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品味千古绝唱宋词的故事

1.千古绝唱谁人听

人生自古谁无情,情到深处天地动,人间多少绝唱千古颂。

莺莺张生红娘子,十娘怒沉百宝箱。若无真情无绝唱情海无惊波涛凶,风流淹没红尘中,大浪淘尽多少痴情种。

雷峰塔压白娘子,红楼梦中梦难醒。千古绝唱千古情自古红颜多薄命,有情总被无情伤。

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祝英台千古绝唱唱到今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金.元好问《摸鱼儿.雁邱辞》年终岁尾,喜欢整理一下自己的心情文字。便又翻开多年前的日记本,一张旧电影剧照从日记本的扉页中掉了出来。

捡起来看了看,是巴基斯坦老电影《永恒的爱情》的剧照。看着这张老剧照的照片,又让我陷入了怀旧的沉思中。

老电影《永恒的爱情》,是一部童话般的爱情悲剧故事片,讲述了富家少爷和穷人姑娘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他们虽然最终被病痛拆散,但他们的爱情得到了曾经反对的家族的认可。最后片中女主人公罗西在幸福中死去,男主人公哈迈德也因悲痛过度而亡。

片中插曲《我终生爱你,至死不渝》,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首经典歌曲是罗西在自知不久于人世时,忍着病痛为丈夫哈迈德唱的爱的绝唱:我终生爱你至死不渝,你和我的名字将永远连在一起。

我的心贴着你的心,我要永远歌唱你。你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伴侣,你的光彩照亮了我的道路,你使我的生活更加绚丽……看这部电影时,年龄尚小,还不懂爱情是什么?只为剧中的爱情感动着,被动听的歌词感动着。

同样也是在很多年前看过日本电影《绝唱》,在我的脑海里记忆很学的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让人感受到这部电影片名与内容的相符相合。片中的一组镜头,现在还能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来:小雪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当她用游丝般地声音告诉身边的父母和好友“我听到了顺吉的脚步!顺吉回来了”时,画面转到远处的沙丘,顺吉正在努力往家赶。

不久后,小雪在顺吉怀中静静地离开……顺吉带着小雪回家,将婚礼和小雪的葬礼同时举行,又一曲爱的绝唱!多评论,很多人说这是史上最干净的爱情,纯粹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没有半点儿欲的成分。山楂树之恋,初看心酸,再看心痛,看过后痛彻心扉。

“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真的再也不愿意去经历这样的一段历史,但愿这样的爱情故事已经绝版。听着《千古绝唱》这首歌,千古绝唱,这四个字又给人带来多少对旧事的追忆。

在写了“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后,便在萧瑟的秋风中含悲辞世的陆游,就是千古绝唱中的一位悲情者。

陆游传颂900年的《钗头凤》和唐婉以泪相和的答词,让人品味着陆游与唐琬超群绝伦、千古遗恨的爱情故事。唐婉和这首《钗头凤》后,在终日忧伤中离开人间,她的《钗头凤》竟成了她的绝命词。

喜欢唐诗宋词,翻阅过陆游全集,我没有发现有一首慈爱之语送给他的母亲,也没有一首温柔之篇送给他的续妻王氏,而竟有几十篇思念唐婉之作。从31岁的《钗头凤》到84岁的《沈园》,从“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到“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再从“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到“也是美前段时间看的电影《山楂树之恋》,也算得上是一部爱的绝唱。

这部小说我没看,却在网上看了这部电影。看时我落泪了,不只是为剧中的干净凄美的爱情,更为那样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两个人相爱,但又不能堂堂正正的爱,压抑隐忍的苦楚而落泪。

对于那个时期人的生存状态我是了解的,自己就是那个时代走过来的。网上有好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这是一种深挚无告,令人窒息的爱情,成了千古绝唱!长歌当哭,情何以堪!爱已成往事,情永存心怀。

时过850多年,聆听此曲,感受犹如身临其境。解怎不让情人动于衷?怎不让人为这千古绝唱潸然泪下。

53年思念唐婉的诗词不断,这真令人感慨万端!人间的万事可以消磨殆尽,而情爱的清香却永远会历久弥新。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些生死相许,演绎出无数的千古绝唱!看山高水长,万里风光。

琴曲悠扬,和千古绝唱。阅尽人间百态的苏轼写下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是千古绝唱;我听到李清照这样和:“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她坚守爱情,只为赵明诚一人唱千古绝唱;不求同生求同死,千代万代不分开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千古绝唱;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红楼梦》,是千古绝唱;长城寻君君不见,你半为风雨半为尘。

一点孤魂在何处?我万里奔波为何人的《孟姜女》,是千古绝唱;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长生殿》,是千古绝唱;《魂断蓝桥》中那依次熄灭的烛光,是千古绝唱;布满细密思念。

2.宋词中千古绝唱,万世流芳,的名言佳句

1).劝人珍惜光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一寸光阴一寸金,存金难买存光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告戒人要诚信 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翟,战国思想家 2.内外相应,言行相称。 --韩非,战国哲学家、教育家 3.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屈原,战国诗人 4.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周,战国哲学家 5.人背信则名不达。

