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夜叉神的诗句1. 梵语的译音。佛经中一种形象丑恶的鬼,勇健暴恶,能食人,后受佛之教化而成为护法之神,列为天龙八部众之一。《维摩诘经·佛国品》:“并馀大威力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悉来会坐。” 鸠摩罗什 注:“﹝夜叉﹞有三种:一在地,二在虚空,三天夜叉也。地夜叉但以财施,故不能飞空,天夜叉以车马施,故能飞行。”《红楼梦》第五回:“只听迷津内响如雷声,有许多夜叉海鬼,将 宝玉 拖将下去。”《中国民间故事选·孟姜女的故事》:“四海龙王就真着了急,天天水晶宫摇摇晃晃,满宫廷乱响,赶紧派了巡海夜叉去探听。” 2. 比喻丑恶凶恨的人。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尝逢饿夜叉,百姓不可活。”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 建中靖国 元年,侍御史 陈次升 言章,以 蔡元度 为笑面夜叉。” 老舍 《骆驼祥子》十五:“他知道娶来一位母夜叉,可是这个夜叉会作饭,会收拾屋子,会骂他也会帮助他,教他怎样也不是味儿!” 编辑本段相关含义 阿修罗—夜叉 ●佛教天龙八部神众之一。与罗刹同为毗沙门天王的的眷属。他们住于地上或空中,性格凶悍、迅猛,相貌令人生畏;母贫父富,所以生下来就具有双重性格,既吃人也护法,是佛教的护法神。 ●夜叉鬼,阴间独有的鬼怪生物,是民间传说里阴间的鬼差,全身皆黑,有些画里的夜叉的头部如驼峰状,无发,手持铁叉,面狰狞可怖。 ●比喻丑恶凶暴的人。 ●夜叉,半神,夜叉与罗刹同时从生主补罗私底耶或大梵天的脚掌中生出。双方通常相互敌对,夜叉与罗刹不同,他们对人类持友善态度,因而被称为“真诚者”。 ●war3的RPG“DOTA”里的一件敏捷系武器 ●夜叉:神造的阴间物种,有接近神的体格,接近鬼的模样,却没有被赋予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生活在一个被遗忘的世界,但具有极高的天赋和极大的潜力,可以吞噬或者和以上各物种结合成为新的强大物种,不可预测。(《夜叉传》[1]对中国神话体系的再构造) 编辑本段佛教里的夜叉 “夜叉”最早来源于古印度神话,在其中是指类半神,财神俱毗罗的侍从,守护其在吉罗娑山的园林和山中的财富。据《毗湿奴往世书》所述,夜叉与罗刹同时为生主补罗底耶所生,或生于大梵天的脚掌,双方通常相互敌对。佛教所说,“夜叉”为北天王毗沙门的眷属,为天龙八部众之一。其形象有时被描述为美貌健壮的青年,有时又被描述为腹部下垂的侏儒。 夜叉 《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注》:“[夜叉]有三种,一在地,二在虚空,三天夜叉也。地夜叉但以财施,故不能飞空,天夜叉以车马施,故能飞行。” 编辑本段夜叉八大将 毗沙门天王管领夜叉八大将以护众生界。《大日经疏》五曰:‘次于北门当置毗沙门天王,于其左右置夜叉八大将:一名摩尼跋陀罗,译曰宝贤。二名布噜那跋陀罗,译曰满贤。三名半枳迦,旧曰散支。四名沙多祁里。五名醯摩嚩多,即是住雪山者。六名毗洒迦。七名阿吒嚩迦。八名半遮罗。’ 编辑本段越挨骂越漂亮的夜叉 夜叉是八部众的第三类,与罗刹同为毗沙门天王的的眷属。他们住于地上或空中,以威势恼害人,或守护正法,属于鬼类。 夜叉 有一天,佛陀讲了这样一件事。说,往昔,有一个夜叉,形状长得很矮小,身上的颜色特别难看,脸长得又黑又丑。这一天,这个夜叉心血来潮,跑到了帝释的宝座上。帝释,原是摩伽陀国的婆罗门,由于修布施等福德,遂生忉利天,成为三十三天的天主。所以他非常有福德威势,自然身相美丽端庄,天人尊敬。因此,这个夜叉突然跑到帝释的宝座上洋洋自得,三十三天的诸多天众看了,当然便很讨厌他。所以大家先是冷言恶语地劝夜叉下来,最后越说嗔恨心越大,用种种方法毁骂这个夜叉。 说来也怪,正在这个时候,大家发现这个夜叉越挨骂,他的恶相越减少,而善相却越来越增加,个子越来越高,颜色越来越鲜丽。这可真是一件令人费解的事。于是诸天便来到帝释面前,把这个情况汇报了一下。帝释听了,便来到宝座前,很谦虚地对这个夜叉说:“大仙啊,我是帝释!”