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解释宋词中的典故

1.古诗中的典故

无题

李商隐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颔联进而写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遇合的回顾。上句用巫山神女梦遇楚王事,下句用乐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意思是说,追思往事,在爱情上尽管也象巫山神女那样,有过自己的幻想与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做了一场幻梦而已;直到现在,还正象清溪小姑那样,独处无郎,终身无托。这一联虽然用了两个典故,却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有用典的痕迹,真正达到了驱使故典如同己出的程度。特别是它虽然写得非常概括,却并不抽象,因为这两个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话传说本身就能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与联想。两句中的“原”字、“本”字,颇见用意。前者暗示她在爱情上不仅有过追求,而且也曾有过短暂的遇合,但终究成了一场幻梦,所以说“原是梦”;后者则似乎暗示:尽管迄今仍然独居无郎,无所依托,但人们则对她颇有议论,所以说“本无郎”,其中似含有某种自我辩解的意味。不过,上面所说的这两层意思,都写得隐约不露,不细心揣摩体味是不容易发现的。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溪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2.古代诗词中子都一词有何典故

古时一美男之名, 后成为美男子的通称。

《诗经•郑风 •山有扶苏》:“不见子都,乃见狂且。”毛氏《传》:“子都,世之美好 者也。”

《孟子•告子上》:“不知子都 之者,无目者也。”后世诗中以“子都”泛称美男子。

唐•顾况《瑶草 春》:“执心轻子都,信节冠秋胡。”这里喻指刺史为陇西女子李迅强行配 给的男子。

又,冯子都,名殷,西汉贵戚翟光的家奴。据《汉书•霍光传》 记载,冯子都素为光宠爱,“常与计事”,因此之故,仗势横行,竟使百官避畏。

及霍光死,又与霍光之妻显 通奸。后代诗人常借之以指豪门恶奴。

唐•李颀《放歌行答从弟墨卿》“空歌汉代萧相国,肯事霍家冯子 都唐•李益《金吾子》:“绣帐博山 炉,银鞍冯子都。”。

3.古代诗词中一词有何典故

射乌据汉•刘安 《淮南子•本经训》记载:“尧之时, 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尧乃令羿仰射十日,堕其九, “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唯留一日。后世诗文因以“射日”用作咏太 阳及乌的典故。

唐•李白《古朗月 行》:“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唐•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 行:“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唐•李贺《古邺城童子谣效 王粲剌曹操:“切玉剑,射日弓。”宋•苏舜钦《依韵和胜之暑饮》争 得羿复生,射此赤日落。”

清•陈梦雷《西曹坐系书怀兼寄两弟》 “脱兔 已非伤离荜,射乌偏误指衔环。”。

4.古诗词中运用典故的句子至少三句

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典故:.“持节云中”两句:用汉文帝与冯唐故事.据《汉书·冯唐传》记载:云中太守魏尚治军有方,“使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一旦入侵,必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时“虏差六级”多报了六颗首级,被文帝“下之吏,削其爵”.冯唐竭力为魏尚辩白,认为文帝“赏太轻,罚太重”,颇失人心.文帝幡然醒悟,当日便令冯唐持节赦免魏尚,官复原职,并拜冯唐为车骑都尉.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典故:长风破浪: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济:渡过.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典故:闲来两句:传说吕尚(姜太公)末遇周文王时,曾一度垂钓于磻溪(今陕西宝鸡东南).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在受商汤聘请的前夕,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李白借此表明对自己的政治前途仍存极大的希望. 4、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典故:羡鱼:羡慕钓鱼.《淮南子·说林训》中说:古人有言曰:“临河而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意思是,与其空口赞赏别人的成绩,不如自己扎扎实实地做点事情.。

5.诗词的典故及理解

好像高中的复习卷子呀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 柔荑:柔嫩的荑草 凝脂:凝冻了的油脂,比喻光洁白润的皮肤。 这是卫风硕人在描述庄姜之美的时候写道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勾勒出那个处处吟唱民歌的时代,一个自然清新、摄人心魄的窈窕美人。而卫夫人庄姜以她的绝美仙姿,走进了诗经,亭亭玉立在千年的历史中。

看来,从古到今,手如柔荑,指如青葱,也是美人所必备的要求。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而:假设联词,如果 仪:礼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人如果不懂礼仪, 不死有什么用。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止:有,"止"作"之"的通假,极为牵强。

反而是"景"作"影"的通假,作如影随形解。止的本义为"停止"。

影行(德行)行(行走、模仿)止。正是见贤思齐,却力不能胜、心有不逮,才有感叹、仰慕、崇敬。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 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它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 高岸为谷:①指幽僻的处所;②形容幽峭深邃。陵:大土山。

