兰《春闺》

5.关于风筝的诗句

古人咏风筝诗赏析 纸 鸢 (宋)寇 准 碧落秋方静 腾空力尚微 清风如可托 终共白云飞 作者寇准(961-1023)字平仲,北宋政治家、诗人。

宋太宗时举进士,后擢升为相,太宗嘉之,以 比魏征。寇准死后宋仁宗谥号忠愍。

寇准的诗受晚唐派影响,情景交融,清丽深婉。有《寇忠愍公诗集》三卷留世。

上引五言绝句是否 原引此集,尚待查考。 该诗虽题名为《纸鸢》,但诗中却不见“纸鸢”二字,甚至也看不到纸鸢的形象。

诗人意在借物写 景,状景抒怀。“碧落”指天界、天空。

前句写环境气氛和眼前所见:初秋晴朗的天空,风力不大,风筝 难以升空高飞。后句遐想抒怀,借风筝只有凭借风方可旁云而飞的现象,抒发人事腾达还需有所依托的感 叹。

观村童戏溪上 (宋)陆 游 竹马踉跄冲淖去 纸鸢跋扈挟风鸣 作者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他出身于 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官宦家庭,自幼好学不倦,一生主张抗金复国,但屡遭排挤、罢黜,“一片 丹心”始终不得报国。

陆游著作极富,八十高龄犹赋诗作文,存诗近万首,有《陆放翁全集》存世。该句 摘自何卷,尚待查考。

宋代儿童游戏多种多样,十分丰富。该诗写了两种游戏,一是骑竹马;一是放风筝。

竹马在地面上 奔跑,跑来跑去晃晃悠悠连人带“马”冲进了烂泥塘里,好不扫兴;风筝在空中飞舞,左摇右摆,又飞又 叫,好不骄横。值得关注的是,诗人写风筝与风的关系时,手法与众不同,他不说风筝凭借风力而飞,却 说风筝挟持丰大风在空中飞扬跋扈。

在这里,作者把风筝作为主体,视它为生灵,真是把个风筝写活了。 读此诗,不由得想到现今仍然流行于日本的“斗风筝”。

打斗的风筝多为长方形硬板子,从背后勒 成瓦形,或竖或横,绘画简洁明快,不拴尾巴,背缚弓弦,凭借强风,飞上天空,左冲右突,嗡嗡作响。 许多风筝同时升空,并不回避碰撞缠绕,而是互相打斗,互相“割线”,一旦线断,任其飞去。

最后,谁 还留在空中,谁便是胜利者。那场面颇有陆翁诗的气势。

纸 鸢 (宋)王令 谁作轻鸢壮远观 似嫌飞鸟未多端 才乘一线凭风去 便有愚儿仰面看 未必碧霄因可到 偶能终日遂为安 扶摇不起沧溟远 笑杀抟鹏似尔难 王令(1032-1059)字逢源,北宋诗人,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县),五岁时父母双亡,随其叔祖 客居广陵(今扬州),长大后以教学为生。王令才高命短,28岁卒。

他的诗构思新奇,造语精辟。1980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王令集》,诗赋文共21卷。

该诗是否原引《王令集》,尚待查考。 “端”古为布帛之量,一丈八尺为一端。

“末多端”是指不多、不远的意思。放风筝的人未必就是 因为飞鸟飞得不远,才把风筝放起来以增添空中壮观景象,然而作者这么想,这么说,显然他是把风筝当 作飞鸟一样看待了。

你看那风筝乘线凭风飞去直冲云霄,虽然不一定能够到达那高旷至极的天际,却能终 日飞翔久久不落,就连那相传一飞九万里的大鹏鸟,也没有这般本领。 这是一首宏观描写风筝的诗。

作者不写风筝的形状、色彩,甚至也不写风筝是如何飞起来的。而是 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以衬托、对比、夸张的手法,与风筝飞升的气垫,写出了风筝最本质的特性—拔高, 善翔。