于是自称了三遍,那个夜叉便渐渐变回了原来的样子。 帝释对众人说:“从今以后,不要生嗔恨心。如果遇到恶人面对自己时,也不要生嗔恨心。” 佛陀非常赞叹帝释,并鼓励弟子们向帝释学习,要制服自己的嗔恨心。 2.什么叫夜叉梵语的译音。佛经中一种形象丑恶的鬼,勇健暴恶,能食人,后受佛之教化而成为护法之神,列为天龙八部众之一。 《维摩诘经·佛国品》:“并馀大威力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悉来会坐。” 鸠摩罗什 注:“﹝夜叉﹞有三种:一在地,二在虚空,三天夜叉也。 地夜叉但以财施,故不能飞空,天夜叉以车马施,故能飞行。”《红楼梦》第五回:“只听迷津内响如雷声,有许多夜叉海鬼,将 宝玉 拖将下去。” 《中国民间故事选·孟姜女的故事》:“四海龙王就真着了急,天天水晶宫摇摇晃晃,满宫廷乱响,赶紧派了巡海夜叉去探听。 ” 2。 比喻丑恶凶恨的人。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尝逢饿夜叉,百姓不可活。”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 建中靖国 元年,侍御史 陈次升 言章,以 蔡元度 为笑面夜叉。” 老舍 《骆驼祥子》十五:“他知道娶来一位母夜叉,可是这个夜叉会作饭,会收拾屋子,会骂他也会帮助他,教他怎样也不是味儿!”。 3.关于阿鼻地狱古文句子圣女又问鬼王无毒曰:地狱何在?无毒答曰:三海之内,是大地狱,其数百千,各各差别。 所谓大者,具有十八。次有五百,苦毒无量。 次有千百,亦无量苦。圣女又问大鬼王曰:我母死来未久,不知魂神当至何趣?鬼王问圣女曰:菩萨之母,在生习何行业?圣女答曰:我母邪见,讥毁三宝。 设或暂信,旋又不敬。死虽日浅,未知生处。 无毒问曰:菩萨之母,姓氏何等?圣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罗门种,父号尸罗善现,母号悦帝利。无毒合掌启菩萨曰:愿圣者却返本处,无至忧忆悲恋。 悦帝利罪女,生天以来,经今三日。云承孝顺之子,为母设供修福,布施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寺。 非唯菩萨之母,得脱地狱,应是无间罪人,此日悉得受乐,俱同生讫。鬼王言毕,合掌而退。 婆罗门女,寻如梦归。悟此事已,便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像之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 佛告文殊师利:时鬼王无毒者,当今财首菩萨是。婆罗门女者,即地藏菩萨是。 分身集会品第二 尔时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只世界,所有地狱处,分身地藏菩萨,俱来集在忉利天宫。以如来神力故,各以方面,与诸得解脱从业道出者,亦各有千万亿那由他数,共持香华,来供养佛。 彼诸同来等辈,皆因地藏菩萨教化,永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诸众等,久远劫来,流浪生死,六道受苦,暂无休息。 以地藏菩萨广大慈悲,深誓愿故,各获果证。既至忉利,心怀踊跃,瞻仰如来,目不暂舍。 尔时,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只世界诸分身地藏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吾于五浊恶世,教化如是刚强众生,令心调伏,舍邪归正,十有一二,尚恶习在。吾亦分身千百亿,广设方便。 或有利根,闻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劝成就;或有暗钝,久化方归;或有业重,不生敬仰。如是等辈众生,各各差别,分身度脱。 或现男子身、或现女人身、或现天龙身、或现神鬼身、或现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于人,悉皆度脱。