--刘向,汉朝经学家 6.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 --韩婴,汉朝诗论家 7.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畅泉,晋朝隐士 8.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程颐,宋朝哲学家 9.多虚不如少实。

--陈甫,宋朝哲学家 10.以实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 --杨简,宋朝学者 11.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德莱赛,英国作家 12.言忠信,行笃敬。 --论语 13.欺人只能一时,而诚实却是长久之策。

--约翰雷,英国学者 14.生命不能从谎言之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海涅,德国诗人 15.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16.对己能真,对人就能去伪,就像黑夜接着白天,影子随着身形。 --莎士比亚,英国戏剧家 17.没有诚实何来尊严? --西赛罗,古罗马政治家 18.人如失去了诚实,也就失去了一切。

--黎里,英国散文家 19.诚实最好的政策。 --弗兰克林 20.人若能摒弃虚伪则会获得极大的心灵平静。

--马克吐温 (3).劝人宽容,凡事要看得开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 (4)坚强的意志\坚定的决心 我成功是因为我有决心,从不踌躇。

拿破仑一世 名言警句 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宽容、忍让、和善。-《人性的弱点》 名言警句 使你疲倦的不是前面的高山,而是你鞋里的一粒沙子。

-佚名 名言警句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名言警句 (5)关于爱情 真正的爱就要把疯狂的或是近于淫荡的东西赶得远远的。

柏拉图 名言警句 (6)关于修身 君子之修身,内正其心,外正其容。-(宋)欧阳修 名言警句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晋)陶渊明 名言警句 品德,应该是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法)孟德斯鸠 名言警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名言警句 (7)人要时常自省——认识自己 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

(西班牙) 要想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日本) 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己。

(德国) 天上的繁星数得清,自己脸上的煤烟却看不见。(马来西亚) 给自己唱赞歌的人,听众只有一个。

(日本) 莫笑别人背驼,自己把腰挺直。(苏联) 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

(非洲) 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每个人都知道鞋子挤脚的地方。

(拉丁美洲) 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

(苏联) 不会评价自己,就不会评价别人。(德国) 如果你指挥不了自己,也就指挥不了别人。

(美国) 当面怕你的人,背后一定恨你。(英国) [学习学习]名言警句精选(音序排列) B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 还有其它: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

(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

(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3.细节的美丽——品读宋词

喜欢在静室、茗烟、清灯、书卷所营造出的和谐、静谧、纯净、儒雅的书香氛围中,悠然地享受着读宋词带来的雅趣。

品读宋词的最佳姿势不是在书案前临窗而坐,而是躺在床上,身心彻底放松,仅是摩挲着书页就有一种愉悦了,书与我灵犀相通,将灵魂沉浸于淡雅的书香,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感到惬意的呢? 不读宋词,不知道什么叫婉约。婉约自然是指一种极纤柔,仿佛杨花柳絮般旖旎的诗意。

有时反倒比大江东去、铁马金戈的豪放更令人荡气回肠,品读温柔、含情脉脉的婉约词,我会下意识地屏住呼吸,生怕惊起了蒙在字面上的花粉。“声声慢”,“蝶恋花”,“忆秦娥”,“如梦令”,“虞美人”,“浣溪沙”……仅这些绮丽的词牌就可以当作一个个感伤而美艳的故事来欣赏,在时空的烟云缭绕中,思绪就像断了线的风筝,随着风儿飞到了很远很远…… 苏轼与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两大家,他们的词作中引人注目而影响深远的是那些爱国忧民、英雄气慨、怀古思今、言志咏物以及寄情山水等豪迈之音,读来令人振奋,诸如“渔家傲”、“满江红”、“浪淘沙”给人以一种雄浑大气的质感,我认为豪放词适宜印在泛黄古旧的毛边纸上,大声诵读。

不像婉约词,总被我视作精品屋中的易碎品,轻拢慢捻,低吟浅唱,怕失手打破。 柳词的“新词”配“新腔”,在当时就已获得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广大声誉和“好之者以为无以复加”的社会效应。

想象中的柳永必定是位弱不禁风,羽扇纶巾的书生,穿行于一千年前的市井楼台,亦雅亦俗。而微醺的李清照,恰如那双溪上的舴艋舟,因虚无缥缈的愁思而超载了……回头无岸。

读婉约词是自己给繁杂琐碎的生活放一次假,对于我们负荷沉重的身心是从内到外的放松。遁入清静之地,潜心研读,“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享受远离喧嚣的恬静闲适,也是一种幸福吧?“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不正是我们由衷向往的意境吗? 人一生中的大多数光阴不得不忙忙碌碌、为稻粱谋,但总有夜阑人静、曲终歌散后的怅然与失落在提醒我们:心灵同样会饥渴的,同样需要抚慰——这正是温情脉脉、千古绝唱的宋词在天地之间、心灵之间萦绕不息的原因…… 睡里消魂无处说,觉来惆怅消魂误 墨绿封页的《宋词选》平躺在房间旧书橱的一角,阳光照进来时从橱上投下阴影,封页上罩着一淡淡的雾色。

