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绝唱100首

1.求几首千古绝唱的豪放派宋词.不要苏轼的江城子水调歌头岳飞的满江

1.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2.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3.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5.定风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6.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7.虞美人 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辛弃疾 老大那堪说. 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 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2.15句唐诗宋词鉴赏,每句100~150字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甫之任蜀川》王勃 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地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高尚的志趣远远超出流俗的常情,广阔的襟怀真的可以囊括世界;这两行名句发出的光亮简直要使一切送别诗黯然失色

诗的气势到此又掀起更大的波澜,象大鹏举起翅膀,挟着浑浑的旋风直冲霄汉,显出诗人的绝大笔力。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次北固山下》王湾 潮水涨了起来,江面显得更家宽阔,在江上只有我在这一叶舟,江上顺风航行,那,就会疾驰而去,这句是王湾在离开家乡之后,在路上的情景,一方面,孤舟显得很孤单,但是,这样的景色,有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之感。微风吹来,船帆满起。

小舟奋力向前驶去。尽情享受大自然带给的一切。

描写的视野开阔,动静结合,用了白描的手法,景致仿佛就在眼前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王之涣 两句写所想。

“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

“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王维 日落月出,松林静而溪水清,明月穿过松林填满了整个空间,清清的泉水在石头上面流过。

一切都很安详,整洁,这句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

表面看来,这只是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但实际上,这是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字里行间都是王维追求的清幽安闲之境,表达了是人顺应天性,恬然自适。

5、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孤帆远影碧空尽”借景写情,不仅写出了友人所乘船孑然远逝的情景,而且写出诗人凭栏目送的情景,此刻,诗人伫立在黄鹤楼上,久久地注视着那渐行渐远,以致于消失在茫茫水天相接之处的一片孤帆,他的心早已随船而去了。

寄寓了诗人多少惜别之情啊!“唯见长江天际流”紧承上句,写出诗人在帆影消失后的感受。友人毕竟离去了,因此,望着浩渺的江水,诗人心中怅然若失,“唯见”一词把这种感受刻划的淋漓尽致。

固然,“流”字的传情之笔,更是写出诗人的主观感觉,他此刻心驰神往,追随友人而去了。若非友谊至深,能有此依依难舍的心态么?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地感叹忧愤。

国家动乱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这时候收到家书尤为难能可贵。诗人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

视野从山河到城,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7、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登楼》杜甫 描述山河壮观,“锦江”、“玉垒”是登楼所见。锦江,源出灌县,自郫县流经成都入岷江;玉垒,山名,在今茂汶羌族自治县。

凭楼远望,锦江流水挟着蓬勃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象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饱含着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而且,登高临远,视通八方,独向西北前线游目骋怀,也透露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

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

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9、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林逋 这两句诗极为传神地描绘了黄昏月光下山园小池边的梅花的神态意象:山园清澈的池水映照出梅枝的疏秀清瘦,黄昏的朦胧月色烘托出梅香的清幽淡远,作者并没直写梅,而是通过池中的梅花淡淡的“疏影”以及月光下梅花清幽的“暗香”,然而梅枝与梅影相映,朦胧的月色与淡淡的幽香相衬,动与静,视觉与嗅觉,共同营造了一个迷人。

3.求几首千古绝唱的豪放派宋词

1.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2.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3.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5.定风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6.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7.虞美人 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辛弃疾