即高岸变成深谷,深谷变成大土山。原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后用以比喻事过境迁,现多比喻一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都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意思是说做人、做事、做官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善终。

细细体味此言,觉得其中的确蕴涵了深刻的哲理和警示。 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天降的灾害还可以躲避,自作的罪孽,逃也逃不了。 引申一下,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但是自己不上进的话就没就了。

19、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意思是说,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

它告诉人们骄傲自满有害,谦虚谨慎有益的道理。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 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顺随善良象登山一样,顺随恶行象山崩一样。

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 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 辅车相依:辅:颊骨;车:齿床。颊骨和齿床互相依靠。

比喻两者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唇亡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焉:哪里。附:依附 皮都没有了,那毛又应该依附在哪里呢? 比喻基础是根本,是事物赖以存在的依据,如果本末颠倒,那将是得不偿失的。

25、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左传) 想要强加给人什么罪名,难道还会找不到理由吗 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言:文章。文:内容。

你写的东西很空洞,所以就不会广泛流传. 2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左传) 去:除掉。

庆父:人名,鲁庄公的弟弟。意思是不去掉庆父这个人,鲁国就不得安宁。

31、曲则全,枉则直。 (老子) 委屈反而可以保全,弯曲反而可以伸直 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懂得满足适可以止,就不会遇到危 35、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老子) 想要得到什么 必须先要付出什么 即使说 要为你想得到的付出代价 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 畏:害怕 不怕死的人,怎么会把死当一回事呢? 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太直了过后就会弯曲,太灵巧了过后就会笨拙,太能言了过后就会木讷。

形容一种事物达到极限了过后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44、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 孰:谁的意思。孰不可忍:谁都无法忍受。

4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 愤:思索。

启:启发。悱:想说而说不出的样子 不极力思索就得不到启发,不是想说而说不出来,就不会更想说出来。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敏:勤勉。

耻:以某某为耻辱。 勤勉好学,不把比向自己差的人问问题当作是一件耻辱的事。

4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论语•子罕) 仰:抬头 弥:更加;越发。

坚:坚固 抬头看才知道更加高,钻过之后才知道坚固。形容比想像的更加厉害。

4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厌:厌倦。

诲:教诲。倦:疲倦 学习不应该一会就厌倦,教诲人不应该一会就疲倦。

意思是说做事要有始有终,不能三天热情。 53、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论语•微子) 谏:匡正;挽回。追:把握。

过去的事已经不可挽回了,未来的事还可以把握。 64、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礼记•杂记) 张:与弛相对。张,施弓弦也 65、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在大路上行走,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6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

6.古代诗词中了了一词有何典故

据《世说新语•言语》 载,孔融十岁时,随父到洛阳,时李 元礼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才清称。

及中表亲戚,仍通。孔融对门吏 谈,我是李府君亲,既通。

元礼问:“君与你有何亲?”孔融说:“昔先君 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什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与宾 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知道以后说融:“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 融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淑蹐。

后因以了了喻指聪明伶俐,明 白事理。宋•苏轼《次韵答元素》:“遽遽未必都是梦,了了方知不落 空。”

又引申喻指清楚。唐•李白《秋浦歌》之十七:“桃波一步地,了了语 声闻。”

宋•陆游(记梦楚中了了知是梦,却恐燕语来惊眠。”。

7.古诗中的典故有哪些

在《黄鹤楼》(崔灏)中 汉阳:今武汉汉阳,与江南岸的黄鹤楼隔江相望。

汉阳树,泛指在黄鹤楼上所见大江对岸的各种树木。 鹦鹉洲:本为汉阳西南长江中的一个沙洲,今已与汉阳陆地相连。

东汉末年,祢衡在江夏(今武昌)作《鹦鹉赋》,后为黄祖所杀,葬于此洲,故得名。 【作者】:李商隐 【题目】:暮秋独游曲江 【内容】: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译文】: 荷叶生时春恨也生了, 荷叶乾枯时秋恨已成, 虽然深深知道只要身在,情也在, 却只能眺望江边流水,呜咽成声。

【典故】: 李商隐与荷花女 唐诗人李商隐是泾川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婿。人称他是个多情郎,有多首荷诗赠予以上人。