或现天帝身、或现梵王身、或现转轮王身、或现居士身、或现国王身、或现宰辅身、或现官属身、或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乃至声闻、罗汉、辟支佛、菩萨等身、而以化度。 非但佛身,独现其前。汝观吾累劫勤苦,度脱如是等难化刚强罪苦众生。 其有未调伏者,随业报应。若堕恶趣,受大苦时,汝当忆念吾在忉利天宫,殷勤付嘱。 令娑婆世界,至弥勒出世已来众生,悉使解脱,永离诸苦,遇佛授记。尔时,诸世界分身地藏菩萨,共复一形,涕泪哀恋,白其佛言:我从久远劫来,蒙佛接引,使获不可思议神力,具大智慧。 我所分身,遍满百千万亿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万亿身,每一身度百千万亿人,令归敬三宝,永离生死,至涅盘乐。但于佛法中所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或毫发许,我渐度脱,使获大利。 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如是三白佛言: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 尔时,佛赞地藏菩萨言:善哉!善哉!吾助汝喜。汝能成就久远劫来,发弘誓愿,广度将毕,即证菩提。 观众生业缘品第三 尔时佛母摩耶夫人,恭敬合掌问地藏菩萨言:圣者,阎浮众生,造业差别,所受报应,其事云何?地藏答言:千万世界,乃及国土,或有地狱、或无地狱;或有女人、或无女人;或有佛法、或无佛法,乃至声闻辟支佛,亦复如是,非但地狱罪报一等。摩耶夫人重白菩萨:且愿闻于阎浮罪报所感恶趣。 地藏答言:圣母,唯愿听受,我粗说之。佛母白言:愿圣者说。 尔时地藏菩萨白圣母言:南阎浮提,罪报名号如是。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若有众生出佛身血,毁谤三宝,不敬尊经,亦当堕于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侵损常住,玷污僧尼,或伽蓝内恣行淫欲,或杀或害,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若有众生,伪作沙门,心非沙门,破用常住,欺诳白衣,违背戒律,种种造恶,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偷窃常住财物谷米,饮食衣服,乃至一物不与取者,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地藏白言:圣母,若有众生,作如是罪,当堕五无间地狱,求暂停苦一念不得。摩耶夫人重白地藏菩萨言:云何名为无间地狱?地藏白言:圣母,诸有地狱在大铁围山之内,其大地狱有一十八所,次有五百,名号各别,次有千百,名号亦别。 无间狱者,其狱城周匝八万余里,其城纯铁,高一万里,城上火聚,少有空缺。其狱城中,诸狱相连,名号各别。 独有一狱,名曰无间,其狱周匝万八千里,狱墙高一千里,悉是铁围,上火彻下,下火彻上。铁蛇铁狗,吐火驰逐狱墙之上,东西而走。 狱中有床,遍满万里。一人受罪,自见其身遍卧满床。 千万人受罪,亦各自见身满床上。众业所感获报如是。 又诸罪人,备受众苦。千百夜叉及以恶鬼,口牙如剑,眼如电光,手复铜爪,拖拽罪人。 复有夜叉执大铁戟,中罪人身,或中口鼻,或中腹背。抛空翻接或置床上,复有铁鹰啖罪人目。 复有铁蛇绞罪人颈。百肢节内,悉下长钉,拔舌耕犁,抽肠锉斩,烊。 4.有关碟的诗词有多少谢银工唐 作者: 薛昭纬碟毡根数十皴,盘中犹更有红鳞。 早知文字多辛苦,悔不当初学冶银。七年元日对酒五首白居易庆吊经过懒,逢迎拜跪迟。 不因时节日,岂觉此身羸?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三杯蓝尾酒,一碟胶牙饧。 除却崔常侍,无人共我争。今朝吴与洛,相忆一欣然。 梦得君知否,俱过本命年。[余与苏州刘郎中同壬子岁,今年六十二。 ]同岁崔何在,同年杜又无。[余与吏部崔相公甲子同岁,与循州杜相公及第同年。 秋冬二人俱逝。]应无藏避处,只有且欢娱。 满江红辛弃疾点火樱桃,照一架、荼シ如雪。