旧式的版本,竖行,繁体,扉页有黄尘的味道。几行印着金色的小楷毕恭毕敬: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一年九月。

那个时候,他念“浮生长恨欢娱少”他念“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他念“杨柳岸,晓风残月”……念着念着就在院子里阳光下的木椅上睡着了。欲望是远处一缕轻淡的炊烟。

婉婉转转、深深浅浅的低吟里,那书页,是渐渐地,一页一页地脆了,黄了,像衰老的女人的皮肤,他的手经过那些句子,繁体的中文,停顿复停顿,隐隐开始举步维艰。他站起身,俯首拍了拍上衣粘住的零星的干草,喉咙间忽掠过一股莫名的燥热。

它被他撂下了。它被他结束了。

轻快地,决绝地,经过空气里微微一道弧线,斜斜地贴在桌面,是一种随意的慵懒。 城市,时代的划痕深藏不露,恒温,欢腾,没有乍暖还寒,没有羌管悠悠。

香车宝马,于它的胸膛一夜一夜碾过,高楼一幢一幢自平地而起。近危栏而倚,却再不曾见那登高临远的京华倦客,视野里,仍是楼内的琐碎虚景。

宋词从书页里艰难地作一次出走,选择将身体贴在路边的玻璃橱窗上,它看见他的目光穿过玻璃落在橱窗里的陈设上。 它不复再渴望。

它老了。 归时的路程,风里它默默地走,看着这城市深浅的皱纹细密地生长,夜鱼犬舞的繁华里,处处是散落的风情和精致。

精致,的确是一个美好的形容词,又是一种走向和愿景,若来追究它的表现形式,大约富丽精工是一种,温润秀洁亦是一种,前一种是现代,是生气;后一种则是意境,是高致。 它听见这城市上演的打击乐嘎然而止,在这一刻,时空站成巨人的姿势将心灵的魔力棒交给它。

复而又是,一行一行,一页一页的飘香软语被整队列出,这个夜晚摇身变成一朵盛开的荷瓣素心春兰,茎细瓣净,肩平心阔,它复而想起他,那个捧着的他,那一张午后阳光里沉沉睡去的,干净的面庞。 安静地回归书页罢,回首萧瑟处,道也是“也无风雨也无晴”。

清晨,鸟声如洗。微风抚过,送来了屋中百合的芬芳,淡淡的,不含杂质。

也将一缕缕清灵的空气送入心脾,洗净我的灵魂。我想,再美好的一切都与自己的心情有关,我绝不像贺涛一样“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

看着窗外,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像天使,带来无限光明,她驱走了夜的黑暗,照亮了跃动的生灵,不由心情也随之渐渐轻快起来,多么美好的开始,我想。 习惯于每天早上接受大自然的问候;习惯于看着明媚的太阳,感受生命之美;习惯于明朗的夜晚,望着天边的星河沉思;习惯于享受清风的抚慰;习惯于接受雨的洗礼;也习惯于不带任何名利,以天地之本溶入时间的永恒。

好想站在无边的草原上,让风带走尘世的喧嚣与繁杂,让雨洁净我的心灵,弥漫于满眼的绿,是否会将我的心带到那没有尽头的地方;好想踏入海中,让海水洗去身心上的。

4.细节的美丽——品读宋词

喜欢在静室、茗烟、清灯、书卷所营造出的和谐、静谧、纯净、儒雅的书香氛围中,悠然地享受着读宋词带来的雅趣。

品读宋词的最佳姿势不是在书案前临窗而坐,而是躺在床上,身心彻底放松,仅是摩挲着书页就有一种愉悦了,书与我灵犀相通,将灵魂沉浸于淡雅的书香,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感到惬意的呢? 不读宋词,不知道什么叫婉约。婉约自然是指一种极纤柔,仿佛杨花柳絮般旖旎的诗意。

有时反倒比大江东去、铁马金戈的豪放更令人荡气回肠,品读温柔、含情脉脉的婉约词,我会下意识地屏住呼吸,生怕惊起了蒙在字面上的花粉。“声声慢”,“蝶恋花”,“忆秦娥”,“如梦令”,“虞美人”,“浣溪沙”……仅这些绮丽的词牌就可以当作一个个感伤而美艳的故事来欣赏,在时空的烟云缭绕中,思绪就像断了线的风筝,随着风儿飞到了很远很远…… 苏轼与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两大家,他们的词作中引人注目而影响深远的是那些爱国忧民、英雄气慨、怀古思今、言志咏物以及寄情山水等豪迈之音,读来令人振奋,诸如“渔家傲”、“满江红”、“浪淘沙”给人以一种雄浑大气的质感,我认为豪放词适宜印在泛黄古旧的毛边纸上,大声诵读。

