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带有梧桐的宋词.《梧桐》【唐】戴叔伦 亭亭南轩外,贞干修且直。 广叶结青阴,繁花连素色。 天资韶雅性,不愧知音识。 2.《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唐】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声声慢》【宋】李清照 4、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 相见欢 5、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晏殊======綄溪纱 2.带“梧桐”的诗词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封神演义》邑考诗 ??昔无平兮清心目, ??世上琴声天上曲; ??尽将千古圣人心, ??付与叁尺梧桐木。????【卜算子】 ????断肠 ????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 ??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 ????十二玉阑干,风动灯明灭。 ??立尽黄昏泪儿行,一片鸦啼月。 ??????【出处】: ??中华诗词-明-夏完淳 ????【采桑子】 ????洞房深夜笙歌散, ??帘幕重重。 ??斜月朦胧, ??雨过残花落地红。 ????昔年无限伤心事, ??依旧东风。 ??独倚梧桐, ??闲想闲思到晓钟。 ??????【出处】: ??中华诗词-唐五代-冯延巳 ????【采桑子】 ????辘轳金井梧桐晚, ??几树惊秋。 ??昼雨新愁, ??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皱, ??回首边头。 ??欲寄鳞游, ??九曲寒波不溯流。 ??????【出处】: ??中华诗词-唐五代-李煜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金井梧桐秋叶黄, ??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 ??卧听南宫清漏长。 ??????【出处】: ??中华诗词-唐五代-王昌龄 ??【从军行】 ????海畔风吹冻泥裂, ??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 ??红旗直上天山雪。 ??????【出处】: ??中华诗词-唐五代-陈羽 ??【定西番】 ????挑尽金灯红烬, ??人灼灼,漏迟迟,未眠时。 ??斜倚银屏无语,闲愁上翠眉。 ??闷杀梧桐残雨,滴相思。 ??????【出处】: ??中华诗词-唐五代-韦庄 ??【芳草渡】 ????梧桐落,蓼花秋。 ??烟初冷,雨才收, ??萧条风物正堪愁。 ??人去后,多少恨,在心头。 ????燕鸿远,羌笛怨, ??渺渺澄江一片。 ??山如黛,月如钩, ??笙歌散,魂梦断,倚高楼。 ??????【出处】: ??中华诗词-唐五代-冯延巳 ??【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 ??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 ??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 ??????【出处】: ??中华诗词-唐五代-温庭筠 ??【寒闺怨】 ????寒月沉沉洞房静, ??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 ??灯底裁缝剪刀冷。 ??????【出处】: ??中华诗词-唐五代-白居易 ??【列女操】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女贵殉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出处】: ??中华诗词-唐五代-孟郊 ??【清江引】 ????恩情已随纨扇歇, ??攒到愁时节。 ??梧桐一叶秋, ??砧杵千家月, ??多的是几声儿檐外铁。 ??????【出处】: ??中华诗词-元-钱霖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出处】: ??中华诗词-唐五代-李白 ??【秋怀其二】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中转愁盘。 ??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出处】: ??中华诗词-唐五代-孟郊 ??【秋夜】 ????梧桐叶底见银河, ??露气当窗冷碧罗。 ??四壁虫声两行雁, ??不知何处得秋多。 ??????【出处】: ??中华诗词-清-陈文述 ??【梧叶儿】 ????秋来到,渐渐凉, ??寒雁儿往南翔。 ??梧桐树,叶又黄。 ??好凄凉,绣被儿空闲了半张。 ??????【出处】: ??中华诗词-元-元无名氏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出处】: ??中华诗词-北宋-李清照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 ??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 ??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 ??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 ??莫负东篱菊蕊黄。 ??????【出处】: ??中华诗词-北宋-李清照 ??【清平乐】 ????幺弦写意, ??意密弦声碎。 ??书得凤笺无限事, ??犹恨春心难寄。 ????卧听疏雨梧桐, ??雨馀淡月朦胧。 ??一夜梦魂何处, ??那回杨叶楼中。 ??????【出处】: ??中华诗词-北宋-晏几道 ??【贺新郎】 ????篆缕销金鼎。 ??醉沉沉、庭阴转午,画堂人静。 ??芳草王孙知何处,惟有杨花糁径。 ??渐玉枕、腾腾春醒。 3.宋词中描写梧桐的意象以及赏析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作者】:李煜 【朝代】:南唐 【体裁】:词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 【注释】: [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2]离愁:指去国之愁. [3]别有一般:亦做“别是一番”,另有一种之意. 