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乐器的诗句1,唐沈佺期《凤箫曲》:“昔时赢女厌世纷,学吹凤箫乘彩云,含情转来向箫史,千载红颜持赠君。” 2,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4,唐郎士元《听邻家吹笙》:“凤吹笙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5,唐白居易《筝》:“------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移愁来手底,送恨入弦中。” 6,唐李贺《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7,唐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争战几人回。” 8,宋刘过《听阮》:“绛腊攒花夜气闻,尊前更著许多情,却将江上风涛平,来听纱窗摘阮声。” 9,《诗经》:“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10,唐朱湾《咏拍板》:“赴节心常在,从绳道可观,须知片木用,莫作散材看。” 琵琶: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唐·白居易《琵琶行》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唐·李颀《古从军行》古筝: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唐·李端《听筝》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秋夜曲》王维 笛子:羌笛何须怨杨柳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瑟: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回。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胡笳: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2.关于乐器的诗句1.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2. 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 3.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4. 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5.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6. 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7.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8.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9.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10. 牡丹红豆艳春天,檀板朱丝锦色笺。 11.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12.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3.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14.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15. 溪边倦客停兰棹,楼上何人品玉箫? 16.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17. 琵琶弦急对秋清,弹作关山久别情。 18. 琵琶音最好,解说别离难。 19. 暖玉琵琶寒月肤,一般如雪映罗襦。 20. 放琵琶。挑灯羞看围屏画。 21. 琵琶是谁制,长拨别离愁。 22. 说与琵琶红袖客。好将心事曲中传。 23. 相逢不尽平生事,春思入琵琶。 24. 小莲初上琵琶弦。弹破碧云天。 25. 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 26. 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 27. 故人何处?玉箫明月空闲。 28.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29.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30.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1.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32.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33.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34.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35.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36.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帮助 3.一套古诗试卷,谁会做1.在《登鹳鹤楼》、《江上渔者》、《望庐山瀑布》、《塞下曲》这五首诗中,描写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反映作者对劳动人民同情的诗句是(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常用来说明“站得高,望得远”的诗句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运用夸张手法描写的诗句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形容“箭法高超”的诗句是(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2、我们平时常说“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请问,这句名言出自于英国的哪位作家?( C ) A雨果 B拜论 C雪莱 D普斯金 3、李白的诗风是( B ) A、沉郁、雄浑 B、豪迈、奔放 C、通俗、易懂 D、狂傲,不训 4、我国第一个女诗人是( C ) 中国第一个女诗人本该是春秋时卫国国君卫惠公的女儿许穆夫人,选项里没有只有选C A李清照B朱淑真C蔡文姬 5、下面诗句中的哪一句,选自曾被称为唐绝句“压卷之作”的诗中:( ② ) 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在; 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④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6.“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什么乐器的弹奏声?( A ) A.琵琶 B.古筝 C.扬琴 7.《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请问,“箜篌”是什么乐器:( A ) A.拨弦乐器 B.击弦乐器 8.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被称为“双璧”的一篇是《孔雀东南飞》,另一篇是: ( A ) A.《木兰辞》 B.《长恨歌》 C.《琵琶行》 9.沧浪亭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集自哪两人的诗句?( A ) A.苏舜钦、欧阳修 B.苏舜钦、苏 轼 C.苏 轼、欧阳修 10.反映民族英雄戚继光爱国情怀的诗句是 ( D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D.“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11.