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箜篌的诗句箜篌(kōng hóu)是中国汉族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在古代,除了用于宫廷雅乐之外,在民间也广为流传。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但是在十四世纪后期,箜篌逐渐不再流行,以至于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现在,我们只能在一些古老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箜篌了。 而“箜篌”在古诗中出现的次数有很多,例如:唐代诗人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的“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王昌龄《箜篌引》中的“微雨沾衣令人愁,有一迁客登高楼,不言不寐弹箜篌“。 引用”箜篌“二字的古诗词有很多,例如: “林花撩乱心之愁,卷却罗袖弹箜篌。 ”唐·卢仝《楼上女儿曲》 ”赵女弹箜篌,复能邯郸舞。”唐·王维《偶然作六首·其五》 “欲起把箜篌,如凝彩弦涩。 ”唐·吴象之《阳春歌》 “虽同锦步障,独映钿箜篌。 ”唐·李商隐《代赠》 "细雨斜风寂寞秋,黄花压鬓替人羞。归舟云树负箜篌。 "宋·洪咨夔《浣溪沙》 “花下钿箜篌。尊前白雪讴。记怀中、朱李曾投。”元·张翥《唐多令》等等。 2.描写箜篌的诗句《箜篌引》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卢溪郡南夜泊舟,夜闻两岸羌戎讴。 其时月黑猿啾啾,微雨沾衣令人愁。有一迁客登高楼,不言不寐弹箜篌。 弹作蓟门桑叶秋,风沙飒飒青冢头,将军铁嗯汗血流,深入匈奴战未休。黄旗一点兵马收,乱杀胡人积如丘。 疮病驱来配边州,仍披漠北羔羊裘。颜色饥枯掩面羞,眼眶泪滴深两眸。 思还本乡食牦牛,欲语不得指咽喉。或有强壮能噫呦,意说被他边将仇。 五世属藩汉主留,碧毛毡帐河曲游。橐驼五万部落稠,敕赐飞凤金兜鍪。 为君百战如过筹,静扫阴山无鸟投。家藏铁券特承优,黄金千斤不称求。 九族分离作楚囚,深溪寂寞弦苦幽。草木悲感声飕飀,仆本东山为国忧。 明光殿前论九畴,簏读兵书尽冥搜。为君掌上施权谋,洞晓山川无与俦。 紫宸诏发远怀柔,摇笔飞霜如夺钩。鬼神不得知其由,怜爱苍生比蚍蜉。 朔河屯兵须渐抽,尽遣降来拜御沟。便令海内休戈矛,何用班超定远侯。 使臣书之得已不?《箜篌》年代: 唐 作者: 张祜星汉夜牢牢,深帘调更高。乱流公莫度,沉骨妪空嗥。 向月轻轮甲,迎风重纫条。不堪闻别引,沧海恨波涛。 《箜篌引》年代: 魏晋 作者: 曹植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 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 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箜篌谣》年代: 唐 作者: 李白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 贵贱结交心不移,唯有严陵及光武。周公称大圣,管蔡宁相容。 汉谣一斗粟,不与淮南舂。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从。 他人方寸间,山海几千重。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 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管鲍久已死,何人继其踪。 《听李凭弹箜篌二首》年代: 唐 作者: 杨巨源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 花咽娇莺玉漱泉,名高半在御筵前。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3.寻觅关于箜篌的诗句,请注上作者朝代关于箜篌的诗句如下: 《箜篌引》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卢溪郡南夜泊舟,夜闻两岸羌戎讴。 其时月黑猿啾啾,微雨沾衣令人愁。 有一迁客登高楼,不言不寐弹箜篌。 弹作蓟门桑叶秋,风沙飒飒青冢头, 将军铁嗯汗血流,深入匈奴战未休。 黄旗一点兵马收,乱杀胡人积如丘。 疮病驱来配边州,仍披漠北羔羊裘。 颜色饥枯掩面羞,眼眶泪滴深两眸。 思还本乡食牦牛,欲语不得指咽喉。 或有强壮能噫呦,意说被他边将仇。 五世属藩汉主留,碧毛毡帐河曲游。 橐驼五万部落稠,敕赐飞凤金兜鍪。 为君百战如过筹,静扫阴山无鸟投。 家藏铁券特承优,黄金千斤不称求。 九族分离作楚囚,深溪寂寞弦苦幽。 草木悲感声飕飀,仆本东山为国忧。 明光殿前论九畴,簏读兵书尽冥搜。 为君掌上施权谋,洞晓山川无与俦。 紫宸诏发远怀柔,摇笔飞霜如夺钩。 鬼神不得知其由,怜爱苍生比蚍蜉。 朔河屯兵须渐抽,尽遣降来拜御沟。 便令海内休戈矛,何用班超定远侯。 使臣书之得已不? 《箜篌》 年代: 唐 作者: 张祜 星汉夜牢牢,深帘调更高。乱流公莫度,沉骨妪空嗥。 向月轻轮甲,迎风重纫条。不堪闻别引,沧海恨波涛。 《箜篌引》 年代: 魏晋 作者: 曹植 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 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 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 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 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 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 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 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箜篌谣》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贵贱结交心不移, 唯有严陵及光武。周公称大圣,管蔡宁相容。 汉谣一斗粟,不与淮南舂。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从。 他人方寸间,山海几千重。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 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管鲍久已死,何人继其踪。 