世上争艳,万紫千红,为何李商隐如此钟情于荷花呢?原来,这其中还有一段美丽感伤的爱情故事。 相传李商隐与王小姐相恋结合以前,曾有一恋人,小名叫“荷花”。

荷花天生丽质,清秀可人,心地善良淳朴。李商隐年青有为,相貌出众,才华横溢。

两人情投意合非常恩爱。在“荷花”的陪读下,李商隐的才学进步很快,两人一起渡过了一段幸福甜蜜的时光。

就在李商隐快要进京赶考的前一个月。“荷花”突然身染重病,李商隐回天无术,只能日夜在病塌前陪伴“荷花”。

随着病情的加重,一朵娇艳的“荷花”不幸早早地凋零了。“荷花”的早逝,给诗人带来了无比沉重的打击。

后来诗人每见到湖塘里的荷花,心中便泛起阵阵忧伤。他自始至终也不能忘记那清秀美丽的“荷花”姑娘。

《暮秋独游曲江》中:“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意思是说荷叶初生时相遇恋人,不久分离,春恨已生。

荷叶枯时恋人辞世,秋恨又成。只要身在人世,对伊的情意,地久天长永存。

多少惆怅,只有那 流不尽的江水声。所以,“翠减红衰愁煞人”是面对荷花,写缅怀“荷花”的内心悲戚。

不论这个传说真实与否,多情文士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与荷花结缘则是勿庸置疑的事实. 烧猪, 北宋诗人苏轼和佛印和尚友好。一次他写了一首《戏答佛印》的诗,其中两句说:“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

后来的文学作品常用这个典故来形容两人之间的真挚交往。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一折:“这的是烧猪佛印待东坡。”

杀声弦中见,《后汉书·蔡邕传》记载:东汉蔡邕的邻人请蔡邕喝酒。蔡邕走到邻家门口,听见里面的琴声带有杀声,立即打回。

邻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明原因。弹琴的人说,他弹琴的时候正好看见螳螂在捕蝉,蝉要飞走,他怕螳螂失去一顿美餐,这就是杀声表现在琴声里的原因。

这个典故表明某些人对自己身处的劣境有所预见而主动地逃避劫难。元·高明《琵琶记·琴诉荷池》:“呀,怎的只见杀声在弦中见?敢是螳螂来捕蝉?” 散木,《庄子·人间世》记载:相传古时一棵很大的栎树,枝叶能遮荫上千条牛;树干有百尺围。

看的人很多,但有一个姓石的匠人不去看。他的徒弟问他为什么这样好的木材却不去看一看。

他说,这是散木。做船船会沉,做棺材会很快腐烂,用来做具会坏得快,做门户会吐脂,做屋柱会蛀,做什么都不行。

散木,比喻无用之材。唐温庭筠《古意》诗:“莫莫复莫莫,丝萝缘涧壑。

散木无斧斤,纤茎得依托。枝低浴鸟歇,根静悬泉落。

不虑见春迟,空伤致身错。” 三马食一槽,《晋书·宣帝纪》记载:东汉末,司马懿和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掌握曹氏军政大权,排除异己。

当时流传曹操曾梦见三马同食一槽的故事,三马,指司马氏父子三人;槽,与曹谐音,因此曹操很恨司马氏。这个典故一般用于指阴谋篡权。

宋·欧阳修《答谢景山遗古瓦砚歌》:“得之以此失亦此,谁知三马食一槽!” 三里雾,《后汉书·张楷传》记载:汉代的张楷能作五里雾。关西人裴优能作三里雾,自以为不如张楷,去向他学习。

张却不肯见他。见唐李商隐《圣女祠》诗:“无质易迷三里雾,不寒长著五铢衣。”

如烟入抱,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记载: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女儿小玉,同韩重相爱。吴王不许他们成婚,小玉气结而死。

韩重会道术,在她墓前祭奠,使她的魂魄从坟中出来,她把明珠送给韩重。当她的母亲上去抱她的时候,她象轻烟一样,散开不见了。

明汤显祖《牡丹亭·婚走》:“尚颖猜,怕如烟入抱,似影投怀。” 肉阵,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肉阵》记载:唐玄宗时,杨国忠专权,他冬天挑选身体肥胖的婢妾站在他前面遮风,称为“肉阵”,也称“肉屏风”,都是指生活豪奢荒淫。

清王昙《苏台留别》诗:“肉阵屏风散似云,烛围尚向封家立。” 肉竹,肉,指声乐。

竹,指管乐。见《世说新语·识鉴》刘孝标注引《孟嘉别传》记载:东晋桓温问孟嘉,听音乐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这是为什么?孟嘉说,这是逐渐近于自然。

“肉竹”后泛指音乐。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旱雷聒耳,肉竹嘈杂。”

肉鼓吹,鼓吹,古代的一种合奏乐。宋《类说》卷二七引《外史梼杌》记载:五代后蜀官僚李匡远,性情残忍,几乎每天要逮捕人;一天不杀人,一天不舒服。

他听到有人受刑时的惨叫声,就说:这是一部肉鼓吹。后以喻受刑的罪犯。

清蒲。

8.有关宋词的故事

一: 陆 游 与 唐 婉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爱情生活也很不幸。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婉结为伴侣。两人从小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

