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刘禹锡有关的成语案牍劳形 读音: àn dú láo xíng 释义: 文书劳累身体。 形容公事繁忙。出自: 唐·刘禹锡《陋室铭》:“无案牍之劳形。” 风前月下 读音: fēng qián yuè xià 释义: 指良辰美景。 出自: 唐·刘禹锡《洛中逢白监同话游梁之乐因寄宣武令孤相公》诗:“借问风前兼月下,不知何客对胡床。” 感激涕零 读音: gǎn jī tì líng 释义: 涕:眼泪;零:落。因感激而流泪。 形容极度感激。出自: 唐·刘禹锡《平蔡行》诗:“路旁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 造句: 贾政听了,感激涕零,叩首不已。(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0七回)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形容极度感激 近义词: 感恩图报 感激不尽 反义词: 忘恩负义 恩将仇报 芒寒色正 读音: máng hán sè zhèng 释义: 指星光清冷色纯正。 也借以称颂人的品行高洁正直。出自: 唐·刘禹锡《柳河东集序》:“粲焉如繁星丽天,而芒寒色正。” 宋·张孝祥《代季父上陈枢密书》:“此数公者,声称德望,炳然较著,真与芒寒色正者比。” 男婚女嫁 读音: nán hūn nǚ jià 释义: 指儿女成家。 出自: 语出《后汉书·逸民传·向长》:“建武中,男女聚嫁既毕,[长]敕断家事勿相关,当如我死也。”唐·刘禹锡《哭吕衡州时予方谪居》诗:“空怀济世安人略,不见男婚女嫁时。” 造句: 男婚女嫁,大事都完了。(冰心《南归》)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儿女成家 近义词: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男婚女聘 平地风波 读音: píng dì fēng bō 释义: 平地上起风浪。 比喻突然发生意料不到的纠纷或事故。出自: 唐·刘禹锡《竹枝词》:“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造句: 纣王见贾氏坠楼而死,好懊恼,平地风波,悔之不及。(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回)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定语;比喻突然发生意料不到的纠纷或事故 前度刘郎 读音: qián dù liú láng 释义: 度:次,回。 上次去过的刘郎又到了。泛指去了又来的人。 出自: 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种桃道士今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山高水长 读音: shān gāo shuǐ cháng 释义: 象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 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象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 出自: 唐·刘禹锡《望赋》:“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 造句: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 山长地远 泰极而否 读音: tài jí ér pǐ 释义: 泰、否:《周易》卦名,泰吉否凶。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好事会变成坏事。 出自: 唐·刘禹锡《史公神道碑》:“侍中以帐下生变闻,泰极而否,当歌而哭。” 用法: 复句式;作谓语、分句;指好事变坏事 近义词: 泰极生否 乐极生悲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读音: yī bō wèi píng,yī bō yòu qǐ 释义: 一个浪头尚未平复,另一个浪头又掀起了。 比喻事情进行波折很多,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又发生了。出自: 唐·刘禹锡《浪淘沙》词:“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 造句: 这个故事的情节曲折生动,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层层推进,引人入胜。 用法: 复句式;作宾语、分句;比喻事情波折很多 近义词: 一波三折 百事无成 读音: bǎi shì wú chéng 释义: 犹言一事无成。什么事情都没成功。 出自: 唐·刘禹锡《陪崔大尚书及诸阁老宴杏园》诗:“更将何面上春台,百事无成老又催。” 出文入武 读音: chū wén rù wǔ 释义: 指文武兼备。 出自: 唐·刘禹锡《寄毗陵杨给事》诗之一:“好著櫜鞬莫惆怅,出文入武是全才。” 革面悛心 读音: gé miàn quān xīn 释义: 比喻彻底改过,重新做人。 同“革面洗心”。出自: 唐·刘禹锡《代谢赴行营表》:“以忠义感胁从之伍,以含弘安反侧之徒。 革面悛心,期乎不日。” 故态复还 读音: gù tài fù huán 释义: 指旧的习气或毛病等又出现了。 同“故态复萌”。出自: 唐·刘禹锡《砥石赋》:“故态复还,宝心再起。 既赋形而终用,一蒙垢焉何耻?” 公是公非 读音: gōng shì gōng fēi 释义: 公认的是非。出自: 唐·刘禹锡《天论上》:“人能胜乎天者,法也。 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天下之人蹈道必赏,违之必罚。” 用法: ~订弟兄,徐行疾行携子侄。 ◎清·赵翼《戏为叠字体》海北天南 读音: hǎi běi tiān nán 释义: 形容万里之遥,相距极远。亦形容地区各异。 出自: 唐·刘禹锡《送别四十六首·洛中逢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昔年意气结群英,几度朝回一字行。海北天南零落尽,两人相见洛阳城。” 济世安人 读音: jì shì ān rén 释义: 拯救时世,安定人民。出自: 唐·刘禹锡《哭吕衡州》:“一夜霜风雕玉芝,苍生望绝士林悲,空怀济世安人略,不见男婚女嫁时。” 柳门竹巷 读音: liǔ mén zhú xiàng 释义: 指幽静俭朴的住宅。柳门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 出自: 唐·刘禹锡《伤愚溪三首》诗云:“……柳门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旧侣更谁过” 用法: 《谢秋心院。 二、与刘禹锡有关的成语案牍劳形读音: àn dú láo xíng释义: 文书劳累身体。 形容公事繁忙。出自: 唐·刘禹锡《陋室铭》:“无案牍之劳形。” 风前月下读音: fēng qián yuè xià释义: 指良辰美景。 出自: 唐·刘禹锡《洛中逢白监同话游梁之乐因寄宣武令孤相公》诗:“借问风前兼月下,不知何客对胡床。” 感激涕零读音: gǎn jī tì líng释义: 涕:眼泪;零:落。因感激而流泪。 形容极度感激。出自: 唐·刘禹锡《平蔡行》诗:“路旁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 造句: 贾政听了,感激涕零,叩首不已。(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0七回)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形容极度感激近义词: 感恩图报 感激不尽反义词: 忘恩负义 恩将仇报芒寒色正读音: máng hán sè zhèng释义: 指星光清冷色纯正。 也借以称颂人的品行高洁正直。出自: 唐·刘禹锡《柳河东集序》:“粲焉如繁星丽天,而芒寒色正。” 宋·张孝祥《代季父上陈枢密书》:“此数公者,声称德望,炳然较著,真与芒寒色正者比。”男婚女嫁读音: nán hūn nǚ jià释义: 指儿女成家。 出自: 语出《后汉书·逸民传·向长》:“建武中,男女聚嫁既毕,[长]敕断家事勿相关,当如我死也。”唐·刘禹锡《哭吕衡州时予方谪居》诗:“空怀济世安人略,不见男婚女嫁时。” 造句: 男婚女嫁,大事都完了。(冰心《南归》)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儿女成家近义词: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男婚女聘平地风波读音: píng dì fēng bō释义: 平地上起风浪。 