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哲理的唐诗

1.蕴含人生哲理的古诗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2.哲理诗大全,哲理古诗,哲理古诗全集

【题目】题西林壁(苏轼)【诗词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题目】观祈雨(唐 李约)【诗词原文】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潍县署中画竹(清 郑燮)【诗词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立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题目】琴诗(宋 苏轼)【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题目】戏为六绝句(之一) (唐 杜甫)【诗词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哲理】(1)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离开了对历史联系的分析,我们不仅无法正确认识昨天的历史,也无法正确认识今天的是未.割断历史、否认联系,盲目的嗤笑传统、否定前人,必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任何我,都不能割断历史,都不能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的幼稚.对前人要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不能用今天的淹灌和标准去看待和衡量过去,更不能苛求古人.(3)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题目】八阵图 (唐 杜甫)【诗词原文】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减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首先,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其次,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某种条件下,关键的部分甚至能够对全局和整体起决定性作用.诸葛亮多年苦心经营,巧妙布置八阵图,都是为了一个全局性的战略目标——“吞吴”,而刘备的报仇之举则是部分、局部的小目标.办事情只有从整体着眼,统筹全局,才能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最有目标.刘备意气用事,仅从局部着眼,贸然发动进攻,结果不仅局部遭到失败,而且还从根本上破坏了诸葛亮苦心筹划的战略大局,使“吞吴”大计泡影.这首诗以生动鲜明的历史事实昭示后人:树立全局观念,局部服从全局是多么重要.【题目】观书有感 (宋 朱熹)【诗词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题目】拟古 (明 钱宰)【诗词原文】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哲理】世界上万事万物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着.自然界是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因此,在少壮时,就必须努力拼搏,奋发进取.【题目】论诗 (清 赵翼)【诗词原文】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哲理】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每个时代都应创新、进步,不能因袭古人,不求进取.【题目】草 (唐 白居易)【诗词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哲理】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

3.关于哲理古诗大全

1、《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4.哲理类古诗

1.(陆游《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王之焕《登鹳雀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苏轼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5.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6. 杜甫《望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8. 王安石《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9. 朱熹《春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0.刘禹锡《乌衣巷》: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1. 王湾《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2.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3. 苏轼 《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含哲理意味的古诗句注明作者与题目,至少一组.

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城东望夫石村,有一座孟姜女庙,庙门前书写一副千古奇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这副对联,每联十个字,有七个字同形,乍一看,新鲜而又费解,仔细揣摩便会有所领悟.原来作者借助汉字的同形异音异义的特点,巧撰此联.上联的“朝”字,一指时间,读“ zh ā o ”;一指海水受日月引力的影响定时涨落的现象,读“ ch á o ”,通“潮”.下联的“长”字,一指时间频率,读“ ch á ng ”,常常的意思;一读“ zh ǎ ng ”,通“涨”,指浮云的自然消长,出现之意.据此规律,人们一般都这样解读此联: 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 面对浩瀚无边波涛汹涌的大海,绚烂多彩风云变幻的天空,人们的感情也该是千姿百态的,特别是在孟姜女凄惨哀婉故事的启发与感召下,作为人生哲理折射的对联,它的内涵更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一个人的心境不同、阅历不同,解读此联的方法也不相同.现从不同角度标示不同的解读方法,供广大读者玩赏: 海水朝潮,朝朝潮,朝朝落, 浮云长涨,长长涨,长长落. 此种解读,围绕海水的消长、浮云的现落,揭示自然界变化有序的规律. 海水朝潮,朝潮朝潮,朝落, 浮云长涨,长涨长涨,长消. 此种解读,重在抒发面对大自然无穷力量的感悟,世间万物皆有定规,人何以左右得了! 海水潮,潮!潮!潮!朝潮朝落, 浮云涨,涨!涨!涨!长涨长消. 此种解读,由海水、浮云的涨现而喜,由海水、浮云的消落而叹,真乃时光流逝,万物无常呀! 海水朝朝潮,朝朝潮,朝落, 浮云长长涨,长长涨,长消. 此种解读,重在抒发万物轮回无可奈何摇头长叹之情. 这副对联,借海水有潮有落,浮云有涨有消的自然景观,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人文情感,真是景情兼备,形神逼肖.面对如此奇异丰富的对联,如果我们只有一种读法,那就太辜负大自然所赐予的神奇和对联作者的一番良苦用心了. 相传孟姜女庙始建于宋代,明万历年间重修,这副对联又为无名氏所作,那么它极有可能是套作.查阅史料,宋代文学家王十朋,曾为浙江温州市北江心岛屿上的江心寺创作一副对联: 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 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此联读法标识如下: 云朝( zh ā o )朝( ch á o ),朝( zh ā o )朝( zh ā o )朝( ch á o ),朝( zh ā o )朝( ch á o )朝( zh ā o )散, 潮长( ch á ng )长( zh ǎ ng ),长( ch á ng )长( ch á ng )长( zh ǎ ng ),长( ch á ng )长( zh ǎ ng )长( ch á ng )消. 上联意思是:早霞(云)就像臣子朝见皇帝一样,天天朝见,天天退去.作者用拟人辞格,绘景生动,富有感情.下联则写潮水的自然消长.原作也罢,套作也罢,都写得于平淡中见神奇,于热闹中见冷峻.若论优劣,应该说各有千秋:孟姜女庙前的对联节奏感强,琅琅上口,虽少一字,却更具迷幻色彩.王十朋的对联形象巧妙,灵动活泼,虽多一字,却浅近易懂.可谓原作别出心裁,仿作匠心独运.。