然而,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唐婉,以至最后发展到强迫卢游和她离婚。陆游和唐婉的感情很深,不愿分离,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亲恳求,都遭到了母亲的责骂。

陆游迫于母命,万般无奈,便与唐婉忍痛分离。后来,陆游依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婉也迫于父命嫁给同郡的赵士程。

这一对年轻人的美满婚姻就这样被拆散了。 十年后的一个春天,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一人漫游山阴城沈家花园。

正当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之时,突然他意外地看见了唐婉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 尽管这时他已与唐婉分离多年,但是内心里对唐婉的感情并并有完全摆脱。

他想到,过去唐婉是自己的爱妻,而今已属他人,好像禁宫中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及。 想到这里,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离离。

不料这时唐婉征得赵士程的同意,给他送来一杯酒,陆游看到唐婉这一举动,体会到了她的深情,两行热泪凄然而下,一扬头喝下了唐婉送来的这杯苦酒。 然后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在这首词里抒发的是爱情遭受摧残后的伤感、内疚和对唐婉的深情爱慕,以及对他母亲棒打鸳鸯的不满情绪。

陆游题词之后,又深情地望了唐婉一眼,便怅然而去。陆游走后,唐婉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将这首《钗头凤》词后头至尾反覆看了几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失声痛哭起来。

回到家中,她愁怨难解,于是也和了一首《钗头凤》词: 世情薄,人情恶,日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签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二: 广东惠州城西也有个西湖,名气虽然不如杭州的广远,在当地也是最招人流连的景区。事有凑巧,从杭州西湖来的一位女子,三十六岁时在这里去世,墓碣便建在此处西湖畔的孤山,并且因墓而又得一处名胜:六如亭。

观赏六如亭的最佳处在西山泗洲塔顶,那儿有一株颇具风采的大榕树。晚清文人丘逢甲有诗:“行人欲问朝云墓,看取亭亭塔顶松。”

朝云,家钱塘人,原本是苏东坡早年买来的一个侍儿,当时孤苦伶仃,才十二岁。她不知道自家事,也不识字,但在苏家遇到极良好文化艺术环境,加上她人天资聪慧。

耳濡目染,潜心用功,她不但学会了识字、读书,也喜欢诗画书法。在东坡遭到贬斥的颠荡生活里,朝云成长成熟起来,后来成为东坡的侍妾。

一个轶事说,东坡后来被召回京城作官,在官场的险风恶浪中心情不自在。有一天他手扪着渐大的肚子,在院中蹓跶,忽然问身边的人:“大腹便便何所有?”一个女子应答:“自然是一肚子墨水。”

东坡摇头,另一个说:“必是满盛着好诗妙文。”他仍摇头。

转脸问朝云:“你说呢?”朝云缓缓说:“先生那儿,该是一肚皮不合时宜。”东坡拍掌大笑,“这才对哩!” 六十岁的东坡受到更严重迫害,远谪到岭南惠州。

那时他的妻子已故,朝云成为他日夜相守的伴侣。此时,朝云虔诚地信奉佛教,一心诵经,吃素,行善事,曾跟东坡一道在惠州创建了一个放生池,还捐资修桥筑堤。

北宋绍圣二年,朝云不幸病故,死时只有三十六岁。东坡非常伤感。

为了纪念这位纯情又贤慧的女子,后来人们把她住过的房子,东坡取名白鹤堂的,改名为“朝云堂”。 朝云死后,依她所嘱,葬在西湖附近的栖禅寺。

寺内僧人十分重敬这位女施主,特地捐资在朝云墓上盖了一座纪念亭,初名朝云亭。后来,由于笃信佛教的女主人,在弥留之际曾反复诵念《金刚经》上的一句偈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又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六个“如”字,突出表现了佛教强调的“空”意,所以朝云亭后来被人们改称为“六如亭”。清代道光年一位文士林兆龙依“六如”写过一副亭联:“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 六如亭而今成为惠州一处名胜,也是纪念大文豪苏轼的珍贵文物。

亭由砖石建成,形制整饬,风格纯朴,很适合所纪念人物的风神气质。 苏东坡诗词极著名,但爱情诗绝少,而一首纪念朝云的《西江月》词,堪称爱情诗中的极品,词曰“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海内进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常嫌粉(氵宛),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忆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三: 《卜算子》 卜算子·赠乐婉 施酒监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

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似、伊家好。 别你登长道,转更添烦恼。

楼外朱楼独倚阑,满目围芳草。 卜算子·答施 乐婉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要见无因见,了拼终难拼。

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这是一个宋代歌妓的故事。

乐婉是杭州歌妓,与一位姓施的酒监相爱,后施酒。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