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 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 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碟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 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诗拾得诸佛留藏经,只为人难化。 不唯贤与愚,个个心构架。造业大如山,岂解怀忧怕。 那肯细寻思,日夜怀奸诈。嗟见世间人,个个爱吃肉。 碗碟不曾干,长时道不足。昨日设个斋,今朝宰六畜。 都缘业使牵,非干情所欲。一度造天堂,百度造地狱。 阎罗使来追,合家尽啼哭。炉子边向火,镬子里澡浴。 更得出头时,换却汝衣服。出家要清闲,清闲即为贵。 如何尘外人,却入尘埃里。一向迷本心,终朝役名利。 名利得到身,形容已憔悴。况复不遂者,虚用平生志。 可怜无事人,未能笑得尔。养儿与娶妻,养女求媒娉。 重重皆是业,更杀众生命。聚集会亲情,总来看盘饤。 目下虽称心,罪簿先注定。得此分段身,可笑好形质。 面貌似银盘,心中黑如漆。烹猪又宰羊,夸道甜如蜜。 死后受波吒,更莫称冤屈。佛哀三界子,总是亲男女。 恐沈黑暗坑,示仪垂化度。尽登无上道,俱证菩提路。 教汝痴众生,慧心勤觉悟。佛舍尊荣乐,为愍诸痴子。 早愿悟无生,办集无上事。后来出家者,多缘无业次。 不能得衣食,头钻入于寺。嗟见世间人,永劫在迷津。 不省这个意,修行徒苦辛。我诗也是诗,有人唤作偈。 诗偈总一般,读时须子细。缓缓细披寻,不得生容易。 依此学修行,大有可笑事。有偈有千万,卒急述应难。 若要相知者,但入天台山。岩中深处坐,说理及谈玄。 共我不相见,对面似千山。世间亿万人,面孔不相似。 借问何因缘,致令遣如此。各执一般见,互说非兼是。 但自修己身,不要言他已。男女为婚嫁,俗务是常仪。 自量其事力,何用广张施。取债夸人我,论情入骨痴。 杀他鸡犬命,身死堕阿鼻。世上一种人,出性常多事。 终日傍街衢,不离诸酒肆。为他作保见,替他说道理。 一朝有乖张,过咎全归你。我劝出家辈,须知教法深。 专心求出离,辄莫染贪淫。大有俗中士,知非不爱金。 故知君子志,任运听浮沈。寒山住寒山,拾得自拾得。 凡愚岂见知,丰干却相识。见时不可见,觅时何处觅。 借问有何缘,却道无为力。从来是拾得,不是偶然称。 别无亲眷属,寒山是我兄。两人心相似,谁能徇俗情。 若问年多少,黄河几度清。若解捉老鼠,不在五白猫。 若能悟理性,那由锦绣包。真珠入席袋,佛性止蓬茅。 一群取相汉,用意总无交。运心常宽广,此则名为布。 辍己惠于人,方可名为施。后来人不知,焉能会此义。 未设一庸僧,早拟望富贵。猕猴尚教得,人何不愤发。 前车既落坑,后车须改辙。若也不知此,恐君恶合杀。 此来是夜叉,变即成菩萨。自从到此天台寺,经今早已几冬春。 山水不移人自老,见却多少后生人。君不见,三界之中纷扰扰,只为无明不了绝。 一念不生心澄然,无去无来不生灭。故林又斩新,剡源溪上人。 天姥峡关岭,通同次海津。湾深曲岛间,淼淼水云云。 借问松禅客,日轮何处暾。自笑老夫筋力败,偏恋松岩爱独游。 可叹往年至今日,任运还同不系舟。一入双溪不计春,炼暴黄精几许斤。 炉灶石锅频煮沸,土甑久烝气味珍。谁来幽谷餐仙食,独向云泉更勿人。 延龄寿尽招手石,此栖终不出山门。踯躅一群羊,沿山又入谷。 看人贪竹塞,且遭豺狼逐。元不出孳生,便将充口腹。 从头吃至尾,饣内饣内无余肉。银星钉称衡,绿丝作称纽。 买人推向前,卖人推向后。不愿他心怨,唯言我好手。 死去见阎王,背后插扫帚。闭门私造罪,准拟免灾殃。 被他恶部童,抄得报阎王。纵不入镬汤,亦须卧铁床。 不许雇人替,自作自身当。悠悠尘里人,常道尘中乐。 我见尘中人,心生多愍顾。何哉愍此流,念彼尘中苦。 无去无来本湛然,不居内外及中间。一颗水精绝瑕翳,光明透满出人天。 少年学书剑,叱驭到荆州。闻伐匈奴尽,婆娑无处游。 归来翠岩下,席草玩清流。壮士志未骋,猕猴骑土牛。 三界如转轮,浮生若流水。蠢蠢诸品类,贪生不觉死。 汝看朝垂露,能得几时子。闲入天台洞,访人人不知。 寒山为伴侣,松下啖灵芝。