不像婉约词,总被我视作精品屋中的易碎品,轻拢慢捻,低吟浅唱,怕失手打破。 柳词的“新词”配“新腔”,在当时就已获得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广大声誉和“好之者以为无以复加”的社会效应。

想象中的柳永必定是位弱不禁风,羽扇纶巾的书生,穿行于一千年前的市井楼台,亦雅亦俗。而微醺的李清照,恰如那双溪上的舴艋舟,因虚无缥缈的愁思而超载了……回头无岸。

读婉约词是自己给繁杂琐碎的生活放一次假,对于我们负荷沉重的身心是从内到外的放松。遁入清静之地,潜心研读,“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享受远离喧嚣的恬静闲适,也是一种幸福吧?“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不正是我们由衷向往的意境吗? 人一生中的大多数光阴不得不忙忙碌碌、为稻粱谋,但总有夜阑人静、曲终歌散后的怅然与失落在提醒我们:心灵同样会饥渴的,同样需要抚慰——这正是温情脉脉、千古绝唱的宋词在天地之间、心灵之间萦绕不息的原因…… 睡里消魂无处说,觉来惆怅消魂误 墨绿封页的《宋词选》平躺在房间旧书橱的一角,阳光照进来时从橱上投下阴影,封页上罩着一淡淡的雾色。

旧式的版本,竖行,繁体,扉页有黄尘的味道。几行印着金色的小楷毕恭毕敬: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一年九月。

那个时候,他念“浮生长恨欢娱少”他念“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他念“杨柳岸,晓风残月”……念着念着就在院子里阳光下的木椅上睡着了。欲望是远处一缕轻淡的炊烟。

婉婉转转、深深浅浅的低吟里,那书页,是渐渐地,一页一页地脆了,黄了,像衰老的女人的皮肤,他的手经过那些句子,繁体的中文,停顿复停顿,隐隐开始举步维艰。他站起身,俯首拍了拍上衣粘住的零星的干草,喉咙间忽掠过一股莫名的燥热。

它被他撂下了。它被他结束了。

轻快地,决绝地,经过空气里微微一道弧线,斜斜地贴在桌面,是一种随意的慵懒。 城市,时代的划痕深藏不露,恒温,欢腾,没有乍暖还寒,没有羌管悠悠。

香车宝马,于它的胸膛一夜一夜碾过,高楼一幢一幢自平地而起。近危栏而倚,却再不曾见那登高临远的京华倦客,视野里,仍是楼内的琐碎虚景。

宋词从书页里艰难地作一次出走,选择将身体贴在路边的玻璃橱窗上,它看见他的目光穿过玻璃落在橱窗里的陈设上。 它不复再渴望。

它老了。 归时的路程,风里它默默地走,看着这城市深浅的皱纹细密地生长,夜鱼犬舞的繁华里,处处是散落的风情和精致。

精致,的确是一个美好的形容词,又是一种走向和愿景,若来追究它的表现形式,大约富丽精工是一种,温润秀洁亦是一种,前一种是现代,是生气;后一种则是意境,是高致。 它听见这城市上演的打击乐嘎然而止,在这一刻,时空站成巨人的姿势将心灵的魔力棒交给它。

复而又是,一行一行,一页一页的飘香软语被整队列出,这个夜晚摇身变成一朵盛开的荷瓣素心春兰,茎细瓣净,肩平心阔,它复而想起他,那个捧着的他,那一张午后阳光里沉沉睡去的,干净的面庞。 安静地回归书页罢,回首萧瑟处,道也是“也无风雨也无晴”。

清晨,鸟声如洗。微风抚过,送来了屋中百合的芬芳,淡淡的,不含杂质。

也将一缕缕清灵的空气送入心脾,洗净我的灵魂。我想,再美好的一切都与自己的心情有关,我绝不像贺涛一样“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

看着窗外,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像天使,带来无限光明,她驱走了夜的黑暗,照亮了跃动的生灵,不由心情也随之渐渐轻快起来,多么美好的开始,我想。 习惯于每天早上接受大自然的问候;习惯于看着明媚的太阳,感受生命之美;习惯于明朗的夜晚,望着天边的星河沉思;习惯于享受清风的抚慰;习惯于接受雨的洗礼;也习惯于不带任何名利,以天地之本溶入时间的永恒。

好想站在无边的草原上,让风带走尘世的喧嚣与繁杂,让雨洁净我的心灵,弥漫于满眼的绿,是否会将我的心带到那没有尽头的地方;好想踏入海中,让海水洗去。

5.宋代女词人唐婉的故事及其词

千古绝唱——陆游和唐琬 在浙江的绍兴,有一座沈园。

南宋时期那里叫做山阴。传说从前沈园的粉壁上曾题着两阙《钗头凤》,据说第一阙是诗词名家陆游所写,第二阙是陆游的前妻唐婉所和。

这两阙词虽然出自不同的人之手,却浸润着同样的情怨和无奈,因为它们共同诉说着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唐婉与陆游沈园情梦。 陆游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出生于越州山阳一个殷实的书香之家,幼年时期,正值金人南侵,常随家人四处逃难。这时,他母舅唐诚一家与陆家交往甚多。

