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元曲不如唐诗宋词

1.元曲为什么没唐诗宋词著名

我的理解如下: 一是年代背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综合国力最强的朝代,宋朝则是封建文化最鼎盛的时期,这两个朝代产生的文学作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是上乘的.而且两个王朝的历史都比较长,本朝的文人有时间和财力对这些文化进行整理和流传.元代则不一样,元代历史较短,连本朝的历史记载都不够全面,文化上更谈不上了. 二是艺术形式,汉人对艺术的欣赏习惯与喜好,在唐诗宋词中表露无遗.元代艺术形式主要是戏曲剧本,现在流传下来的是剧本的词的部分,这些词是配合着相应的音乐来演绎的,有特定的唱腔和曲目.曲目未能很好的流传下来,这些词的命运也可想而知了. 个人观点.。

2.元曲比之唐诗宋词,好在哪些地方

我脑袋中有一个问题,翻来覆去不停地在想:为什么唐善写诗,宋乐习词,元多作曲呢?

开始我想:就诗的就而论,唐一代可算是“前不见古,后不见来者”了,所以宋便十分聪明地选择了“诗余”去发展。大概他们认为,要沿着前朝文常生活中最乐于选的作文方式往前走,是不可能或者说很难有光宗耀祖的前途,他们认为那简直无法想象;而当时似曲那般“词的边缘”,可能他们也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的。那玩意儿不也太下作了么?我们文原本是高山隐士下凡,怎可如此不自重?竟要作那种无拾及的东西?我宁可舔选前遗秽,也不可了自我方寸!于是乎,宋“诗余”不减,亦偶有“唐律”几篇。

而到了元,他们也许是真正有了骨,要闯出一片新的天地,就好象叛逆的少年——我就不信我不;又也许比前朝宋更自唉,哀鸿遍说的就是他们吧!唉,确实在没办法了,要逼梁山了!汉写的赋是了不得了,唐的诗也是无可匹敌的,宋的词更是九重天般逾越无门。看家前都名垂青史了,我不能留下什么千古憾事呀!左选右选,前思后想,只好选“词余”了。发奋图强吧!他们给明清后剩下的只有“话本”了,所以才就了“四大名著”。

据说唐以前,就在流行骈文。历经了一代隋朝,发展发展,结果他们就翻起了“乐府”的老本。发展,熟还外加创造,所谓功勋也算是不朽了!

可是我后来又想:果真如我所想一般,那么就应了一句古话了:“惟小与‘文’难养”。也就是如此我这般心理投机之辈,他是概不会有此种谬论的,所以我也算是名垂不朽了!

显然,我有刻意诋毁前辈祖师之嫌!

3.唐诗 宋词 元曲 有什么区别

唐诗有五言,七言,绝句,律诗.唐诗主要是五、七言诗,词则要按词牌填词,句型长短不一,所以又叫长短句。曲和词类似,要按曲牌填写。所以唐人作诗可以叫写诗,宋人作词和元人作曲则叫填词、填曲。宋词的词牌是中原地区的曲调,元曲则是来源于北方草原民族的曲调,所以元曲又叫北曲。元曲或称元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戏曲艺术,为散曲或杂剧的通称。相对于明传奇(南曲),后世又将元曲称为北曲. 元曲与宋词及唐诗有着相同的文学地位。

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入乐的乐曲,如汉大曲、唐宋大曲、民间小曲等。通常则多指宋朝以来的南曲和北曲,同词的体式相近,但一般在字数定格外可加衬字,较为自由,并多使用口语。分为戏曲(或称剧曲,包括杂剧、传奇等)与散曲两类,元明以来甚为流行。故后世有元曲之称。

词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亦称宋词、曲子词、诗馀、长短句。始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顶峰。一开始伴曲而唱,所以写词又称作填词、倚声。后来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诗歌艺术。

4.元曲唐诗和宋词有什么区别

元曲是元朝文学的主流。蒙古人统一中国后,给汉人以残酷的和非常不平等的待遇,形成长期剧烈的民族冲突,他们破坏了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化制度,从前看作是上品的读书儒生,这时却下降到(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的地步了,这使得中国的学术思想沦入了黑暗时期,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却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前人所认为卑不足道的民间文学,大大地发展起来,代替了正统文学的地位,而放出了异样的光彩,这一新兴的文学,正是大众所欣赏的曲子与歌剧。

所谓元曲,实包含两个部份:一是散曲,一是杂剧。散曲可以说是元代的新体诗,杂 剧是元代的歌剧;散曲可以独立,同时又是构成元代歌剧的主要部份;双方关系非常 密切,但它们却各有诗的与戏剧的独立生命。 曲是词的替身,无论从音乐的基础或是形式的构造上,都是从词演化出来的,词本起 於民间,流传於歌女伶工之口,既便於书写情怀,又宜於歌唱,原是一种通俗文学。 他们在旧的歌曲中求变化,在新起於民间的小调中求资料,接著有乐师来正谱,文人 来修辞,后来作者渐多,曲调日富,渐渐的形成一种与词不同的的体裁,而成为一种 继词而起的便於歌唱的新兴文学了。 大凡一种新文学体裁的发展,都是由简而繁,由不规则而规则,散曲中最先产生的是 小令,由小令而变成合调,在变而为套曲,小令就是民间流行的小调,经过文学的陶 冶,变成为曲中的小令;由小令合调再进一步,将曲的形式再扩大其组织的,是谓套曲,通称为套数,亦名散套,也有称为大令的。 由元曲作品精神的发展来看,大略可分为前后两期。这两期的界限正当元人统一中国 不久的时代。前期的作品,比较鲜明的表现著曲中特有的民间文学的通俗性、口语化 ,以及北方民歌中所表现的直率爽朗的精神与质朴自然的情致,宋亡之后,由於南北 文学的合流,在后期的作品里,渐渐的离开民间文学的精神,在修辞和表现方面,注重含蓄琢练的手法,而步入於雅正典丽的阶段。因此,前期作品中高远的意境,清新 的语言,泼刺的精神,到了后期便渐渐的减少了。我们读了关汉卿、马 致远诸家之作 ,再读张可久、乔吉之作,这一种演变的状态,是非常明显的。

5.唐诗宋词元曲相比,哪个更好

继唐朝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

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但相形之下,元曲的流传绝不及唐诗宋词之广,这是人们对元曲的体式感到陌生缘故. 它更有了一点民族风味,但这来源于金。不太被人们所接受,所以竟管它在唐,宋之后却不太受人喜欢。

没有谁好,谁不好的。看你偏爱什么了,我喜欢词的那种形式,以及它多委婉,而又不失豪放。

如果你对元曲的历史,人文了解的足够,也可能会喜欢上。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