比喻突然发生意料不到的纠纷或事故。出自: 唐·刘禹锡《竹枝词》:“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造句: 纣王见贾氏坠楼而死,好懊恼,平地风波,悔之不及。(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回)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定语;比喻突然发生意料不到的纠纷或事故前度刘郎读音: qián dù liú láng释义: 度:次,回。 上次去过的刘郎又到了。泛指去了又来的人。 出自: 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种桃道士今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山高水长读音: shān gāo shuǐ cháng释义: 象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 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象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 出自: 唐·刘禹锡《望赋》:“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 造句: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近义词: 山长地远泰极而否读音: tài jí ér pǐ释义: 泰、否:《周易》卦名,泰吉否凶。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好事会变成坏事。 出自: 唐·刘禹锡《史公神道碑》:“侍中以帐下生变闻,泰极而否,当歌而哭。”用法: 复句式;作谓语、分句;指好事变坏事近义词: 泰极生否 乐极生悲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读音: yī bō wèi píng,yī bō yòu qǐ释义: 一个浪头尚未平复,另一个浪头又掀起了。 比喻事情进行波折很多,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又发生了。出自: 唐·刘禹锡《浪淘沙》词:“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造句: 这个故事的情节曲折生动,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层层推进,引人入胜。 用法: 复句式;作宾语、分句;比喻事情波折很多近义词: 一波三折百事无成读音: bǎi shì wú chéng释义: 犹言一事无成。什么事情都没成功。 出自: 唐·刘禹锡《陪崔大尚书及诸阁老宴杏园》诗:“更将何面上春台,百事无成老又催。”出文入武读音: chū wén rù wǔ释义: 指文武兼备。 出自: 唐·刘禹锡《寄毗陵杨给事》诗之一:“好著櫜鞬莫惆怅,出文入武是全才。”革面悛心读音: gé miàn quān xīn释义: 比喻彻底改过,重新做人。 同“革面洗心”。出自: 唐·刘禹锡《代谢赴行营表》:“以忠义感胁从之伍,以含弘安反侧之徒。 革面悛心,期乎不日。”故态复还读音: gù tài fù huán释义: 指旧的习气或毛病等又出现了。 同“故态复萌”。出自: 唐·刘禹锡《砥石赋》:“故态复还,宝心再起。 既赋形而终用,一蒙垢焉何耻?”公是公非读音: gōng shì gōng fēi释义: 公认的是非。出自: 唐·刘禹锡《天论上》:“人能胜乎天者,法也。 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天下之人蹈道必赏,违之必罚。”用法: ~订弟兄,徐行疾行携子侄。 ◎清·赵翼《戏为叠字体》海北天南读音: hǎi běi tiān nán释义: 形容万里之遥,相距极远。亦形容地区各异。 出自: 唐·刘禹锡《送别四十六首·洛中逢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昔年意气结群英,几度朝回一字行。海北天南零落尽,两人相见洛阳城。” 济世安人读音: jì shì ān rén释义: 拯救时世,安定人民。出自: 唐·刘禹锡《哭吕衡州》:“一夜霜风雕玉芝,苍生望绝士林悲,空怀济世安人略,不见男婚女嫁时。” 柳门竹巷读音: liǔ mén zhú xiàng释义: 指幽静俭朴的住宅。柳门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 出自: 唐·刘禹锡《伤愚溪三首》诗云:“……柳门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旧侣更谁过”用法: 《谢秋心院送菊》诗云:“~鬓飞鸦,翠柏。 三、刘禹锡的诗词,越多越好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杨柳枝 巫峡巫山杨柳多, 朝云暮雨远相和。 因想阳台无限事, 为君回唱竹枝歌。[1] 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 堤上行 酒旗相望大堤头, 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 桨声幽轧满中流。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江南春 新妆宜面下朱楼, 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 蜻蜓飞上玉搔头。 竹枝 白帝城头春草生, 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 北人陌上动乡情。 四、有关古人勤学的诗句和成语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长歌行 《乐府歌辞》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入夜说话的声音也已经消失了,但好像听到低声哭泣抽咽。 天亮后我继续赶前面的路程,只能与逃走回来的老翁告别。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曝,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知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戢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 木茎非能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生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 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乌鸟焉,醯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蹞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骑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讬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不至,事两君者不容。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聪。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 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 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之学也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 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富者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 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天道酬勤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