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蒹葭景物描写的诗句

1.请用散文写《蒹葭》中的景物描写

独立河畔,蓦然回首。

赭黄色的渭水从。我身边流过,河床干涸,泥沙不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历史的迷雾里,有清香从苇叶上的露里散开。恍恍然,我是千年前这河畔的一枝苇。

战旗在凛冽的风中猎猎作响,号角摧战,吹彻严寒。硝烟弥漫处,鲜血和泪水铿锵挥落。

多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身后,隐隐约约站起来的,是一个王朝的背影。那一幕幕,残阳如血。

悲苦是执着不肯散去的亡灵,倔强执拗地纠集在冰冷的钩戟长铩上。指渐冷魂伤。

蒹葭苍苍,河水流走了多少人的忧伤。淡淡的青雾从河面上浮起,若幻若虚。

或许,只有这里才是最后的清境罢。明眸落处,河水颦蹙,微漪里映出一个男子坚毅的容颜。

是他,那个傲岸的君王!不羁于世,他的袍带在风中作响,他手中的剑泛着寒光。谁在低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风,骤然变得很乱。倚天长啸,那傲视一切的眼里,竟似乎有泪。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啸声回荡在我耳旁,我又怎能将这嗜血尚武之徒与眼前此人等同起来?心,忽然变得痛楚。这个梦美丽得让我难过。

霜泠泠布满王的眉宇,像极了彼岸的一枝苇。烟波浩渺里,一个寂寞的身影缓缓出剑。

弧线划过,兵戈既歇。不过一眨眼的功夫,金属与水的撞击声便消散在雾气里,恬静,平和,无累,无争。

如若释然。我微笑,《诗经·秦风·蒹葭》从唇齿间咿呀流出,飘进远古,随剑眠于平缓流动的河水。

蒹葭涟涟,戈止战殇。所谓王者,如水流长。

我说:你就是真正的英雄。蒹葭动容,继而吹出一曲绝响。

似惆怅似庆幸似怀愧似陶然谁的苇笛声还在重复那忧伤后的明媚,越过高山,淌过流水,驾驭长风,踏落霜雪。于柳韵萧索寒蝉凄切的清晨,盈一滴露珠的清香,斜斜插入岁月稀疏的鬓角,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苇叶仿佛还在空气里翻飞,然一笑间,千年便弹指挥去。春秋几易,唯余没过脚踝的沧桑。

悄悄闭上双眼,在风里觅那旷谷的清音,回味那个浸满清香的幻梦。王者之魂长萦,紫陌红尘不见。

一低头,一顿首间,蒹葭悄然转身。那独明于己的一瞬回望,便流进永远。

2.蒹葭这首诗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景物描写反衬出诗人浓浓的思念之情。

蒹葭诗中描写的景物有:蒹葭(芦苇)、露珠、霜、河水、小舟。这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诗人陷入烦恼。

《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 原文节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译文: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

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

扩展资料全诗三章,每章八句。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诗意的空幻虚泛给阐释带来了麻烦,但也因而扩展了其内涵的包容空间。

读者触及隐藏在描写对象后面的东西,就感到这首诗中的物象,不只是被诗人拿来单纯地歌咏,其中更蕴育着某些象征的意味。“在水一方”为企慕的象征,钱钟书《管锥编》已申说甚详。

“ 溯洄”“溯游”“道阻且长”“宛在水中央”也不过是反覆追寻与追寻的艰难和渺茫的象征。诗人上下求索,而伊人虽隐约可见却依然遥不可及。

《西厢记》中莺莺在普救寺中因母亲的拘系而不能与张生结合,叹惜“隔花阴人远天涯近”,《秦风·蒹葭》中的诗人也许是同样的感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国风·秦风·蒹葭。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