唐诚有一女儿,名唤唐婉,字蕙仙,自幼文静灵秀,不善言语却善解人意。与年龄相仿的陆游情意十分相投,两人青梅竹马,耳鬓厮磨,虽在兵荒马乱之中,两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仍然相伴度过一段纯洁无暇的美好时光。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种萦绕心肠的情愫在两人心中渐渐滋生了。 青春年华的陆游与唐婉都擅长诗词,他们常借诗词倾诉衷肠,花前月下,二人吟诗作对,互相唱和,丽影成双,宛如一双翩跹于花丛中的彩蝶,眉目中洋溢着幸福和谐。

两家父母和众亲朋好友,也都认为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于是陆家就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订下了唐家这门亲上加亲的姻事。成年后,唐婉便成了陆家的媳妇。

从此,陆游、唐婉更是情爱弥深,沉醉于两个人的天地中,不知今夕何夕,把什么科举课业、功名利碌、甚至家人至亲都暂时抛置于九霄云外。陆游此时已经荫补登仕郎,但这只是进仕为官的第一步,紧接着还要赴临安参加“锁厅试”以及礼部会试。

新婚燕尔的陆游留连于温柔乡里,根本无暇顾及应试功课。陆游的母亲唐氏是一位威严而专横的女性。

她一心盼望儿子陆游金榜题名,登科进官,以便光耀门庭。目睹眼下的状况,她大为不满,几次以姑姑的身份、更以婆婆的立场对唐婉大加训斥,责令她以丈夫的科举前途为重,淡薄儿女之情。

但陆、唐二人情意缠绵,无以复顾,情况始终未见显著的改善。陆母因之对儿媳大起反感,认为唐婉实在是唐家的扫帚星,将把儿子的前程耽误贻尽。

于是她来到郊外无量庵,请庵中尼姑妙因为儿、媳卜算命运。妙因一番掐算后,煞有介事地说:“唐婉与陆游八字不合,先是予以误导,终必性命难保。”

陆母闻言,吓得魂飞魄散,急匆匆赶回家,叫来陆游,强令他道:“速修一纸休书,将唐婉休弃,否则老身与之同尽。”这一句,无疑晴天忽起惊雷,震得陆游不知所以。

待陆母将唐婉的种种不是历数一遍,陆游心中悲如刀绞,素来孝顺的他,面对态度坚决的母亲,除了暗自饮泣,别无他法。 迫于母命难违,陆游只得答应把唐婉送归娘家。

这种情形在今天看来似乎不合常理,两个人的感情岂容他人干涉。但在崇尚孝道的中国古代社会,母命就是圣旨,为人子的得不从。

就这样,一双情意深切的鸳鸯,行将被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和虚玄的命运八字活活拆散。陆游与唐婉难舍难分,不忍就此一去,相聚无缘,于是悄悄另筑别院安置唐婉,有机会就前去探望,诉说相思之苦。

无奈纸总包不住火,精明的陆母很快就察觉了此事。严令二人断绝来往,并为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彻底切断了陆、唐之间的悠悠情丝。

无奈之下,陆游只得收拾起满腔的幽怨,在母亲的督教下,重理科举课业,埋头苦读了三年,在二十七岁那年只身离开了故乡山阴,前往临安参加“锁厅试”。在临安,陆游以他扎实的经学功底和才气横溢的文思博得了考官陆阜的赏识,被荐为魁首。

同科试获取第二名的恰好是当朝宰相秦桧的孙子秦埙。秦桧深感脸上无光,于是在第二年春天的礼部会试时,硬是借故将陆游的试卷剔除。

使得陆游的仕途在一开始就遭受了风雨。 礼部会试失利,陆游回到家乡,家乡风景依旧,人面已新。

睹物思人,心中倍感凄凉。为了排遣愁绪,陆游时时独自倘祥在青山绿水之中,或者闲坐野寺探幽访古;或者出入酒肆把酒吟诗;或者浪迹街市狂歌高哭。

就这样过着悠游放荡的生活。 在一个繁花竞妍的春日晌午,陆游随意漫步到禹迹寺的沈园。

沈园是一个布局典雅的园林花园,园内花木扶疏,石山耸翠,曲径通幽,是当地人游春赏花的一个好去处。在园林深处的幽径上迎面款步走来一位绵衣女子,低首信步的陆游猛一抬头,竟是阔别数年的前妻唐婉。

在那一刹间,时光与目光都凝固了,两人的目光胶着在一起,都感觉得恍惚迷茫,不知是梦是真,眼帘中饱含的不知是情、是怨、是思、是怜。 此时的唐婉,已由家人作主嫁给了同郡士人赵士程,赵家系皇家后裔、门庭显赫,赵士程是个宽厚重情的读书人,他对曾经遭受情感挫折的唐婉,表现出诚挚的同情与谅解。