6.古诗中的哲理诗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简析: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2、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龟虽寿》)简析:发挥主观能动性,乐观向上,积极进,将终生有益、无憾.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简析: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生,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常用来表达一种“想要挽留却又不能留住”的心态.或对人生的感慨:盛衰浮沉,生死聚散,也如这花开花落、燕去燕来.)4、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简析:它蕴涵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假象所迷惑的道理.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简析: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或: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学习,时时补充新知.)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朝赵翼《论诗》)简析:常用来赞美人才的人才辈出,也用来表示一代新人过去,又有一代新人出现,长江后浪推前浪.也含有“世事超越前人,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必然趋势”之哲理.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简析:它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简析: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或:表现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简析:劝勉人们努力珍惜青春年华,世间没有后悔药.有“失去才知可贵”的哲理.10、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简析:表现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 .只要主观努力,心理健康,仍然能青春永驻,老当益壮.1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的《赤壁》)简析: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1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简析:它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1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行路难》)简析:坚信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抱负是必能实现的.1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简析:阐明事物具有两重性.1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简析:诗句最具忧愁、苦闷之意.极欲摆脱,却又无计可除.有“有新栽花花不发”的意蕴,也告诫人们:酒不解真愁.1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简析:词句用巧妙地比喻写\\"愁\\".寓含一种既无可奈何,又无可解脱的别人不能理解的理趣.17、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简析: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有异曲同工之妙.1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简析: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是声息相通的.1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简析:前三句,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后两句,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20、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简析: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21、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简析:只要有坚贞的信念,任何艰难挫折都不会改变节操.22、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简析:在一处失去的,将会在别出找出来.2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简析: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2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简析:表现了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25、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简析:景物依旧,人事迥异.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世事如棋局局新”的理趣.。

7.含有哲理的古诗词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闲居无事可评论,一炷清香自得闻。

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暖北枝寒。

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

归来笑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金鸭香炉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