《听李凭弹箜篌二首》 年代: 唐 作者: 杨巨源 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 花咽娇莺玉漱泉,名高半在御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4.关于箜篌的诗句唐·李贺 李凭箜篌引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唐·王昌龄 箜篌引“微雨沾衣令人愁,有一迁客登高楼,不言不寐弹箜篌。”唐·卢仝 楼上女儿曲 “林花撩乱心之愁,卷却罗袖弹箜篌。 ”唐·顾况 李供奉弹箜篌歌 “国府乐手弹箜篌,赤黄绦索金鎝头。”唐·王维 偶然作六首·其五“赵女弹箜篌,复能邯郸舞。” 唐·张说 赠崔二安平公乐世词 “地湿莓苔生舞袖,江声怨叹入箜篌。”唐·崔国辅 古意 “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 ”唐·吴象之 阳春歌“欲起把箜篌,如凝彩弦涩。 ”唐·施肩吾 效古词 “初学箜篌四五人,莫愁独自声前足。” 唐·施肩吾 赠女道士郑玉华二首·其二 “朱丝误落青囊里,犹是箜篌第几弦。”唐·岑参 冀州客舍酒酣贻王绮寄题南楼时王子欲应制举西上“南邻新酒熟,有女弹箜篌。” 唐·孟郊 送李翱习之“独孤宅前曲,箜篌醉中谣。”唐·李商隐 拟意 “真防舞如意,佯盖卧箜篌。” 唐·李商隐 代赠 “虽同锦步障,独映钿箜篌。 ”宋·洪咨夔 浣溪沙 "细雨斜风寂寞秋,黄花压鬓替人羞。 归舟云树负箜篌。 "宋·汪元量 忆秦娥 "当年出塞拥貂裘。 更听马上弹箜篌。弹箜篌。 万般哀怨,一种离愁。 "宋·史达祖 过龙门·春愁 "醉月小红楼。 锦瑟箜篌。夜来风雨晓来收。 "'宋·陈允平 南歌子“伤春情绪寄箜篌。流水残阳芳草、伴人愁。 " 元·张翥 唐多令“花下钿箜篌。尊前白雪讴。 记怀中、朱李曾投。”。 5.需要一些描写琴声很美妙的好句,最好里面有诗句白居易《琵琶行》、李贺《李凭箜篌引》和韩愈《听颖师弹琴》是写音乐的三篇诗歌杰作,分别描写了琵琶箜篌和古琴三种乐器,前两种楼上的已经说了,补充几句写古琴的: 韩愈《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林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刘长卿《弹琴》: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西厢记 听琴》:【天净沙】莫不是步摇得宝髻玲珑?莫不是裙拖得环佩玎咚?莫不是铁马儿檐前骤风?莫不是金钩双控吉丁当敲响帘栊?【调笑令】莫不是梵王宫夜撞钟?莫不是疏潇潇曲槛中?莫不是牙尺剪刀声相送?莫不是漏声长滴响壶铜?潜身再听在墙角东,原来是近西厢理连结丝桐。【秃厮儿】其声壮,似铁骑刀枪冗冗;其声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声高,似风清月朗鹤唳空;其声低,似听儿女语,小窗中,喁喁。 6.李凭箜篌引中是怎么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二、三两句写乐声。 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 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五、六两句正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 “昆山”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昆山玉碎凤凰叫”,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 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 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 从第七句起到篇终,都是写音响效果。 先写近处,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其实,冷气寒光是无法消融的,因为李凭箜篌弹得特别好,人们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声中,以致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了。 虽然用语浪漫夸张,表达的却是一种真情实感。“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 诗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单是遣词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以下六句,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 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而且,石破天惊、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 第五联,诗人又从天庭描写到神山。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教令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 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平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奇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以上八句以形写声,摄取的多是运动着的物象,它们联翩而至,新奇瑰丽,令人目不暇接。结末两句改用静物,作进一步烘托: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在洒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湿,也不肯离去。 这些饱含思想感情的优美形象,深深印在读者心中,就像皎洁的月亮投影于水,显得幽深渺远,逗人情思,发人联想。 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 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可以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