飞得高,放飞线角度大,稳定性强,这也正是今天风筝爱好者对于自己的作品所追求的境界。 风 筝 十 首 (元)谢宗可 凭依片纸得天飞 何故声扬欲作威 瘦骨几茎徒远举 柔丝千尺总危机 云晴日暖春初好 雨骤风狂事渐非 高树上林须引避 牵缠到底不能归 半纸浮名寄太虚 御风列子竟谁如 高从自致非攀附 道在因时作卷舒 声澈瑶京传凤吹 影飘仙侣曳露裙 一丝不挂儿童手 浪迹天涯乐有余 自负云霄早致身 安排线索靠他人 摩天手段乘风展 掉尾精神逐日新 暂耸观瞻喧里巷 终嗟破碎委埃尘 牵来拽去成何用 骤雨淋头断送春 一番春事一番空 放却风筝逐断蓬 博得飞翔纤指上 逞将声势半天中 目花轻薄流溪水 学絮颠狂落草丛 皮骨飘零丝络在 相看拍手笑儿童 共仰高风不可攀 几回放去便收还 丝纶何必全设施 骨相从知避险艰 飘若素云浮碧汉 翩然白鹤度青山 春光远览应无限 勘破飞腾只等闲 蓦地翻空在眼前 糊涂片纸任高骞 看来爷面人无限 避去全身雨满天 直上难防抛瓦坠 暗中返照带灯燃 春风催促清明到 栖止园林没挂牵 谁解风云继点狂 鸢鱼飞跃见天章 五丝续命能冲举 一叶横空入混茫 俯仰尘寰何扰扰 仰探璇宇但苍苍 神游八极求归宿 斗张虚窗藉纸张 蹴罢秋千斗草慵 纸鸢浮动寄游踪 翩翩似逐寻巢燕 声响如传度岭钟 大小随宜俱活跃 高卑无意较腾冲 卷怀偃息乘春晓 纵尔穿云第九重 空外秦筝何处闻 遥看片片起巫云 霓裳逶逦飘罗带 翠袖招摇曳练裙 舞柳飞花呈幻景 和风丽日动星文 仙真控鹤来蓬阆 相与徊翔趁逸群 浮游踪迹等云藻 御气凭虚赋物形 荡荡飞空无阴碍 萧萧委运自清宁 丝联绳引终须断 律改春归毕竟停 法界依然舒广望 消除点缀湛青冥 ----《咏物诗·卷下》 纸 鸢 (元)谢宗可 弧骞稳驾剡溪云 多少儿童爷羡频 半纸飞腾元在己 一丝高下岂随人 声弛空碧东风晓 影度遥天化日春 谁道致身无羽翼 回看高举绝红尘 谢宗可,生卒经历不详。

清乾隆辛亥年刻有其《咏物诗》两卷。《风筝。

6.有关燕的诗句

不知巢燕污袈裟。

泥归足燕家。

双燕入卢家。

燕山到雁家。

燕支长寒雪作花。

燕支落汉家。

燕啄花泥落砌莎。

须臾日射燕脂颊。

却将燕石报琼华。

燕代献名马。

燕弓弦劲霜封瓦。

燕山腊雪销金甲。

燕客期跃马。

燕秦正戎马。

觉骑燕地马。

燕昭不是空怜马。

燕谑始云洽。

至今部曲燕支下。

梁间燕雀休惊怕。

贺燕窥檐下。

都是诗句

7.有了弓弦的弦字的成语

繁弦急管、扣人心弦、改弦更张、弦外之音、朝歌夜弦、煎胶续弦、楚管蛮弦、应弦而倒、琴断朱弦、冰弦玉柱、独弦哀歌、矢在弦上,不得不发、箭在弦上、佩韦佩弦、弩箭离弦、朱弦玉磬、弦歌之声、韦弦之佩、弦而鼓之、弄管调弦、春诵夏弦、寻常管弦、丝竹管弦、改柱张弦、沂水弦歌、朱弦三叹、朱弦疏越、幺弦孤韵、断弦再续管弦繁奏、离弦走板、弦歌不绝、家弦户诵、佩弦自急、如箭离弦、豪管哀弦、如箭在弦、破琴绝弦伯牙绝弦: 弦外遗音: 弦:乐器上用以发音的丝线、铜丝或钢丝。