使唐婉饱受到创伤的心灵已渐渐平复,并且开始萌生新的感情苗芽。这时与陆游的不期而遇,无疑将唐婉已经封闭的心灵重新打开,里面积蓄已久的旧日柔情、千般委屈一下子奔泄出来,柔弱的唐婉对这种感觉几乎无力承受。

而陆游,几年来虽然借苦读和诗酒强抑着对唐婉的思念,但在这一刻,那埋在内心深处的旧日情思不由得涌出。四目相对,千般心事、万般情怀,却不知从何说起。

这次唐婉是与夫君赵士程相偕游赏沈园的,那边赵士程正等她用餐。在好一阵恍惚之后。

6.宋代女词人唐婉的故事及其词

千古绝唱——陆游和唐琬 在浙江的绍兴,有一座沈园。

南宋时期那里叫做山阴。传说从前沈园的粉壁上曾题着两阙《钗头凤》,据说第一阙是诗词名家陆游所写,第二阙是陆游的前妻唐婉所和。

这两阙词虽然出自不同的人之手,却浸润着同样的情怨和无奈,因为它们共同诉说着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唐婉与陆游沈园情梦。 陆游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出生于越州山阳一个殷实的书香之家,幼年时期,正值金人南侵,常随家人四处逃难。这时,他母舅唐诚一家与陆家交往甚多。

唐诚有一女儿,名唤唐婉,字蕙仙,自幼文静灵秀,不善言语却善解人意。与年龄相仿的陆游情意十分相投,两人青梅竹马,耳鬓厮磨,虽在兵荒马乱之中,两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仍然相伴度过一段纯洁无暇的美好时光。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种萦绕心肠的情愫在两人心中渐渐滋生了。 青春年华的陆游与唐婉都擅长诗词,他们常借诗词倾诉衷肠,花前月下,二人吟诗作对,互相唱和,丽影成双,宛如一双翩跹于花丛中的彩蝶,眉目中洋溢着幸福和谐。

两家父母和众亲朋好友,也都认为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于是陆家就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订下了唐家这门亲上加亲的姻事。成年后,唐婉便成了陆家的媳妇。

从此,陆游、唐婉更是情爱弥深,沉醉于两个人的天地中,不知今夕何夕,把什么科举课业、功名利碌、甚至家人至亲都暂时抛置于九霄云外。陆游此时已经荫补登仕郎,但这只是进仕为官的第一步,紧接着还要赴临安参加“锁厅试”以及礼部会试。

新婚燕尔的陆游留连于温柔乡里,根本无暇顾及应试功课。陆游的母亲唐氏是一位威严而专横的女性。

她一心盼望儿子陆游金榜题名,登科进官,以便光耀门庭。目睹眼下的状况,她大为不满,几次以姑姑的身份、更以婆婆的立场对唐婉大加训斥,责令她以丈夫的科举前途为重,淡薄儿女之情。

但陆、唐二人情意缠绵,无以复顾,情况始终未见显著的改善。陆母因之对儿媳大起反感,认为唐婉实在是唐家的扫帚星,将把儿子的前程耽误贻尽。

于是她来到郊外无量庵,请庵中尼姑妙因为儿、媳卜算命运。妙因一番掐算后,煞有介事地说:“唐婉与陆游八字不合,先是予以误导,终必性命难保。”

陆母闻言,吓得魂飞魄散,急匆匆赶回家,叫来陆游,强令他道:“速修一纸休书,将唐婉休弃,否则老身与之同尽。”这一句,无疑晴天忽起惊雷,震得陆游不知所以。

待陆母将唐婉的种种不是历数一遍,陆游心中悲如刀绞,素来孝顺的他,面对态度坚决的母亲,除了暗自饮泣,别无他法。 迫于母命难违,陆游只得答应把唐婉送归娘家。

这种情形在今天看来似乎不合常理,两个人的感情岂容他人干涉。但在崇尚孝道的中国古代社会,母命就是圣旨,为人子的得不从。

就这样,一双情意深切的鸳鸯,行将被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和虚玄的命运八字活活拆散。陆游与唐婉难舍难分,不忍就此一去,相聚无缘,于是悄悄另筑别院安置唐婉,有机会就前去探望,诉说相思之苦。

无奈纸总包不住火,精明的陆母很快就察觉了此事。严令二人断绝来往,并为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彻底切断了陆、唐之间的悠悠情丝。

无奈之下,陆游只得收拾起满腔的幽怨,在母亲的督教下,重理科举课业,埋头苦读了三年,在二十七岁那年只身离开了故乡山阴,前往临安参加“锁厅试”。在临安,陆游以他扎实的经学功底和才气横溢的文思博得了考官陆阜的赏识,被荐为魁首。

