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梧桐山的诗句

1.关于梧桐树的诗句

《凤归云》 ——唐·滕潜 金井栏边见羽仪,梧桐树上宿寒枝。

五陵公子怜文彩,画与佳人刺绣衣。 饮啄蓬山最上头,和烟飞下禁城秋。

曾将弄玉归云去,金翿斜开十二楼。 《寄邓志宏》 陆游 三径从来半草莱,席门那为故人开, 自惭不是梧桐树,安得朝阳鸣凤来。

《诗经·大雅·卷阿》:"凤凰呜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杜甫《秋兴》八首之八:“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白居易《初入峡有感》:“栖凤安于梧,潜鱼乐于藻。”

陆游《寄邓志宏》:“自惭不是梧桐树,安得朝阳鸣凤来。”。

2.关于描写梧桐树的诗句

常见诗句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酒阑人散草草,闲阶独倚梧桐。 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这里我列一首:李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2]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3] 【注释】: [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2]离愁:指去国之愁。 [3]别是一般:亦做“别是一番”,另有一种之意。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

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

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3.关于秋霜的诗句有哪些

秋霜的诗句(一)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中秋月》【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苏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秋霜的诗句(二)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秋霜的诗句(三)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秋风辞【两汉】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燕歌行【魏晋】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秋霜的诗句(四) 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酬刘柴桑【魏晋】陶渊明 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

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 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 始安秋日【唐代】宋之问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

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沦。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唐代】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扩展阅读:秋霜的诗句 秋雨叹 雨中白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秋词(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白马篇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拟古其二 遥夜一美人,罗衣沾秋霜。含情弄柔瑟,弹作陌上桑。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4.有关梧桐的诗句

【年代】:北宋 【作者】:张耒 【作品】:夜坐 【内容】: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清平乐 【内容】: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清平乐 【内容】: 春去秋来, 往事知何处? 燕子归飞兰泣露, 光景千留不祝 酒阑人散草草, 闲阶独倚梧桐。

记得去年今日, 依前黄叶西风。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破阵子 【内容】: 燕子欲归时节, 高楼昨夜西风。

求得人间成小会, 试把金尊傍菊丛, 歌长粉面红。 斜日更穿帘幕, 微凉渐入梧桐。

多少襟怀言不尽, 写向蛮笺曲调中, 此情千万重。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撼庭秋 【内容】: 别来音信千里, 怅此情难寄。

碧纱秋月, 梧桐夜雨, 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 天遥云黯, 只堪憔悴。

念兰堂红烛, 心长焰短, 向人垂泪。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采桑子 【内容】: 时光只解催人老, 不信多情。

长恨离亭, 滴泪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 淡月胧明。

好梦频惊, 何处高楼雁一声。 【年代】:北宋 【作者】:晏几道 【作品】:行香子 【内容】: 晚绿寒红,芳意匆匆。

惜年华、今与谁同。 碧云零落,数字征鸿。

看渚莲凋,宫扇旧,怨秋风。 流波坠叶,佳期何在, 想天教、离恨无穷。

试将前事,闲倚梧桐。 有消魂处,明月夜,粉屏空。

【年代】:北宋 【作者】:李清照 【作品】:忆秦娥 【内容】: 临高阁, 乱山平野烟光保。 烟光薄, 栖鸦归后, 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 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 又还秋色, 又还寂寞。

【年代】:唐五代 【作者】:温庭筠 【作品】:更漏子 【内容】: 玉炉香,红蜡泪, 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 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

【年代】:唐五代 【作者】:孟郊 【作品】:列女操 【内容】: 梧桐相待老, 鸳鸯会双死。 贞女贵徇夫, 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 妾心古井水。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煜 【作品】:相见欢 【内容】: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2]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3] 【注释】: [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2]离愁:指去国之愁。 [3]别是一般:亦做“别是一番”,另有一种之意。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

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

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内容】: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古风 【内容】: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辉[1],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2]。 【年代】:唐五代 【作者】:曹邺 【作品】:早起 【内容】: 月堕沧浪西,门开树无影。

此时归梦阑,立在梧桐井。

5.关于秋愁的诗句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6.关于秋霜的诗句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鸽子》 胡适 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看他们三三两两,回环来往,夷犹如意,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

《沪杭车中》 徐志摩 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艳色的田野,艳色的秋景,梦境似的分明,模糊,消隐,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