每谈今古事,嗟见世愚痴。 个个入地狱,早晚出头时。古佛路凄凄,愚人到却迷。 只缘前业重,所以不能知。欲识无为理,心中不挂丝。 生生勤苦学,必定睹天师。各有天真佛,号之为宝王。 珠光日夜照,玄妙卒难量。盲人常兀兀,那肯怕灾殃。 唯贪淫泆业,此辈实堪伤。出家求出离,哀念苦众生。 助佛为扬化,令教选路行。何曾解救苦,恣意乱纵横。 一时。 5.夜叉王请问你问的是《圣传》里的阿修罗王和夜叉王,还是佛经里的? 如果是《圣传》,阿修罗王和夜叉王没有啥直接关系,只是夜叉王小时候曾经在阿修罗城遇见过阿修罗王,阿修罗王知道他就是日后跟自己的孩子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关键人物,于是问他:“如果你最重要的人会给你带来灾难,你怎么办?”夜叉王回答:“尽我所能,保护他。 ” 佛经里的阿修罗与夜叉都是天龙八部中的。天龙八部:一天、二龙、三夜叉、四阿修罗、五干达婆、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聚摩罗。 夜叉是战鬼的神,骁勇善战,面貌凶恶。阿修罗一族,男性极丑,女性极美,而阿修罗的领地非常贫瘠,没有食物。 帝释一族(就是“一天”)有美食而无美女;阿修罗有美女而无美食,所以帝释与阿修罗之间连年征战。 (其实《圣传》里的故事基本能看到佛经传说中的影子。) 佛教里的阿修罗 阿修罗,是梵文音译,汉译佛经中还译为阿须罗、阿索罗、阿苏罗、阿素落、阿须伦、阿须轮等。意译为非天、非同类、不端正、不酒神。 它们是佛国六道众之一,天龙八部众神之一。说它是天神,却没有天神的善行,和鬼蜮有相似之处。 说它是鬼蜮,可它具有神的威力神通。说它是人,虽有人的七情六欲,但又具有天神、鬼蜮的威力恶性。 因此,它是一种非神、非鬼、非人,界于神、鬼、人之间的怪物。 阿修罗原是印度远古诸神之一,被视为恶神,属于凶猛好斗的鬼神,经常与帝释天争斗不休。 如同阿修罗的梵文翻译意指「非天」,他的果报殊胜,能生活得有如天人般享福,但却没有天人的德性,性好争斗。 阿修罗另被称为不饮酒神,则有段典故。 据说居住在海底的阿修罗原本是很爱喝酒的,但是因为他们喝的是由海水酿成的酒,总是味道咸苦,所以一气之下就发誓再也不喝酒。 阿修罗的形象 由于阿修罗王众多,其形不一,阿修罗王的形象,也有多种说法,有的九头千眼,口中出火,九百九十手,八足,身形高越须弥山四倍;有的千头二千手,足踩大海,身越须弥山;有的三头六臂,三面青黑色,口中吐火,忿怒裸体相。 这些形象都难表现,画家们往往画作一面三眼或三面六臂,或四目四臂,手托日月,双足立大海,身越须弥山。 夜叉是佛教中的护法,在印度语里是YACHI,喜欢吃人,但也是护法。 可以在佛教的经典中找到: “夜叉”是佛经中的一种鬼神,有“夜叉八大将”、“十六大夜叉将”等名词。 ??“夜叉”是本义是能吃鬼的神,又有敏捷、勇健、轻灵、秘密等意思。 “维摩经”??注:“什曰:‘夜叉有三种:一、在地,二、在空虚,三、天夜叉也。’”现在我??们说到“夜叉”都是指恶鬼。 但在佛经中,有很多夜叉是好的,夜叉八大将的任务??是“维护众生界”。 所以现在母夜叉又可以叫饿鬼! 夜叉 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能啖鬼”、“捷疾鬼”、“勇健”、“轻捷”等。 佛教中,北方毗沙门天王即率领夜叉八大将,护众生界。在古印度神话中,夜叉是一种半神,有关其来源,说法不一。 据《毗湿奴往世书》所述,夜叉与罗刹同时由大梵天的脚掌中生出,双方通常相互敌对。 夜叉与罗刹不同,对人类持友善态度,因而被称为“真诚者”。 其形象有时被描述为美貌健壮的青年,有时又被描述为腹部下垂的侏儒。 阿修罗和夜叉王在《翼》里面的故事: 两人分别是两个长久以来对立族的王,在战争中喜欢上了对方,有一次夜叉王被阿修罗砍伤,之后不久夜叉王就重病而亡,去世的当夜来到阿修罗城与阿修罗到别。 但第二天夜叉王任就出现在战场上,那是樱的羽毛,夜摩刀与阿修罗的思念化成的。后来,樱那到了羽毛。 幻象消失,那个世界也随之崩溃,在临死之前,阿修罗以夜摩刀和修罗刀作为交换,请郁子将他们变为后世的神,神像永远不分开,作为赐福后世的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