老大那堪说。

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

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4.求一篇读后感,关于陆游的《钗头凤》的,

“红酥手···”是陆游的一首词。这首词是描写陆游被迫和唐琬离婚后,四十几年后,有一次,在沈园偶然相逢。唐琬设宴招待陆游。待唐琬和丈夫赵士程离去后,他在园中的壁上题了这首词,表达他对前妻的深挚感情。“红酥手,黄滕酒”(红润白晰的双手,为我捧来一杯美酒)“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一腔愁绪,几年的离散,这苦衷从哪儿诉说?我一着不慎成大错!!)“春如旧,人空瘦”(春色年年如旧,你却比从前更消瘦)“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虽然记着当初的誓言,想写封信给你,却不能那样做,不能那样做!!)“世情薄···”这是唐琬看见陆游的那首《钗头凤》后和的一首词。相传唐琬和了这首词后,她就在抑郁中死去。词中表达了她痛苦复杂的感情。“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世情险恶,人情薄淡,就象黄昏的暴风雨,把娇艳的花儿摧残。晨风把泪水吹干,脸上的泪痕依稀可见。想写封信儿诉说心事,又对着栏干犯难,做人难啊,做人难!知心的人儿已经分离,现在不能和过去相比。我心神不定恍恍惚惚,象秋千绳子晃来晃去。画角声声催心寒,寂寞长夜难安眠。生怕别人来询问,咽下眼泪装笑脸。这苦衷,只能隐瞒!)这两首词是描述了一对情侣从相识、分离、重遇的复杂感情。当中所表达出一种深挚、哀怨的思想感情,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不自由婚姻造成的悲剧。

最近看了一本册子《宋词绝唱100首》,里面大多数是描写真挚婉约柔绵的爱情,比如风流才子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比如一代才女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当然还有很多很多,不胜枚举.

但我觉得最凄婉动人的当数陆唐的《钗头凤》,为他们的爱情悲剧,当然如果不是悲剧,也许他们的爱情不会成为流传千古的绝唱,也许没有这样的情殇,他们写得的词就不会如此的凄楚感人,陆游与唐婉的爱情,如果没有那次在沈园的重逢,他们或许会因为时间而淡忘,或者说深埋在心中,再不会翻出来伤心,毕竟那是多么的无奈,就为了残酷的封建礼教,为了母命而硬生生地拆散本该非常相爱的夫妻,原本是一对志趣相投,琴瑟和谐的情人就这样被迫分开,唐婉与丈夫赵士程春暖花开之际游沈园,不想邂逅了陆游,她盛情备酒邀请前夫同饮,可是这是何等的艰难啊,眼前能不勾起往日恩爱与缠绵绻眷吗?

陆游在沈园的墙壁上题了《钗头凤》以寄托自己终被相思之苦所累的情感,还有惆怅悔恨的心情。可以从词的两个叠词“错错错及莫莫莫”略见一斑,而就在唐婉知道陆游在此题了这首词以后,万分伤感,思念之情一览无余,和了一首《钗头凤》,千言万语道不尽相思之苦,“晓风干,泪痕残”“难难难”“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竟是如此的绝妙的合词!

现在很多文学爱好者竟相仿照此词的结构韵律,写了很多山寨版《钗头凤》,看了之后个人觉得就算才情极佳的也比之逊色,唐日抑郁哀愁,而竟等不到秋季就香消命陨!读来不免悲怜,为她惋惜,更为他们的爱情感动不已!

附陆唐《钗头凤》相关资料:

关于这段故事及陆游《钗头凤》的写作背景,综合二篇资料,大致可以看出个梗概。 据杨光治《宋词》:《钗头凤》是陆游三十一岁的作品,表达了对前妻的深挚怀念之情,也是对封建礼教所造成的婚姻悲剧的抗议。陆游初娶表妹唐婉,夫妻感情极好,但陆母不喜欢唐婉,两人被迫分离。后来,陆游另娶,唐婉也改嫁给赵士程。十年后,陆游一次春日出游,在绍兴沈园遇见唐婉,她以酒肴款待,陆游十分伤感,在园壁上题了这首词。 另据周密《齐东野语》:当时陆游约三十岁左右。陆游春日出游,在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的沈园与唐婉相遇,唐婉以“酒肴款之”。此次陆唐二人相会不久,唐婉便积郁成疾亡故了,生前曾作《和钗头凤》一首。陆游唐婉之间的爱情故事,于是就象他们的二首词一样,千古留传下来。

5.哪首豪放派代表词作被誉为“古今绝唱”

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全词如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 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一作“强掳”) 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一作“人间”)如梦,一尊 还酹江月。

北宋文学家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评论这首词说:“东坡‘大江东去’赤壁 词,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元好问《题闲闲书赤壁赋后》中说:“词才百余字, 而江山人物无复余蕴,宜其为乐府绝唱。

