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凌烟阁的诗句

1.古代诗词中凌烟阁一词的起源是什么

北周•庾信《庾子 山集》十四《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 道碑》记:“天子画凌烟之阁,言念旧臣。”

凌烟阁是帝王表彰功臣的地 方,里面图画功臣之像。唐太宗、代宗等都曾有绘制功臣像於凌烟阁之 事,后因以为典,或赞扬功臣,或指宦途险竣,或反用其典,发功名似流 水之叹。

元•赵禹圭《双调•雁儿落过清江引碧玉箫•美河南王》:“厌 市朝车马多,羡凌烟功劳大。”这里便是称誉河南王功高。

元•邓玉宾 套曲[正宫•端正好]《伴读书》:“白 鹿坡前元戎将,五更鼓角声悲壮。比及到凌烟阁上功臣像,经了些阔剑 长枪。”

这里便是说功成名就就要经历千难万险。元•刘敏中[正宫•黑 漆弩]《村居遗兴》:“闲将得失思量,往事水流东去。

便宜教画却凌烟,甚 是功名了处?”在这儿则是叙述功名皆空。

2.凌烟阁的相关诗词

南朝 宋 谢灵运 《江妃赋》:“或飘翰凌烟,或潜泳浮海。”

唐 骆宾王 《送王赞府上京参选赋得鹤》:“虚心恒警露,孤影尚凌烟。”唐 虞世南 《飞来双白鹤》诗:“飞来双白鹤,奋翼远凌烟。”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唐 白居易《题酒瓮呈梦得》诗:“ 凌烟阁 上功无分,伏火炉中药未成,更拟共君何处去,且来同作醉先生。”

唐 李明云 《雁门行》诗:“别却朱檐妻子泪,肯执玉龙问凌烟。”唐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诗:“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唐 张籍《赠赵将军》会取安西将报国,凌烟阁上大书名。《水浒传》第五四回:“且教:功名未上 凌烟阁 ,姓字先标 聚义厅。”

宋 叶适 《晋元帝庙记》:“ 汉 唐 陋矣,其殊勋盛烈,亦纪官爵,图形貌,有 麒麟 、云台 、凌烟 之目,夸 其得意。”元 马谦斋 《快活三过朝天子四边静·夏》曲:“先生豪放,诗狂酒狂,志不在 凌烟 。”

明 张居正 《寄严少师三十韵》:“所希垂不朽,勋业在凌烟 。”明 陆采 《明珠记·返旆》:“罢干戈,功写 凌烟 谁似我,声名千古壮京都。”

清 孔尚任《桃花扇·迎驾》:“不要取笑,日后画在 凌烟阁 上,倒有些神气的。”欧阳予倩《木兰从军》第十场:“不求图画凌烟阁 ,只为家邦致太平。”

近现代 郁达夫 《题写真答荃君》诗之三:“儒生无分上 凌烟 ,出水清姿颇自怜。” 。

3.关于兵役的诗句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还有卢纶的《塞下曲》六首,也是赞美军人的

1,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2,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3,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4,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5,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6,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前出塞

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4.建功立业的诗句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释:吴钩,一种形似剑而弯的刀。春秋时吴人善铸钩,故称。这里泛指武器。凌烟阁,古代朝廷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像的高阁。

这是李贺所写《南园》诗十三首的第五首,表达弃文就武,为国家统一事业建功立业的的愿望。

诗的首句“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势急切,气魄豪迈,既是泛问,也是自问,在鼓动别人的同时,也在鼓励自己,抒发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爱国情。接下来的次句承前启后,气势磅礴,喊出挥刀杀敌、驰骋战场、收复失地的心声,字里行间表现了一种强烈的希望国家统一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令人读了为之精神振奋。诗的后两句则是呼吁有志男儿“带吴钩”效命沙场,以鼓励别人和鞭策自己能像凌烟阁上那些功臣一样,为国建功立业。(当然,联系作者的身世来看,诗中也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激之情。)

全诗运用设问、借代等修辞手法,语言通俗易懂,壮志豪情与爱国热情溢于字里行间。

5.谁帮我解释下一句诗叫“请君暂上凌烟阁

请君暂上凌烟阁出自朝诗人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其五》,

全文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译文:

男儿何不佩带吴钩去收取关山五十州呢?

请君到凌烟阁上去看看那些功臣中封过万户侯的有哪一个是书生呢?

凌烟阁上去看看那些功臣中封过万户侯的有哪一个是书生呢?问而不答,留一

悬念.

结合两问,看起来这位“书生”不再想当书生,而是投笔从戎,谋求以

“收取关山五十州”的军功封万户侯了.这里面,当然有削平藩镇、实现统一

的责任感.但对作“书生”没有出路的愤激之情,也表现得很强烈.在那山河

破碎,战乱频仍的岁月里,一般地说,拿笔杆子不如“带吴钩”.何况李贺这

位书生连考进士的资格也都因父亲的名字中有个“晋”字而被剥夺了呢?然而

要立战功也并不容易.他反问道:“何不带吴钩?”那么,究竟“何不带吴钩”

以两问成诗,声情激越,为七绝创作别开生面.

凌烟阁是原本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当时已有数位辞世,还活着的也多已老迈),命人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皆真人大小,时常前往怀旧。

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吴钩,去收取那被藩镇割据的关塞河山五十州?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这首诗是李贺恨自己是个文弱的书生,无法为国家建功立业。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