同科试获取第二名的恰好是当朝宰相秦桧的孙子秦埙。秦桧深感脸上无光,于是在第二年春天的礼部会试时,硬是借故将陆游的试卷剔除。

使得陆游的仕途在一开始就遭受了风雨。 礼部会试失利,陆游回到家乡,家乡风景依旧,人面已新。

睹物思人,心中倍感凄凉。为了排遣愁绪,陆游时时独自倘祥在青山绿水之中,或者闲坐野寺探幽访古;或者出入酒肆把酒吟诗;或者浪迹街市狂歌高哭。

就这样过着悠游放荡的生活。 在一个繁花竞妍的春日晌午,陆游随意漫步到禹迹寺的沈园。

沈园是一个布局典雅的园林花园,园内花木扶疏,石山耸翠,曲径通幽,是当地人游春赏花的一个好去处。在园林深处的幽径上迎面款步走来一位绵衣女子,低首信步的陆游猛一抬头,竟是阔别数年的前妻唐婉。

在那一刹间,时光与目光都凝固了,两人的目光胶着在一起,都感觉得恍惚迷茫,不知是梦是真,眼帘中饱含的不知是情、是怨、是思、是怜。 此时的唐婉,已由家人作主嫁给了同郡士人赵士程,赵家系皇家后裔、门庭显赫,赵士程是个宽厚重情的读书人,他对曾经遭受情感挫折的唐婉,表现出诚挚的同情与谅解。

使唐婉饱受到创伤的心灵已渐渐平复,并且开始萌生新的感情苗芽。这时与陆游的不期而遇,无疑将唐婉已经封闭的心灵重新打开,里面积蓄已久的旧日柔情、千般委屈一下子奔泄出来,柔弱的唐婉对这种感觉几乎无力承受。

而陆游,几年来虽然借苦读和诗酒强抑着对唐婉的思念,但在这一刻,那埋在内心深处的旧日情思不由得涌出。四目相对,千般心事、万般情怀,却不知从何说起。

这次唐婉是与夫君赵士程相偕游赏沈园的,那边赵士程正等她用餐。在好一阵恍惚之后,已为他。

7.陆游唐婉的故事

陆游与唐婉原本是表兄妹,陆游大约在二十岁左右,与唐琬成婚。婚后伉俪相得,感情很好。不料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后陆母认为唐琬把儿子的前程耽误殆尽,遂命陆游休了唐琬。陆游曾另筑别院安置唐琬,其母察觉后,命陆游另娶一位安守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唐琬也迫于父命改嫁同郡赵士程。

数年后,陆游去游览沈园,正巧遇到唐琬夫妇也在园中。唐琬征得丈夫赵士程同意,亲手向陆游敬了一杯酒。陆游饮后,在沈园题写了那首《钗头凤》,写罢,搁笔而去。

沈园一会后,唐琬悲恸不已。回家后,反复玩味陆游的词,便和了一首同样的曲牌的词,不久即怏怏而卒。陆游直至晚年,仍常常凭吊遗踪,追忆当年,不能忘怀旧情,为此写下了不少感人的诗篇,人们在感动于这些诗句时,也便记住了他与唐琬的故事。

扩展资料:

陆游的爱情悲剧逸事,最早来源于宋人三家笔记,即陈鹄的《耆旧续闻》、刘克庄的《后村诗话续集》 以及周密的《齐东野语》。陈鹄最早提及此事,录《钗头凤·红酥手》一词,并点明“淳熙间(1174—1189 年) 其壁犹存”。 稍后的刘克庄也提及陆游早年婚变,但只录《沈园》二绝句。 到宋末元初,周密对沈园相会之事,记叙详备具体,近似小说。

至清代,开始出现唐氏答词,丁传靖进一步点明“放翁出妻姓唐名琬” 。由于宋代笔记的记载互有差异,清人吴衡照等已对“沈园”诗本事提出质疑

参考资料:

唐琬——百度百科

陆游——百度百科

8.陆游感人的故事

那就是“钗头凤”了,这可是真实版的“孔雀东南飞”千古绝唱——陆游和唐琬在浙江的绍兴,有一座沈园。

南宋时期那里叫做山阴。传说从前沈园的粉壁上曾题着两阙《钗头凤》,据说第一阙是诗词名家陆游所写,第二阙是陆游的前妻唐婉所和。

这两阙词虽然出自不同的人之手,却浸润着同样的情怨和无奈,因为它们共同诉说着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唐婉与陆游沈园情梦。陆游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出生于越州山阳一个殷实的书香之家,幼年时期,正值金人南侵,常随家人四处逃难。这时,他母舅唐诚一家与陆家交往甚多。

唐诚有一女儿,名唤唐婉,字蕙仙,自幼文静灵秀,不善言语却善解人意。与年龄相仿的陆游情意十分相投,两人青梅竹马,耳鬓厮磨,虽在兵荒马乱之中,两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仍然相伴度过一段纯洁无暇的美好时光。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种萦绕心肠的情愫在两人心中渐渐滋生了。青春年华的陆游与唐婉都擅长诗词,他们常借诗词倾诉衷肠,花前月下,二人吟诗作对,互相唱和,丽影成双,宛如一双翩跹于花丛中的彩蝶,眉目中洋溢着幸福和谐。