” 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 传统格局。他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认为诗词同源,本属 一体,词“为诗之苗裔”;他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他主张通过 “以诗为词”的手法变革词风。

他改革词体的主要功绩在于:扩大了词的表现功 能,开拓了词境。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 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 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贯彻自己词体革新主张的杰作。 该词借古抒怀, 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于一体, 具有撼魂荡魄的艺术魅力,对于仍然盛行缠绵悱恻之调的北宋词坛,确有振聋 发聩之作用。

《念奴娇•赤壁怀古》无疑是豪放词派的开山力作。 。

6.求一首宋词

是苏东坡最感人的一首,自然之极,无修饰,是真情的流露。

苏东坡是豪放派我不否认,但他也有儿女情长。感情的表达很细腻,也有一些婉约之作。

江 城 子 ——苏东坡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是宋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所作,苏东坡做了一个遇见亡妻的梦,醒来感慨系之,写这首词,来表达对妻子的怀念。此词开了悼亡词之先河,被行家视作悼亡词中绝唱。)

不思量,自难忘 ——浅析苏东坡婉约词《江城子》及苏子的创作心态 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开创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说:“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词自晚唐五代发展以来,词的风格一直是比较婉弱的,苏轼有意识的进行词体的革新,从词的内容、题材、格调方面改革,使词的创作有了「自是一家」的审美观点。也使词从纤细婉约走向阳刚豪放。

苏轼的这些观点以及他本身的词作,虽引来时人认为苏轼「以诗为词」的评论,但无论如何,苏轼开拓词境之功不可没。 南宋俞文豹曾记载一个故事: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卓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吹剑续录》)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了苏轼、柳永风格的不同,也说明两派词风的区别。苏轼曾自负地说过他的词“亦自是一家”。

(《与鲜于子骏书》)他的确是以提高意境和风格而“自是一家”的。然而读词人为苏子绝倒的,却绝非仅只“大江东去”或者“老夫聊发少年狂”,其《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也是世代传诵的佳作。

宋神宗驾崩后,宋哲宗继位,任用司马光为宰相,苏东坡又被召回京城升任龙图阁学士,兼任小皇帝的侍读。这时的苏东坡,十分受宣仁皇太后和年仅十二岁的小皇帝的赏识,政治上春风得意。

苏东坡不时怀念起死去的结发妻子王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冷。

纵使相逢应不识,坐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干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由此成就了一阙悼妻怀思的传世之作。 实际上,在苏东坡一生中的三位女性中,最为苏东坡青睐,也为世人传为佳话的,并非王弗,而是叫做王朝云的妾。

在苏东坡的妻妾中,王朝云最善解苏东坡心意。一次,苏东坡退朝回家,指着自己的腹部问侍妾:“你们有谁知道我这里面有些什么?”一答:“文章。”

一说:“见识。”苏东坡摇摇头,王朝云笑道:“您肚子里都是不合时宜。”

苏东坡闻言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苏东坡在杭州四年,之后又官迁密州、徐州、湖州,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副使,这期间,王朝云始终紧紧相随。

朝云死后,苏东坡也曾提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字里行间看到的也是深切地怀念和叹惋。

然而仔细地读来,苏东坡对王朝云的感怀更多的是一种“知音难觅,和者寥寥”伤感,而对于王弗则是痛彻心肺的悲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干行。” 阴阳相隔,重逢只能期于梦中,也只有梦是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超越一切的界限和有限。

朴素真挚的深情,沉痛的生离死别,每读一次就更为其中的深情所感动。 应该说,苏东坡再次得宠多少有些幸运的成分。

这么个大词人,大文学家,被政治牵绊得头晕目眩,苏子的一生常常让人有点啼笑皆非的意思,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一段相对安稳适意的生活中,苏东坡的精神状态是轻松和愉悦的,但苏东坡也断断不能忘记王弗曾经陪伴着自己度过的那些艰难的时光。王弗在苏东坡的一生中作扮演的角色绝非一个主妇那么简单,在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中也曾有过这样的落笔:……苏东坡……由气质和自然的爱好所促使,要变成一个隐士。