【前言】: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廷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赏析】: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4.关于宋词中梧桐的意象唐诗中最先起用“梧桐”意象的,恐怕当算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梧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蝉居于梧桐之上,此诗以梧桐树干的高挺清拔声响远播,暗指诗人志趣的高洁。苏轼在元丰五年被贬黄州时有词“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梧桐前着一“疏”字,更显梧桐树孤高独立,东坡先生卓尔不群的品性由此可见一斑。 桐木也可指品行高洁。“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孟郊《秋怀》)桐木是制琴的美材,峥嵘的桐木制成的美琴却弃置不被用,借此寄托了诗人苦吟一生而穷困一生的失意的悲哀。桐花也能对超凡的才能起衬托作用。李商隐在表现韩冬郎青出于蓝而青于蓝的才能时写“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传说中凤凰喜栖于桐花遍野的丹山,所以桐花便成了俊才的生活背景。 时至初秋,梧桐落叶最早。因此诗人常有梧桐叶落而天下知秋的怀想。“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晏殊《清平乐》)平淡幽细的描绘中透露出淡淡的哀愁。“玉京人去秋萧索,画檐鹊起梧桐落。”(耿玉真《菩萨蛮》)萧索之秋梧桐叶落,人去京师,闺中人怎不怅然失望?柳永《玉蝴蝶》中有“梧叶飘黄,谴情伤”之句,渲染出秋的萧疏、清幽和衰飒。把梧桐与秋联系得最好的是李煜的《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秋的味,秋的落寞以及无穷的艺术美尽情显现。 诗人常借其他秋景共同谱写秋的韵味。“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橘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黄,秋光渐老,一片苍寒。“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高观园《菩萨蛮》)桂花、秋雾、西风,一派自然天成。 古人常在傍晚或清晓时分汲水。梧桐与井、辘轳并举,点明傍晚时令。“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以井边梧桐秋深夜黄破题,点明季节、时令。李煜《采桑子》中写“辘轳金井静,梧桐晚,几树惊秋”。 傍晚时分,落叶飘零,希冀飘零,心绪零落,最易想念未归之人,所以诗人常将梧桐和秋雨、秋声联系起来表达哀情。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引用已较为成熟。“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酸恻动人的意象婉转地描述了杨玉环死后唐太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晏殊《踏莎行》)景中有情,情景浑涵,合成一片,不露痕迹。以梧桐表闺怨的集大成者应是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意象不断叠加,意境逐步沉郁,写景议论自然交融。 梧桐秋雨滴落,声声催人断肠。以秋声来衬托寂寞,更能突现心境孤独。“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只是一滴雨露,不知多少离愁,声声叶叶,离愁到明也难以释怀。这种用以动衬静的方法,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梧桐雨除表怨情外,还在怀友人,述矢志,叙飘零中时有闪现。姜夔写给友人的《八归》中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刘过在《贺新郎》中道“一枕新凉眠客舍,听梧桐疏雨秋风颤”,贫士的失职之悲在秋风秋雨中真正愁煞人。邓剡《浪淘沙》“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述写了飘零之苦。 经过一代又一代文人的染笔,后人听到秋风吹拂梧桐,就产生凄凉的况味。但梧桐不仅仅是凄凉的代名词。“梧桐”意象应用较广,因而含义复杂,上文只是简单的归纳。梧桐深深深几许?“梧桐” 意象中更深的况味,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析。 5.有关梧桐的诗词【年代】:北宋 【作者】:张耒 【作品】:夜坐 【内容】: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清平乐 【内容】: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清平乐 【内容】: 春去秋来, 往事知何处? 燕子归飞兰泣露, 光景千留不祝 酒阑人散草草, 闲阶独倚梧桐。 记得去年今日, 依前黄叶西风。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破阵子 【内容】: 燕子欲归时节, 高楼昨夜西风。 求得人间成小会, 试把金尊傍菊丛, 歌长粉面红。 斜日更穿帘幕, 微凉渐入梧桐。 多少襟怀言不尽, 写向蛮笺曲调中, 此情千万重。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撼庭秋 【内容】: 别来音信千里, 怅此情难寄。 碧纱秋月, 梧桐夜雨, 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 天遥云黯, 只堪憔悴。 念兰堂红烛, 心长焰短, 向人垂泪。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采桑子 【内容】: 时光只解催人老, 不信多情。 长恨离亭, 滴泪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 淡月胧明。 好梦频惊, 何处高楼雁一声。 【年代】:北宋 【作者】:晏几道 【作品】:行香子 【内容】: 晚绿寒红,芳意匆匆。 惜年华、今与谁同。 碧云零落,数字征鸿。 看渚莲凋,宫扇旧,怨秋风。 流波坠叶,佳期何在, 想天教、离恨无穷。 试将前事,闲倚梧桐。 有消魂处,明月夜,粉屏空。 【年代】:北宋 【作者】:李清照 【作品】:忆秦娥 【内容】: 临高阁, 乱山平野烟光保。 烟光薄, 栖鸦归后, 暮天闻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