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碣石山的诗句古诗

1.关于碣石山的诗句

下面是曹操《观沧海-碣石篇》的全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提问者说“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很明显是“以观沧海”。不过看起来,曹操当初是东征乌丸而写的这一系列诗,还有特经典的“望梅止渴”也在这一时期发生。其实想一下,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兼诗人的人物,绝不仅仅是为了看看沧海。其实他真实的愿望是剿除袁氏残党,平定东北,稳固汉朝北方这个大后方。英雄登碣石,看沧海也抒发自己的志向。大概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吧。

2.摘抄一首描写海的古诗

【年代】:魏晋 【作者】:曹操 【题目】: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年代】:南北朝 【作者】:吴均 【题目】:赠杜容成 一燕海上来,一燕高堂息.一朝相逢遇,依然旧相识.问我来何迟,山川几纡直.答言海路长,风驶飞无力.昔别缝罗衣,春风初入帏.今来夏欲晚,桑扈薄树飞.【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题目】:江楼夕望招客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3.摘抄一首描写海的古诗

【年代】:魏晋 【作者】:曹操 【题目】: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年代】:南北朝 【作者】:吴均 【题目】:赠杜容成

一燕海上来,一燕高堂息.

一朝相逢遇,依然旧相识.

问我来何迟,山川几纡直.

答言海路长,风驶飞无力.

昔别缝罗衣,春风初入帏.

今来夏欲晚,桑扈薄树飞.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题目】:江楼夕望招客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4.关于古诗四首观沧海.的考题有哪些

1、《观沧海》作者诗歌,其诗以 见长,代表作有 、等。他与其子 、合称“三曹”。

答案:曹操;气魄雄伟,慷慨悲壮;《步出夏门行》《蒿里行》 曹丕 曹植

2、《观沧海》一诗表现诗人想象力的诗句是 。表达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答案: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观沧海》中,表现作者博**襟的诗句是:.

答案: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

答案: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5、写出下列诗句的含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案:表现诗人博大的胸怀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6、该诗观察景物的观察点是( )

A 、碣石 B 、沧海 C 、山岛 D 、星汉

答案:A

5.《观沧海》古诗词默写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注释: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

东临碣石:东上碣石山。东:方位名词,这里作临的状语,表示向东、朝东。

临:到,这里是登上的意思。碣石:古代山名,原在河北省乐亭县西南,滦河入海口的东面,今已沉入渤海中。

以:连词,连接“东临碣石”和“观沧海”两个短语,所连接的后一部分表示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观:看,这里是远眺、眺望的意思。

沧海:东海,这里是泛称。〇以叙事发端,起调平稳。

水何澹澹(dàn),山岛竦(sǒng)峙(zhì)。水:指海水。

何:副词,用在形容词谓语前,表示程度之深。可译为“怎么这样”“多么”“那么”等。

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竦:同“耸”,高起,高耸。

峙:直立。〇接着描绘登山观海所见壮丽景色。

这两句写大海雄浑开阔的气象,是远景,全景。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树木:指山岛(即作者所登的碣石山)上的树木。丛生:(草木)聚集在一处生长。

这里是说林密。丰:茂密,茂盛。

○这两句写山岛,突出其林密草丰的特点,是近景,是局部。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萧瑟:秋风声。洪波:巨大的波涛。

洪:大的意思。涌:形容大波掀动的样子。

〇这两句写大海波涛汹涌的动态。以上六句描写,有静有动,有远有近,有主有从,都是实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日月:太阳和月亮。

之:结构助词,可不译。行:运行。

若:像,好像。出其中:从大海中出来。

其:代词,代大海。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星汉:即天河,银河。灿烂:光彩耀眼。

里:义同“中”,里面。○这四句是说日月星辰都好像在大海的胸中运行,显示大海包容一切的博**怀。

是虚拟之景,想象之词。沈德潜评论说这四句有“吞吐宇宙气象”。

其实正是诗人气概和襟怀的写照。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幸:庆幸。

至:极点。哉:助词,表示感叹语气。

歌:动词,歌唱。以:连词,同“而”,连接“歌”和“咏志”两个动词。

咏:用诗歌来抒发。志:心愿,胸怀。

〇两句本来是配乐时用的套语,一般与正文意义无关。但在这首诗里却天然浑成,融为一体。

沧海:“沧海”一词,可泛指大海,因为海水苍色,一望无际,故称。如葛洪《抱朴子·穷达》:“井蛙之不知苍海”。

苍海:即沧海,大海。“沧海”又作东海的别称。

本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沧海”指东海。《初学记》六解释道:“按东海之别有澥(xiè),故东海共称渤海,又通谓之沧海。

这里说的东海泛指我国东部海域,与今天特指浙江以东的海域“东海”不同。澹澹:“澹澹”的本义是水波动的样子。

本诗“水何澹澹”即用此义。还可以形容心神恬静的样子。

如刘向《九叹·愍命》“情澹澹其若渊”。又可形容广漠。

如杜牧《登乐游原》“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澹澹:形容天空辽阔广漠。)

萧瑟:“萧瑟”,是联绵字,用作形容秋风的声音,出自宋玉《九辩》“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本诗“秋风萧瑟”用本义。

又写作“萧飒”。“萧瑟”又可用来形容寂寞凄凉。

如杜甫《咏怀古迹》之一:“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灿烂:“灿烂”是叠韵联绵字,光彩耀眼的意思,也可以用来形容辞藻华美。

本诗“星汉灿烂”,灿烂,光彩耀眼。张衡《思玄赋》“文章奂以灿烂兮”,灿烂:辞藻华美。

又写作“粲烂”。译文: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6.描写湖光山色的古诗有哪些

1、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多么静的洞庭湖啊,静得像一面镜子;多么绿的洞庭湖啊,绿得像一片草坪。

4、远远望去,洞庭湖的山水是多么美丽,如同白玉盘里放着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令人遐想。

5、啊!洞庭湖的君山是多么雄伟壮观啊!就像一个忠诚的卫士守卫着洞庭湖,好让洞庭湖不受风雨的侵扰。

6、冬天,到处冰天雪地,唯独浩瀚的洞庭湖从不上冻。宽阔的湖水依旧波光闪烁,显出无比的活力和生机。

7、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驾浪沉西日,吞空接曙河。虞巡竟安在,轩乐讵曾过。唯有君山下,狂风万古多。

8、周极八百里,凝眸望则劳。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贾客停非久,渔翁转几遭。飒然风起处,又是鼓波涛。

7.关于描写山的古诗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茅檐》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而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8.关于观海的诗句

【年代】:魏晋 【作者】:曹操 【题目】:观沧海 【内容】: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年代】:南北朝 【作者】:吴均 【题目】:赠杜容成 【内容】: 一燕海上来,一燕高堂息。

一朝相逢遇,依然旧相识。 问我来何迟,山川几纡直。

答言海路长,风驶飞无力。 昔别缝罗衣,春风初入帏。

今来夏欲晚,桑扈薄树飞。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题目】:江楼夕望招客 【内容】: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望月怀古——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9.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是描写家乡景色的诗句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不是描写家乡景色的诗句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后人加的,原文是《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这首诗是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行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一时兴起所作。

这首古体诗是诗人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观沧海

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