李白诗云:“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这里咏叹的古都是:( C ) A.西安 B.洛阳 C.南京 D.杭州 1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2 )”出自《汉乐府•长歌行》。(1)悲伤(2)伤悲(3)忧伤 13.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3 )。 (1)似曾相识鸟归来 (2)似曾相识雁归来 (3)似曾相识燕归来 14.《七步诗》的作者是( 1 )。(1)曹植 (2)曹丕 (3)曹操 15.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1 )”。 (1)阴山 (2)边关 (3)燕山 16.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 3 )。 (1)花重绵阳城 (2)花重锦州城 (3)花重锦官城 17.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 1 )。 (1)《游园不值》 (2)《春望》 (3)《春夜喜雨》 18.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1 )的诗句。(1)王勃 (2)李白 (3)白居易 19.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2汗青 )”是文天祥的诗句。 (1)汉青 (3)汗清 20.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 1 )。(1)因为 (2)坐下 (3)座位。 4.下面古诗句中描写“舞蹈”的一项D.李端《胡腾儿》 【作品名称】《胡腾儿》 【创作年代】盛唐 【作者姓名】李端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作品原文 胡腾儿 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 桐布轻衫前后卷,葡萄长带一边垂。 帐前跪作本音语,拈襟摆袖为君舞。 安西旧牧收泪看,洛下词人抄曲与。 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 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 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 丝桐忽奏一曲终,呜呜画角城头发。 胡腾儿,胡腾儿,家乡路断知不知?[1] 作品鉴赏 在中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历史中,虽然充斥着无数的刀光剑影、战火纷飞,但是这大多都并非出自黎民百姓自己的愿望。 战争是征服与被征服、毁灭与被毁灭的游戏。它的发起,往往来自于君王将相们不可告人的意愿。 用诸如“建功立业”、“开边阔土”等幌子掩饰贪婪和欲望,以为能因此而青史留名,殊不知只换来更多的血肉横飞。 不过,旷日持久的战争,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各民族之间的融合。 像东汉、魏晋战乱时,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就不断内迁,积极融入汉族人的生活。若是当时局稳定,君主开明的时候,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就能得到更好的交流。 北魏孝文帝有迁都洛阳,提倡通婚之壮举,唐朝太宗则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良言。于是在这两个时期,中国都出现过一股强劲的民族融合之风。 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的诗句,才有了李端这篇描写西北少数民族舞蹈的优秀诗文。 “胡腾”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舞蹈。 “胡腾儿(泥)”写的是西北少数民族一位善于歌舞的青年艺人。代宗时,河西、陇古一带二十余州被吐蕃占领,原来杂居该地区的许多胡人沦落异乡,以歌舞谋生。 此诗通过歌舞场面的描写,表现了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友好感情,表现了广大人民对胡腾儿离失故土的深切同情,并寓以时代的感慨。 第一段描述胡腾儿原籍凉州(今甘肃武威),是“肌肤如玉”的白种人,隆凖稍尖,鼻型很美;身着桐布舞衣,镶着的宽边如同前后卷起,以葡萄为图案的围腰,带子长长地垂到地面。 这一段写得很朴实,字里行间浸透着诗人对艺人的深切同情。例如,胡儿最喜丝绸彩绣,“桐布”、“葡萄”也并非多美,诗人在此特书一笔,说明胡腾儿飘泊穷途,卖艺求生,又深恐破衣烂衫难以吸引看客;倾囊购置,也仅能置些民用布帛、自绣彩绘而已。 第二段描写舞蹈开始前的场面:“帐前跪作本音语,拈襟摆袖为君舞。安西旧牧收泪看,洛下词人抄曲与。” 胡腾儿起舞之前,首先跪在帐前,向各位看客用“本音语”诉说家乡沦亡、同胞被杀的诸般苦情,然后“拈襟摆袖”,向诸位施礼,准备起舞。那曾在安西做过地方官的人强忍着眼泪观看,洛下词人也主动把自己写的歌词抄送给胡腾儿演唱。 这段虽然仅写了“旧牧”含泪和诗人赠曲,但却使人想到一个很大的场面,看到不同人的思想和表情。艺人先以汉民族的习惯而跪,再以本民族的习惯施礼,其友好之情可知;诗人也不管艺人能否读懂并演出自己的创作,真情相赠;众人报之以热泪;各民族之间的感情,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交流。 以下至篇末为第三段,是写艺人的舞蹈和诗人的感慨。看客们的同情使得胡腾儿大受感动:“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 上句写“起始”动作,“扬眉动目”,可知表情丰富,义情激奋。下句写飞旋动作,垂珠斜飞,“红汗交流”可知舞得十分卖力。 “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进入另一种意境,上句既是写舞姿的妙曼,也是写他以舞蹈语言,痛陈离乡背井之苦。在舞蹈艺术中,“醉步”要求“形散神凝”,看似如醉如痴,飘忽不定,实则缓促应节,刚柔相生,是一种高难度的表演。 下句写双腿飞旋,双靴闪动,恍如灯前闪烁出一层层柔弱的光圈。“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 “应节”二字,照应前后诸句。说他无论“环行”如轮,还是“急蹴”起跃,还是“反手叉腰如却月”的造型,都能丝毫不差地吻合着音乐的拍节;可知不论“踏花毡”的起步,还是“东倾又西倒”的醉步,还是“柔弱满灯前”的急旋,也无不与音乐的拍节相侔了。 接着以点睛之笔兼写几个方面:“丝桐忽奏一曲终,呜呜画角城头发!”说伴奏的“丝桐”(弦乐器)忽停,表示了舞蹈的结束;舞蹈结束,方听得“画角”呜呜,又见看客们因全神贯注于音乐舞蹈,其他音响均不得干入其耳,烘衬出了舞技的超绝,引人入胜:“画角”发于城头,又说明时局紧张,岂止边地沦陷,京畿亦有烽火相照。时代气氛如此,不能不引起诗人深沉的感慨。 “胡腾儿,胡腾儿,家乡路断知不知?”这里说的“家乡路断”,并非指山川隔阻,而是指中原藩镇割据,唐王朝边事失利。这既表现了诗人对胡腾儿的深切同情,也暗含了对于中唐国事的叹惋。 诗贵含蓄,收尾尤贵意在言外。如果说前面叙事端、写看客、状舞蹈,都能写得精炼而动人的话,那么这收尾四句却更富于余韵远响,具有耐人寻味的妙趣。 卢纶盛赞李端:“校书才智雄,举世一娉婷。赌墅鬼神变,属词鸾凤惊。” 中唐前期,诗歌暂处低潮,“大历十才子”多。 5.有没有描写某种乐器的文章二胡赛马解说 那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二胡曲, 是由著名作曲家黄怀海在1964年创作的。 乐曲表现的是我国内蒙古人民 在传统节日“那达慕”盛会上进行赛马比赛时的背景。《赛马》的旋律简单,主题是蒙古族民歌《红旗歌》。 黄怀海先生从这首民歌中得到创作灵感凭借自己娴熟的二胡演奏技巧,把一首仅有四句十六小节的民歌, 升华为一首风靡全国,响彻海内外的传世之作。 乐曲开始时描写了奔腾激越纵横驰骋的骏马,来刻画蒙古族人民节日 赛马的热烈场面,接着完整地引用民歌的全曲旋律, 通过对民歌锦上添花地变奏,创造性地运用大段落的拨弦技巧, 使乐曲别开生面,独树一帜,随后自然地引出了华彩乐段, 这是模仿马头琴演奏手法的一段“独白”式的音乐。 它把草原的辽阔美丽和牧民们的喜悦心情表现得酣畅淋漓, 同时把二胡的演奏技巧提到了新的高难度水平。 乐曲的最后,以第一段旋律的变化再现结束全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