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佳人睡起懒梳头,把得金钗插便休。

大抵还他肌骨好,不涂红粉也风流。 二八佳人刺绣迟,紫荆花下啭黄鹂。

可怜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莺逢春暖歌声歇,人遇平时笑脸开。

几片落花随水去,一声长笛出云来。 静听凉飚绕洞溪,渐看秋色入冲微。

渔人拨破湘江月,樵父踏开松子归。 西河师子九州闻,抖擞金毛众兽宾。

哮吼一声天地静,五湖四海奉明君。枯木花开劫外春,倒骑玉象乘麒麟。

而今高隐千峰外,月皎风清好日辰。 万象丛中独露身,唯人自肯乃方亲。

昔时谬向途中觅,今日看如火里冰。 落叶已随流水去,春风未放百花舒。

青山面目依然在,尽日横陈对落晖。烟暖土膏农事动,一犁新雨破春耕。

郊原渺渺青无际,野草闲花次第生。 劝君不用苦劳神,唤作平常转不亲。

冷淡全然没滋味,一回举起一回新。 青山门外白云飞,绿水溪边引客归。

莫怪坐来频劝酒,自从别后见君稀。 两岸芦花一叶舟,凉风深夜月如钩。

丝纶千尺慵抛放,归到家山即便休。 世路风波不见君,一回见面一伤神。

水流花落知何处,洞口桃源别是春。几回沾水又拖泥,年老心孤不自知。

游子不归空怅望,一溪流水落花随。一重山了一重云,行尽天涯转苦辛。

蓦紥归来屋里坐,落花啼鸟一般春。风萧萧兮木叶飞,鸿雁不来音信稀。

还乡一曲无人吹,令余拍手空迟疑。常居物外度清时,牛上横将竹笛吹。

一曲自幽山自绿,此情不与白云知。冰雪佳人貌最奇,常将玉笛向人吹。

曲中无限花心动,独许东君第一枝。去年别我龙沙岸,今日逢君楚水滨。

相别相逢两无语,落花啼鸟又残春。土面灰头不染尘,华街柳巷乐天真。

金鸡唱晓琼楼梦,一树华开浩劫春。金鳞透网欲吞舟,一向冲波逆水流。

却被渔翁闲引钓,随波逐浪漫悠悠。亲到桃源景物幽,一壶明月湛如秋。

反思洞口春残日,无数红英逐水流。 碧波深处钓鱼翁,抛铒牵丝力已穷。

一棹清风明月下,不知身在水晶宫。 东街柳色拖烟翠,西巷桃华相映红。

左顾右盼看不足,一时分付与春风。 山花如锦春长在,涧水如蓝碧湛然。

信步白云深处去,须知别有洞中天。山花似锦水如蓝,突出乾坤不露颜。

曾踏武陵溪畔路,洞中春色异人间。雨前不见花间叶,雨后浑无叶底花。

胡蝶纷纷过墙去,不知春色落谁家。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一拳拳倒黄鹤楼,一趯趯翻鹦鹉洲。

有意气时添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知心非心意非意,八风伤逼岂怀愁。

随风东西无我所,独脱逍遥不系舟。 云收空阔天如水,月载亘娥四海流。

惭愧牛郎痴爱叟,一心犹在鹊桥头。雨洗淡红桃萼嫩,风摇浅碧柳丝轻。

白云影里怪石露,绿水光中古木清。烦恼海中为雨露,无明山上作云雷。

镬汤炉炭吹教灭,剑树刀山喝使催。春深不放白牛闲,依旧随群入乱山。

拽杷牵犁偿宿债,尾巴再露与人看。荷叶团团团似镜,菱角尖尖尖似锥。

风吹柳絮毛球走,雨打梨花蛱蝶飞。身世悠悠不系舟,得随流处且随流。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钱明日愁。斜风细雨到来时,我本无家何处归。

仰看云天真箬笠,旋收江海入蓑衣。黄独将看炊作饭,白牛今已牧来纯。

镢头活计时时用,物外家风处处亲。劫火洞然宜煮茗,岚风大作好乘凉。

四蛇同箧看他弄,二鼠侵藤不自量。月兔影沉云母地,海禽梦卧珊瑚枝。

端坐环中虚白处,纵经尘劫个难移。色见声求也不妨,百花影里绣鸳鸯。

自从识得金针后,一任风吹满袖香!散尽浮云落尽花,到头明月是生涯。天垂六幕千山外,何处清风不旧家?闻见觉知非一一,山河不在镜中观。

霜天月落夜将半,谁共澄潭照影寒? 蚌含玄兔旨何深,体用明来绝古今。雪曲唱高和还寡,不知何处是知音?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空花哪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僧家亦有芳春兴,自是禅心无滞境。

君看池水湛然时,何曾不受花枝影?四大无主复如水,遇曲逢直无彼此。触境但似水无心,在世纵横有何事?。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