言外之意。比喻话语中另有间接透露、没有明说的意思弦外之响: 比喻言外之意。

韦弦之佩: 韦:熟牛皮,弦:弓弦。原指西门豹性急,佩韦自戒;董安于性缓,佩弦自戒。

原形容随时警戒自己。后常比喻有益的规劝。

丝竹管弦: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

也指音乐。丝竹筦弦: 矢在弦上,不得不发: 矢:箭;弦:弓上用以法箭的牛筋绳子。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矢在弦上: 箭已搭在弦上。

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破琴绝弦: 朝歌暮弦: 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逸乐无度。

朝歌夜弦: 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逸乐无度。朱弦三叹: 指称音乐的美妙。

幺弦孤韵: 指小曲的音韵,与具备各种乐曲乐器的大乐相对。沂水弦歌: 指知时处世,逍遥游乐。

易辙改弦: 变更车道,改换琴弦。比喻改变方向、计划、做法或态度。

应弦而倒: 随着弓弦的声音而倒下。形容射箭技艺高超。

弦外之音: 原指音乐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弦无虚发: 指射箭百发百中。铁板铜弦: 形容豪迈激越的文章风格。

似箭在弦: 好像箭已经搭在弓弦上,不得不发。如箭在弦: 箭已搭在弦上。

比喻势在必行。琴断朱弦: 比喻妇女死掉丈夫。

佩韦佩弦: 韦:熟牛皮,弦:弓弦。原指西门豹性急,佩韦自戒;董安于性缓,佩弦自戒。

原形容随时警戒自己。后常比喻有益的规劝。

品竹调弦: 泛指吹弹管弦乐器。亦作“品竹调丝”。

破琴绝弦: 毁琴断弦,表示世无知音,不再鼓琴。驽箭离弦: 比喻非常迅速。

弄管调弦: 犹弄竹弹丝。指吹奏管弦乐器。

离弦走板: 比喻言行偏离公认的准则。解弦更张: 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

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急管繁弦: 急:快;繁:杂。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

急拍繁弦: 犹言急管繁弦。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

煎胶续弦: 比喻交情密切或再续旧情。惊弦之鸟: 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同“惊弓之鸟”。豪管哀弦: 指管弦乐。

改弦易调: 犹改张易调。比喻改变方针、做法或态度。

改弦易张: 犹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改柱张弦: 改换琴柱,另张琴弦。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更弦改辙: 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同“更弦易辙”。

更弦易辙: 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繁弦急管: 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

调弦品竹: 吹奏乐器。同“调丝品竹”。

断弦再续: 断弦:指丧妻;续:连接。比喻男子妻死后再娶春诵夏弦: 诵、弦:古代学校里读诗,只口诵的叫“诵”,用乐器配合的叫“弦”。

原指应根据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楚管蛮弦: 泛指南方的管弦乐器。弦外之意: 弦:乐器上发音的丝线。

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弦外有音: 比喻话语中另有间接透露、没有明说的意思。

扣人心弦: 扣:敲打。形容事物激动人心。

箭在弦上: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

家弦户诵: 家家都不断歌诵。形容有功德的人,人人怀念。

也形容诗文流传很广。改弦易辙: 辙:车轮轧过的痕迹。

琴换弦,车改道。比喻改变原来的方向、计划、办法等。

改弦更张: 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

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动人心弦: 把心比作琴,拨动了心中的琴弦。

形容事物激动人心。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