社会,文化,学问,读历史的教训,外在的本分责任,只能隐藏人的本来面目。若把一个人由时间和传统所赋予他的那些虚饰剥除净尽,此人的本相便呈现于你之前了。

……他偶尔喝醉,甚至常常喝醉而月夜登城徘徊。这时他成了自然中伟大的顽童——也许造物主根本就希望人是这副面貌吧。

“顽童”,这里林语堂先生固然是在一种嘉许的语气在点评苏东坡的自由性灵,然而苏东坡实际上又何尝不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呢?不谙世事,兴致所至,聪明有余而内敛不足。 夫人稳健,而丈夫往往不能。

丈夫往往急躁,灰心丧气,喜怒无常。高兴了把酒言欢,不高兴了也要骂骂娘。

麻烦的是丈夫有了旷世的才气,就不是骂骂娘这么简单了。苏东坡常常会在自己的诗作里流露一些“不合时宜”的论调,自找祸端。

由此可见在日常的生活起居,待人接物中,这等人物将是何等的低才。倘若没有一个得体大度,端庄典雅的夫人为丈夫张罗这些“不入眼”俗事,怕苏先生不会有几天清闲。

在密州,他们正过苦日子,苏东坡对新所得税。

7.十大经典宋词

先列出篇目和评论,内容可以到下面联接搜索

10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此词也许是这十首中最缺乏文采,最朴实无华的。但确是感情最真挚的,千百年里,不知有多少人为此感动得流泪。的确,作者把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成为了千年悼亡词之首,堪称千古绝唱。

9青玉案 元夕(辛弃疾)

此词是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名作,上片都是场景烘托,最后一句才是关键,手法上颇象《破阵子》。此词表面写的是作者寻意中人,写出了她的忧愁,孤独。实际上此人就暗指作者自己,表达了自己孤独,壮志难酬的苦闷心理。全词含而不露,极富哲理,读来令人深思,是不可多得的好词。

8一剪梅(李清照)

此词是宋词婉约派的名作,写的细腻深情,在写作手法上颇为人称道。该词表达了作者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尤其是最后一句,既是对偶句,又浅白易懂,读之琅琅上口,声韵和谐。极尽了相思之苦。历来为人所称道。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将其排到第八应该没有争议。

7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

这是辛弃疾豪放词的代表作,全词写的慷慨激昂,最后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写出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

6虞美人(李煜)

这是作者的绝命词,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尤其是最后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恰当运用比喻,极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的国破家忘的愁苦之情,遂成为了千古名句。

5雨霖铃(柳永)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脍灸人口的千古名句。但是此词在当代流传并不广泛,应不及同为婉约名作的《鹊桥仙》。

4鹊桥仙(秦观)

其实此词在历史上的地位应低于《雨霖铃》,也许是该词写于《雨霖铃》之后的原因,不如其有开创性。但是该词在历史和当代的耳熟能详程度应远超过《雨霖铃》,全词明白如话,表达了高尚的爱情观。是千古传诵的爱情词和婉约词,其经典性毋庸置疑。

3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

该词是苏轼的代表作,豪放派的代表作,乃至是宋词的代表作。该词最大的贡献是突破了当时婉约的词风,彻底开启了豪放派,具有巨大的历史意义。全词也写的豪放异常,尤其是首句,已成为了名句中的名句。但是全词并不完美,末尾有消极思想呈现,同为豪放词名作,在思想性上我觉得不如《满江红》。

2满江红(岳飞)

虽然陆游,辛弃疾和陈亮等都写过不少抗战词,但是他们都远不如该词。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这首词写出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的不屈的精神,它早已成为了伟大民族精神的代名词。其在宋词中的地位我认为至少应进入前3。

1水调歌头 中秋(苏轼)

对这首词我也不想再介绍,堪称是宋词中经典中的经典,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经典篇章。全词无论文采,思想和哲理等都堪称完美。更重要的是这首词的知名度绝对在这10首词中名列第一,人们也许不会背其它词中的句子,但对于这首词中的名句就一点就通,可见其耳熟能详程度高到了什么程度。象这么一首在词采,词境和知名度到那么高的词,名列第一应该实质名归。

8.十首气势豪迈的古诗词千古绝唱

定风波?三月七日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满江红?写怀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宋】王安石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