两家父母和众亲朋好友,也都认为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于是陆家就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订下了唐家这门亲上加亲的姻事。成年后,唐婉便成了陆家的媳妇。

从此,陆游、唐婉更是情爱弥深,沉醉于两个人的天地中,不知今夕何夕,把什么科举课业、功名利碌、甚至家人至亲都暂时抛置于九霄云外。陆游此时已经荫补登仕郎,但这只是进仕为官的第一步,紧接着还要赴临安参加“锁厅试”以及礼部会试。

新婚燕尔的陆游留连于温柔乡里,根本无暇顾及应试功课。陆游的母亲唐氏是一位威严而专横的女性。

她一心盼望儿子陆游金榜题名,登科进官,以便光耀门庭。目睹眼下的状况,她大为不满,几次以姑姑的身份、更以婆婆的立场对唐婉大加训斥,责令她以丈夫的科举前途为重,淡薄儿女之情。

但陆、唐二人情意缠绵,无以复顾,情况始终未见显著的改善。陆母因之对儿媳大起反感,认为唐婉实在是唐家的扫帚星,将把儿子的前程耽误贻尽。

于是她来到郊外无量庵,请庵中尼姑妙因为儿、媳卜算命运。妙因一番掐算后,煞有介事地说:“唐婉与陆游八字不合,先是予以误导,终必性命难保。”

陆母闻言,吓得魂飞魄散,急匆匆赶回家,叫来陆游,强令他道:“速修一纸休书,将唐婉休弃,否则老身与之同尽。”这一句,无疑晴天忽起惊雷,震得陆游不知所以。

待陆母将唐婉的种种不是历数一遍,陆游心中悲如刀绞,素来孝顺的他,面对态度坚决的母亲,除了暗自饮泣,别无他法。迫于母命难违,陆游只得答应把唐婉送归娘家。

这种情形在今天看来似乎不合常理,两个人的感情岂容他人干涉。但在崇尚孝道的中国古代社会,母命就是圣旨,为人子的得不从。

就这样,一双情意深切的鸳鸯,行将被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和虚玄的命运八字活活拆散。陆游与唐婉难舍难分,不忍就此一去,相聚无缘,于是悄悄另筑别院安置唐婉,有机会就前去探望,诉说相思之苦。

无奈纸总包不住火,精明的陆母很快就察觉了此事。严令二人断绝来往,并为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彻底切断了陆、唐之间的悠悠情丝。

无奈之下,陆游只得收拾起满腔的幽怨,在母亲的督教下,重理科举课业,埋头苦读了三年,在二十七岁那年只身离开了故乡山阴,前往临安参加“锁厅试 ”。在临安,陆游以他扎实的经学功底和才气横溢的文思博得了考官陆阜的赏识,被荐为魁首。

同科试获取第二名的恰好是当朝宰相秦桧的孙子秦埙。秦桧深感脸上无光,于是在第二年春天的礼部会试时,硬是借故将陆游的试卷剔除。

使得陆游的仕途在一开始就遭受了风雨。礼部会试失利,陆游回到家乡,家乡风景依旧,人面已新。

睹物思人,心中倍感凄凉。为了排遣愁绪,陆游时时独自倘祥在青山绿水之中,或者闲坐野寺探幽访古;或者出入酒肆把酒吟诗;或者浪迹街市狂歌高哭。

就这样过着悠游放荡的生活。在一个繁花竞妍的春日晌午,陆游随意漫步到禹迹寺的沈园。

沈园是一个布局典雅的园林花园,园内花木扶疏,石山耸翠,曲径通幽,是当地人游春赏花的一个好去处。在园林深处的幽径上迎面款步走来一位绵衣女子,低首信步的陆游猛一抬头,竟是阔别数年的前妻唐婉。

在那一刹间,时光与目光都凝固了,两人的目光胶着在一起,都感觉得恍惚迷茫,不知是梦是真,眼帘中饱含的不知是情、是怨、是思、是怜。此时的唐婉,已由家人作主嫁给了同郡士人赵士程,赵家系皇家后裔、门庭显赫,赵士程是个宽厚重情的读书人,他对曾经遭受情感挫折的唐婉,表现出诚挚的同情与谅解。

使唐婉饱受到创伤的心灵已渐渐平复,并且开始萌生新的感情苗芽。这时与陆游的不期而遇,无疑将唐婉已经封闭的心灵重新打开,里面积蓄已久的旧日柔情、千般委屈一下子奔泄出来,柔弱的唐婉对这种感觉几乎无力承受。

而陆游,几年来虽然借苦读和诗酒强抑着对唐婉的思念,但在这一刻,那埋在内心深处的旧日情思不由得涌出。四目相对,千般心事、万般情怀,却不知从何说起。

这次唐婉是与夫君赵士程相偕游赏沈园的,那边。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